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 8:31–39

8:31 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32 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33 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34 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35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36 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37 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38 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39 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这九节经文从字面上看情深意笃,虽不难懂,但在已有观念下,有很多震撼未必能读出,包括对《圣经》、对神、对爱、对生命、对困苦、对人生经历的理解都偏浅,让我们尝试深入一步解读。

在《罗马书》讨论群里,我预留几个思考题,现摘出讨论中的一段表述:我感觉这段话(指罗 8:31–39)是保罗基于客观真理的主观感受,是他在客观经历中内心发出的信仰宣言,只有重生基督徒才可能有这样真切的感受。他在天壤之别的经历中仰望神,在盼望中不动摇,竟然唱出在基督耶稣里爱的赞美的凯歌。

从中提炼出五个概念:客观真理(保罗基于客观真理的主观感受)、主观感受(只有重生基督徒才可能有这样真切的感受)、客观经历(保罗在客观经历中内心发出的信仰宣言)、天壤之别(保罗在天壤之别的经历中仰望神)、重生基督徒(只有重生基督徒才能发出这样的赞叹、认识和看见)。

让我们结合罗 8:31–39 经文,把这五个概念逐条理一理。

在你看来《圣经》所启示的神是自显的,还是自隐的?自显就是神自己让我们知道;自隐就是神躲避,看不见。讨论最后认为:既是自显的,又是自隐的;既是无所不在,又是无处可见。

那么,哪些情况下神自显,哪些情况下神自隐?两头都抓住就发现有巨大张力,再深入思考这个张力,神的本性就显出来了。仅此还不够,因为是百分之百的自显,百分之百的自隐,还必须抓住这头往里挖,抓住那头往里挖,再把两头放在一起,真相才出来了。同一个方法几乎可用于一切问题的思考,这样才能抓住二律背反的概念,或者说二律背反的思维方式。

上一次讲神的预定论,那些被他预定的,被他所召的一定称义,一定得荣耀,都是一定、一定,斩钉截铁。预定论本身是基督教教义的基石之一,不能动摇,一旦动摇就会出现很多恐慌,眼睛必须盯住、仰望耶稣基督;一旦看自己就动摇,就像彼得在海上走,心里犹豫就往下沉一样。

《圣经》启示神是自隐的例子太多,比自显的多得多。有人对《诗篇》作过统计,哀哭、不见神的困境诗篇比见神的喜乐诗篇多得多。因此,真相是,神既自显又自隐,我们必须运用二律背反来抓住这个真相。基督徒有时候可能偏向于神是自显的,例如一个神迹是神回应我的祷告了;不信神的人对于你的见证嗤之以鼻,你的神在哪里?不过是心理作用,均可作科学解释。可以说,我们的经历或以科学、或以偶然总能解释,但以色列人的那些经历却很难以偶然或科学来解释。从个人经历看,信主后倾向于看见神出手帮我度过难关;信主前百分之百倾向于科学加偶然加概率解释之。倾向性不同,同一事实可以有两种看法。

自隐在本质上比自显更深刻,含义更大,美意更深。神是万能的,要自显太容易,旧约中神在很多一次性事件中自显。例如神曾经叫保罗突然瞎了眼,然后带他升天看见了耶稣。我们有时自己苦闷,呼求神显示一下给我安慰,如当年约伯坚持到最后,直到听到神对话以后才得以极大安慰,就是出于这样一种需求,但神大多都不予理睬。所以对神自隐的神性,要从本质上认识。

我这次去常州时跟几个不信神的朋友讲《圣经》,他们倾向于佛教、国学,觉得有道理、很美、很伟大,被其吸引,其实很大可能只是这些正是你想要的、人想出来的学说;而真正神的东西是你想不到的,它会使你震撼,那是直接来自神的。

