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 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
11:32 But when we are judged by the Lord, we are disci- plined so that we may not be condemned along with the world.
又奇怪了。保罗刚刚说了: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现在却紧跟上说:我们受审的时候(But when we are judged),这是怎么回事?可见,这节经文里的“受审”(judged),与林前 11:31 句子里的两个“judged”,都不一样,既不是指上述“自我省察二要点”所指的两个“看见”的“分辨”,也不是指主的末日审判或人内在良心的审判。那么,这里的“受审”指什么呢?对此,感谢主,保罗在同一节经文回答了我们的问题。保罗说,这里的“受审”一词的意思,乃是被主惩治(judged by the Lord, we are disciplined)。原来如此!居然如此!怎么会如此???——主惩治”是什么意思?是惩罚吗?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分辨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所以神发怒了,要惩罚我们?可是,再说一遍、这样解读经文,岂不是又掉进了律法思维?如果这样解读不对,那又该怎样解读这节经文呢?
这个地方需要停下来。我们每次在这个地方犯错误,我们惯性思维那么强大,这个地方是非常珍贵的,所以这个笔记是很大的帮助,这些问题都问得非常好。假如把“惩治”又理解成惩罚,岂不是又进入律法思维吗?那不进入律法思维该怎么解读这个经文呢?
必须在经文里寻求亮光。这里“惩治”的英文翻译是 discipline,直译是“规训、训练”,也就是教会里经常说的“主的管教”。我们一定还记得,保罗在林前 9:27 的英文里曾用过这个词:But I discipline my body and keep it under control, lest preaching to others I myself should be disqualified。保罗还用了赛跑、斗拳等体育竞技项目作为比喻。注意,在第 9 章里,discipline的主语是“人自己”,是人为了竞技得胜需要长期艰苦的“自我训练、自我控制”,因此是一个主动意识带出来的成长过程;在这里, discipline 的主语是“主”,我们自己很可能出于人的自然本性是不情愿的,因此很可能是一个被动的、被训练、被成长过程。保罗说,这个“被训练”过程的目的,只有一个: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这个认知与保罗在第 9 章里说的是一个意思: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结论是,所有来自主的惩治,都出于一个目的,就是救罪人免于灭亡,反得永生。
各位,一个重要概念出来了。我们对教会里经常说的“主的管教”这个词的理解开始复杂起来了。“管教”当然有惩治/受罚的含义,但要开始警惕了,假如我们只读到这个含义,就又掉进律法思维了,那就压根连“神之恩典”边儿都没摸到。神的管教是怎么跟救恩连在一起?是通过另一个词“discipline(训练)”连在一起的。
这个词保罗在第 9 章里面已经用过一次,那里保罗说我自己训练我自己。你看,自己训练自己,因为救恩也离不开你自己,不是神拽着你,你自己好像什么都不行,人的自由意志选择是必须的。所以在这样一个框架下理解,保罗在《林前》第 9 章讲的是在自由意志下做出的自我控制、自我训练。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假如没有神的干预,没有神的带领,没有神的主动,人怎么做都可能失败;所以这里讲的是神的主动,而且神的主动可能是人不能理解的,人是被动的。人由于有限经验、有限理性很不情愿,神是拽着你走的,救恩是神主动赐予的。你看,这两个层面出来,目的很简单,免得我们与世人一同定罪。从这个目的出发,你就知道,神即便拽着你,你很不情愿,埋怨神,神的旨意是免得你与世人一同定罪。确实有世人被定罪,只是你不在世人同行里,神特别关照你,把你带出来了。所以你才理解,原来这是恩典,一切都出于一个目的,就是救罪人免予死亡,反得永生。
这个大道理你觉得没问题,难是难在“惩治”就是指前面说的软弱、患病、死亡。这里的“惩治”不仅是包括肉身,而且是仅指肉身;因为属灵的患病、软弱、死亡不在这个“惩治”里。神没有说借着属灵的患病,故意让你患病,或让你得救,不是的!所以百分之百的意思是,神让你身体生病,让你身体软弱,让你身体死亡来训练你;而不是说让你灵魂软弱,灵魂患病,灵魂死亡来训练你。这个地方非常颠覆,以至于我们对此生的这些负面经验有全新的看法了。我们以前以为生病、软弱、死亡,一定是与罪有关,我们自己折腾自己,我们不懂、瞎搞,或者撒旦害我们;神是救我们,神怎么让我们生病呢?这里说的就是神让你生病,就是神让你软弱,就是神让你死,目的就是救你这个人灵魂。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是颠覆。你想想看,有什么地方不对吗?
