9:19 这样,你必对我说:“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他的旨意呢?”20 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神犟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21 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作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作成卑贱的器皿吗?22 倘若神要显明他的忿怒,彰显他的权能,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23 又要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24 这器皿就是我们被神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这有什么不可呢?25 就像神在何西阿书上说:“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26 从前在什么地方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的子民,将来就在那里称他们为永生神的儿子。”27 以赛亚指着以色列人喊着说:“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28 因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话,叫他的话都成全,速速地完结。29 又如以赛亚先前说过:“若不是万军之主给我们存留余种,我们早已像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30 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就是因信而得的义; 31 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反得不着律法的义。32 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凭着信心求,只凭着行为求,他们正跌在那绊脚石上。33 就如经上所记:“我在锡安放一块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盘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上帝至高拣选的启示
《罗马书》第 5 章开始讲客观真理通过主观体验、主观回应才能成为站得住的生命体验;第 9 章讲神的预定论,一切出于上帝的拣选,得救与否不在乎人,全在乎神自己。两者之间有很大张力,必须在生命体验中才能消化。什么是上帝的至高拣选?保罗在罗 9:14–18 将上帝至高拣选的含义进一步讲清楚了。
9:14 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吗?断乎没有!15 因他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出 33:19)16 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17 因为经上有话向法老说:“我将你兴起来,特要在你身上彰显我的权能,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出 9:15)18 如此看来,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
保罗引用《出埃及记》经文:出 33:19 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表明神的完全主权地位,还特别加了一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可以理解成,不在乎你有没有意愿,也不在乎你是否把意愿变作行动,被拣选者的意愿与行动都不在他在乎的范围之内。神凭自己的旨意拣选,没有任何条件,没有任何帮衬,在上帝之外没有任何影响因子,完全在乎神自己,这就是保罗向我们启示的上帝的至高拣选。
让我们逐字逐句研读《罗马书》9:19–33。
9:19 这样,你必对我说:“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他旨意呢?”
我们有没有这个问题?假如什么都是他说了算,为什么还来指责我们呢?我们有谁能违抗他呢?对于这个问题保罗回答得非常干净:
9:20 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神犟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
保罗非常逻辑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你犟什么嘴啊,你是被造的,不能犟嘴的。这个问题解决了吗?怎么总觉得问题还没解决 呢?我们知道,人凭信心回应救恩真理是我们得救的一个必要条件。上面这两段经文岂止是不能解开我们的困惑,保罗还特意将 “至高拣选”和“人的回应”之间的莫大张力放在我们面前。于是我们发问:神的至高主权能不能打折扣?同时我们的主观生命的回应是不是必须的?我们面对二律背反的巨大张力,要么偏这边、要么偏那边,甚至自欺地玩弄文字游戏,总想化解张力。
