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前 12:1–3

开场白(林前12:1-7)

《林前》第 12 章讲了恩赐、圣灵、肢体,三个主题。第 1 节说,论及恩赐有个奥秘,我不说你们不知道;然后,我们发觉他第二节、第三节,不在讲恩赐,原来他先讲恩赐后面的奥秘,就是先讲圣灵。所以,他是从恩赐开头,讲的次序是圣灵、恩赐、肢体。

我们今天从第一节开始,圣灵到恩赐的过渡是第 4–7 节,到第 8 节开始讲肢体。他讲圣灵的篇幅最少,恩赐的篇幅其次,肢体的篇幅最多,也就是说,讲圣灵、讲恩赐、都是为了讲肢体预备的。肢体为什么重要?基督徒重生得救,这个过程跟肢体紧密相关,是在肢体里面成长。所以这太重要了,几乎就是救恩的日常经历、体验、方法、道路,都在这里。重申记住:圣灵、恩赐、肢体,三个重点。

什么是恩赐?恩赐的英文翻译就是礼物。属世的意思是天赋、才华。按照基督教文化,天赋、才华都是天给的,人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创造了那么多人,某个人在某个领域特别有才华,那是上帝把这个领域的才华,作为礼物特别赐给这个人。譬如你数学好、音乐好、体育好,或者你特别会做生意,特别会计算,都是恩赐,都是才华,都是上帝给予你的。这个概念,无论你是否信上帝,基本上也会这样理解。你可能说是父母的基因,父母的基因哪里来?一般无神论也会有个天的概念——天赋,是先天有的,不是后天努力的。把先天与后天区分开。你这个人没有天赋,你再努力没有天赋也没用。先天的“天”,可以是基督教的神,也可以是菩萨,或某个神秘力量,某个主宰,这就是我们对恩赐与才华的一般理解,我们的起点从这里开始。

保罗说“属灵的恩赐”。有个属灵的恩赐,就有个一般的恩赐。我们借着这次读圣经,把这些概念在《圣经》的光照下理清楚。这些概念马上涉及到我们看人、看世界,涉及到教育孩子。都涉及到这些基本概念。

什么叫属灵的恩赐?什么叫一般的恩赐?恩赐就是才华,假如你把这个才华用于属灵的事,就是属灵的恩赐;用于一般的事,就是一般的恩赐。但才华可能是一样的东西,譬如唱歌,你可以到卡拉 OK 唱歌,也可以在教会里唱敬拜歌,唱歌作为一个恩赐,看你怎么用,这是第一层解释。

什么是属灵的事?一定是教会里面读圣经、敬拜是属灵的事?这是第二个要突破的,属灵的事不一定要在教会里,也不一定是读《圣经》。按照上帝的理解,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你在世界的每个经历都是为了认识神,在教会里是为了认识神,在外面也是为了认识神,所以没有绝对区别的。属灵的事与其说教会敬拜活动的区别,宗教活动的区别,倒不如说,你这个经历是不是帮助你认识上帝。这个经历是帮助你认识上帝的,或这个事情帮助你边上人认识上帝的,那就是属灵的事。因为所谓的属灵是上帝在人身上的美好旨意,不希望你仅仅是出于土归于土的命运,乃是说,在你出于土归于土的过程当中,你认识祂获得祂永生的基业,这是上帝在每个人身上最大爱,或最大的益处。这个益处没有的话,其他益处都是虚空。祂让你一辈子很顺利,很健康,很美丽,很富裕,都是虚空,除非你得着那个。这个意义上来讲,属灵意思是通过这个事情,是不是让自己认识上帝,或让你边上所爱的人认识上帝,假如是这样的事情,这样的经历,这样的工作,这样的努力都叫属灵的事。没有教会内外之别,也没有宗教之别。

因此,你考试、做作业的才华,也可以用于属灵。你读书读得好,也可以用于属灵。你如果什么书都读光了,结果不能认识上帝,那这个读得好是没有意义的。你的才华没用于属灵的事,跟你灵里的命运是没有关系的。比如你有一个技能,可以很舒适的过一辈子,不用有什么担忧,这样一个本领可以让你比较安心的,不需要太操心的,有时间去认识神,那这个本领就具有属灵功用的。所以说,任何一种天赋、本领都可以变成属灵,只要你意向性往这儿转。这就把属灵恩赐与一般恩赐区别开来,并且讲清楚了。

