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前 15:20–28

开场白

今天的经文是《哥林多前书》15:20–28,这几节经文是比较难的,我们一路走在逻辑流里也蛮清晰的,所以要回到经文本身逻辑流里来。假如像语录一样取出来,则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从文字上感觉这段内容涉及的东西蛮关键的。从死开始,从复活开始,到旧约里启示的上帝概念,到上帝在万物之上,万物之主。

我们平时读经的时候,要么不相信,认为是瞎说;要么就顺它逻辑,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两种读经都是没有意义的。今天大家要克服的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自洽逻辑,你是上帝,你是《圣经》,没办法与你争。读《圣经》与上帝争起来的话,怎么读呢?!所以我们一般摇头晃脑地,到最后说阿门就结束了,这是很难克服的,其实是跟无神论一个读法。

这一次读《哥林多前书》才知道,保罗的意思不是我说什么你就信什么。我们要彻底克服原来认为的,既然是上帝的话,我怎么能不信呢?我觉得他挺有道理的,挺有逻辑的,挺好的,但是你以前那个不信的东西没有动掉。这次才发现,保罗的论述是从事实开始,基督死而复活,然后拿出见证人(自己也是见证人,见证分成 3+1),见证死而复活的客观性,然后再见证自己生命被改变的客观性,这是第 15 章前面自然段里讲的。在这个逻辑下你读这段话时,千万不能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扣回到他的见证与这段话是什么关系?即使死而复活是真的,怎么出来这段话呢?必须这样紧扣。因为我们没有看见耶稣死而复活,只是第二手的见证,假定领受到他说的可能是真的,理性上怎么导出这段话呢?这是我们今天要挑战的,是不容易的。

回到逻辑流——总是从见证开始,而不是从自己的东西开始。假如你认为结论全部错了,那回过去看,他的见证是真的吗?见证是真的,后面的符合逻辑吗?假如见证是假的,是否符合逻辑也无所谓。在这个问题上保罗说,假如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比不信的人还要惨!这个逻辑就出来了。

15:20 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15:20 But in fact Christ has been raised from the dead, the firstfruits of those who have fallen asleep.

前面保罗用了 8 节经文反复论述了,人若从错误的前提出发,总会落在错误的结论里。在这节经文里,保罗不仅重新归回到“这福音”的“至圣大前提”:“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而且还宣告这个“至圣大前提”的伟大意义:从死里复活的基督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在这里保罗用了两个比喻,把他对每一个普通人“在永恒里最后归属”的终极“思考”,与“这福音”连在一起了。

前面保罗用了 8 节经文反复论述,人若从错误的前提出发,总会落在错误的结论里。这句话很重要,保罗前面 8 节经文全都讲三段论的逻辑:大前提核对是真的,小前题核对是真的,结论一定是真的。从大前提、小前提推出结论,几乎不用什么知识,理性就够了。假如一个人,大前提、小前题是真的,却推不出结论来,不是他不具备这能力,而是他不愿意,或者有太多人叫他不要这样推。这个人到最后就变成没有逻辑,即便这样,他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不可能完全没有逻辑。完全没有逻辑他无法思考,无法对话,无法过日常生活。确实在重大问题上,有很多势力会把你的逻辑扼杀掉,以至于你不合逻辑的也可以接受,对逻辑矛盾不敏感。这是我们的环境有一股力量,这力量出于既得利益,确实把人变成这样子,所谓的“洗脑”。假如你变成这样的人,保罗这些话你听不懂,《圣经》语言也听不懂,因为他非常强调结论是这样推出来的。他一再强调,我的见证是真的,你可以核对!你应该出来,你出不来他也没办法了,严重性在这个地方。我们前面举了很多例子。假如你是清醒的,脑子里自然会跳出来这个逻辑,即三段论的逻辑。

这段经文接在后面,从而得出结论:假如基督没有复活,三段论出来的结论全错了,因为前提错了。基督是复活了,基督真的复活了吗?你要去核对!《圣经》是这样传达信息的。前面 8 句,假如他没有复活,得出来人是没有福音的、人是没有希望的、死是没有办法的。人是没有福音的、人是没有希望的、死是没有办法的这个结论,就是我们现在世界上的结论,也就是我们脑子里的结论。保罗把这个推翻,是因为基督复活了!假如我们认为:人怎么能征服死呢?哪个人能不死呢?《圣经》就解决这个问题,基督复活了,他是人他复活了;然而你会想出很多理由来:基督不是人,基督是神啊!所以,还是得不出那个结论。保罗特别强调:死人复活了!基督就是死人一个,他埋葬了。这个信息我们一般用各种方法含糊化,到最后得不出来死人复活;或者他复活了,我还是死,他与我没关系等。我反复强调,这已经到核心了!