世界上那么多民族,哪个民族最奇特?就是犹太民族!他们极其聪明、极其理性,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出自于这个民族;却又极其虔诚,犹太教拉比虔诚得如同傻瓜。他们的文明、智慧、科学、技术影响整个世界;却总被逼迫、追杀,无家可归,困守一块小地盘仍被四邻骚扰、围攻,不放过。若用二律背反看其张力,再无一民族可及其项背。另一极端民族如藏族,信徒朝拜一层层山路台阶虔诚地往上爬,仅止于一个维度,突破不了另一维度,岂能生出科学家、哲学家来?可见,犹太人集极大张力于一族。最难能可贵的是,犹太人从远古到如今,始终坚信我的神是真神,只有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的神是真神,你们的神全是假的;而且这个神是爱我们的,我们是他的选民,外邦人打我们,就抬着约柜去打仗,即使打输仍信心坚守,因为独一真神与我们同在!

如果只看到神是自显的,信心就会崩溃;除非看到自隐的神,而且体察自隐的美意。犹太人的确看到并守住了。二战时期犹太人被希特勒关进集中营,一家一家赤身裸体被赶到毒气室。他们的神在哪里?自显的神在哪里?犹太民族的信仰经受考验,维度很深,尽管犹太教至今尚未接受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恩,但对神自显、自隐的本质特性是紧紧抓住的。

保罗在罗 8:31–39 的这段经文就讲这回事,一旦读出这层意思,一片喜乐,一片凯歌。为此,我们回顾一下《罗马书》前面已读过的几句经文。

罗 8:24 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谁还盼望他所见的呢?《圣经》这方面的启示很多。信心要练就到这个纯度,就不需要看见了;这个飞跃不完成,你的信可能还是枉然。这个信心飞跃是怎么完成的?只有当你看不见,才有可能完成飞跃。换句话说,他让你看不见是必须的,神的自隐是必须的,信心必须这样衡量。又如《罗马书》如下经文:罗 1:19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 20 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从中可以读出一个结论:神的永能和神性是眼不可见的。既然眼不可见,我们怎能知道呢?是藉着所造之物可以晓得,也就是说,眼可以见的都是所造之物,不是神本质的神性和永能;任何本质的神性和永能都是眼不能见的。眼不能见表明肉体层面的认识是与神阻隔的,一定要藉着可见之物、所造之物,你的认识、思维、信息、信心才可能飞跃到那个不可见的层面上去。这是入门,若是停在入门处,不往里进深的话就不能飞跃到那个信。

以前我们解读此句经文时,曾把耶稣基督说成是眼可以见的所造之物。凡看见道成肉身耶稣的人,也只是看到一个眼可以见的所造之物的躯壳,除非你可以在灵里见到他的神性和永能。如果局限在人眼能见的层面,还是被阻拦的。你看,叛徒犹大跟随耶稣基督那么多年,还是看不见耶稣的神性和永能;罗马人指派的大祭司该亚法看见耶稣做的事,听见耶稣说的话,照样逮捕耶稣,也不得见耶稣的神性和永能,更别说罗马总督彼拉多之流。那么这个眼不能见的神性和永能到底是什么?这就是保罗后面说的:到那天,我们就全都明白了,那个盼望在那里。

可见,神的自显可以当作旗帜,自隐也可以当作旗帜。自显的旗帜很清楚,第一是宇宙万物,宇宙万物的美、规律、和谐;第二是伊甸园,地球,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精心打造而预备的。那么,自隐的旗帜呢?

回顾约 1:1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2 这道太初与神同在。3 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既然道就是神,那么神就是道,两者完全等同,为什么还有“道”的概念呢?约 1:3 万物是藉着他造的,这个“他”是指谁?是指道,就是道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道创造的,凡是被造的都在道里面。然后“道”再跨前一步就是“他”——道成肉身的耶稣。所以神的概念,道的概念是有区别的。万物是藉着道造的,万物对神的理解唯独通过道,人对神的全部认识全在道里面,跨不出道。