对于恩赐、天赋,我们的认识一般从这里开始,天赋是先天具备的,后天努力很重要,但先天没有这个能力,后天再努力也没有用。我们能体会到,有些东西我们再努力也学不到,有些人就学起来很容易。我们能观察到,有些人真的特别具备天赋,没有天赋的人只有羡慕的份。据此,从教育来讲,要针对孩子的潜能开发,不要被埋没,不要一窝蜂,盲目跟着别人走。

先天性是什么意思?神(或菩萨、祖宗、神灵)让你这个人特别聪明,强调的是先天性,不是生出来以后才得到的能力,乃是出生前娘胎里就带有的。先天性与哲学的先天性概念是一致的。哲学有先验与经验、先验是指还没有经验以前就具备的能力。笛卡尔就是讲先验的东西,朦胧原点就是先验。《圣经》也讲先验,在你出生以前,上帝把良知放在你心里。但是恩赐是出生娘胎前给予你的,还是可以有其他方式给予你的?这是个问题。再说一遍,恩赐是出生前在娘胎里给予的,还是出生以后,在过程当中祂随时加给你的?那就是后天加给你,但是,加给你不是因为你的努力,是圣灵给你的。这个概念突破了我们原来从文化继承里面的一个概念:先天就是出生以前,出生后有就有,没有的话只能靠你自己的努力去补。现在出来一个新的可能性,先天也许没给你,后天也许没那么努力,但是居然有个圣灵随时按照祂的意思给你,这种可能性存在吗?我们要在《圣经》里读出保罗到底是什么意思,从经文里读出来。

逐句解经

12:1 弟兄们,论到属灵的恩赐,我不愿意你们不明白。

12:1 Now about spiritual gifts, brothers, I do not wat you to be ignorant.

中文“恩赐”一词对应的英文是 gifts(即“礼物”)。英文里还有一个相关的词,“gifted and talented”,形容那些在艺术、科学和体育领域里有天赋特长的人。顾名思义,有“属灵的恩赐”的人,也就是在属灵的事情(领域)上有天赋特长的人,是神特别给予的。对此,保罗特别说,我不愿意你们不明白。可见,关于这个话题,保罗认为我们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那么,除了“顾名思义”以外,我们还有哪些不明白?我归纳了有如下三类问题。

在神的旨意里,祂给你的任何一个恩赐都是属灵的,只是人在自由意志里面把这个恩赐用于非属灵,神给你的任何一个优点都是为了让你得着祂的救恩的目的,或者让你边上人应着你这个特别才华得着。是你自己不把它用于属灵。可以说,任何恩赐都来自上帝,最后用于属灵目的。它不是让你在世界上用于赚钱,祂没有这个心意。祂很可能怕你赚钱还坏了你的事。你拿到了天赋,确实可以根据自由意志用于非属灵。

第一类问题,关于“属灵恩赐”与“一般恩赐”的区别界限。在人的此生经历里,哪些是属灵的天赋?哪些是一般的属世天赋?对此,我的默想是,如果把音乐、艺术、科学、数学、体育、管理、文学、语言等归于属世的天赋,当这些天赋被用于属灵的事(即与救恩有关的事情,比如,读圣经,思考与理解圣经的话语,教会,传福音和讲道等),它们也就是“属灵的恩赐”了。可见,这里的区别不在于“天赋特长”(恩赐)本身是什么,而取决于用于什么事情。换言之,任何一种天赋,只要用于属灵的事,都可以成为属灵的恩赐。

第二类问题,上帝赐人属灵恩赐的方式,是一次性的静态模式?比如说,在出生前的娘胎里就决定了?还是非一次性的动态模 式?比如说,在人后天的经历里上帝随时按自己的意思给予?我发现,在无神论的世界里,虽然也有天赋恩赐的观念,但它们都属于 “一次性的静态”概念。那么,保罗表达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

第三类问题,属灵恩赐与个人得救的关系。既然属灵恩赐是上帝特别给予某些人的,这些人会不会因此比一般人更容易相信神?如是,那么在“救恩”这件的大事上,上帝岂不是特别偏爱某些人?岂不是有不公平的嫌疑?还有,如果属灵恩赐与人的祷告有关系(灵恩派信徒就是这样认为),那么,这样的理解会不会导致救恩上的神秘主义?

