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末了,也显给我看。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9 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神的教会。10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
开场白
保罗弟兄为这福音作见证,说这福音是真的,在保罗弟兄自己见证以前,他罗列了三组见证:第一组是十二使徒的见证、第二组是五百人的见证、第三组是雅各的见证(雅各是属于众基督徒的一组),第四组到了保罗自己的见证。保罗自己的见证可以分为两部分:末了,他显示给我看——这是保罗第一部分的见证,这部分见证和前三组见证是一致的,没有新的内容,就是说耶稣基督真的死而复活显现给我们看了,核心意思是这个。在他们的肉眼见证里面,耶稣真的死而复活,再加上理性推理,那耶稣就是基督。耶稣死而复活与基督死而复活是基于同一个肉身见证。这些人都为这个做肉身见证。
今天开始进入保罗见证第二部分,为什么说非常重要?保罗见证第二部分跟其他三组见证有什么不一样?跟他自己前一部分有什么不一样?我们这一次意向性要集中在:为什么保罗见证第二部分那么特殊,以至于跟我们密切相关?前面这个问题是怎么出来的?首先是我们回顾这福音有什么内容,他是见证这福音是真的,也就是这福音的每项内容都是真的。见证是指着某个东西说,这是真的。这东西是什么呢,这里就是这福音,《哥林多前书》15:3–4是保罗归纳出来的“这福音”: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这两节经文就是保罗归纳出来的这福音的全备内容。
这两节经文可以归纳出六个事实,保罗说这六个事实都是真的。
第一个事实——基督。旧约《圣经》启示的,神派基督作为救世主。这个基督概念是真的。
第二个事实——照圣经所说。说什么?把人类从罪与死里拯救出来,这就是《圣经》说的拯救。后来我们读《罗马书》知道,这句话也等于把我们从律法下拯救出来,因为律法叫我们死,所以律法、罪、死三个概念是纠缠在一起的。照圣经所说,把人从罪与死里拯救出来,保罗是为这个作见证,见证这件事是真的,不是理论。
第三个事实——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
这就是前面的三个事实。这三个事实都是属灵的启示,是《圣经》告诉我们的,我们不读《圣经》永远不知道。
后面三个事实是:他被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三天后复活。这后面三个事实是说,这个耶稣 = 基督还真的被埋葬了。你看,被埋葬是很重要的,确认他真的死了。当时作为耶稣的门徒,彼得说:主啊,你就是那个基督,我不跟你跟谁呢?当他说这话的时候,很难想象基督会死掉,他是神嘛,怎么可能死?!所以被埋葬了,就是确认他真的死了,这个事实非常重要。然后才会说,照圣经所说,三天后复活。照圣经所说是一切正如《圣经》指出来的一模一样,他的死完全是被预言的,而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这后面三个是我们可以用肉眼见证的,前面三个事实就是见证后面三个都是真的。
怎么去见证《圣经》所说呢?就去读《圣经》,发现细节都对得起来,《圣经》确实很多细节都预表这个事件会发生。只要认真去核对,都可以验证。所以后面三个事实都是属于肉眼可以验证的东西。而对于我们来说,不在现场的,只能借着第一手见证人去领受,所以我们是第二手见证人。区别是:第一手见证人确实是亲眼看见的。
这福音里面六个事实,后面三个是肉眼可以见证的,现在保罗要见证前面三个属灵的看见(是旧约《圣经》启示我们),怎么见证这三个也是真的。这是他的见证所指向的。假如保罗没有这个见证给出来,那这就是一个教义,即使《圣经》这样说,我们怎么知道它是真的?
所以我们终于解决了把耶稣“死而复活”这个见证咬得很准,但是这还不够——耶稣是死而复活,但是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他是不是真的把我们从罪和死里拯救出来呢?这个联系才是福音的核心!之前我们说,耶稣为我们的罪死了,这怎么叫福音,这叫有祸了,等于让他平白无故也死了。然后他复活了,那又怎样呢?难道罪人死而复活,死而复活,不断轮回吗?难道《圣经》福音的拯救是指:你死了再活,死了再活,然后我们生命不改变吗?再说一遍,《圣经》说的复活是从罪与死里面拯救出来,所以原来你在律法下(在罪与死里面)的生命变成一个不在罪与死里面纠缠的全新生命,这才叫拯救。我们以前不是很认真,所以想福音就想得很简单,这回才知道,这就是旧约启示的,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事情,保罗说:发生了,让我见证给你看。
好,到这里我们的意向性集中了,看保罗怎么见证?他见证有没有漏洞?我们能不能服气?我们要这么认真。就像我们前面说耶稣基督死而复活,关于耶稣就是基督,我们已经考察完了。我们现在考察第二个问题:原先属灵看见的三个事实,保罗说,我站出来作为肉身见证。什么叫肉身见证?保罗说,我是肉身的人,我讲给你听,你听见了,看见了。我就是你的肉身见证,因为你是从我这个肉身听见,看见,得到这个信息。所以肉身是指:你是在肉身里面领受我的信息。虽然我讲的东西是属灵的。这个问题很重要,把这两个概念区别开来,我会讲属灵的东西,但是你确实听见我讲的东西,而且你也理解我在说什么,你可以不相信。对于我们自己,听明白了,可以不相信,或者说哪部分相信,哪部分不相信都是可以的,要非常理性,不能糊里糊涂。这次我们就希望大家都做到非常理性,非常认真,把这个当回事,然后最后心服口服。好吗?