最常见的化解说法是,神定意要救你,但你也必须在信心里回应;假如你不在信心里回应(先不说行为上回应),神也救不了你,必须要平衡这两个方面。我这次读《罗马书》,发现这个所谓平衡的说法,正是一个相互打折、化解张力,中庸、自欺、玩弄文字游戏的说法。你看,人就是想从保罗的问题:罗 9:19 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他旨意呢?面前逃走。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存在罗 9:19 的问题,就有问题了,说明我们也许借着自欺逃避了这个问题;反之,有了罗 9:19 的问题,保罗才能把我们带到该站立的位置,得以深入下去。
我们在微信上的预先讨论有很多解释,其中一种:“我们信得不够,所以我们被指责是应该的!”殊不知,你的自我检讨正是把神的至高拣选打了折扣吗?!其实全出于他的旨意,跟你够不够都没关系,这才是真正的神的至高拣选。面对神的至高拣选,我们的确消化不了,但不能逃走,不能自作回答,今天我们第一步就是正面面对罗 9:19 的问题,真正读懂这个问题:神的主权跟人的责任之间的二律背反是真理、是真相,两个百分之百要同时站立,不能有任何妥协。按我们过去的理解,不知不觉把双方都打了折扣,囫囵吞枣进去,今天要把它吐出来,重新认识这个真理的二律背反:一是神的至高主权百分之百完全,爱谁就爱谁,给谁就给谁;二是人必须回应,否则就得不到生命。我最喜欢举一个例子,最大的二律背反就是耶稣基督自己,既是百分之百的人,又是百分之百的神,根本无法将这两者调和,只能接受。
关于人的回应,我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很技巧地将神的主权打折扣?为什么打了折扣连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思维里有哪些平时没注意到的破绽?我们是怎么从完全的二律背反中滑出来的?这是我们要做的功课,明辩我们的错误所在。下面是我总结的我们思维里的几个糊涂的破绽。
第一个糊涂的破绽:我们容易混淆人的回应的主语。神的怜悯是白给的,我必须回应,但是这个回应的主语“我”是谁?如果是新生命,新生命是神赐予的,是神的恩典,所以说,我的回应就是来自神所赐的新生命的回应,和神的主权不矛盾。我们的回应之所以把神的主权打了折扣,是因为主语滑到老我去了,我们对老我和新我分辨不够清晰。看来关于老我、新我的明辨是一个关键点,抓住这一点,人的回应跟神的主权就不矛盾了。回应的主语当然是我,但不是那个血气生的、情欲生的、人欲生的老我,而是神生的新我;不是因为基督徒的老我对救恩有回应了,神才赐予我以新生命;非基督徒的老我不回应,神就不赐予他以新生命;乃是在耶稣基督面前所有老我都不回应,都被绊倒了。
第二个糊涂的破绽:就算是从神生的新我,难道不是我的新我吗?换言之,这个新我跟老我难道毫无关系吗?难道要把这个新我理解成完全是耶稣的,是他的回应,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假如这个新我跟老我毫无关系,都是神作的,我岂不毫无责任可言吗?! 对此我的回答是,这个新生命就是我,而且严格来讲是更本质的我,是神塑造的新我!所以,新我是我和他合一的生命。因为我们对新生命的理解很不透彻,只能借着保罗的问题才能有更深刻的思考:这个新生命就是我真正的生命,真正的我与上帝之间是没有纷争的,而不像老我与上帝之间有主权争夺。所以,“没有我的回应,神想救也救不了!”的想法是大错而特错,错在你那个“神想救也救不了的我“一定是老我。我们太习惯在老我里思考问题,只有老我才不回应神!难道上帝想救老我吗?(众:不是。)难道上帝还想救你的老我,抬高老我地位不成?!
注意,新我与老我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老我死去,新我来临这般卡通,而是一种生死切割、血肉相连的死里复活的关系。老我要么在亚当里死,要么在耶稣里死。这是一个在老我与新我的二律背反中统一的我。
你也许还会问,为什么在我的老我里神能作功产生新我,而在不得救的人的老我里产生不了新我?是否这一点又让你有自义的理由?很清楚,你这个老我里能产生新生命的前提是你的老我死了,不断地死;而不得救的人的老我不死。所以,没有半点理由说你这个老我比人家老我好;神也不是因为你这个老我好才给你救恩,所以,唯一能夸的就是因着耶稣你的老我死了,主把新生命赐给你!感谢主,把新生命赐给我们!
第三个糊涂的破绽:既然神把耶稣赐给所有世人,为什么有些老我里产生新生命,有些老我里不产生新生命,老我真的没有区别吗?没有区别怎么会产生如此大的不同?教会里通常的卡通回答是:那是因为我们被拣选了,那些听神的话不感动、不信的人是因为没被神拣选。我认为,这个问题已经到了新生命与老生命生死切割的极限了,是一个关于存在之问,是神的奥秘。保罗回答说:这是神的主权,你没办法再问了。
至此,我们至少解决了一个问题,即人的回应是必须的,且人的回应跟神的主权不矛盾。神的主权在最本质意义上就是: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这一点要站住!假如理解不了,我有个比喻,可以帮助我们部分地理解和消化这个问题:看一看我们此生拥有的属血气的生命,有些人有机会出生了,有些人没有机会出生,请问,那些还不存在的人为什么不生下来?我为什么生下来?神为什么让我这个生命存在?不让那些不存在的生命存在?谁能知道这个奥秘?!神作为人的创造者的主权是不能被挑战的,这是神性。这就是保罗在罗 9:21 经文里所要表达的意思:
9:21 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作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作成卑贱的器皿吗?
