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9 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10 爱是不加害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11 再者,你们晓得现今就是该趁早睡醒的时候,因为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12 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13 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14 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与实践
前 11 章主要讲教义,教义中的张力挑战我们的理性思维,理解不了可以先放一放。从第 12 章开始,讲我们怎样在世界上活,
怎样在此生里活,是讲实践,不是单纯教义。因此 12 章前、后的学习方法有所变化,以前强调的是清零,把脑子中原来的东西拿掉,只让《圣经》告诉你的东西进来;现在强调的是默想,如果你在第 12 章以后仍旧用前面的方法,把《圣经》当作理论、教义来读,没有安静深刻、联系生命的默想,你已经学到的真理也会一点一点重新失去,就毫无收获了。
从第 12 章开始,面对《罗马书》的你已经是一个重生基督徒,已经知道救恩,已经知道并且体验到耶稣爱你;当你还是罪人,还是仇敌的时候他已经爱你了。现在你要回应这个爱,回应基于认知,关键认知就是:罗 12:2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认知什么?察验什么?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在每天的生命实践中,在跟这个不信神的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体验什么是神的良善、纯全、可喜悦的旨意。从罗 12:3 开始,一直到第 13、14 章,都可以体会到神的良善、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这个旨意不单单指教义的旨意,乃是指实践的旨意,就是实践神学的旨意,是一个父亲告诉孩子怎样在世界上活。实践神学的旨意要用生命体验,所以又一个方法论出来了。当你用生命体验时,发现读经的又一个方法论:一上来就怀疑《圣经》,这是错误的方法。错在哪里呢?人是怎么把福音扔掉的?是用自己的实践把福音扔掉的!就像今天敬拜中唱的,人是那么微小,怎能认识神呢?你的体验,你的实践,你的经验都非常有限,想用你自己那么小的口袋把神装进去吗?!所以,实践神学的方法论就是绝不能把自己的体验当作一个衡量标准。
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很简单,神不启示你怎么知道?!你自己去琢磨,琢磨不出来;你自己去体验,体验不出来;除非神启示,才看清楚原来体验是这个意思!从《圣经》的尺度看,可能是一个民族经历几百、几千年才体验并见证出来,靠你此生的体验太有限了,可能从头到尾都体验不到。所以,你不仅要看自己此生,还要看人类历史,神把犹太人整个民族从亚伯拉罕一直写到今天,都让你认识、见证、体验神的真实。当你对《圣经》的绝对真理,认知、理解、体验很困难,无法下咽,更谈不上行出来,在这个点上实践神学提醒你:要看到《圣经》是真的,要明白你的体验是有限的,甚至是虚假的。况且你行出来又算什么?保罗说,罗 3:3 即便有不信的又何妨呢?难道他们的不信,就废掉神的信吗?断乎不能!
你如果去问不信的人,在他们的生命体验里有没有神,他们一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没有。是他们故意骗你?当然不是,在他们的体验里确实没有神。那么是神把他们弃绝,压根就没有管这些人?当然不是,神在他们的生命历程里,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神也同样知道他们头上有多少头发,是他们看不见神。保罗说,神是真实的,人都是虚谎的。那我们自己呢?我们对神的体验又有多少是真的?我们与他们的区别会有多大?保罗说,罗 3:3 即便有不信的,这有何妨呢?难道他们的不信,就废掉神的信吗?同样逻辑,有不信神的人说,你看那些基督徒多差,我怎么能信呢;或者基督徒说,你看教会多差,牧师多差,难道这些就废掉神的信吗?我们自己心里嘀咕,这真理我无法用出来,又能把真理怎么样呢?真理还是真理,你行出来或行不出来可以使你的体验变“真”或“不真”,却不会使《圣经》的真理变成不真。绝对真理是大原则,至于小原则就是所谓的相对真理。