既然《圣经》、基督教这样强大,不是一般人来读,不是迷信来读,整个创造世界文明与基督教信仰是有关系的,难道这个地方他是在骗你吗?万一是真的呢?这是纯理性要问的:万一是真的呢?那么好好读保罗——新约《圣经》写了三分之一的人是怎么想这个问题的?我们为什么读得这么认真,是因为我们坚信保罗是跟我们一样的人。假如保罗是神,神教他的,又读不下去了。不能想着保罗是神叫他写的,保罗就是人,跟我们一样的人。耶稣基督也是人,100% 的人。说保罗变神了,那是我们愿意被骗;保罗是人,我们才不愿意被人骗。我们就认真读他,到底他是怎么写出来的。

前面讲得很清楚,前提是见证,是真的有这么回事,保罗开始也不相信,认为这帮人瞎搞,还说自己是上帝。保罗花了很多经历,认为他们是犹太教的敌人。耶稣与门徒们闹事,说他是上帝的儿子,然后被犹太教杀了,又死而复活了。这件事情原先在保罗认知里面,完全是闹事、是造反。他们把犹太教从亚伯拉罕算起 3500年的传统、民族,全部被破坏掉了。保罗作为犹太教的年轻天才拉比,开始几年是参与迫害基督徒,一直到他遇见复活的耶稣对他说话,这段经历以后他的信仰崩溃,重读犹太教的书 13 年,出来后写成这个书。这是历史,可见保罗的这个转折不容易。现在基督徒转折太容易了,拿过来就信了!(众笑)

假如你说:保罗别瞎说,你的根据是什么?我比喻:乐清有个人来上海说,哇哦,乐清虹桥镇上有个人死而复活!你信他吗?我们几乎要这样去看保罗这个人,就是一个人跑过来告诉这事,保罗回答说,是的!然后全部写下来。保罗在门徒四福音书以外的一个写法。门徒是与耶稣一起生活了三年半,然后看他死。保罗是道听途说的,他(应当)不在十字架的现场。也就是说,保罗的经历与我们相近,从不相信开始,从迫害开始。我们也是从迫害开始,按照《圣经》的说法,你不相信,等于认为神在讲假话,也是迫害神。我们当时不信,说神是骗子,就是神的仇敌,我们从神的仇敌开始。

我们以前读《罗马书》,《罗马书》是保罗想好以后,重新把基督教的教义理清楚,相对犹太教。《哥林多前书》是白话文,完全是用土话来讲他的信仰过程,他对世界的看法,对生活的看法,对一切的看法。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新理出来。《哥林多前书》一共 16 章,我们读到第 15 章,发现读到高峰的高峰、核心的核心了。

这是真的事情吗?保罗去验证过,包括 12 个门徒验证,包括500 人现场验证,包括耶稣家人验证(耶稣的弟弟雅各原来不信,以为兄弟发疯了,后来信了),前面三组见证后,保罗自己也信了,是第四组见证。

我把前面验证到这里,从这里开始,弟兄姊妹会觉得难起来了。保罗用三段论,而且用三段论推出两个结论:第一,耶稣就是基督。可以见证耶稣这个人死而复活,但不可能见证基督死而复活。用三段论推出耶稣就是基督。基督的概念哪里来?基督是旧约启示的概念,所以必须与旧约对起来,才能认识到耶稣就是基督。这已经把犹太人打垮。犹太人寻找一辈子,直到今天犹太人还在等着基督来拯救他们,建立地上的公义。你说基督已经来了,被自己人搞死了,一般犹太人怎么能接受。俄国作家陀思妥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写得非常好,张力极大,最后讲到:假如上帝没有死,死是假的,你什么都可以干,还有什么道德不道德。

犹太人盼基督盼了几千年,来了,被你杀死了,这是第一个张力。今天还有个张力,更大的张力,耶稣不仅是基督,而且是上帝派来的救世主,耶稣就是上帝!