逐句解经
现在,我们开始进入对保罗个人见证的第二部分的默想。一共两节经文。
15:9 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神的教会。
15:9 For I am the least of the apostles, unworthy to be called an apostle, because I persecuted the church of God.
请注意,从这节经文开始,保罗不再叙述“He appeared 事件”了。如果单就保罗见证的第一部分看,与第二组 500 多人的现场见证相比,并没有增加更多内容,其价值也仅为第二组见证再提供一个附加旁证而已。我认为,保罗见证的第二部分才真正属于保罗自己的独有见证,其意义和价值远超出了前三组见证人所共同表达的和概括的。
保罗见证第二部分是从保罗对发生在他身上的变化的自我陈述开始。注意,这是一个肉眼可以见证的事实性陈述。对此,凡熟悉保罗过去和如今的人都可以诚实地作见证说,是的,保罗的变化确实很大。
那么,保罗是怎样描述他自己的变化的呢?他说,我原是罪魁中的罪魁,因为我从前逼迫神的教会。请问,保罗从前也是这样看待和评价自己的吗?当然不是的,恰恰相反,他(包括他所在的犹太社区)一直认为,他是最热忱、最敬虔的、最有学问的犹太拉比之一,不仅爱神、爱真理,还愿意为真理献出自己。可见,仅从自我评价的前后差别,就反映了在保罗的认知世界里发生了多大的颠覆啊!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对此,他继续作见证说……
林前 15:9“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神的教会。”保罗从前不可能讲出这话,现在竟然讲出来,可见他的变化是非常大的,这个变化首先是他的自我认知,他在他的认知世界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完全不一样了。保罗这个人,我们了解他,他原先是犹太教徒,迫害基督徒,因为他认为基督徒亵渎犹太教圣洁的教义,他认为这帮基督徒是神的敌人,现在他承认自己从前逼迫神的教会,现在他把基督徒看成神的教会,这是多大的认知转变。单凭这几句话,我们知道保罗的认知世界是天翻地覆,不仅是对他过去信仰,包括对他逼迫的那些人,主要是他对自己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也可以参照说,我们的信仰道路中,在我们认知世界里有没有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保罗这个见证是他自己说出来的,当然首先假定保罗是诚实的,他不是骗我们的,保罗也没有必要骗我们。我们理性上知道保罗的认知确实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这些话就是林前 15:9 的内容,不要加其他的内容,就是他的认知世界完全变化了。
我们再看,他对于这个变化是怎么理解的,怎么解释的?是后面一节经文。保罗对于福音的真实性一共只有两节经文,我们已经把第一节经文讲完了,就这个信息。作为听众,我们一定要想,这个见证跟这福音有什么关系?这个是我们脑子要保持住的问题,来看看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15:10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
15:10 But by the grace of God I am what I am, and his grace toward me was not in vain. On the contrary, I worked harder than any of them, though it was not I, but the grace of God that is with me.
我认为,这节经文言简意赅,需要陪审团认真对待。且容我把它分成 4 个分句,来分别默想。
我的读经笔记示范给大家看,有时候需要那么认真。当你发现保罗只用了两节经文来见证这福音的前三个事实是真的,也就是说,他的两节经文所承担的分量是很重的,这时候他的每个字都要很细很细地看,不能囫囵吞枣,把字面意思读了,好像没东西一样的。这是我们自己没有沉下心,谦卑下来,好好去领受。我们读的时候要意向性很强,保罗这两节经文是见证这福音的灵眼看见部分(旧约启示部分)是真的。第 9 节已经讲完了(就是讲我以前是那样,现在是这样),那第 10 节经文到底在讲什么?所以我慢下来,分成四个分句来一步步默想。弟兄姐妹们,你们读经文的时候,发现重要的地方不能太粗糙,自己要提醒自己慢下来,慢下来,好好琢磨。是这样出来的,这就是谦卑。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But by the grace of God I am what I am.
保罗并没有具体说,“他今日成了何等的人”?对此,保罗与他周围的人,一定会有非常不同的描述。比如说,保罗认为自己如今是何等喜乐,可是他旁边也许会有人说,保罗你如今成了何等悲惨可怜的人。但无论怎样,可以肯定的是,凡了解保罗过去和如今的人,都会看出来,保罗身上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虽然大家对这一事实的理解和感受可以大不相同。比如,对保罗在这里说的“是蒙神的恩才成的”,许多人会感到莫名其妙,因此也无法认同。
保罗在作见证是真的,并不是每句话我们都可以在肉眼里分别出来,前面是说保罗的变化很大是没有问题的,但保罗对于这个变化出来的感叹说这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不是每个人都理解他在说什么的,会觉得莫名其妙而且不认同,甚至可以说保罗是自作多情,是幻觉,被洗脑了等等……任何人可以讲出任何话来,这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先把这个站住,然后保罗还在做见证,你可以不认同,但有些东西你认可,比如:保罗确实变化了。听明白了吗?
众:听明白了。
这里第一句话说,如今我成了何等人,意思是说如今我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这个同意。保罗说这句话是说,我如今多么喜乐,你可能说保罗如今多么凄惨,因为他原先的朋友完全都不理他了,不理解他了,他现在交的朋友不知道是谁,就那些基督徒,保罗基本上被他原先的圈子排除出去了,你觉得他很可怜,保罗却不这样感受。也就是说,对他这句话的具体感受你跟他非常不一样,但是你不能排除他在作见证。这个事实:他说,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你也听见了,但你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And his grace toward me was not in vain.