他是窑匠,你是器皿,器皿岂能对造他的说为什么这样造我呢?我们只有把神的主权地位理解透了,才会感恩此生生命,然后感恩永生生命,因为神赐你此生和永生,完全出自他自己的拣选,跟你的行为无关,你得着恩典是出于他的怜悯。
严格说,这是我们无从回答的问题,就像我们不明白我们的生理生命是怎么延续的,为什么用这种方式延续;不明白宇宙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用这种方式产生;不明白所有存在为什么存在,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存在而不是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有答案,答案一定在神之内,不会在神之外;答案一定在神的智慧里,在神的旨意里。作为被造之物,唯一正确、合适的反应就是为生命、为救恩、为存在、为美好而感恩、赞美神,除此之外任何其他反应都出于不信。这就是我们这次读《罗马书》认识到的神的拣选论: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彰显的是神的至高主权,我们的反应只有完全的感恩赞美!任何其他反应都是出于不信。
遗憾的是,如此宝贵的经文,我们以前没读出这个意思,反而读出其他意思。至少我们会很容易读出了三种反应:第一种是 “自义”:我是被拣选的,比没拣选的好;第二种是“悖逆”:既然我已被拣选了,做什么事都无所谓,跟我的责任没关系;第三 种是“犟嘴”:神啊,你拣选他,为什么不拣选我?这三种反应就是我刚才说的感恩、赞美以外的反应。对我们来讲首先必须明辨,明辨出这些反应是出于不信的老生命,这个很重要。假如你觉得自然出来就是这个反应,说明你还不信,不信怎么办?后面第 10章立刻告诉你,假如不是感恩赞美,无论读出自义也好,悖逆也好,犟嘴也罢都是老生命的反应,老生命的本质是不信。如果这一点搞清楚了,这段经文也算是读进去了,知道并且明辨了。最怕的是自欺,不明白你其实还不信。
关于保罗引用的器皿的比喻,我提醒一点,泥土与人有一个本质区别,就是泥土不会发问,泥土不会说:窑匠你怎么把我作成尿壶啊?假如你是一个会发问的泥土,根据新约《圣经》可以认为你是个悖逆的泥土,悖逆的泥土就是你的老生命,顺服的泥土才是你的新生命。因此若不建立新生命、老生命的概念,窑匠与泥土的比喻很容易让人理解成机器人模式。机器人模式是感恩赞美以外另一种反应,因为机器人没有责任,反正都是你的权柄,看起来好像很顺服,其实不顺服。所以,机器人模式也是出于不信的老生命。这样算下来,对于罗 9:21 就有四种老生命的反应:
1. 自义;2. 悖逆;3. 犟嘴;4. 机器人(无奈、假顺服)。
还有一点我要提醒大家:神的至高拣选,除了救恩的拣选以外,还包括路径的拣选、环境的拣选,都在他的全能里,人根本不能撼动他。人的所谓自由意志选择余地其实很小,人往往自以为人生发展是自己在选择,是自己在努力,其实不然!到最后发现真相根本不是这样的,真相是人本来就是被创造、被拣选的,任何环境都是神的恩典、神的供应、神的主权,人陷在罪里根本无法看清楚这个真相。
9:22 倘若神要显明他的忿怒,彰显他的权能,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
人首先是神的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对这个说法,现代基督徒或者现代人很难接受,所以读旧约会读得很气愤。怎么会是这样的呢?人是被造的,被造之人却进入罪,以至于神以大洪水毁灭,只剩下一个义人——挪亚,挪亚家人因他蒙福,八口人活出来,再世代繁衍。如果这是《创世记》的叙述,你接受吗?你理解吗?只有把这个真理吃透了,我们才明白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说的就是人作为一个整体也好,作为一个个体也好,都是该遭毁灭的。保罗说:没有一个义人。个体上都是罪人,整体上也都是罪人。只有当我们明白神“要显明他的忿怒”是出于公义,才开始真正理解,他的“多多忍耐宽容”是如此的真实和宝贵。尽管“罪的工价就是死”,神还让人一代一代繁衍下去,活上百十年,真是极其宽容、极其恩典。为什么神要这样?要彰显他的权能。神的权能表现在哪里?在耶稣基督救恩上!