第一个结论:耶稣(拿撒勒木匠的儿子)是基督;第二个结论:耶稣就是上帝。

怎么推出耶稣就是上帝?今天我们就要推出来。我们只根据经文推,经文就是刚才读的那段话;而且没有任何高深的、难的逻辑,就是人的正常的、连小学都不需要读的逻辑;难点是,前提是你要很单纯地说:这是真的。三段论里面说,只要前提是真的,神造你这个人就有这个反应,所以后面推是不用学的。除非你变成不是人,被洗脑了,你死不认;而正常人是可以推出来。对我们的难点是我们已经不是人,要变回是人,这是有点难度的。不是人的读法就是 Ok、Ok,就是你是权威,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良知判断、没有理性判断。任何人想洗你的脑袋,必须你愿意被他洗;不被洗必须自己判断与全部人不同,必须坚守你自己的判断,活不下去的,难在坚守!

开场白讲完了。(众:讲得好!精彩!)

逐句解经

(注意,对人类终极归属的思考才是人类所有宗教信仰的核心。)

先看第一个比喻:“睡了的人”。宣告了人类对死亡现象的重新认识。保罗的意思是明白的:人们平常观察到的所谓“死亡”,对于那些“在基督里重生”的 100% 真实的人来说,其实是不存在的,他们只是“睡了”而已。

再看第二个比喻:“果子”,也就是《约翰福音》一章里称之为“从灵生的”生命。(区别于“从情欲和血气生的”生命。)现在,保罗认识到“这福音”里的基督耶稣是这一新新人类的“初熟果子”(the first fruits);其他人若与基督的生命有份,都是 “后熟果子”。

停下,要不断地停下,一不停下就跟他走了,阿门!我把你们拉回来(讲经真是累),要不断地克服被洗脑的倾向。见证耶稣确实是木匠的儿子,确实死而复活,我们那么多人都见证了,保罗也见证了。那怎样呢?他领受了这个见证是真的以后,过去的很多想法必须崩溃,他过去读经阿门的也必须崩溃。保罗想,耶稣死人复活跟我有什么关系?犹太人都有神的概念,假如神让他活了,有什么奇怪?保罗或许想,犹太人的记载里有很多怪事,以利亚飞天等等,耶稣就算是个人,神让他活了,神的大能在背后,有什么了不起的?!显然,保罗的见证不是这样的,这人的死意味着他真是死人复活,不是这人跟我们不一样——保罗思维从这里开始!我们的思维从这里一走偏,就读不出他的意思。

既然你们已经领受基督复活,怎么又说没有死人复活?就是因为这个地方走偏,哦,耶稣基督复活,他是神!是基督!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保罗先把这个偏纠正过来。纠偏以后,就是死人复活,我们跟他是一样的,既然他能复活,我们为什么不能复活?

他死人复活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保罗理出来,原来人可以不死,原来那个人其实是“睡了”,是这样带进来的。我们对 死的现象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耶稣基督的死看作是一般人的死,如同你我的死,老前辈的死,将来子女也会死。重新看这死,不是原来我们认为死就是没了,绝对完了,任何人都无可避免,都无法对抗,我们开始对这个观念重新思考。保罗对死读出一个新的概念就是“睡了”。他的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出来一个 “睡了之人”的概念。这个“睡了之人”明显是指死掉的人其实没死。他后面还有第二个概念,即比喻之二“初熟的果子”,是“果子”的概念。

几乎讲不清楚,保罗只能用比喻,一个比喻加一个比喻。“睡了”的比喻:我们平时睡着了,看起来动也不动,像死了的,其实后来醒来了。这个比喻很形象,每个人都有体验,以为死了,其实没死。

“果子”的比喻:种子长大,有生命,从小长大这样一个过程。他把“睡了之人”看作是一个“果子”,这里给你一个什么联想?“初熟的”,“睡了”你以为是终结,其实是开始,是全新生命的开端。所以这两个比喻很恰当,死亡概念的整个图像就出来了,是他对死亡的全新理解。

保罗指出,你以为死亡是终结,其实是开端,全新生命的开端。全新生命的开端是从这个拿撒勒的耶稣开始的,他是第一个“初熟的果子”,全归结到他,我们才有份。以前我们有“不死”的神话版本,宗教版本是概念版本,尽量信他可以得救。现在都不是,现在对死的理解和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客观性相关,是有见证的,与你信不信无关,与你对死的概念的理解无关。这回保罗对死的理解找到了一个新的点,对旧约的永生、不死、天国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并且可以见证,可以用三段论理性核对。我们内心对永生的渴慕原来就在这个人身上实现,这个人真的复活了!