保罗紧扣上一句里的一个概念:“神的恩”,并且继续深入,蹦出来第二个概念:“不徒然”。连在一起就是,“神的恩典不徒然”。也许弟兄姐妹会纳闷,难道在保罗原先的犹太教信仰里,上帝的恩典会是“徒然的”?当然不是。犹太教相信上帝是创造的主,也是保守的主,二者都出于神的恩典,上帝的臂膀从不短缺,怎么可能是徒然的呢?可是,既然如此,保罗此刻说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对于保罗来说,有什么新的含义,以至于如此触动保罗的心,让他特别加上“他所赐我的”,并站出来为神作个人的见证?
这句话“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一般你们读经是读不出任何东西来的,对吗?这里一分析,你就读出来了,看看我是怎么分析的?这句话有什么意义呢?神的恩当然不徒然了,难道在保罗过去的信仰里面神的恩是徒然的,以至于保罗现在说神的恩不徒然了?不是说保罗的认知世界变化了吗,他对神的恩的认识从以前认为徒然,现在认为不徒然,难道是这个意思吗?这就是自问自答。
那神的恩典不徒然,在犹太教的信仰里面是怎么说的?你如果说,在犹太教的信仰里面没有什么恩典概念,只有律法概念——不见得。你看这样分析的,我在读的时候也是这样一点点进去的,不是说我读以前都知道了,我想的就跟我刚才讲的是一样的想法。犹太教里面对神的恩典是怎么理解的?我就出来两个概念,一个是神的创造,一个是神的保守。犹太教里神的创造和保守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难道神的创造说:我创造你是因为你前辈子很优秀?这变成佛教了。我就把你创造出来,没有让你去当蚂蚁,当狗,当猪,而当一个尊贵的人,这个创造是恩典,是不是?在犹太教里面关于创造是没有条件的。至于保守,保守的意思是说你们存活都是靠神的恩典,存活到现在什么不是靠神的恩典?所以创造和保守这两个概念犹太教是有的,是跟上帝相连的,上帝就是创造主、保守主,我们一切都是存乎他,在于他。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犹太教教义里面是有恩典的概念的。既然是有恩典概念,既然是神保守你,而徒然是说:保守一半不保守了,或者是保守不成功失败了,神怎么可能失败呢?徒然就是说我本来想保守你,我能力不够,前面的保守白做了,结果失败了,这个明白吗?所以神的能力是无穷大的,他想创造你、保守你,一定会成功,不会徒然的。既然这样,保罗为什么突然对神的恩典是不徒然的,会发出感叹?这就是我在这样的默想里面发现亮光。
上述问题把我带回到了对“这福音”的自问自答。(自问)“这福音”是关于神“创造与保守”的恩典吗?(自答)哦,不是的,是关于神“救赎”的恩典。(自问)为什么如此说?(自答)因为罪的工价就是死,唯有义人才能得救。保罗在《罗马书》5 章里,曾把这样的“救赎观”,称作“靠行律法称义”的救赎之路。可以说,保罗从懂事开始,就活在这样的信仰里:看啊,亚伯拉罕的神是公义和圣洁的。正是出于对耶和华神的敬畏,保罗一辈子努力谨守律法要求的道德行为规范。也正是在这样的信仰激励下,保罗一辈子与玷污犹太民族纯洁信仰的人和事(比如那些耶稣的门徒们)作斗争,一直到“他显现”事件发生的那一刻为止。此时,保罗才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做(恰恰相反,他曾经努力做的,如今正是令他蒙羞的),神的救恩却临到了他。
我们从恩典切入,分成三个概念:神的创造、神的保守,还有这里出来的神的救赎。他发现在犹太教教义里面,神的救赎是说:罪的工价就是死(为什么人会死,因为犯了罪啊),唯有义人(就是不犯罪的人)才能得救,这就是律法的教义。那你问,难道犹太教就这样信吗?难道犹太教的人都不犯律法,不犯罪吗?你看,犹太教是什么?犹太教是我犯了罪,赶紧献祭,赶紧祷告求神的怜悯,神就把我的罪挪去,之后我回来以后还是不能犯罪,还是要行出律法,因为罪的工价就是死。这是犹太教基本的思路,也就是说,要尽量不犯罪,假如你犯了,要赶紧求神怜悯你,保守你,然后你再继续不犯罪,因为唯有义人才得救。保罗从小时候的信仰就是这样的信仰,这个信仰在保罗的《罗马书》里总结的非常清楚,保罗对律法的功用就是从这里来的。在《罗马书》第 4–5 章就是说,原来神在律法之外开了一个口,是因信称义,不是靠行律法称义。保罗的颠覆就是这样颠覆的。别忘了,保罗遇见耶稣时,他是没有这个因信称义的亮光的,他唯有靠律法称义,祈求神的怜悯,他是活在律法下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讲,犹太教关于救赎就不是恩典的神,是要靠你自己行出来,然后神说 ok,神的恩典最多是你要来求神,不求就没有。所以犹太教里神的救赎是有条件的,就是义人得救,而不是罪人得救。