9:23 又要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
这句经文的英文是用 in order to make known开头的。意思是“为了让人明白”。明白什么?明白神又要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神之所以多多忍耐,没有立即显明他公义的忿怒,没有其它原因,乃是因为要彰显他的怜悯和爱!那么是对所有人的爱,还是只对部分人的爱?注意这个问题非常诡诈,关键是这个问句里的“所有……部分……”指的是什么?如果指的是老我,那么,神的意思是,所有的老我都必须死去;如果指的是重生得救的新我,那么无一例外都是蒙怜悯、 预备得荣耀的器皿。那么谁是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
保罗在后一句经文里回答说,被神召的是新生命,千万不要以为你的老我幸运地被神召。只要对老我死去的概念不清楚,就没有办法懂得神的救恩。全部的新生命就是那蒙怜悯、预备得荣耀的。假如我们今天有幸说自己被拣选,活得跟老生命不再一样,生命在信心里,在神的话语里一天一天往前走,感谢主,你就是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你这器皿的反应唯独感恩赞美!你说:神啊!你怎么对我这么好?!神回答你:是的,我怜悯谁,就怜悯谁;我恩待谁,就恩待谁。
9:24 这器皿就是我们被神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这有什么不可呢?
谁是“被神所召的”人?以前犹太人以为只有犹太人是被拣选的。保罗把这个框架打破:不!包括外邦人,包括在耶稣基督里得救的人。犹太人说这怎么可能?我们被拣选了,外邦人根本不懂神的律法,既不在乎,又不追求,自行其是,怎么可能得拣选呢?!神什么时候说过外邦人可以是神的子民?有什么根据?保罗说:有什么不可能?有什么不可以?这就是后面这段经文:
9:25 就像神在何西阿书上说:“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 26 从前在什么地方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的子民,将来就在那里称他们为永生神的儿子。
我们知道,这里引用的是《何西阿书》,经文里的“他们”是指那些犹太人的祖宗。神说,我当时跟你祖宗说不要你们这帮人,我当时在那个地方把他们(你们的祖宗)赶出去,说不要他们了,
但现在我要收留你们(也就是当时那批人的后裔)。保罗提醒说,既然神对犹太人可以这样,为什么对外邦人不可以这样?神对外邦人的祖宗说过,你们不是我的子民,神也可以现在说,你们(也就是那些外邦人的祖宗)的后裔是我的子民。这有什么不可以?这就是这段经文上、下文的逻辑。只是保罗把这段经文里的后裔内涵扩大到外邦人,这是原来《何西阿书》经文里没有的信息,因为圣灵启示何西阿的看见,只到犹太人的后裔为止。但是,现在圣灵启示保罗有更大的看见,所以这段经文在保罗这里,就扩大到蒙神拣选的外邦人。我们只有欢呼:哈利路亚!
我在这里有一个看见。我们不仅要看到,在永恒里神的话语永不改变,还要看到,神的启示在历史中逐步向我们显现。同样的经文,在何西阿那里与在保罗这里,有不同的启示。他以前说过,后来又说;他以前在那个地方说过,现在又说,神的话语在时空中一步一步显现,并未改变他在永恒里的应许,他的应许亘古不变。回到我们身上来,也要看到,神对个人的启示在生命中逐步显现,今天得着可能跟以前不一样,神就是在一步一步带领。我们理解神的话语是在时空里,所谓与时俱进即是。所以弟兄姊妹对神的话语的回应,如果不能在时空里一步一步紧跟,是有问题的;弟兄姊妹在神的话语里不断进深、不断突破,是基督徒的正常生命现象。
9:27 以赛亚指着以色列人喊着说:“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
这里出来一个新的概念“余数”,非常重要。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原本是神保守以色列人,让你祖先繁衍很快,现在他说即便你繁衍很快,真正得救的只是余数。这个余数到底是多少没有讲,但是从概念看余数真的很少。这次研读对我有个启发,就是余数是余下来,不是指在一帮人里神取走他所拣选的一部分人,余下的都淘汰。是倒过来,余下的是他要的,没有余下的是神要淘汰的。这与后面一个蛮重要的比喻相关,就像炼金一样,最后余下的是金子。《圣经》旧约里有很多这样的比喻,《圣经》新约里也一样,得救的基督徒是从大量先祖开始筛选,千锤百炼剩下的。余数是这样的概念。