什么是相对真理?要找哲学定义吗?没必要,像老太婆、小孩子一样读经就可以。如果说那些绝对真理要用极其古怪的“吊诡”、“二律背反”来表达,你理解不了就放边上,因为毕竟一个人不是非要理解、消化、咽下这些话(绝对真理)才能活,毕竟我们每天即便不理解绝对真理还是要活。事实上,我们每天根据什么活下来?根据的全是相对原则。几乎可描述的世界,可描述的社会交往,可描述的与人交道的一切真理都是相对的。
在人类文明巴别塔建造中,人类怎样从伊甸园失落、下坠?其一是从“绝对”真理掉到“相对”真理;另一是从“真”掉到 “善”、掉到“是”,也就是人从“求真”层面掉到“求善”和“求是”层面。
当时我们说,一旦从伊甸园掉下来,人类肯定要从绝对真理掉到相对真理,因为一旦看不见神一切都是相对的。这时丰丰富富的人类文明就开始了,全是相对真理。那么相对真理是不是真理?大部分人说相对真理不是真理。我喜欢用二律背反回答,相对真理又是真理又不是真理,因为它里面有真理性,所以是真理;又因为它不是完全的,所以又不是真理。
我们在圣灵系列讲座时讲得很清楚,任何东西无论多有价值,只要它拦住神,让你得不到神就是坏的;即便是相对真理,如果让你走近神、进入绝对者的道路,就是好的。保罗讲律法时也是一样的道理,律法若是把你带到神面前,悔改进入神,就是好的;律法若是把你拦住,不能见神,就是坏的。这样理解相对真理一通百通!整个世界都是这样的,世界多美好,此生多美好,亲情多美好,如果这些美好把你带到绝对者面前,就是好的;把你拦在外面,就全是败坏、魔鬼、撒旦。
相对真理是好的,因为它是真理有价值,因为它的真理部分来自神,因为它启示背后的神(人类创造不出来)。《雅各书》说,雅 1:17 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都来自神。任何一个学说,尼采也好、叔本华也好、孔子也好、老子也好,他们里面真理的那部分,一定是来自神的启示。但是它不是全面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所以一定是有限的。假如相对真理把你的眼睛拦在绝对者之前,不能进深、不能穿越,一辈子就觉得尼采、孔子、南怀瑾很厉害,一辈子就此止步不能超越,不能透过相对真理进入绝对真理,就全都是撒旦、魔鬼的东西了。
最后一个问题,每天的日常生活跟人打交道,跟世界打交道,其实都在和相对打交道。我应该怎么去做?应该听从什么?我当然要听从神,但既是又不是,两者同时袭来,我该怎么听?
你们有谁看过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吗?讲一个家族有两兄弟,一个跟国民党,一个跟共产党,还有一个妹妹是逍遥派两边都不信。设想你是这三个人中的一个是基督徒,你要么跟国民党,要么跟共产党,要么跟逍遥派,没有其他选择。你也许觉得国民党太腐败了,这个掌权者把中国带向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封建主义,所以你就要革命;跟国民党的说国民党有正统权柄,要顺从掌权者,所以要跟国民党,可以在内部改良;第三者糊里糊涂,逍遥在外。其实选择哪一边都不重要,都有相对的道理,没有一个是绝对的。
最近一个电影《黄金时代》看过没有?肖红和肖军恋爱了,肖军到延安跟共产党打仗,肖红说我更喜欢安静写作,两个在苦难中非常相爱的恋人因不能妥协就分开了,也是非常非常真实的。
现在要想的是,作为一个基督徒,你认为哪条路不能通向神呢?跟共产党走,最后不能通向神?或者跟国民党,一定是在神外面?或者逍遥派,一定不信神?哪条路通向神容易呢?哪条路通向神都不容易。不容易在环境,还是不容易在内心?任何一个环境,你真正要被神得着或者你得着神,是因为你的心。如果不能从死的生命更新到活的生命,向神活、向义活、向罪死,那跟国民党,跟共产党或做逍遥派还不是一样?!