看,保罗用两个比喻用得多好!第一,对死的理解不是死,是睡觉;第二,初熟是全新生命,初熟不是死后开始,是死前必须开始新生命的成长过程,并且这是属灵事件,要突破对死前死后的时空概念。通过“初熟”和“后熟”引出我们和基督的关系,这是至圣大前提,全部基督教信仰是从这个最大前提出发,推出基督是与所有在基督里睡了的人有份的,这个连接才让我们看到他的死与我们相关,这个大前提要不断反复核对,才能站立。

先看第一个比喻:“睡了的人”。宣告了人类对死亡现象的重新认识。保罗的意思是明白的:人们平常观察到的所谓“死亡”,对于那些“在基督里重生”的 100% 真实的人来说,其实是不存在的,他们只是“睡了”而已。

再看第二个比喻:“果子”,也就是《约翰福音》一章里称之为“从灵生的”生命。(区别于“从情欲和血气生的”生命。)现在,保罗认识到“这福音”里的基督耶稣是这一新兴人类的“初熟果子”(the first fruits);其他人若与基督的生命有份,都是 “后熟果子”。

这里的“初熟”与“后熟”,不是指时间上的先后,而是指在上帝旨意里,“初熟果子”居于所有“后熟果子”的首位,即“后熟果子”都是借着(through)“初熟果子”的生命才得以“重生”。

“初熟”“后熟”像是个时间先后,假如是时间先后,就很难解释耶稣前面一千五百多年犹太人历史上的人,难道一个都不得救吗?这就提出一个张力、一个伏笔。重生是个灵,不是物理时间,不是肉体时间,物质是在时空里面的,灵是在时空之外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讲,重生概念、死而复活概念,是指灵。所以不要在时间里的先后。我在这里发明一个词:“上帝旨意里的先后”,区别于时间。

15:21 死既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22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死既是因一人而来”的根据来自《创世记》的启示;“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的根据直接来自“这福音”的属灵亮光。这里有两组对比。一个是“在亚当里”对比“在基督里”;另一个是“众人都死了”对比“众人也都要复活”。注意,“人类的死”不是与“亚当”相连,而是与短句“在亚当里”相连;相应的,人类的死而复活,是与短句“在基督里”相连。因此,要想正确理解保罗的意思,就是要正确理解“亚当”与“在亚当里”,还有“基督”与 “在基督里”的区别。

读经读得很仔细才能辨识出来,囫囵吞枣就读不出,你会感叹保罗用词真是很准确!区别在那里?死是因为亚当的关系相关联,这个概念不是保罗发明的,是旧约启示的。旧约启示从伊甸园开始,亚当夏娃犯了罪,吃了禁果,进入世界。根据旧约经文,教会里产生一个最普遍的概念就是原罪,根据就是亚当第一个犯罪,所以我们现在有原罪了,也犯罪。这个概念,使我们心里愤愤不平你,亚当他犯的罪,传到我,我很被动、很委屈,而且罪的代价是死,我什么都没做,因为老祖宗第一人犯的罪,我就变成这个命运了,这是我们任何一个读《圣经》的人一定要出来的问题。

“在亚当里”这个短句,以及“在基督里”是《圣经》里最难解的短句。我们知道是指两种生命:一种是“在亚当里”的生命,一种是“在基督里”的生命,是人类的两种出路。人类因此分成两类人,一类是下地狱,一类是上天堂。原来我们全是在亚当里的人,通过上帝救赎,让你更新成“在基督里”的人,这是基督教的粗略框架。

这个框架在旧约里是不清晰的。旧约没有重生的概念,旧约最明白的概念:有罪,我们被罪困扰,上帝来拯救我们,赶快认罪悔改;然后耶稣基督因着你的信,赦去你的罪,这是延续旧约基本逻辑,没有更新不更新的。我求,我悔改,尽量按律法做,最后做不到的部分,耶稣基督宝血洗净。

从这里开始,保罗的新约框架已经出来:“在亚当里”、“在基督里”是两类生命。从亚当里开始,因为耶稣基督的死而复活,怎么会让你的生命也能够死而复活出来?这个基本上框架出来了,但你还要保持继续问,你要搞明白。到目前为止,被验证的就一件事,耶稣死而复活,其他的都是理论。但是你要听明白保罗在说什么,他是怎么信的,再决定你怎么信,不断地核对。