那保罗在体验里面(注意:是体验,不是理论)发现以前做的想满足律法,讨神喜悦的一切都是反过来的,就是迫害基督徒,是神的敌人,是罪魁的罪魁。然后神的救恩临到他,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白白临到他。让他幡然认识原来是这么回事!他一直在旧的信仰里面,一直到那一刻与耶稣基督相遇,“He appeared to him”这一刻为止,当下他还在迫害基督徒,所以他没有做任何符合神的要求或让神开心的,但神的救恩还是临到他,所以他才因此体会到,神的救恩是白白得着,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这个领悟是经历当中的,不是理论上的。
其实,保罗过去认为自己几乎是个义人,谨守律法和道德规范,神的律法他是做得相对来讲比很多人好得多的,所以他也很自豪,人家让他当拉比,他也是要以身作则。也就是说,假如在那种情况下,他是很难看见他刚才看见的东西的——原来认为自己做得非常好,其实是罪魁的罪魁,这个认知很重要。我们有时候没有这个认知,我们认为我们是活得蛮好的,相对下比很多人好得多的——这个认知叫自义,在这个自义的认知下,很难真正理解保罗说的原来神的救恩是白白临到你,这是一个重要概念。假如我们对自己过去的认知认为自己比人家好得多,相对是好的,你就完蛋了。我们是不是也是罪魁的罪魁,你有这个认知吗?其实是一样的。
我举个例子,我大学四年同寝室的最好的朋友,毕业以后我到美国来了,几年以后他从中国也出来,兴冲冲来找我,我和这个朋友以前一起读小说等等,很多话讲,那次他来找我在我家呆了三天,跟我说,他信基督成为基督徒了,我当时就说,我这个朋友完了,当年多有趣啊,自从信了基督以后,讲来讲去就是耶稣基督,讲来讲去都是《圣经》,所以我几乎是很嘲笑的,完全不理解,就觉得信基督这帮人神经病,也觉得我这最好的朋友就没了,很难过的,完全是一片黑暗,然后他三天走掉了。你说我是不是罪魁的罪魁,我用及其尖刻的态度讥笑他,或许我不是尖刻但至少是一点不松动的,让他觉得不可能和我讲任何东西,我自己从心里是想这个朋友完了,以前讲这个、讲那个,现在没有话题了,只有耶稣基督,我也不要讲了。这件事情刻骨铭心,我什么时候变化的呢?当我信了基督之后,我才知道我这个朋友多好!我觉得我也是罪魁的罪魁,那么好的朋友怀着热心来,给我做见证,我完全是冷漠的信,完全从心里把他拒绝出来,完全从心里嘲笑他。这是我的经历,其实,当年无神论的我们是一样丑恶,后来你怎么会开眼,神的恩典怎么临到的?不是因为你好。同意吗,弟兄姐妹们?
假如你有了这个认知后,你才知道,你怎么会认识耶稣基督。你认识耶稣基督这个经历,是一点点凑起来的,你才会变成如今的你。人家可能说如今的你是多奇怪的,不正常的一个人,这是可能的。保罗就是这样的见证,我们也可以想我们边上人的见证,想我们自己的见证,确实是如此。
这段话,就是刚刚这个意思,保罗发现这个救恩还真的不是因为你怎么样,乃是给你白白的恩典,是救赎。神不仅创造是恩典的神,保守是恩典的神,救赎也是恩典的神,这是基督教的,不是犹太教的。这一点保罗在自己的切身经验里体会到了。
感谢主!在这件保罗突然临到的“他显现”事件里,让保罗对旧约里的“恩典”概念有了全新的看见和体验。他终于明白了,神完全的恩典不仅仅体现在神的“创造和保守”里,更体现在神对罪人的“救赎”里。(这里的意思是,若救赎是出于“人作工”,才会是“徒然的”;既然“救赎”不是出于人的努力,而是单单 100%出于神的恩典,因此也就不可能是“徒然的”。)
我补充一下,什么叫徒然?我们会有时候担心徒然,我得救了没有?也许我还没有得救,也许我还没有达到标准,即使我前面做了努力了,可是我没有达到标准,前面的努力就是徒然的。所以,徒然的概念一定是跟“你自己”有关的,说到”我”就会有徒然的顾虑出来。假如你认知到,救赎是单单出于神的救恩,神的能力是无穷,他不可能做一半做不下去,或放弃了,所以假如说单独出于神就不可能徒然。所以你说徒然,就一定和“你”有关,神做不可能徒然,这是概念,否则神的能力不够,臂膀就不够长了,对不对?