对余数概念的正确理解对于现代基督徒信心的领悟很重要。因为现代基督徒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廉价救恩。廉价救恩的思想、逻辑就是,我回应了所以得救,他不回应所以不得救;我信了我得救,他不信他不得救。这个思维一定导致廉价救恩,所以是不对的,需要严肃对待,厘清和纠正。什么叫回应呢?许多人会用罗 10:10 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感谢主!现在我们理解了,救恩完全出于神的拣选,神赐予新生命,而新生命的回应是:“心里相信”、“口里承认”。我们的老我是不会作出心里相信、口里承认这样的回应的。信奉廉价福音的人会把人的信心回应,包括心里相信、口里承认,都理解成从人这边发出来的、需要由人完成的行为和程序。实质上廉价救恩和以行为称义是一回事。看!得救的关键是你的回应,似乎你做了正确的回应后,神即便想扔掉你也扔不掉了。当你如此这般地把神的主权打折扣之后,就开始有把握、有信心了,之后我尽本份服侍神,我软弱了反正有耶稣做我中保替我祷告,耶稣宝血反正洗净了我的罪……整个一条线贯穿下来,神的救恩、神的拣选竟然被掌控在人手上!以行为称义的本质是我总得做些什么才可靠,才把握在我自己手上,于是拼命做,做了很多能自己看见、自己把握的。总在神以外找到因,从我出发我才放心;若把因全部归给神,我怎么也不放心。似乎神以外还有公平,神以内还可能不公义,压根儿不信全部公义都来自于神,完全是一整套老我思维。什么是不廉价的救恩呢?这宝贝白白给你,你还真不配得,全凭恩典。你为此生得救赎欢欣鼓舞,更为永恒生命欢欣鼓舞吧!此生是恩典,永生更是恩典,跟任何行为无关!
回到余数,这段经文没说以色列人涉及得救的有多少。很多吗?很少。世世代代人多如海沙,大部分随风刮走,仅仅剩下的余数得救。为什么是剩下的,又是选走的?因为这个选走显然是预定的,预定选走的人是在时空里、经历中磨炼成就的。所以我们读经文常常一下子在时间以外,一下子又在时间以内,这是要把握的。关于基督徒得救成长的生命经历是在时间里,每个人的生命有多长,认识神的过程就有多长。关于余数,一个一个世代过去,但每一个世代里的人都有余数。我们这一代人里当然也会有拣选的余数。
9:28 因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话,叫他的话都成全,速速的完结。
这话是以赛亚当年对以色列喊着说的,神的话一定会成就,而且会“速速的完结”,可见他为以色列着急。速速的完结在这里的理解是,当名额满了的时候就结束了,所以以赛亚喊话犹太人赶紧、赶紧。保罗把余数概念又进了一步,原来以为所谓名额是保守给以色列人的,现在名额也给外邦人。余数概念是有限的,那就更要速速了,况且末世来临,急迫感就这样出来了!
9:29 又如以赛亚先前说过:“若不是万军之主给我们存留余种,我们早已像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30 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就是因信而得的义;
若不是万军之主给我们存留余种,我们早就像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原来神的忍耐、宽容是要取那个余数,因为余数没取完,否则早就像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这是对以色列人说的。保罗把救恩传到外邦去,对以色列人已是蛮大的冲击。如今保罗引用这话表明先知跟外邦人也是通的,因为先知指的是外邦人的城,话是对以色列人说的,而且话说得很尖锐,所多玛、蛾摩拉两个城被神全数毁灭,用硫黄火烧的,是地狱的预表、末日的预表。作为现代基督徒的外邦人,这话予我们也是一样的警戒。
9:31 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反得不着律法的义。32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凭着信心求,只凭着行为求,他们正跌在那绊脚石上。33 就如经上所记:“我在锡安放一块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这绊脚石是什么?绊脚石放在锡安是旧约《以赛亚书》提到的,耶稣基督是最大的“跌人的磐石”。我忽然想到中国人信的佛教中释迦牟尼也是绊脚石;国学的老祖宗老子、孔子都是绊脚石,绊倒很多很多人。跟余数比起来,数字要大得多。耶稣基督是最大的绊脚石,也可以成为人得救的巨大的垫脚石,只要能籍着这巨大的垫脚石跳过去就得救。我又想到宴席与网罗,大卫也说:“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变为机槛,变为绊脚石,作他们的报应;这个宴席可以比喻成神给世人看得见的祝福,却可以成为世人的网罗、陷阱。神把耶稣基督赐给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恩典是白白给的,你信他的名,就有永生;同时神的拣选、神的恩典分给谁就是谁,全在乎神的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