若人类的死来自“亚当”,那就是一般人对奥古斯丁“原罪”概念的囫囵吞枣的误解。若人类的死来自“在亚当里”的生命,那要求我们把眼睛盯在各自的生命。与前面的“果子”的比喻相联系,就更加清楚了。唯有“在基督里”的生命,才是出死入生的生命。由此看来,保罗把《旧约》启示的“死既是因一人(亚当)而来”,提升到全新的认知:“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对此保罗在《罗马书》第 1–5 章里有详尽的讨论。但若停留在这里,仍然不是 “这福音”。

到这里还是“死”,还不是“福音”,福音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保罗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前缀词,“在基督里”,用来代表在基督里重生的全新的生命。对这种新生命,《约翰福音》一章是这样描述的:“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也因此,就新生命而言,只有耶稣基督一人称得上“初熟果子”,众多在基督里重生的人都是“后熟果子”,即便他们出生在耶稣基督以前也是如此。这就是下一节经文要说明的。

15:23 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

15:23 But each in his own order: Christ the firstfruits, then at his coming those who belong to Christ.

显然,这里的“各人”是接着前一节经文“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里的“众人”说的。这些在基督里“重生”的生命各自按照自己的次序发生。但保罗再次强调了,若相较于基督这个初熟果子而言,这里的次序,不是指时间的次序,(否则就无法解释众多旧约里的先祖也在基督里得救的启示了),而是指上帝旨意里的次序。因此,初熟的果子是基督,所有其他属基督的人,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出生的,都因为基督的缘故,而成了在“初熟果子”里重生的“后熟果子”。

这段你要注意打破时间,如果不习惯打破,只要提醒自己就可以了。

请问,短句“在他来的时候”(at his coming),是指什么呢?是指未来发生的“基督再来”事件?,还是指已经发生的“这福音”事件?我认为是指“这福音”事件,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

这基督事件在第 15 章保罗把它归纳成这句话,这句话包括了肉身见证的耶稣死而复活,包括了保罗通过旧约启示,把两件事情连起来,最后出来:耶稣就是基督,就是旧约启示我们的、跟罪有关的,也就是跟死相连的这个事情。前面我们阿门了,现在开始真正解释它是怎么来的。前面结果告诉你,保罗认为通过旧约启示,这耶稣就是基督,而且这个基督就是拯救人罪,拯救人的死。现在开始,保罗解释为什么是这样,怎么得出来的?

15:24 再后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神。

短句“再后末期到了”,就是指未来的“基督再来”事件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神。

黑体字:“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于父神。”这是旧约对基督的启示,我们的基督概念是从这句经文来的。

这是旧约关于弥赛亚的应许。再一次,保罗作出了不同于犹太教传统的全新解释:已经来到的“耶稣基督”是旧约预言的弥赛亚降世;而盼望中的“基督再来”将是主审判的日子。

这句话己经从犹太人的传统理解颠覆出来了。这个被我钉死的就是基督了!就是弥赛亚!后面盼望的其实是大审判来了,这个是对传统解读的颠覆。

15:25 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

从这里开始,要解释为什么耶稣就是基督。他的根据是旧约经文。

在保罗的看见里,旧约预言的弥赛亚,就是那位“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的拿撒勒耶稣

——请问,保罗如此断言,他有什么根据?下面的经文对此作出了解释。

15:26 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

保罗思路的关键在这节经文里。看见了吗?原来基督来毁灭的最后仇敌,并不是犹太人所念念不忘的“那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而是全体活在“亚当里的”生命已经彻底绝望的那位吞噬一切生命的“死”!谁有能力救赎人类脱离死亡的魔爪呢?注意,在犹太人的信仰里,虽然也盼望天国里的永生,但在他

们的真实体验里,这更像是一个美好理想而已。在犹太民族的历史记忆里,在万国中被抛来抛去,他们内心里最实在的盼望,是未来的弥赛亚来到地上,施行拯救,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神。这里的“国”,更多的仍然是指地上的国。但保罗的看见却大大超越了这一切。保罗说。弥赛亚基督要毁灭的最后仇敌是地上的死!保罗的这个看见直接来自“这福音”的见证。