三类问题,第一类问题刚才已经回答了,第二类问题是静态还是动态的,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第三类问题跟神秘主义有关,跟救恩方面是不是公平有关,跟所谓祷告、得着这样的神秘主义宗教观有关,这个保罗是怎么启示的。假如我们今天能讲到第七节的话,这两个问题都得到回答。

上述问题,恰好说明了对“属灵的恩赐”,其实也包括了“一般的恩赐”,我们确实是无知的(ignorance)。感谢保罗,他说了,“我不愿意你们不明白”。让我们谦卑下来,用彻底的清零法,认真聆听保罗的这个专题讲座。

12:2 你们作外邦人的时候,随事被牵引、受迷惑,去服事那哑巴偶像,这是你们知道的。

12:2 You know that when you were pagans, somehow or other you were influenced and led astray to mute idols.

看来,保罗要从头说起。你们作外邦人的时候,意思是,在我们还没有信神(十字架启示的三一神)的时候,我们与神之间,虽 然有“赐予与被赐予”的关系,但还没有建立起“带领与被带领”之间的关系。可见,保罗在这里提示,“恩赐”这个概念,不仅与 “神赐予”有关,更与“神带领”有关。可以说,前者我们(包括无神论者)都已经普遍接受;但后者这是我们(包括世人)还非常无知的地方。

注意,“随事被牵引”并不是说被“事”牵引,只是说人在做事时,总是被某个东西牵引而受迷惑。到底是什么东西牵引了人?为什么保罗如此断言说,人一定是被牵引、受迷惑。人不是有自由意志和天赋“四大件”吗?人不是可以跟随自己的选择吗?为什么一定是随事被牵引、受迷惑,好像我们都是没有头脑的木偶或傻瓜一样?我认为,这正是保罗的意思。我记起,保罗曾用“空房子”比喻人的被动占据状态。在《罗马书》里,保罗更是明确无误地指出,人不是义的奴仆,就是罪的奴仆,二者必居其一。可见,在保罗的认识里,人不是被神带领,就是被神以外的东西牵引迷惑,没有第三种可能。神以外的是什么呢?是其它灵界的事物,即撒旦。可是,保罗为什么不直接说“撒旦、鬼魔、邪灵”呢?而是说“随事”?(自问)撒旦作为恶者和灵界,是一种主动的力量与我们做对,这个我可以接受,难道任何一件神以外的“事情”,居然也都有能力来牵引我们?也都是一种主动的力量与我们作对?对此,(自答)我的默想是,根据圣经的启示,撒旦等邪灵是一个主动的力量(犹如夏娃与蛇的对话所启示的);但所有“事情”本身是没有主动的牵引力量的。如果人被事情牵引而离开神的带领,那是因为人的 “罪”,与事情背后的“撒旦”之间的合谋的结果。因此,事情只是一个媒介,本身是没有力量的。对人有牵引力量的,只有两个:

神的灵;2. 撒旦 + 人的罪。神的方法是由启示真相而来的清晰的理性认知;撒旦的方法是迷惑和非理性混乱。

这段是讲恩赐、讲天赋,你要琢磨,他讲这些是什么意思,他到底是在讲什么呢?其实是很清楚,第一个他说,“从头说起”,从你不信的时候说起。什么叫“不信”?我们无神论的时候也知道有天赋,天赋也是神灵给的,但是我们只承认人有“给予与被给予”的关系,还没有同意“带领与被带领”的关系。这里冒出“带领”的概念,是经文里“牵引”带出来的。牵引与带领的意思是一样的,英文都是 lead,都是带领的意思。这样就出来了带领与被带领的关系,这个时候你这段经文就读进去了。经文“随事被牵引、受迷惑”从这里出来的。

天赋是有个神灵给予的,不单单是给予和领受,还有个牵引的意思在后面。保罗在讲这个的时候,把这个概念带出来了。我们就想,被谁牵引?被随事牵引。那事情会牵引吗?牵引到哪里去?牵引去服侍哑巴偶像。是不是事情牵引呢?发现也不是,他没有说是事情牵引,是说“随事”,即在作事情的过程当中,在任何一件事情当中,那个牵引力量就把你带到哑巴偶像那儿去了。这就是我读这段经文,咬着文字往下走、往深走。