那么,我们平时有没有体验到“主的惩治和管教”呢?或者,让我换一种问法,就是“主的惩治和管教”,通常会以哪些的方式在我们日常经历中出现呢?我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在前一节经文(林前 11:30)里提到了: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的也不少。
所以如果你真的读成恩典,就是在你们中间那些患病的,软弱的,死的,都是神特别照顾的。那些活得好好的反而完蛋了,活得好好的,出于土归于土,灵魂不得救。那是完蛋了。神都懒得去管他了,到时候按自然规律你就会死,救恩跟你无关了。有限理性能不能接受这个挑战?
众:神让人软弱生病是为了救他?太难理解了!
这时候你看见那些罪人还长寿呢。例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活到九十几岁呢,他写了很多反基督教的书,娶了好多老婆,生了很多孙子,这个人神怎么对他那么好啊?——神懒得理他,让他进地狱吧!《圣经》有很多这样的启示。又如,雅各的十二个儿子里最蒙福的是苦难最多的,约瑟被兄弟卖掉当奴隶,又被同事陷害,他是百炼成钢(包括摩西)。所以苦难是造就人的,如果看不清,苦难就是苦难。一落到我们身上,就无法接受,难道是神让我们生病?不是魔鬼让我们生病?最根本意义上是神让我们生病,因为神是终极上掌控一切,他是最高权威。
在前面我曾问过,这里的“软弱”、“患病”和“死亡”是指肉身的,还是指属灵的?应该是一个双关语,既指肉身的,也指属灵的。现在,我可以就此补充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所有肉身 “软弱”、“患病”和“死亡”现象的背后,其实都来自“主的惩治和管教”,无一例外!而且,这一切之所以发生,在主那里,其目的都是“救罪人免于灭亡,反得永生”,无一例外!另外,请注意了:人属灵的软弱、患病或死亡,绝对不是出于神,乃是统统出于人自己。同意吗?
理性清晰一点就回答了,神就是救你属灵健康成长,属灵的软弱死亡对,也是救你灵魂手段。假如这个罪人不能领受的话,那他也只能如此了。
众:但这里你说流浪汉是怎么回事呢?
也是一样的。肉身任何负面的东西都一样,所以你要抽象原则,关键是你能领受吗?你不能领受也是白搭。如果你能领受,他(神)真的需要来搞你,他不搞你,你反而不能成长,这就是训练的意思。运动员不训练能行吗?就看你看重什么东西了。这也解释了很多基督徒是短命的,最吓人的例子就是施洗约翰。施洗约翰是怎么死掉的?莫名其妙被小女孩杀掉了,其实不是小女孩,是神让他可以死了。所以说假如你看重此生,不看重永生的话,你无论如何不能领受,所以这就是对理性的挑战。
也许有人会问,上述结论,只对基督徒有效,还是对所有的罪人都有效?应该是对所有的罪人都有效,你说亚伯,亚伯被该隐杀掉,也是个例子。
包括属血气的人,和重生得救的人,都有效。换言之,所有的人在此生里,在肉身层面上所遭遇的所有负面经历,都是来自“主的惩治和管教”,其目的都是出于神救恩的至高旨意。无一例外!阿门!