保罗的见证来自经文,指的就是耶稣死而复活。他一想,有什么比死还大?然后他就理解,弥赛亚最后仇敌是“死”!这句话,我们自己体会一下,哪个人的仇敌比死还大?那些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要死的,这些最厉害的也是人,跟我们一样的问题:怎么对付死?!保罗的这个联想,是切中我们的生命体验的。保罗是对的,死是最大的仇敌!他是这样连起来,把基督的真正意义所在,原来是战胜死!而不是战胜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这事情也不那么简单,犹太民族神一直让他是弱小民族,他是血统单纯的民族,他要守住自己的信仰,犹太人的神是全世界的神,这个信仰他守住是太难了。每个民族都说自己有神,他说我那个神是真神,犹太人先祖通过先知特别启示,我的神是独一真神,你们都是假神。他在这个生命体验里面,被各国各族强者抛来抛去,还是坚信说,我的神是真神,你们的都是假神。他是怎么做到的?他守住这个盼望的,在耶路撒冷,已经很不简单了。保罗讲,这个信仰诠释还没到位。

15:27 因为经上说:“神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既说万物都服了他,明显那叫万物服他的,不在其内了。

15:27 For “God has put all things in subjection under his feet.” But when it says, “all things are put in subjec- tion,” it is plain that he is excepted who put all things in subjection under him.

从林前 15:27–28 两节经文,我们要推出:耶稣是基督;耶稣就是神。没有几个字,大家要小心点。(众笑)

保罗再一次引用《旧约》经文。他说,看啊,经上不是说过了吗?“神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这节经文引自《诗篇》8:6–8“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万物,就是一切的羊牛、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这节经文的“他”,是《旧约》启示的弥赛亚基督。

旧约启示的弥赛亚就是基督,来自这些经文,他指的就是这个人,就是他,叫万物都服他。这时候你要知道,你的弥赛亚概念,来自旧约,旧约是谁给你的,来自上帝的启示,因为你从来没有见过他。现在一般基督徒说,是上帝启示我的,所以我相信他,就结束了。后面也不用推理了,也不用见证了。

我们这次讲的是,假如你的信仰是建立在上帝对你的启示,而且是正确启示,你都没有信仰,后面不读《圣经》,你就相信了吗?假如你相信上帝的启示就信了,就不用见证了,耶稣也不用死了。所以,概念的信仰是空洞的,保罗说是徒然相信。你们本来信仰好好的,神带领你,你一定会成功的,会得救的。但一旦钻进概念信仰,就徒然相信了。

但保罗下一节经文(“既说万物都服了他”)里的“他”,却是指“这福音”里的拿撒勒人耶稣。

停住,这是关键!旧约里面说他是基督。Ok!基督,我没问题了。假如这样,那你耶稣也不需要了。再追问一句,基督是谁呢?你不能信概念啊!才会注意到耶稣。问题不存在的时候,基督就解决问题了。保罗多问一句,那个概念基督指向谁呢?这个问题很奇怪啊?我们都不会问这个问题,后面才引出他的思路。

对此,保罗说,难道还不明显(it is plain that)吗?什么明显?保罗耐心解释说,既说万物都服了他,明显那叫万物服他的,不在其内了。意思是,既然“死”是最大的仇敌,那么“死”也在万物之内了;我们如今见证了连“死”都服了他,可见万物都 服了拿撒勒人耶稣了,因此让他自己“不在其内”。因为他没有被 “死”所征服;若他被“死”征服了,他就在万物之内了。我们已经见证了他死而复活了,因此“死”没有征服他。于是,拿撒勒人耶稣就是《旧约》启示的那位“神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的弥赛亚基督!

你们一定不服气的,还要自己嚼,自己嚼。嚼到最后你不想问那个问题,很想概念就可以了,你很喜欢概念神。你会觉得很怪,耶稣基督怎么是神啊?!这个推理没问题吧,死都对他奈何不得,他就在万物之上了。

综上所述,保罗的结论不是基于旧约教义的属灵概念启示,乃是出于“这福音”三段论的理性推论:

前提一:耶稣死而复活,见证了他征服了仇敌死”;(肉眼见证)

前提二:旧约启示的弥赛亚基督就是尽末了毁灭仇敌“死”的那一位。(属灵概念启示)

结论:拿撒勒人“耶稣”是弥赛亚“基督”!

前提一:这个人确实是死而复活的;前提二:基督概念是旧约来的,是征服最后“死”最大仇敌的。这里有个人跟基督有什么关系?这个人征服了“死”,他的所作所为与概念对上了,没有这个人,基督概念还是空洞的,现在被见证了。

太多人不喜欢这样推出推论,宁愿相信你说什么就什么,太多人倾向于空洞概信仰,徒然相信。这一点我们有体验,只有这样一点点抠出来,哇,才相信。我们发现徒然信仰是带不进去的,要很诚实摆上。

15:28 万物既服了他,那时,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叫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

15:28 When all things are subjected to him, then the Son himself will also be subjected to him who put all things in subjection under him, that God may be all in all.