好,我们不是说廉价福音,卡通信仰,我们不是一直在批这个东西吗,难道我们每个人都得救了吗?是这个意思吗?保罗前面不是说除非你徒然相信,否则你是没事的,那我们是有可能徒然相信的,同意吗,概念清楚没有?所以当我们前面讲完之后,你出来结论说:“我们都没问题啊,我们都得救的。”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思辨是怎么思辨的?要嚼得很透,你是有可能徒然的,假如你不在神的救恩里,神说我是这样救你的,但是你不在这个里面,因为你不知道神是这个意思,把神的话听歪了,所以神说这个是无关的,你以为是有关系的,这样你就是徒然了。这个恰恰是因为你不在神的旨意里面,你假如明白神的旨意,神是不徒然的,假如不在神的旨意里面,你就是在瞎努力,当然徒然了,所以这是不矛盾了。假如你不是在他的旨意里面,你瞎努力,他的旨意你也没有看懂,牧师说这样你就这样,那你很可能徒然,因为你是瞎努力,所以徒然一定是和人的努力有关系。不徒然恰恰是你明白他的旨意,他的旨意是不徒然的。
这个地方我说的很清楚,但是听者会搞的,所以大家回去把这个东西反复听,人是会徒然的,徒然恰恰是瞎努力,或者是不在祂旨意里面,完全经文都理解偏了,这个是我们很大的问题,我们根本就没有读出这个《圣经》启示的救恩是怎么回事,我们没有认真听,然后人家乱讲我们也跟着乱讲,这就是徒劳。然后你真明白是神做,然后你也在祂的旨意里面,首先你要在祂的旨意里面,是这样救,然后你听歪掉当然是徒劳,大家再好好嚼一下。
众:这个地方很重要,把徒然这个问题终于这里点出来了。不过也不用着急,第 15 章就是解决“徒然相信”的问题,前面这福音就是说,假如你不徒然,神的救恩一定会持守到底,神的恩典是不徒劳的,恰恰就是说假如你不是徒然相信。所以我们要搞清楚什么叫“徒然相信”。
如今保罗乐意作的,就是为这“不徒然”的福音作见证。保罗说,“这福音”里后三个“事实性真相”,如今已有众多诚实可靠的见证人,为众人作了肉眼的见证;现在,关于“这福音”里前三个 “启示性真相”,我(保罗)蒙神的恩典,愿意站出来为众人作肉眼的见证。为什么是肉身的见证?因为你们用眼睛可以看见我所行的,用耳朵可以听见我所说的。因此,我(保罗)这个人对于你们来说,就是一个肉身见证人啊!当然,就我(保罗)见证的内容来说,仍然可以细分成两个部分:
这段话大家要反复读一下,把概念区别出来。我保罗给你们做见证的方式是肉眼见证的方式,你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你们的思想理解我所说的话,包括你的思想都是属于肉身的。但是我见证的内容,其中有部分是属灵的内容。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你们凭肉眼就可以见证的;
你们凭肉眼可以见证的,就是我的变化。
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你们只有在灵眼里才能真正明白我的意思;
你们只有在灵眼里看见我所看的看见,才会认同我所说的是真的;假如没有在灵眼里看见,你是不可能知道我在说真话还是假话的,明白吗?所以你是无法明白,无法确认我是说真话还是假话。最多理性推理说,吴少海这个人不会骗人,这只是猜猜而已,你是不能确保我说的是真的,除非你有一样的看见。属灵见证是有这样一个情况,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OK?
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你们凭肉眼就可以见证的;
这也是诚实的人可以作见证,确实很劳苦,这也是肉眼可以见证的。所以见证可以从肉眼可以见证的部分跨到灵眼部分,但灵眼部分除非你看见,否则你永远也不是 100% 确定他讲的真还是假。你看,这个分析多理性。
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你们只有在灵眼里才能真正明白;
也是一样,除非你在灵里真的看见,你的经历里面也一样看见。所以保罗说的时候,你说“哇!保罗你这说的和我说的一模一样,是神的恩与我同在”,这时候你就认出来你们同是属灵人,在灵里相通,你们会阿门,哈利路亚。这个必须你们在灵里也有同样的见证,否则你只是听保罗说,是无法辨认保罗是说谎话还是没说谎话,最多你理性上觉得他没必要说谎话,但是这个认知是不等于你认可。这是两回事。假如因为我理性上觉得保罗不会和我说谎话,所以我就相信他说的,这个相信是没用的,这个就是头脑相信,除非你也一样灵里看见。明白吗?
弟兄姐妹们啊,请务必牢记一件事:对我的“如此言,如此行”,你们此刻也许看见却看不懂,听见却听不明白。但是,凡有眼睛和耳朵的,都请注意了,我为看不见的基督的“这福音”,成了你们肉眼可以看见的见证人:看啊,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这一切是多么奇妙啊!
我们假定我们根本不能理解保罗在说什么,我们也没有同样的看见,所以我们就是欣赏保罗,“哦,保罗确实跟我们说了这个话”,这个话字面意思我们知道了,但是我们灵里面没有同样经历过,所以这时候我们只是一个旁观者,我这个话就是这个意思,你不要假装出好像他的见证你领受了,其实你没有领受。你没有最终发出哈利路亚,认为他的见证是真的,你最多说我听见你的见证了,你的见证确实我领受了,在这个意义上领受了——我遭遇了你的见证,有这个人和我说话,就好像我那个朋友在我不信神的时候,他跑过来和我作见证他人生发生多大的变化,我也发现他变化很大,他以前跟我谈小说,谈时事等等,就是不谈《圣经》,可他现在什么都不谈就谈《圣经》,这一点我是可以见证他确实变化很大,但是我对这个变化的理解跟他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看不起他,我认为这个人完了,一直到有一天,几十年以后,我自己也成了他这样的人,我才知道原来他说的是真的。这段已经发生的过去时态的事件,我就看成是神那时候赐给我的。
接下去后面会讲到,你听不懂但是你不要轻视它。现在神借着《圣经》,保罗的文字告诉我们听不懂有一天你听懂,希望有一天你是蒙福的人,有些人一辈子也听不懂,那你就完了。这个地方还会讲到,全部看见都是上帝让你看见。假如你哪一天看见,不是你自己看见是上帝让你看见,然后你就听懂了,这就是属灵看见是怎么看见的。保罗就是把上帝让他看见的东西告诉我们,这是他作为见证人的责任——为上帝做见证。我们听得懂听不懂不是他的事,但他说与不说、说的明白不明白是他的事。我们慢慢来,其实到最后我们自己也同样成为见证人。
试想,保罗当时周围的人,或者历代的听者(包括我们),听见了保罗如此强烈的话语,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一定是各种各样的反应都有。世上无新事。保罗愚拙偏执到如今,我们聪明乖巧如前人。无论是愚拙的,还是聪明的,有谁在乎呢!