要把死的生命转变成活的生命,应该怎么做?第 12 章、13章、14 章、15 章读啊!读了没有?读得认真吗?读不懂请教了吗?请教的时候谦卑吗?感恩吗?还是觉得跟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关系,或者自以为做得很好,很自义?你有没有认真读第 12 章的十二原则,有没有认真去默想、操练?去努力行出来?如果你都没有这样做,那么无论你是共产党、国民党、逍遥派,又有什么区别呢?无论你是共产党、国民党、逍遥派,做事都要第一个原则“纯真明辨”,第二个原则“恭敬亲近”,第三个原则“向神火热”,这三个原则跟环境没关系,你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活出来!所以当基督徒盯住一个问题问我该怎么做?我回答:你太不珍惜自由了,非要神把你变成机器人才罢休吗?!口口声声崇拜自由,神给你自由,你根本消受不了,非要问我到底该怎么做。
也许你会想,其实都是相对的,所以不必认真。你不认真可以,但是你对神认真吗?对《圣经》里的话语认真吗?你如果对万事都不认真,你怎么会对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神认真?你碰见的所有与神有关的东西,都在这个世界里面,都在相对里面;如果你对相对的东西都不认真,你几乎无法碰见神。
我的体会是,对于眼前我们活在其中的相对真理的世界必须认真,认真到一个程度相对真理都不能满足你认真的渴望,你还有许多疑问解不开,这个时候也许就是你与绝对真理的亮光相遇的时候。我要说的是,共产党、国民党、逍遥派,无论你的选择什么,你都必须认真做人,经历你所选择的道理和人生。虽然这一切都是相对的,但这是你的人生,是你认识世界、认识人生、
认识神的舞台,这里发生的一切不仅感人而且都有意义。不仅对他人有意义,更是对你有意义。所以,电影还是很感人的,人生经历还是很珍贵的,活着是要认真的。阿门。
接下来的第 14 章还会继续探寻这个问题。一个不认真的人其实是得不着神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进入罗 13:8 经文。
13:8 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
13:8 Owe no one anything, except to love each other, for the onewho loves another has fulfilled law.
第 7 节“当得原则”最重要的是不要多给。权柄者只管属世的,管不着你的灵魂,这是“质”;只给他当得的那部分,不要多给,这是“量”。在某种意义上,若他要求你多给,可以反抗;若他要管你灵魂,你要警惕。当得原则是基础,很有实践意义。
第 8 节英文意思比较明确:Owe no one anything,直译是:不欠任何人。意思是做得差不多就可以了,世界上的事情不要对自己要求那么高,只要尽到本份就不觉得亏欠。当儿子的尽儿子的本份,当员工的尽员工的本份,当国民的尽国民本份就够了,不要再感觉亏欠。except to love each other,唯有在彼此相爱上你要总觉得亏欠,这个转折非常重要。本份尽到你就不亏欠了,但是爱是永远亏欠,永远不够的。为什么这样?大家可以默想。
律法的三个功能读到第 13 章应该更清晰了,你可以大胆地说第 13 章就是律法,在律法下你不需要额外给自己加负担,但是律法的治理功能和训导功能对一个重生基督徒还是需要的。律法的什么功能是这里不需要的?(众:知罪,让你死。)就是律法的神学功能,是让你知罪、绝望、让你死。因为我们已经重生,我们已经认识绝望,已经得到耶稣了,所以这个功能就不具备了。你不需要再在律法面前很有负疚感,因为你深信主耶稣可以抹去你的一切罪,一切亏欠,这个应许是不变的。这个地方,神的旨意是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把可喜悦的理解成:不是要把你压垮,主的恩典够你用,总是及时帮助你的。还记得那个少年官吗?耶稣是要把他压垮,以至他悻悻然走掉了,如果你做好这个再加一个,再加一个直到把你压垮为止。压垮绝望才逼你寻求救恩,而不是靠行为得救,用的是律法的神学功能—叫你绝望。所以说当得的得,当做的做,神没有要压垮你,你自己也不要把自己压垮。
13:9 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 10 爱是不加害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
第 13 章的第一段讲“律法”,第二段讲“爱”,第三段讲 “救恩”。