晓玲刚才说吓人。其实你换一种眼光,倒可以真的释放了,倒是可以享受了,享受你的肉身软弱、肉身患病、肉身死亡。因为当你发现这一切都是跟那个相关的话,你还有什么可恐惧的?你恐惧是因为怕我死了,亏掉了、完蛋了,此生不就结束了吗?我死了,什么都没有,这帮人活着还在享受,这让你恐惧。所以你的恐惧来自你看不清死意味着什么。
现在我们即便对肉身软弱都可以欣然接受,享受这福分。我们的有限性不就是肉身软弱吗?你这个人长得那么矮,一米六十,人家长得一米七,比你漂亮,你很羡慕人家,这不就是你的有限性吗?你羡慕人家长那么漂亮,你记性那么差,智商那么低,人家智商这么高,这全都是软弱、有限。所以你都可以坦然接受,都是福分来接受,在这个意义上,岂止智商、漂亮、身体健康,也包括你的遭遇、你的家庭,你生在很富裕的家庭,或者生在很贫穷的家庭,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不也是一种缺陷吗?背后是神。全部拉开,都是一个逻辑。这是对真信仰的一个真挑战。
关于“discipline”(管教、训练、惩治)概念,我还有 3 点补充。
我们以前所理解的“神的管教”概念,有太多“律法思维”的痕迹,需要被清洗干净。什么是“律法思维”?就是我们在意识里或无意识里,觉得神“惩治”,是因为我们还信得不够,或我们的行为与我们的信不相称,所以神要惩治或管教我们。
教会就停留在这个说法上,从来没有跳出来。OK,我不靠行为,信得不够,你的生命不够,你的生命跟你的信不相称,总是莫名其妙,反正不够,所以惩罚。这些全是律法思维,把神看低了!你什么时候够过?从来不够,永远不够,这是你的真相。你要知道你永远不够,不因为你好了才救你,完全出于恩典。所以这个律法逻辑要破掉,顾虑完全可以放下来,救恩单单出于恩典。
且让我再说一遍,我不是说,“律法思维”的逻辑是错误的,而是说,“律法思维”的逻辑,即便是对的,却因为不完全而遮蔽人的。因为它让我们看不见一个超越了“律法逻辑”的、更真实、更本质的逻辑,那就是“恩典逻辑”。
恩典逻辑才是神的逻辑,整个世界、整个宇宙、整个人类运行在神的恩典下,这才是更本质的东西。律法思维完全是一种遮蔽,没有看到本质的东西。律法思维不是说它是错误的,我们确实不够,神确实在惩罚你;神也可以不惩罚你,都懒得惩罚你了。比如那个罗素,神都不用刻意惩罚,就按照自然规律惩罚你。你看罗素很多情人,生了很多私生子,到最后家族为了财产,老年临终的时候得不到亲人、子女的爱。这种就是自然律法的惩罚,自然良知就惩罚你了。类似例子太多了,盗国贼、独裁者死得都是很惨的,因为一个朋友都没有,一个亲人都没有,虽然风光,靠权势控制,大家全是假装奉承,他是享受不到真爱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也已经得到惩罚了,神不需要他经历失败的惩罚;神也可以让你像拿破仑那样,一夜就失败了,俄罗斯一场暴风雪就失败了;神也可以让你好像真到顶峰一样,毛泽东到死的时候还控制十亿人民,权力滴水不漏,以为自己很厉害,其实爱他的人已经没有了,全是勾心斗角。
换言之,神的管教,主要的并不是出于我们还不够好,(虽然“我们不够好”总是一个基本事实),而是出于,在神的旨意里,我们虽然永远不够好,但神要把我们从一个“永远不够好”的生命,“救赎”到一个神的眼里“称义”的永远美好的生命。在神的出于恩典的救赎计划里,对人的“惩治和管教”是必须的步骤,犹如旧约里的“矿石炼成真金”的比喻。
旧约里这个比喻是很强调的。这个比喻说,真信徒是要经历这试炼的,这试炼的背后就是很多患难,犹太民族是个例子。
也许有读者会挑战我说,难道这一切(人肉体“软弱”、“患病”和“死亡”现象),与人自身的罪无关吗?或者,与人藐视自然规律而导致生病的事实无关吗?或者,仅仅出于自然规律的自然结果呢?
第二个问题,就是晓玲经常提醒我的,她说你不要让我拉到神那里去,你自己不按照规律生活,无关吗?难道你生病不是因为你自己不好好睡觉,该睡的时候不睡,难道都跟神有关系吗?
第三个问题,单纯属于神。你本来神规定你最多活在一百二十岁,所以你很难超过一百二十岁。到目前为止,我们说长寿也没有超过一百二十岁。所以说也跟神无关,只是自然规律在起作用而已。那这个挑战是这样来的。好,看我怎么回答。
我在这里把人肉体生命和死亡现象与神出于恩典的管教、训练、惩治挂钩,是不是有点太过武断,是不是有反科学倾向呢?是不是属于愚蠢危险的反智主义?