对道的认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文字,就是《圣经》神的话语;一种是道成肉身。犹太人是因神口中所出的话语而经历很多很多的一个民族,有失败、有得胜,失败的居多。在犹太人经历中更多的是神的自隐,至今如此。今天的以色列人在国际政治里的纠结,一方面自己是神的选民理应很顺利;一方面又要动用很多智慧来对付太多麻烦。在第 9 章中,保罗对犹太同胞的很多感情深厚的话语就缘于此。

8:31 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

这句经文中既是这样是什么意思?一切都是神预定、一切都是神预备、一切都是神带领。既然都是神预定的,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们都是神预定的,一手拣选的宝贝,神又是爱我们的,神如果帮助我们,谁能阻挡我们呢?这个逻辑很清楚!这句话就这个意思。按简单思维习惯,我以前不知道神那么爱我,我也不知道如何去求神,现在知道了,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以后我还有什么对付不了的呢?

且慢,看看保罗对神的爱说些什么:

8:32 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

保罗说神已经将万物都赐给你了,耶稣基督也给你了,所有万物和儿子一同给你了。十字架救恩给我们了,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他的死在律法之外开通永生之道,使信他的人都能得救。这些都是客观真理,神已经这样做了,不论信与不信他都不会更改。

8:33 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

你看,保罗担心的不是考试好不好,生意能否成功,明天会不会生病,毛病能不能治好,他担心的是被控告。我们从来不怕被控告,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很好,没什么好控告的。保罗为什么怕被控告?因为地狱是真的,审判是真的,在地狱里每个人都要被控告,这个客观真理要站住。

《约翰福音》第 4 章耶稣与撒马利亚妇人谈话时,撒马利亚妇人很想忘掉过去的很多事情:约 4:17 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18 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首先,你还是肉体之人,还在犯罪,所以可能被控告,被控告的人以为遗忘就没事了,事实不是这样。或许你说:那是在地狱被控告,的确很可怕,可是我信主了呀!假如不像保罗所说,被控告是我最大担心的话,感恩就出不来。其实保罗对控告的担心是很实在的,因为基督徒生命中经历的控告很厉害,撒旦魔鬼不断地控告你,哪个人信心走不出来,一定是被魔鬼打败了。你看:不是说神救你吗,不是说你圣洁了吗,不是说你是神的宝贝吗?怎么竟是这样呢?你根本没有进步。不需要人家说,连自己都会控告自己,以至于不敢来查经班,不敢面对弟兄姐妹了。只有知道控告有多厉害,才知道这句经文有多安慰。

8:34 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

谁能定他们的罪呢?任何人都不能定我们的罪,为什么?因为耶稣基督已经替我们赎了罪,死而复活了。有时基督徒不能琢磨、体会对耶稣基督那种深厚的感情,原因是没有保罗那样的立足点,即我们不再被控告,是因为耶稣基督替我们死了,我们在他里面新生了,预定论之下,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保罗的三句话全都跟救恩相关,而我们可以有与世俗相关的目标,也可以在世俗目标上得胜有余,就是想不到与被控告、被定罪、被救赎紧密地联系起来。

8:35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

保罗立足于救恩、审判,继续说安慰、释放的话。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什么是基督的爱?基督的爱是指他替我们担当了所有的罪,所以我们不再被定罪了,这是绑在一起,任何东西都不能隔绝的。基督的爱已经白白赐给我们了,我们已经在他的爱里,他的爱包容我们,任何经历都不能打破,任何经历都不能消除我们对基督的爱的那种感受。