请问律法里面有爱吗?没有爱,除非你深入、升华到“律法的义”这个层次里。意思是你透过律法看到它的本质就看见爱,很深的爱,耶稣说律法的总纲就是爱。律法跟爱是透过表面看本质的联系,律法的表面是什么?是无怜悯、没有爱。你如果无法透过去,你以为律法是爱,那你是误解律法了。根据这样的误解,你一定会把律法当作儿戏、卡通、吓唬人的,这会是很大的错误。第 2 章就是纠正这一误解。现在,我们作为一个重生基督徒,我们的生命已经具备一个能力,就是透过律法的表面进入律法的本质看见上帝对我们的爱。所以,在这里我们看见的是治理的律法,训导的律法,充满父神对我们的爱,对人类的爱。
假如没有律法就没有秩序、没有文明,我们怎么活?神的保守就是爱。对于爱,中国家庭现在有个误区,基督徒也会进入这样的愚蠢误区:人的爱虽然可以不计辛苦,其实都是有条件的爱,都是败坏的爱;现在基督徒要活出神的爱,即无条件的爱。例如牺牲自己无条件地爱孩子,是不是有这个情况?以前这个问题不严重,父母自己没有什么能力为孩子创造好的条件;现在父母有钱了,真的可以无限制地爱孩子了,而且父母还真是为这个无条件的爱而纠结,完全误读了上帝的爱。我们把这个现实问题当作思考题吧。
罗 13:8–10 三节经文讲爱,和《圣经》中关于爱的其他经文有很明显的不一样!爱是不加害于人的,好像把爱的标准降得非常低。第 15 章讲爱是爱邻舍,求邻舍喜悦,不求自己喜悦,标准高一点。最高标准是什么?为罪人死是爱的最高标准。爱有三个标准,这里的三节,讲的是爱的最低标准。
保罗举了十诫里与人有关的几个诫命: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其基础合一的信条就是不加害于人。所以,只要不加害于人,这些诫命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容易体会。我们要注意,对于一个罪人来说,如果任由他的本性,连这一条也是很难做到的,所以需要律法去约束他。但对于一个在基督里重生,活在基督的爱里的人,这一条就变得本然了,需要的只是警醒里面老我的偷袭、逾越而已。
重生基督徒的生命第一体验就是爱,外人看你是不是真基督徒,是看你们彼此之间有没有爱,所以爱一定要生命操练出来。
只是这里的“操练”一词,会带出来很多误读。操练在这里不是指体育竞技场或者学习弹钢琴那种操练。这里的操练更多的是指多寻找机会去比赛,去开演奏会,让你已有的才华涌现出来。但是在涌现出来与对方对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爱被误解,或者对方没有因为你的爱的举动而受益,这时候你需要的也不是操练爱本身,你操练的是在爱里坚持并改善你的爱的涌现的方法和技巧,使你的爱能够造就对方。这是我们这里操练的意思。
比如说,你操练不加害于人。因为在新生命里,你当然不愿意加害于人,所以这个要求很低也是可喜悦的。神没有一上来就说,人家打你左脸,把右脸给人家打;人家拿你外衣,把里衣也给他。那么这么低的要求为什么还需要操练?其实真正做到操练不加害于人也不简单了。当你发现你的心思意念,举止言行有加害对方的时候就要明辨,控制住,这样逐步操练,从不加害人开始到造就人,很自然地过渡,确实是一步一步往上操练。
这三节经文最微妙,最有意思的就是第 8 节: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这句话很需要咀嚼。需要你们自己咀嚼和操练,我不能替你咀嚼。但是我有一个个人见证,这个见证我觉得很珍贵,是我的生命体验,你们可能没有。2009 年 9 月 19 日,我突发脑出血,那天晚上躺在东方医院的 ICU 里。跟这个经文有关的是,那一夜我面对死亡的可能性很大,不死也残了,也不想活了。一个人孤苦伶仃躺在那里,当时的体验就是这句经文说的:觉得这样死掉很亏欠,在爱上很亏欠,很多事情没做好,对太太没做好,对孩子也没做好,对父母也没做好,对同事也没做好,对朋友也没做好,就那种亏欠感非常强烈。那种亏欠让你像个小孩子一样眼泪就这样流出来,让你心真的很软。那天夜里躺在边上几个病人,未见家属就死掉了。那一夜这样过来,我事后很珍惜那天夜里心里涌现的爱里的亏欠,让你心地很温柔。其实我们在日常与人打交道的经历中,都要有这样的感觉,不要等到临死时才有这个体验。这个需要操练。
怎么区别律法下的爱和真正来自神的爱?跟这个体验有关系,我突然想到两者有蛮重要的不同,律法里的爱会让你觉得做得差不多了,来自神的爱会让你觉得做得永远不够。本份上我做父母做成这样就差不多了,是律法下的爱;真的从灵魂里出来的爱,是永远觉得亏欠。平时没有这种感觉,所以要有意识地操练。哲学家说,人要有意识地过一个向死的生活,好像每天都是临终的那天。说的就是同一个意思。