我的回答:是的,不是说不是。
对于这样的挑战,我完全由衷的接受。人生病和死亡当然与人的罪有关,也与人忽视自然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关。更大可能是出于自然规律及自然现象,但是,“但是”这个转折非常重要,这个转折让你看到更大真相。你这是小真相,我给你看大真相!
但是,亲爱的弟兄姐妹,请千万记住,这一切,与神出于恩典的“管教、训练、惩治”之间,并不矛盾。用我曾经用过的“大圈套小圈”的比喻,神出于恩典的旨意和作为,属于套在“小圈”外面的“大圈”;而人(包括人的罪)与自然相关的部分,都发生在 “小圈”里。可以这样说,正是借着
人的罪与律法的冲突,以及由此带来的律法意义上的惩治(可以称为“罪与律法纠缠的小圈”);
“罪与律法纠缠”,因为你的罪,你的身体会生病的。典型的例子,比如酗酒,或者滥交,或者不活在正常的生活规律里,你是会生病的(包括同性恋)。
因人的有限性所遭受的各种曲折和打击(可以称为“有限性小圈”);
借着神设立的自然规律的自然运行(可以称为“自然规律小圈”)。
所有人都不能脱离这三个“小圈”,人活在其中,可谓千锤百炼。而神的“大圈”,即对人的“管教、训练和救赎”,正是借着三小圈,在人的身上发挥作用。
我解释一下“2. 因人的有限性所遭受的曲折与打击”。比如神造我,有限性是神给的。比如有些人这个地方有限一点,有些人那个地方有限一点;比如这个人读书不好,追求事业就老受打击,这也是神管教或者拯救的一个小圈,你在这个小圈里千锤百炼,在这个打击下,你能看见神的恩典;又比如一个读书很好的考上状元了,从这个背后能看见神吗,或者还是活在自己的自义里,以为全是自己出来的。你看,人的经历是不一样的,经历背后是神,没有一样是你自己的。你的智商不是神给你的吗?情商不是神给你的吗?经历不是神给你的吗?天生特长也是神给你的,否则怎么叫 “天生”呢?神的大圈是借着小圈在你身上作用的,所以当你强调 “小圈”的时候,没有任何逻辑可说“大圈不存在”。
也许有人会继续挑战说,人肉体“软弱”、“患病”和“死亡”现象的背后,难道不是撒旦吗?——挑战得好!我的回答是,撒旦是那恶者,它是一头游街的狮子,因着人的罪,借着欺骗来吞吃人。这里的“吞吃”,包括诱惑罪人进入或肉体或灵魂的毁灭之路。
撒旦要诱惑我们进入毁灭,可以是肉体毁灭,可以是灵魂毁灭,反正是恶的;它的恶是因着人的罪,借着欺骗,假如人没有破口,它无机可乘;可惜的是我们都有破口,所以它总是有机可乘。问题是撒旦的手段就是借着欺骗,不具备物理的能动破坏力,欺骗你上当,然后在你身上发生作用,只要你不上当,它是毫无力量。撒旦确实不仅毁灭你的灵魂,还毁灭你的身体,但毁灭身体的主要目的是毁灭你的灵魂。比如说让你死得很早,你就没机会读《圣经》,还是为了这目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说是的,挑战得好,背后是有撒旦。
但是,请注意,神划给撒旦的地盘,只是三个小圈中的一个小圈,三个小圈,撒旦只占有一个小圈,另两个小圈跟撒旦无关。你就要回去看三个小圈,为什么只有一个小圈是划给撒旦的?
即“罪与律法”。撒旦与后两个“小圈”,即“人的有限性”和 “自然规律”均无关系,两者都是出于神自己的设定。阿门。
至于“有限性小圈”,比如那位手脚都没有的尼克(Nick),天生手脚没有(或者一次偶然事故),这种有限性其实跟撒旦无关,是跟神相关的。有限性其实不能阻碍人去认识神,你只要有突破的经历,在这个意义上,有限性跟撒旦无关。“自然规律小圈”更跟撒旦无关,人到一定年龄一定会老花眼,男人一定会前列腺有问题,都跟撒旦无关,都跟神有关。所以,撒旦只在“律法与罪”小圈搞欺骗,一般是借着自义,欺骗你走自义的道路,而不是走救恩的道路。
11:33 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聚会吃的时候,要彼此等待。 11:33 So then, my brothers, when you come together to eat, wait for one another.