短句“万物既服了他”里的“他”,和下半节经文里的“子”,指谁呢?当然是指《旧约》所启示并“这福音”所见证的这位毁灭了最大仇敌(死)的拿撒勒人耶稣基督。可是,这时候保罗说了一句奇怪绕口却含义深刻丰富的话:那时,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

我认为,在这节经文里,保罗把人类的理性思维推到了因果合一的二律背反极限处。我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作为“子”降生人间,耶稣自己要服那“生”他的“父”;作为“弥赛亚”被派到世界,基督也让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

终于,我们理性追问的箭头指向了能力的源头:那生“他”并 “叫万物服他”的全能者,又是谁呢?回答是:唯有独一真神上帝才有如此的大能。

请弟兄姐妹们注意了,上述回答是“理性”启示给我们的唯一符合理性的回答,所以它只是一个自洽概念而已,并不需要任何来自人肉眼的见证来证明其为真。因此,我们真正问的是,这个不需要肉眼见证的自洽概念——全能的父与全能的上帝,到底指向(可被人类体验的)“谁”呢?

关键是这个问题提出来,这个问题不提出来就没有问题了。父当然是上帝,子当然是服父,基督当然是服全能的上帝。全能上帝是谁呢?父是谁呢?概念里面是不需要问的,概念自己解释清楚了。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问这个问题呢?保罗不是多此一举吗?保罗的这个问题,导向耶稣基督就是父,耶稣基督就是神!他是这个问题带出来的,干嘛问这个问题呢?我们第一个反抗,因为我们喜欢概念。保罗说,概念不算,概念无法确认,必须有体验,这个概念指向哪个可被我体验的呢?

保罗上半辈子也是没有这个问题的,他信犹太教信得好好的,他信得简直快上天堂了,信到迷信里面去。我们自己作为基督徒,有很强烈的倾向也是迷信。基督教有很多解释让我们活得好好的,分裂、又相信,分裂、又相信,全是自洽,自我欺骗。这回你才知道,保罗弟兄对于我们的信仰多重要。整本新约《圣经》里面,《四福音书》的 12 个门徒,写不出这个东西,保罗必须来补充,但他们的结论是一样的。《约翰福音》说,耶稣基督是可以摸到的,体验到的,丰丰富富活在我们当中的,见了他就是见了父的。这是约翰写的,约翰没有保罗这样的经历,最后导致东西是一样的,《圣经》是不矛盾的。彼得写不出这东西,从这里可以看见,写福音书的人的经历是多么重要,不是像机器人一样记下来的。

这个不需要肉眼见证的自洽概念——全能的父与全能的上帝,到底指向(可被人类体验的)“谁”呢?于是有了保罗以下的三段论理性推理。

前提一: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肉眼见证 + 属灵启示)

(白话:因为耶稣基督死了,埋葬了,见证了他自己叫自己服了死背后的上帝。)

前提二:唯有“全能的父和全能的上帝”有能力叫“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属灵启示)(白话:只有上帝才有能力叫基督服上帝。)

结论:作为“子”的耶稣基督自己,也是“全能的父与全能的上帝”概念所指向的那一位!

到了这里,保罗总结说,神(耶稣基督自己)成了万物之主:叫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that God may be all in all)阿门。

(众:阿门!)

在结束这篇笔记前,我还有五点问答补充如下。

请问,在上述三段论里,前提一(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为真的根据是什么?是根据属灵启示,还是根据肉眼可见证的事实?

答:我认为,是根据肉眼可见证的事实 + 属灵的启示所作的三段论理性推论。

前提一:“他死了,并埋葬了”。(肉眼见证)

前提二:“唯有神有能力叫基督(即万物服了他的)受死”。(由概念来的属灵启示)

结论:“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是真的。

换言之,即便耶稣真的是基督,若耶稣“没有死了,埋葬了”的事实性真相,那么,单就见证而言,我们还不能得出结论说,“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是真的。