我体会这是蛮本质的区别,无所谓条件不条件。因为如果无条件施爱,对方会被你爱死,这个教训太多了。所以爱里要有智慧、有方法;爱是长久忍耐,其实就和一直亏欠,一直不放掉相关;我们会轻易放掉,似乎到此为止就没亏欠了,在律法上是可以这样做的。我只是在分享我的默想,接下去的经文都需要大家自己默想,有什么好的见证可以分享。
13:11 再者,你们晓得现今就是该趁早睡醒的时候,因为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12 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 13 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14 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第 13 章第三段经文突然跳出一些和前面两段不一样的概念,
不一样的维度:第一是时间概念,是很重要的;第二是撒旦的概念,因为要带兵器,可见有敌人,带兵器显然是对付撒旦,不是对付人;第三个是三个“不可”。
三个“不可”: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是对重生基督徒的提醒,与第 8 章讲的三道拦阻概念有关,就是拦阻基督徒得道进入永生的三道卡:第一是罪,第二是肉体,第三是身体。这三个不可都是相对肉体层面的,为要满足肉体短暂的、可朽坏的需求。第一不可“荒宴醉酒”,第二不可“好色邪荡”。孔子说:食色性也。也是一个食(荒宴醉酒),一个色(好色邪荡)。第三个不可“争竞嫉妒”是指魂层面的欲望,包括控制欲、霸占欲,都是在肉体里追求的欲望满足。第 8 章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体贴肉体的就是死。这三个“不可”可以看作是对第 8章的补充和重复。对于一个重生基督徒来说,即便已经知道耶稣基督遮蔽你的罪,若重生生命的心思意念还是停留、忙碌、奔命在那些可朽坏、暂存的欲望上,其最后结果还是死。不是说你不能享受美食,不能享受美好感情,只是说你的心思意念若仍然只是这些,你的生命即便曾经改变了,好像得救了,眼睛也见过真光了,也尝过恩典的滋味了,但由于你放任自己在虚空里追逐,所以你的属灵生命也会枯萎,最后重归虚空和永死。这是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的地方。要从原来的生命观、价值观、世界观更新到一个新的生命,这个新的生命是被信心里的永恒盼望满足的,被神的爱满足的,被自己身上活出的爱满足的。后面的满足远远超过前面的世俗、肉体的满足,这才是重生基督徒蒙的福,此生就蒙福了!
这里出现了“时间”的概念:罗 13:11 再者,你们晓得现今就是该趁早睡醒的时候,因为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既然你重生了就不能还在睡觉,好比拉撒路从坟墓里被耶稣召唤出来,就不能跌跌撞撞又回到坟墓里去了!其实回去的可能性非常大,知道为什么吗?回到《约翰福音》那个场景,描述非常巧妙,拉撒路从坟墓里出来比喻重生,那时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因此他此刻看到一片黑。要知道刚重生的人在坟墓里(肉体的世界里)看东西反而是不黑的,他活得有滋有味,以为眼前满是光明呢。《圣经》说,活在坟墓里的人是瞎子,是“看得见的”瞎子,因为他真能看见。看见自己怎么努力,怎么孝顺,怎么当三好学生,怎么成功,怎么拿钱盖教堂,肉眼全看见,因此也很满足。所以重生基督徒否定了过去的看见以后,反而觉得眼前一片黑,就是经文说的那时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重生基督徒第一件要紧的事,就是不断地把裹在手脚上的布,蒙在眼睛上的手巾拿掉。就是要读经,让真理的光驱散你眼前的黑暗。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没有重生的基督徒,在坟墓里可以搞个教会,参加读经班之类的,因为这个坟墓就是世界嘛!你不要以为坟墓是很可怕的地方,那个生龙活虎很有意思的世界在耶稣眼里就是坟墓,死人葬死人嘛!所以回到坟墓是很容易的,因为在那里能看见,出了坟墓后反而看不见了。你觉得读经那么难,读来读去还是看不见,所以又回去睡觉了。不行!你要趁在真理里醒过来,看到真理亮光并作出反应,不要再浪费时间了!而且现在与我们得救、初信的时候相比更近了,无论是决志、受洗、初信的也好,已有许多主内经历的也好,这个时间点离你最后见耶稣面那个点,总是越来越近了。时间概念就这样出来了,要特别珍惜!