至此,可以说,保罗把我们看待人生负面经历的眼光,彻底颠覆了。原来都是“被主惩治,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有了这样的眼光,我们就可以进入保罗这里的“总结语”了: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聚会吃的时候,要……要怎么样呢?要彼此等待——天哪,这是一个怎样的劝告!这是一个多么奇怪的劝告啊!
保罗弟兄啊,你从林前 11:17 经文开始,讲教会聚会里一些信徒各种的不良行为,再讲到“圣餐”的历史,回顾了“那一夜”现场里发生的事,你还为我们分享了自己对“主的吩咐”的深刻领受,你洋洋洒洒,一路带领,又是劝告,又是警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灵里的救恩,到肉身的惩治,真可谓上天入地,此生永生,全包括了。我们都惊呆了。——可是,到了结尾处,你的总结语居然只是:“你们聚会吃的时候,要彼此等待!”请问,那些原先的问题,比如“蒙头不蒙头”、“该不该结婚”、“吃不吃拜偶像的祭物”等困惑与纠结,还有“分门结党”的纷扰,“聚会时醉酒”、“信徒之间打官司”的混乱,别忘了那个“有人娶继母”的丑闻,这些曾叫保罗烦心和痛心、并严肃提出批评的现象,都解决了吗?不好意思,我亲爱的保罗弟兄,感觉起来,你好像有点虎头蛇尾啊!
这是我在结尾处的一份感受。前面讲的洋洋洒洒,突然就结束了。你们吃的时候要彼此等待,引出这段话。
保罗说,冷静,你们“要彼此等待”。可是,等待什么呢?——好吧,让我们冷静,憋住气,不嘀咕,不喧嚷,耐心等待,等待保罗第 11 章里的最后一句话:
11:34 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免得你们聚会,自己取罪。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
11:34 if anyone is hungry, let him eat at home,so that when you come together it will not be for judgment. About the other things I will give directions when I come."
单就字面意思来看,这节经文应该说是够直白了。它至少传达了以下 2 点信息。
《林前》第 11 章结束在这里:“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免得你们聚会,自己取罪。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这句话直白得一塌糊涂,全讲清楚了。你会说,保罗讲什么了?什么讲清楚了?我后面就出来两点(至少两点),你们看,同意不同意我的这两点?
教会的聚会,主要不是为了解决和满足人(信徒)属肉体(包括身体和精神)需求而设立的。上帝在教会以外,赐给人在地上的家(home),即人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单位,是为了帮助人解决在“出于土归于土”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也包括让人享受在此过程中的相对美好。
我有困难找晓玲,晓玲有困难找我;我生病,我的孩子来照顾我,这些需求在单位(家)可以相对稳定地帮助你,同时人也在其中享受相对美好,比如说晓玲很爱我,我的孩子很孝顺,让我可以享受。我从保罗的话怎么读出这个?保罗说人若饥饿,你在家里先吃,你不是有家吗?你干嘛老是到教会找这东西?这是我们对教会的误区,我们希望牧师在我们困难的时候来帮忙,为什么不找你的舅舅、大哥去?牧师来做这个好事,做雷锋?莫名其妙,完全搞错了!谁家里水管漏了、厕所堵了,牧师去修。保罗说回家去吧,除非你家里没人,那我们当然爱你,可你首先有家,若有人饥饿了,你到家先吃好,那个单位是满足你这个需求的,除非你真有困难,另当别论。不要把教会跟家混淆了。你看,保罗说“如果有人饥饿,可以在家先吃。”就这个意思,我就把这意思读出来了。
因此,保罗毫无犹疑地说,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
按照逻辑,你有家来照顾这些问题,都是属肉体的,包括你精神孤独了,需要人陪你说话了;除非你想认识神,想知道救恩,这个大舅、大哥不懂,要牧师帮你忙,或者弟兄姊妹帮你忙。这两层需求是一个天、一个地,要区别出来。
保罗在此清晰地界定了,属血气的“家”与属灵的“家”(即教会)之间,在功能和目的上的区别。
所以,保罗在这里界定了属血气的家与属灵的家(教会)之间在功能、目的上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要混淆在一起。
推而广之,若有人看不见教会聚会的属灵(即救赎)功能,而把教会当作解决或满足人属肉体(包括精神和爱)的需求,都是藐视了神的教会,因此都踏上了“你们聚会,自己取罪”的不归路了。
属肉体不一定是肚子饿了,包括你的精神需求、友谊的需求、爱的需求,孤单的需求,教会来陪我,有人关心,假如跟永生、认识上帝无关,全是属肉体的精神需求,这是我们混淆的地方。假如把教会的功能需求局限在这个层面,你就藐视教会、低估教会,你即反思,走上自己取罪的不归路了。因为这就是亵渎圣灵,圣灵说我救不了你,你那么靠近,到最后一步,居然踩在这个地雷上!