这是我的感叹,其实我们可以说我们很聪明,保罗很奇怪;我们也可以说保罗很聪明,我们很愚蠢,都不重要,我们对保罗怎么反应,过去怎么反应都不重要,保罗见证已经在那里了,见证是永存的,人的反应不重要。而且保罗见证也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出来一个奇怪的感觉,相信的感觉说哈利路亚,这些都是派生的,那个东西先存在,这个见证终于临到我们了。所以,谁在乎呢,都是人的反应嘛。
春夏秋冬,花开花落,历来如此。
就是说这个见证历来被人嘲笑,历来也有些人说哈利路亚,这没有变过,一代一代过来,你今天作见证被人笑,不奇怪;你今天碰到一个属灵人说,吴少海我跟你像弟兄姐妹,也不奇怪。世界的事就是这样发生的。
——但若有一天,听者里有人突然惊呼说,“哇塞,我居然听懂了,我居然看见了”。若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呢?保罗会说什么呢?我们会说什么呢?保罗与我们一起同声说,“阿门”和“哈利路亚”。
什么也不用说,除了阿门和哈利路亚之外。阿门就是说,我终于认可,找到了知音者,哇!你也有这个见证。然后我们什么都不是,哈利路亚感谢神。
对此,耶稣有一个奇特的比喻,认得牧羊人声音的羊,会跟着牧羊人的脚踪!看哪,传讲“这福音”的牧羊人的脚踪,多么佳美!听哪,这“不徒然”的福音,已经响彻了宇宙天地——请容许我作一个重要补充。关于神“不徒然”的“这福音”,《罗马书》里有一段绝妙的表达:“如此说来,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凭着肉体得了什么呢?倘若亚伯拉罕是因行为称义,就有可夸的,只是在神面前并无可夸。经上说什么呢?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作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义。”(罗 4:1–6)阿门。
当时我读到这段经文时印象很深刻,我把这段经文作为“不徒然的福音”的一个概括。这个不徒然的福音——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这叫福音。假如是因行为称义,我们在神的面前永远是不够格的。这段话是对福音从犹太教的理解到基督教的理解的翻转。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我把这段经文引出来是说,这不徒然的福音是指这个福音。
保罗第二部分的补充见证,并没有到这里停止。他继续说,
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On the contrary, I worked harder than any of them.
我相信,保罗身边许多熟悉并爱保罗的弟兄姐妹们,一定会说,保罗弟兄啊,与过去的你相比,你如今多么劳苦啊!保罗回答说,你们说的没错,是事实,但你们看到的仍然只是表面。因为,我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啊,请听我的见证:
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Though it was not I, but the grace of God that is with me.
我认为,这最后一点才是保罗见证的核心之核心。保罗不是在表达自己谦虚的美德,更不是在作空洞的说教。他这样说只为一个目的,为“这福音”作见证。他渴望他所爱的弟兄姐妹们,都能领受他的见证。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的真相啊,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
这句见证在一百个人里面九十九个人说:“你这样想很好,确实都是你保罗自己做的,你忙着忙那,受这个苦,那些都是很极端,很戏剧化的经历,不都是你自己在面对吗?”哪有神啊,是看不见神的,除非你有保罗同样属灵看见与体验。保罗说我不管你们听懂听不懂,看见没看见,我告诉你们这是真的。这个真相是多么奇妙——神的恩与他同在。我们平时说愿神的恩与你同在,我们只是说说而已,保罗做见证是说:”真的是这样!我没觉得苦。”后来保罗被杀头了,杀头那一刻神也与他同在,你说我们这些人怎么能够相信?保罗就是为这个作见证——这是事实,我重复讲这个话,你们不相信,it’s ok,你不要假装已经相信了,你是不可能相信的,因为你没有他的属灵看见,直到哪一天你有了这个属灵看见,有这个体验,神让你开眼。也就是说,不是保罗告诉你,你相信他,你就有了,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曾经保罗告诉你,你留意了他说的,直到有一天你就有了说“保罗,你是对的!”这就和我那个朋友一模一样,他当年告诉我耶稣基督怎么怎么样,然后到某一天我自己看见了,我说:“这个老兄当年真是爱我啊,跑来和我讲这个话。”当年是不知道的,保罗此刻讲的东西也是一样的,最怕你认为你已经知道了,“是的,是这样的,同意,是神的恩与你同在”,然后根本没看见。我强调的是这一点:当你没看见,你不忘了他的见证,你还想知道这是真的吗,神有一天会让你看见,而不是保罗见证之后,你说不相信,然后把它忘掉了,这样就是再多的见证对你来讲都没用。
让我继续想象当时的情景。众人中的好心人说,保罗啊,你这样想很好;众人里也许有人因为不理解,挖苦保罗说,难道这不是你的主观感觉或心理幻觉吧?我相信,无论是面对好心人,还是面对挖苦者,保罗与他们之间的对话也许只能到这里为止,不能继续了。除了耸耸肩,跺跺脚,闭嘴不语,他还能说什么,作什么呢?