黑夜已深,白昼将近;The night is far gone; the day is at hand. 这句中、英文意思不一样。我查了不同的英文版本(我们使用的 ESV 版本是最靠近英国皇家 King James 的古典版本,只是把其中古老怪癖的词换掉了), 现在出来的比较口语化的英语版本,在时间上特别容易搞错。时间概念很特别,属灵看见的时间和不属灵看见的时间不一样!The night is far gone 意思是说黑夜已经老离去了,the day is at hand 白昼就在手上,但中译文的 “黑夜已深”意思是还在黑夜里。这里错译是有原因的,因为理解错了,理解成救恩才是白天,耶稣再来才是白天,我们现在还在黑夜里。对于重生基督徒现在救恩已经临到,现在就是白天!译者若不是重生基督徒就体会不到这层意思,还在等待救恩,等待白天,觉得快靠近白天了,现在还是黑夜。所以时间的概念对世人和对我们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重生了嘛,怎么还在黑夜里呢?我们都在白昼,耶稣不是说:趁着白日,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吗?!如果还是把心思意念放在世界上,你就在黑夜里仍旧睡觉好了。
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我的默想是,我们都是王子,有神保守了,要我们带上剑、兵器,一定是有敌人攻击我们。有谁还攻击我们?是指撒旦在攻击我们吗?比如我们已经明白挫折、灾难与疾病,极坏的国王、极坏的老板背后都有神。即便执行的那个人就是撒旦,比如说希特勒就是撒旦,连这都是神在安排。所以大部分的攻击是来自人,来自神的用人而不是撒旦,这个一定要抓住(这个抓不住,旧约就很难读)。旧约就是这个意思,旧约以色列人被外邦侵略,那些外邦人凶残至极。但这就是第 13 章讲的信息,掌权者全都是神的用人。所以,当掌权者以这种身份迫害你,你的眼睛要超越肉眼可见世界,一直看到后面神掌权,这对信的挑战到了极致,所以一切经历都让你得到信。我们带上光明的兵器是为了对付撒旦,但是上述这些都是人不是撒旦,对于来自撒旦的攻击,我们可能还没有敏感,究竟什么是撒旦的攻击?撒旦的攻击就是欺骗,撒旦是毫无能力只会欺骗。
对付撒旦的攻击,我们要带上什么兵器?让我们一起读:弗 6:10 我还有末了的话:你们要靠着主,倚赖他的大能大力,作刚强的人。11 要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12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两“争战”原文都作“摔跤”)。13 所以,要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并且成就了一切,还能站立得住。14 所以要站稳了,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用公义当作护心镜遮胸,15 又用平安的福音当作预备走路的鞋穿在脚上。16 此外又拿着信德当作藤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17 并戴上救恩的头盔,拿着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兵器就是:真理、公义、信德,没有一样是进攻性的,都是防护性的。
那么,撒旦的欺骗是以什么方式出现的?欺骗可以是各种学说、意见、媒体、电影、书籍,各种主流信息、相对真理,最后一定以一个声音出现,就是你自己认可的那一个,你认为是对的,你里面接受的那一个,所以魔鬼最后的形象是你自己。当你读经的时候,真正的争战全在你里面,而且你会觉得这是真实的自己。所以要提高敏感度,其实那个拒绝神,曲解神,冷酷的你,不是真的你;真的你是重生的你,对真理渴慕,蛮有智慧,爱里永远觉得亏欠的你;魔鬼从你心里出现,往往是带着老我的印记。当我们说: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就是把陷于欺骗、热衷欺骗、享受欺骗的老我生命当作活祭献出来,让神的真理光照,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当作肥料转化成新生命的过程,这个过程在神眼中看为“圣洁”,在神“可喜悦的旨意”里。所以区别在于人眼中看为圣洁的往往偏向于静止的成品;神眼中看为圣洁的是转化过程。只要愿意摆上,转化过程开始,在神眼里就是圣洁的,神也一定有能力把你变为圣洁。如果我们让过程停止,停止在骄傲和欺骗上,就偏离正道。骄傲是自义,会让你觉得自己变好了,差不多了;欺骗会将你的心思意念带到其他暂存目标去。
至此,我有一个蛮好的联想(默想):罗 13:1–7 讲的是“信”,罗 13:8–10 讲的是“爱”,罗 13:11–14 讲的是“望”。具体说第1–7 节讲:掌权者是神的用人。基督徒的操练在于超越可见世界,看到背后是神掌权,一切巴别塔的经历都有赖于信,通过信,向着信;第 8–10 节讲:怎样活出永远亏欠、永远不够的爱。这个爱不是律法下总觉得做得差不多的那种爱,而是神的爱从你身上满溢出来,永远亏欠他人,永远从你里面满溢出来,让爱成全律法;第 11–14 节把时间维度放进去,站在当下,仰望未来。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就是望了!
这样默想第 13 章就将三个关键词“信、爱、望”全包括了,保罗把神要交待的交待完了,前提是你信耶稣基督,信十架救恩不动摇!同时第 13 章也为进入第 14 章处理信徒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和软弱信徒之间的关系打下了基础。第 15 章则讲传福音的大使命。
感慨第 13 章的概括面如此之广,与个人生命有关的竟在一章里讲全了。感谢主!(众: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