然后开始理性的想象力,出来“空房子”的比喻。保罗在罗马书说,“你不是义的奴仆,就是罪的奴仆”的启示经文联想起来。原来保罗已经启示我们,人其实是被动的,不是被这个牵引,就是被那个牵引。当你还不认识神,当你还在做外邦人的时候,其实你也是被牵引的,被牵引到哑巴偶像那里去。

众:“随事被牵引”,不要被事情牵引,要理解领导者的意思。事情是看得见的,牵引你的是看不见的,一个是圣灵,一个是邪灵。你做事情,不是被这个牵引,就是被那个牵引。这点抓住,不要领导者。这里他确实指看不见的灵,我们往往读圣经读不懂,是不太注意看不见的东西,只注意看得见的东西。保罗能够把我们带深走,是帮我们突破眼睛可见的层面。这里讲随任何事情(这事情可以是好事),假如你不被圣灵带领,很可能被邪灵带领,你自己还以为是被圣灵带领呢。这里有个明辨的问题,最难的明辨是明辨被哪个灵带领;而不是事情本身的对错,善恶,这个明辨只停留在律法下的明辨。

撒旦牵引人去哪里呢?对此,保罗紧接着说,“去服事哑巴偶像。”(自问)人会不会是被各种偶像牵引而离开神呢?(自答)保罗说,不是的,人随事被牵引迷惑在先,然后成了愚蠢,“去服事那哑巴偶像”去了。注意,保罗的这个“看见”,与我们的感觉完全不同。因为在我们的感觉里,我们犯罪是受到了心中偶像的牵引,无法抗拒。这个偶像可以是各种宗教偶像,也可以是世俗偶像,比如金钱、权力、名声、美色等。但保罗说,不是的,因为偶像都是哑巴,不会说话,因此是没有能力牵引人的。因为,牵引人,首先必须与人对话,但哑巴是无法对话的。那么,(自问)谁有能力在人的意识里与人对话呢?(自答)除了人以外,只有灵界的神和撒旦有能力与人对话。所以,保罗表达的,你们作外邦人的时候,随事被牵引、受迷惑,去服事那哑巴偶像,是一个属灵的真相,而我们的感觉,即人被偶像牵引而犯罪,反而是人的幻觉,是不真实的。

这个地方我演示给你看,如何找出张力。怎么会是我们被某种邪灵牵引到哑巴偶像那里去呢?我的自我感觉是偶像在牵引我,我太想要钱,我太想要权,我太想要名声了,是这些东西有股力量把我吸引过去。保罗这个经文严密扣下去,你是被牵引到那个地方去,那个地方是哑巴。哑巴就是没有力量牵引我们,是这样吗?满世界的广告,有权利的好处,有钱什么都行,没钱万万不行。这些是谁在说话?要么是人,要么是上帝的灵,要么是撒旦。与前面第 9 章读到说话问题联系起来:人是在语言里面与神相遇,也在语言里面与鬼相遇。这样联系起来,其实所谓钱在说话,权在说话,是人在说话吗?人是被占据的,人的背后只有两种可能性:上帝的灵和鬼。哦,原来我们的自我感觉与保罗的启示是有矛盾的。保罗坚信,不是那个看得见的东西(钱、权带来的好处),我们觉得是看得见的东西在牵引我们,保罗说:不是!背后有看不见的。这就变成我们的体验与保罗的启示之间有巨大张力,张力打开,不一定保罗就对,我们把自己摆在张力里面,慢慢去领受。

所以,保罗表达的,你们作外邦人的时候,随事被牵引、受迷惑,去服事那哑巴偶像,是一个属灵的真相,而我们的感觉,即人被偶像牵引而犯罪,反而是人的幻觉,是不真实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记住,神是真实的,人是虚妄的。这是真理光照。当你在张力里面,把真理光照抓住。虽然你不相信,但那个光照你要抓住。你始终活在张力里面。也就是说,当张力出来的时候,人不要去跟神争。你争赢,神输了,你完蛋了。像这样的默想,都是一个人自己的默想,一问一答。其实你一直在圣灵的启示下一问一答。假如完全没有《圣经》,这一问一答出不来。我这个读经笔记是个蛮好的样本,怎么去默想,怎么在张力里面跟神一问一答。

因为所有的偶像,都是哑巴,都无法与人对话。我们只所以觉得偶像有力量牵引我们,其实是躲在偶像背后的撒旦的作为而已。

所有的偶像都是哑巴,这句话哪里来的?我们以前觉得偶像都会说话的,这个亮光是保罗在这段经文里说的,被牵到哑巴偶像那里。从这段话里知道,原来偶像都是哑巴。没有圣经,我们怎么会想到偶像是哑巴呢?我们以为偶像都是能说会道的,我们都被它们骗了。但保罗说它们都是哑巴,根本不是它们在说话,是人在说话,人的背后是两个东西在说话,你要辨别。

同样,我们之所以感觉偶像会说话,其实是人自己借着偶像对自己说话!