当我们做见证遇到这个情况是一样的,你不需要说什么了,除了耸耸肩,跺跺脚,闭嘴不语,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但你还是要做见证,就像我那个朋友一样。当我成为基督徒,属灵有长进想要去谢谢他的时候,我那个朋友已经死掉了。我现在心里想起来很难受,但我觉得很美,神把这个见证送给我。他是我大学四年最好的朋友,同寝室的,我们两个在一起很有话聊。所以,我跟你们说要抓住,有人给你见证是很不容易的,你不理解是没关系的,神是借着它一点点进来。
但是,我更相信,在保罗当时面对的哥林多教会里,一定也有许多弟兄姐妹,听到保罗的如此见证,“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会瞪大了眼睛,欣喜若狂地说,是啊,保罗弟兄,你说得对,因为我也有同样的认知和见证啊!
在我们这个 1155 团契里,会有这样的经历不断发生:我读出一段经文,然后弟兄姐妹没有读出来,然后后来琢磨琢磨也读出来,说,“哇,我也看见了!”是非常欣喜的。这是属灵看见,是一回事,我们也是积少成多,我们的信仰是建立在这个不断看见上。
而今天的我,愿意多花时间,让自己沐浴在保罗见证的真理之光中。“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是保罗见证里的客观部分,关于这部分的真实性,众人在肉眼里就可以见证的;“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这是保罗见证里的主观认知部分,这部分信息的真实性,只活在保罗真实生命的主观认知里。对此,看见或看不见,听懂或听不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但保罗说,对此真理(“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作见证。后来,保罗果然以徇道的方式,为此见证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也就是说,愿神的恩与你同在,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其实几乎已经达到信仰的最高峰了。保罗就是为这个见证,生死已经没有关系了,死也是基督,活也是基督,对他来讲都一样的,已经达到信仰的最高峰了。我这里说,他的见证总是有两部分:一种是客观的,肉眼可以看见的变化;一种是他的认知世界里的,属于他个人认知,那部分认知往往跟属灵看见,属灵经历(个人经历)相挂钩的一部分。所以我说主观,意思是说跟你的个体经历相挂钩的,他见证的还是客观真理,神的恩与我同在不是我主观想出来的,是真的与我同在,只不过他的这个认知是他个人生命的认知。若我们没有这个认知,是不可能真正相信他的,我们最多是,我们理解你在说什么,你说的话我们听见了,也当回事了,这是我们最好的反应;你不要假装说,我也看见了,除非你真的相信,真的看见——这叫诚实,假如你有这个诚实的态度,神一定会让你看见,因为神是希望你都得救,神不会非不让你看见,只让保罗看见——这也是真的,因为神希望越多人得救越好。
那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我们会忘记,像没发生一样。在我们没有理解,没有完全搞明白怎么回事,或者说在不相信的时候,这个事情我们就把它忘记了。假如你不忘记,你的意向性还集中,还追问,还在《圣经》里求问,最后神一定会让你看见。因为是神让你看见,不是你自己的努力,但你自己要努力把意向性转向他,这是自由意志。看起来是他让我看见,我还需要做什么努力?努力就是意向性朝向他,很想搞明白,那时候神一定会让你看见。
自由意志是说,你假如很想看见,而且你做出努力,那神一定会让你看见,不会不让你看见。这个我可以作见证,我的见证是读《圣经》,越读东西越多,越读东西越多,后来我发现只要我坐下来读祂就让我看见,不坐下来读就没有了。这个经历我跟我妻子一直说,我今天偷懒我不坐下来,我就流不出来;我也许累了睡个觉,但不累的时候只要坐下来,他就让我看见新东西。这个真的很神奇,弟兄姐妹们,我为此做见证,听懂听不懂没有关系,你试试看,我很愿意你们也试试看后,哪天告诉我:“吴少海,我也一样啊!”。我每次写读经笔记的时候,我都没有想好,这我已经见证无穷多次了,我不是想好再写的,我是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就出来,我相信保罗很多看见也是这样出来的。
写到这里,我们对保罗见证第二部分的默想已经完毕。
第二部分默想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见证神派基督让我们从罪与死的毒钩里解脱出来,成为新生命,是这样拯救我们,是不是?刚刚保罗的两节经文说的就是这个东西。你有没有清晰读出这个脉络?我保罗在遇见耶稣”he appeared to me”这个事情以后,我整个人变化——他当然是省去很多他回去,反思琢磨回顾,他做出很多后续努力,然后他最后见证说他怎么能够变化的。今天你看见我,好像都是我做的,其实不是,是神的恩与我同在,是真的神的恩与我同在,不是我谦虚。
我们有时候也会说“吴少海,你读经读的真好啊”,我说:“不是的,是神的恩与我同在,是圣灵让我看见的。”说多了,我们觉得自己很谦虚,好像觉得自己真的很谦虚,这个时候我在琢磨,其实我们会被这个话骗了,好像自己真的很谦虚。其实是很谦虚,但是这个谦虚的前提是真的是神与我同在,是圣灵帮助我,然后我诚实地把这个见证讲出来,确实也谦虚。不是说不谦虚,保罗确实很谦虚,他的谦虚是他诚实地把这个见证讲出来,明白吗?所以这句话不是说保罗不谦虚,而是谦虚不是主要的,是首先有这个事实,然后他才有谦虚,把这个事情讲出来。我们有时候会不承认这个事实,还真以为自己很厉害,这个地方要不断地警醒。关于谦虚不谦虚,保罗真的很谦虚,因为他诚实地把这个真实讲出来,他没有据为自己的功劳。这个地方我们每个人也一样,其实神改变我们太多了,但我们动不动就忘掉,以为是自己。你不信,想想今天跟信主五年以前,你是有改变的,不知不觉有改变,对不对?你会自己觉得,哦,我最近表现不错,到吴少海这里来读经,是改变啊。这时候,是神把你带过来,这是保罗见证的核心的核心,一切都是神,他是真的,我们的错觉就是我们自己,怎么算都是我们自己,他见证是神的恩与我们同在,不是现在与我们同在,是一直与我们同在。我们以前不知道,或者认不出来,或者不承认,看世界看一切都是扭曲的,我们不活在真实里面,我们的认知世界不真实,区别就在这个地方。保罗是回到真实的世界里面,他看到真实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他的生命和真实合为一体,不再虚假,不再扭曲,不再变态了。
众:刚才吴博士讲到,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这是在描述一个事实性真相,确实他也是把真话说出来,让我们看到所谓的谦虚不过就是描述真相而已,让我心里觉得确实就是这样的!