无论聚会内容是所谓的“爱宴”,还是所谓的“主的晚餐”,都是一样的。由此看来,魔鬼的主要功能就是诱惑信徒把教会当作属血气的“家”,打就自义、打着文化、打着爱的名义,是撒旦的重大阴谋。
那我们看,现在教会几乎变成这样子。像个同乡会、社交团体一样,全变成这样,撒旦重大阴谋得逞了。
神呼召真信徒,把原本属血气的“家”(home),一家人吃喝照顾,变成神的属灵的“教会”(church),而不是反过来,把属灵的“教会”变成属肉体的“家”,我对《圣经》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太 24:19 怀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祸了。你怎么咒诅怀孕的妇人?假如你生孩子,只生肉体孩子,不能把你的孩子带到属灵的救恩道路上,你是有祸的,指的就是这意思。所以真信徒要把家变成属灵的教会,而不是把教会倒回来,变成属肉体的家,自以为得救,反而是落了个自己取罪的结局,非常恐怖!因为不读《圣经》,我们在福音里走自己的路,这叫“自己取罪”。
免得一家人或聚会的人,亲亲热热,却落得一个“自己取罪”的结局。
那么,“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只要你们教会聚会的目的和功能,不再与“解决和满足属血气的需求”混淆一起了;只要你们在教会聚会时,始终记住并坚守,寻求神的救恩的意向性,你们就行在神的救赎的路上了。其余的事 情,包括我们在前面曾认真讨论过那些事情(“蒙头不蒙头”、“该不该结婚”、“吃不吃祭物”、“分门结党”、“聚会时醉酒”、“信徒之间打官司”、“有人娶继母”等等),全部属于“相对性范畴”的内容了。弟兄们啊,请务必明白,我在前面努力陈述的,只为了一件事,(对此,你把它叫做“虎头”也可以),就是让你们抬起头来,睁开眼睛,在每一个“相对性”的经历中,都看见“主的吩咐”和 “主的身体”在这一切(“相对性”)背后透露出来。保罗说,正是因为我看见了这个“绝对性”的“点”,我才会到你们这里,当我面对你们和我自己的时候,感到“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
(自问)哪个“点”?
(自答)“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掰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自问)“那一夜”是一个“点“?一个关乎“绝对性”的“点”?
(自答)是的,“那一夜”,就是那个“点”,无论从空间性、时间性、历史性来看,“那一夜”都是开天辟地,继往开来;“那一夜”是“暂存”与“永恒”之间一个既交替又断裂的“奇点”;在 “那一夜”里,所有活在暂存(“相对性”)里的人,得以看见来自永恒的“绝对性”的光,并聆听到了那个微弱却又宏大、愚拙却又智慧的救恩的呼唤声。保罗说,我亲爱的弟兄们啊,与这个“绝对性”的“虎头”比起来,其余的事,真的可算是“蛇尾”了。
不过,我们已经知道,保罗即便在“相对性”的事务上,也是一个待人处事极其认真的人。因此,他说,其实“蛇尾”也很重要,这样吧,我已经说的够多了,你们耐心等待,等待下次,我来的时候再安排吧!
今天的默想笔记讲完了,已经讲了两个多小时了。谢谢各位很耐心,我自己也从来没想到我第 11 章会读出这些东西,压根就没想到,完全是《圣经》字句本身的逻辑,本身的语言流把我带到这个点。我非常感恩,也非常感恩弟兄姐妹让我分享这个信息、这个看见、这个感动。本人在下周美国的礼拜三离开美国,中国礼拜四到达上海,很感恩神有这样的安排,也盼望与国内的弟兄姐妹再聚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