这句话,是保罗的哑巴偶像概念启发出来的。这个概念启发同时又想起其他经文,同时把自己的经历摆上。感叹是啊!他也是人,为什么他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同时发现我们确实开始领受“空房子”的概念了。

12:3 所以我告诉你们:被神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

12:3 Therefore I tell you that no one who is speaking by the Spirit of God says, "Jesus be cursed," and no one can say, "Jesus is Lord," except by the Holy Spirit.

现在进入第三节,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第二节里面出来的问题,出来的启示,多不多?有牵引、有空房子、有哑巴偶像、有随事,挖掘出那么多概念。现在我们进入第三节,看第二节怎么进入第三节,这个也要琢磨琢磨。第三节就是刚才读的两句经文,你听起来很莫名其妙,对不对?

这节经文以“所以”开头,可见,前两节经文只是它的预备和前提。坦率地说,在我的第一反应里,这节经文说的,似乎不仅与恩赐(或属灵恩赐)的主题没有什么联系。我甚至觉得,与林前 12:1–2 之间,也没有明显的逻辑联系。三节经文好像在说三个不同的题目。林前 12:1 说关于属灵的恩赐,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林前 12:2 说人是被动的,如果不受神带领,就是受撒旦牵引;林前 12:3 说,人如此如此,是因为背后有圣灵的感动。分开来看我们都明白在说什么,但我看不出,三节经文之间的逻辑脉络是什么呢?

其实,仔细默想,三节经文之间的逻辑脉络是可以找到的。在林前 12:1 里保罗提出的关于“恩赐”的一个“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的奥秘,那是什么?在林前 12:2 里,保罗回答了这个疑问,即恩赐的奥秘与“人如果不被神带领,就随事被撒旦牵引,去服事哑巴偶像”这样一个属灵真相。为什么呢?因为谈及“恩赐”,我们必须看见背后有一个供应者,就是神的灵。但在我们“被撒旦牵引去服事哑巴偶像”的生命里,就看不见那位又真又活的恩赐的供应者了。因此,林前 12:2 回答了林前 12:1 的疑问。

你看,关于属灵恩赐有个奥秘,我不是意你们不明白。什么奥秘?第二节就讲出这奥秘是一个属灵真相,这个属灵真相你没看见。什么属灵真相呢?假如人不被圣灵牵引,你就会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都被邪灵牵引到哑巴偶像那去!哑巴偶像连话都不会说,他更没有做事的能力,它压根就是假的,是死的。因为你被牵引到他那去了,所以你就没能找到属灵恩赐的供应者,与之相遇。所以关于属灵恩赐这件事情,你假如还是不明白,那你压根就没搞明白。

假如恩赐的供应者是一次性给你,是先天给你,是娘胎里给你,那这句话不成立。没有什么相遇不相遇,我已经有了,我天生就有了。这句话一定是你在后天里面,要不断地从那里领受。假如说,你都跑到哑巴偶像那儿去了,你根本就看不见祂,甚至祂给你的你都不知道是祂给你的,你以为是哑巴偶像给你的。所以关于这个糊涂,我要把你搞明白,让你明白是怎么回事。