这是相当奇怪的,我们一直搞不懂,耶稣为什么要死?像做戏一样,是上帝嘛,你怎么死掉啊?!直冲这个疑惑——我们最大的疑惑,就是从概念看你是死不掉的,死给你看这不是演戏吗?概念神怎么会死呢?我们的信仰永远是概念在前,不是见证是基础。所以对概念神的死,我们确实会觉得很奇怪,有点做作、演戏。从这里我们才发现:我们确实以为基于概念的信仰就是信仰。而且每个概念都来之于神,这些概念都是从《圣经》来的,概念为真是没问题的,但还是概念,只是概念为真而已。

反复嚼、反复嚼,我们怎么会觉得耶稣基督的死很怪呢?因为我们真的很喜欢概念神的概念,多清晰啊!你还推来推去推得很怪。我们真的很喜欢概念神,这是罪人!罪人就喜欢从概念到概念,罪人推出很多概念,从马克思的资本论到区块链,都是概念。为什么罪人喜欢概念?因为罪人可以自己创造,可以忽略神创造的事实。

马克思资本论已经把世界糟蹋成这么多实例证明是错的,可是世界上还有学者喜欢,认为理论是自洽的,是人搞坏的。单凭 “理论是好的,是人搞坏的”这句话就不符合《圣经》启示,《圣经》启示人一定会搞坏的。共产党说只要领导好就不会坏,人一定搞 坏,除非跟从神的带领。上帝的带领是事实给你看,基本理性在事实面前,闭眼不看的人是非理性,这样的人信仰是带不动的。《圣 经》启示的事实一个一个无可推诿,罪人的办法是从信仰出来,闭眼不看,罪人最后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福音书里曾记载,耶稣的朋友拉撒路也曾经死而复活。请问,为什么我们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拉撒路战胜了死,所以他是基督”?(众笑)

答:我的认识是,因为福音书的记载见证了,拉撒路死里复活,不是出于他自己的能力,而是出于耶稣祷告的能力。因此,拉撒路的死而复活,见证的恰恰是耶稣的神性。

耶稣也反复见证说,他所有的能力都来自父。这样说来,“耶稣死而复活”的能力,不也是出于天父上帝的能力吗?与拉撒路有什么区别呢?(众笑)

答:是的,根据耶稣自己的见证,耶稣的能力均出于天父上帝。但同时,根据保罗上述从“这福音”出发的三段论理性得出的结论,耶稣不仅是基督而且还是上帝自己。所以,耶稣死而复活的能力是出于他自己。这是耶稣与拉撒路的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耶稣自己见证了他的能力不是出于他自己,恰恰是耶稣自己的这个见证,同时又见证了他的能力是出于他自己。这是我们在耶稣身上观察到的二律背反:100% 人性与 100% 的神性。对于拉撒路,我们没有观察到这样的二律背反。(再读一遍吧!朗读者欣赏赞美地笑了。)

没有观察到,基于拉撒路,我们也是基于体验与见证来作评价的;假如观察到,你也可以说,也是。不是基于理论的。

《使徒行传》记载了使徒彼得曾用祷告让一位名叫多加的小姑娘死而复活。能否由此说明彼得有能力战胜死亡,因此彼得是基督呢?

答:不能。因为彼得自己见证了他祷告的能力是出于耶稣基督名字的大能。因此彼得所行的神迹恰恰也见证了基督的神性。

(众:所以他们全部见证了耶稣的神性。)

为什么说,在林前 15:28(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里,保罗把人类的理性思维推到了因果合一的二律背反极限处?

答:请看下面两个都是基于肉眼可见证的事实的陈述句:他复活了,战胜了死;万物服他;他不在万物之内;他是全能的神。他死了,埋葬了;他服那叫万物服他的;他在万物之内;他是人。

我发现:上述两个陈述句,互为因果。也就是说,因为他是人,但他居然(战胜了死;万物服他;他不在万物之内),所以他是全能的神。同样,因为他是神,但他居然(死了;他服那叫万物服他的;他在万物之内),所以他是人。

这个只要站在两个 100% 上就可以了。

我发现上述两个陈述句互为因果,也就是说,因为他是人,他居然战胜死了,所以他是神;因为他是神,他居然还服那个,所以他是人。他是人,他是神,互为因果。

众:阿门!非常清楚!

前提很真实,都是三段论推出的结果。若有人跟你说“互为因果”,你一定视为胡扯!这个“因果合一”不是根据逻辑,而是根据两个事实,这就到了理性的极限了。人类会在这个人与神的终极点上停住,不愿接受互为因果,也不是因为人的理性有限,是因为人的罪。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