其实我们现在需要出来和保罗一样的见证,这样这个信仰才开始与你挂钩,你加入初步俩保罗这个你永远只是旁观者,哦,耶稣基督是真的,真的复活了,跟你个人连不起来,没有经历。所以我们现在开始,并不是说你现在开始有这个见证,其实老早就有这个见证了,跟保罗一模一样的,只不过我们不把这个见证当回事。都是从细小的变化开始,一点点热心起来,一点点明白道理,一点点对这个道理、救恩当回事,那这个变化其实我们的生命是有见证,我们没有像保罗一样那么把这个见证当回事,以至于我们的信仰是建立在这上面的。首先是耶稣基督死而复活,首先是六个事实的客观部分,这些我们从第二手领受过来了,然后在我们自己的生命里面发生见证了,我们就成了神的见证,像保罗一样的见证。后来说,我们如此传,你们如此信就讲这个传福音和信福音是怎么发生的,是林前 15:11 的内容,这个后面还要讲。
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是怎么出来保罗一样的见证,而且马上认出来这个见证才是我们真正信仰所建立的地方,根基是在这个地方,我们真的变化,而且是神的恩而不是我自己做的,你讲给谁听,谁都听不懂,it’s ok。有这样的生命出来。
在进入林前 15:11 之前,我还有一个问题要留给读者去思考。
思考题:为什么保罗需要他人来认可他的见证?为什么保罗不能关起门来,自己认可自己的见证呢?
提示,这个问题与林前 15:11 里讨论的基督徒“如此传,如此信”的主题直接相关,涉及了“见证”与“见证人”之间的关系,即“见证”(真理客观性)与“见证人”(真理主观性)之间的灵与肉的连接与互动。所有的“见证”(经历)都出于神的恩赐;所有的见证人都是为(看不见的)神作(看得见的)肉身见证。无一例外。仅此而已。阿门。(待续)
我们围绕见证、看见、领受、如此传,如此信,这次借着第 15章嚼得蛮透的,是一个机会清零了。我上次布置的作业,也就是《约翰福音》5:31–40,这是耶稣将见证,我当时提出,1155 从最早开始到现在已经是 8 年了,作为一个阶段性的论文,就是把这个
《约翰福音》5:31–40,十节经文一句一句讲,核心是见证在基督教信仰里面的作用,你只要认真做,才真的发现,哇,原来是这么回事!你真的搞明白了基督教在说什么。我自己在这个点上讲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视的,所以我说两个礼拜,大概一个礼拜过去了,我大概收到三个同学交作业了,但是第一稿总是不过关的,第一稿我基本都不用看的,所以我认为真正代表此刻我们的水平的话,应该是三到五稿。这个三到五稿是怎么一路改出来的,比如说今天你听了查经,就又改一改,又改一改,这个过程你要开始熟悉,自己自问自答,自己修改自己的东西,改到三到五稿差不多。第一稿谁都会写,就把第一性反应写出来就可以了,然后我愿意个别启示你,然后你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两三人做。我把 2011 年的笔记也发给大家当参考,你要突破 2011 年那个,我们现在讲的比 2011 年又要深多了,我可以说 2011 那个是空话一篇,不知所云,什么到基督来得生命,不知道在说什么。按照我们现在,我们真的知道核心了,不是说把你脑子里有的东西写出来,你脑子里没有东西,思考经文的时候流出来,当然还有我在边上启示你,还有我们大家可以讨论,也就是说是经文把你带到这个水平,而不是你写以前就有这个水平,好像写论文一样。我们真正的体验是,经文还真的可以把你带到这个水平,吓死你,只要你认真,我想让你有这个体验,听明白吗?
我们体验:我们认知是怎么做到的,不是你的聪明才智,只要你摆出认真,边上人启示一下,帮忙这也是神安排的,神说有些是《圣经》老师,他的长处就是帮助大家理解《圣经》,你自己摆出努力,《圣经》自己带领你,我这个话已经讲了好多次了,大家不去实践,好像是我在吹牛一样的。明白吗?所以第一稿不要难为情,就按照逻辑走,走什么是什么,然后我会点醒你。你这过程没有,最后又拿着我的读经笔记一读,说,哇,真好,可自己永远出不来这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