我们有时候不是说我们不信神,神就不给我们吃。也不是说神只给你先天的,后天不给你的。只是我们从来没有把它认出,是祂给我们的;也许是他给的,也许是那个人给的,也许我自己努力或者偶然的。假如你这样的话,关于属灵恩赐这个事情你太糊涂了。这就是我要告诉你这个奥秘,你现在看不见,因为你大部分时间跑去哑巴偶像那里去了。这样下去的话,一种可能性祂确实也不太给你了,第二个可能性给你也不知道。给你不知道这个事情很严重,为什么?祂给你的目的不是真的让你把这个事情做成功,这个是次要的。给你的主要目的是,让你通过祂给你,然后你领受到、认识到神是又真又活、真的存在,这个经历让你改变了、你得救了。假如说祂给你,然后你也拿到了,你也用起来,但始终不知道神是真的,始终不知道是谁给你的,那在这个意义上来讲,祂这个主要目的没达到,上帝是非常聪明的,没达到这个事情祂就少做。祂是活的,祂不是死的,祂不能白给,因为祂是有效率的,不是瞎搞的。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就是所谓属灵的理性,你要想到这个问题。马太效应也是这样的,当一个人越认清祂给得越多;给得越多,这个人就越会把这恩赐用在属灵的事工上,在属灵的目的上。上帝的旨意是,希望祂的属灵的事情在地球上能够扩展,神的国能扩张,这是祂的目的、他的意图,他希望更多人得救。你看马太效应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解释。

那么,林前 12:3 与林前 12:2 的逻辑关系呢?林前 12:2里隐藏了一个重要的潜在疑问:既然神的灵与撒旦的灵可以同时向我发声说话,那么,有没有一个简单明了的方法,让我区别我背后的牵引是来自神的灵,还是来自撒旦的灵?

这是不是很自然的一个问题?你看,保罗的思路会那么清楚。我们以前以为是哑巴偶像或是人在牵引我,其实都不是,要么是神的灵,要么是魔鬼的灵。那这个是大问题啊!那我怎么辨别?辨别就马上变成很重要的问题。那第三节就是讲辨别的事。

对此,保罗用林前 12:3 回答了,有一个简单明了的记号:被神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

前半句:若在神的灵的带领里,你绝对不会说,“耶稣是可咒诅的”。注意:“可咒诅”也可以表达为,耶稣是假的;

这地方又涉及到另一个东西,我们会把这句话理解成有点卡通,而且马上跟我们无关。我们从来不在心里,别说公开说了,耶稣可咒诅这句话我们不会说。说这话完全是一个对《圣经》一点恭敬之心都没有,我想大多数人是不会说这个话的。大多数不会公开说,连心里都不会说,耶稣是可咒诅的,所以这句经文好像跟我就无关了。那这个无关,你就把保罗看浅了。保罗一般讲出来的话,跟每个人都有关系。也许刚才跟我无关的理解是不对的,是没搞清楚;也许保罗不会说那么幼稚的话,保罗不会说无关的话。

那么什么叫耶稣可咒诅的?就后面还要读的。

《圣经》关于耶稣的记载是可疑的;耶稣与我是无关的;耶稣只是一个宗教故事或迷信等,这些我们平常习以为常的无神论念头,其实等同于说,耶稣是可咒诅的。注意,“咒诅耶稣”正是全体世人的共同立场;我们与之分别,等同于从整个世界里分别出来了。

第一句话说,其实你心里闪过任何无神论念头,等同于咒诅耶稣。那我们自己想想,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太多了,每天咒诅耶稣。

第二句话就说,其实你也别奇怪,全世界人都在咒诅耶稣,都说耶稣是不可信的,不可能的,什么地狱啊天堂。全世界人都咒诅耶稣,你咒诅耶稣不奇怪,你就跟全世界一样。虽然你说我基督徒,但是心里还在咒诅耶稣,还是不信的。

所以,既然是全世界人都在咒诅,今天能够把你从全世界里分别出来,那绝对不是你自己力量。突然发现他是讲这东西:你说,我现在不咒诅耶稣了,等同于你从世界里分别为圣。那你有这个力量做到吗?你做不到,是神做的!你看到目前为止还是前半句,后半句还没开始,前半句分量多重啊!你这样一想就分量很重,而且完全对你讲。那我们第一印象读出来好像不是这样,跟我无关的,我从来没咒诅。你这个很浅层的想逃过去,没有我后面抓住,这个经文跟你就没有关系,就轻轻滑过去了。

后半句:若你说出(或在心思意念里)“耶稣是我的主”,对此,保罗断言,这句话也不是出于你自己的口,而是圣灵带领你说的。注意:后半句表明,我们从世界里分别出来,有了一个全新的依靠和归宿。

亲爱的弟兄,你觉得保罗上述两个断言奇怪吗?我觉得,非常奇怪。理由如下:

第一,我们可以挑战保罗说,(自问)有那么简单吗?人是很复杂狡猾的。人可以说假话啊!人说“耶稣是我的主”,可以只是出于某个目的说出来的一句假话或者废话,怎么就与圣灵连起来呢?难道人说假话也是圣灵感动的?——对这个挑战,我的默想是,(自答)假话当然与圣灵无关。但是,假话只能欺骗人,甚至可以欺骗说假话的人自己,但无法欺骗圣灵。所以,严格地说,这节经文只适用于一个由上帝所验察的诚实心灵。

确实有很多人说假话,但这句经文指的不是那些人,这句经文是与上帝面前诚实的人对话,圣灵从来不跟假人对话。所以你想象一下,这句话是对真实的人、诚实的人、在上帝面前谦卑的人说的,你自己是不是这个人?也就是说,你在领受经文时也不能作假,当你诚实摆上去的时候,经文就是对着你说的。祂说,你说耶稣基督是主,这不是你说的,是圣灵说的。假如我们对信仰诚实一点,你就要开始这个对话:

“主啊!我觉得你是我主。”

主说:“这不是,这不是你说的。”

“怎么不是我说的?不是我说的?”

“不是!”你看祂就把你这个感觉抓出来,你看这个张力有多大?你确实觉得是你说的,但祂告诉你,这是假的,是你看不见,是指这个张力!难道我说假话啦?说假话你靠边去吧,这句经文是对诚实人说的。哦,突然发现这句经文分量太重了,以至于“哇,居然这不是我说的!”,“那我是机器人啦?”神秘感出来了,你当然不是机器人,但确实不是你说的。

我刚才演示的就是抓住张力以后清零,然后让神进来,你还得保持张力。那个杂音说,人能作假,清零清掉,根本没跟你说话,你给我靠边去。我们在讨论圣经的时候,总是有弟兄姊妹插嘴说,“我觉得”,“我觉得”……请你不要讲“你觉得”或者“你觉得怎么对”。听神怎么说?神在这句经文里面怎么说?这才叫清零。

第二,基督徒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口里或心里发出“耶稣是我的主”的宣告。可是,对于这样的经历,我们总感觉,是我们自己说的,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的自由意志决定的。但是,保罗居然断言说,不是的,人是说不出来这样的话的,是圣灵感动在先,圣灵是主动者、发起者,人只是一个被动者,是圣灵的发言者而已。

这个地方,我也觉得保罗很怪。我会想一想,我的朋友里面有诚实的人,他不信神,“耶稣是我主”那句话他真讲不出来。同意吗?可见,我居然讲出来还真不容易,搞不好真是圣灵说的。这要用经验体会一下,这是体验可以支持的东西。我们有些很诚实的朋友,但他搞不懂基督教信仰为什么是排他主义,总说他的神是真神,人家的神是假神,怎么可能呢?在他不明白的时候,确实说不出“耶稣是我主”。我们居然从他这个认知(原来跟他一样),变到今天这个认知,而且能说出这个话,真是圣灵带领!

因此,可以说,保罗在这里启示我们的,与我们平时的想法和感觉,即我们原先在经验里的认知,非常不一样。这就是这节经文给予我的巨大张力。

注意一:这个张力(我原先的认知与保罗所启示的不同)就是一个属灵真相。如果我看不见这个张力的真相,我就仍然活在自欺里面了。

注意二:对保罗的启示,如果我看见了我的第一性反应是,(怎么可能?这样一来,人岂不是变成了木偶?我们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岂不是假的?)这样就看见了与保罗启示之间的张力。换言之,我看到了,实际上,我们并不同意保罗的看见,实际上,我们偏向于认为,无论是“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还是“说耶稣是主”,两者都与圣灵无关,都是我们的自由意志在做主。当我们看见了这个“张力”的真相,并且如果我们还看见,由《圣经》启示的保罗的看见,才是更大的真相,我们就活在《圣经》启示的真相里了。

看见张力在“属灵思维五要点”里讲的蛮明白。你看见张力,还要看见很可能按照圣灵启示给你更大的真相,你就会谦卑下来,但并不是说你里面的不相信、不理解已经消失,这个张力要保持住。没有叫你消掉张力,哦,圣经肯定对的,这样读经方法是错的。

归纳起来,保罗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具有一颗诚实心灵,我们就会“看见”这样一个真相:被神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也因此,即便在我们的自我感觉里,当论及对耶稣的态度时,好像是我们自己做主,似乎与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圣灵无关,其实,不仅不是无关,而是一个绝对的关系:我们只是圣灵的代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