这句话讲的是客观经历与我们的主观经历、外在经历、内心经历、主观感受链接起来。当我们知道创世以先,神就预定救恩,当我们一步步客观地看见,原来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恩是为你、我,不仅泛指人类,任何感受都不能使你与耶稣的爱相分离,这是神启示的。我再说一遍,客观真理怎么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主观生命、个体生命?所谓个体生命是指我们的欲望、意志、经历(包括内在体验和外在经历);个体生命是怎么被耶稣的爱触到的?保罗用最极端、最大张力的语言来表达这种生命领受,不是杀头的时候耶稣把你救出来,而是杀头的时候耶稣没来救你,被杀了的感受;就是当年门徒在一旁看着耶稣被钉十字架,看神是不是来救的那种感受;就是眼见耶稣是神人,等待那一刻,神却没有出手的感受,保罗就指那种彻底垮掉的感受!在那个时候其实你要知道神的爱还在,已经包容了你,你已经领受了耶稣基督的爱。这种爱强烈到任何一种极端情况下的任何感受都不再重要。为什么?因为你已经知道他已经爱你了。他不需要再出来,你都知道他的爱已经在那里了。因为任何一种情况都没有办法阻隔他的爱与你在一起了。

这才知道人信了耶稣基督以后所得的安慰,苦难中仍有喜乐的那种感受。保罗把最极端的感受拿出来,这个张力太大,整个犹太民族向外邦人展示的就是这个张力,犹太人那么爱神,但就是看不见神,大多数情况下神就是不出手,而是我的恩典够你用的那种感受。

保罗讲逼迫、困苦中的感受还不过瘾的话,再去读《希伯来书》:来 11:35 有妇女得自己的死人复活,又有人忍受严刑,不肯苟且得释放,为要得着更美的复活。36 又有人忍受戏弄、鞭打、捆锁、监禁各等的磨炼,37 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受穷乏、患难、苦害,38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漂流无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39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证据,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40 因为神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

从人类经历来讲,《圣经》描述的这种经历是很悲惨的,是悲惨世界里的极端悲惨,全被基督徒经受了。这里几乎每句话都有真实的故事,旧约中很多被神所用的先知,最后都很惨;更别说耶稣基督以后,第一世纪早期教会在罗马帝国还没有改信基督教之前,那种逼迫简直惨不忍睹。在花园里派对,将基督徒点起当蜡烛烧,套着羊皮给狼吃,被狼、狮子追赶,将人类最极端的经历放到信仰面前,就是最黑暗时刻,神的爱还在你身边,你信吗?而不是反过来问,神啊!出路在哪里?

再回到《罗马书》:

8:36 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

如经上所记指诗 44:22 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我们”是指谁?“你”又指谁?(众:“你”指神!)神,大家心里不是滋味。这段诗篇中的极端经历不是泛指一般人,是指大卫年代,“我们”特指以色列人或者是信靠神的以色列人;新约时代,以色列人就是基督徒,保罗说我们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是真以色列人,是亚伯拉罕的真子孙。这些人所遭受的苦难有时远远超过一般世人,因为一般世人还没有被神安排这样的经历。预定论说,当神将以色列人从旷野带到迦南美地,就已经安排了极其凶恶的外邦人在等他们了。那些迦南人,人高马大、极其凶恶,用人血祭他们的神,杀人不眨眼。

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羊”在讲谁?不就是耶稣嘛?!耶稣在最后一个月,或者最后一周,或者最后一天,所经历的人生经历,就如将宰的羊。为了谁?为了你,为了我,为了神的缘故。基督徒受苦不是被动的,不是没有选择,而是有选择,可以选择。所以,真以色列人受苦意识是很清醒的,是主动受苦,主动受苦往往是很残酷、很深的苦难。耶稣基督什么苦没受过?!耶稣基督作为一个百分之百的人所经历的主观感受(如将宰的羊)、外在经历(被绑在十字架上,被希侓王及兵丁戏弄)、内在感受(诗 22:1 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为什么远离不救我,不听我唉哼的言语?大卫是神最喜悦的,大卫的感受是真实的,如诗 22:2 所记:我的神啊,我白日呼求,你不应允;夜间呼求,并不住声。他并不知道以后耶稣基督的经历。大卫直到装疯,大便拿起来往自己脸上抹,这是什么样的经历?诗 22:6 但我是虫,不是人,被众人羞辱,被百姓藐视。7 凡看见我的都嗤笑我。)在座哪位有这种经历?没有。就是在这样极端的经历里,大卫还发出信仰宣言,发出赞美:诗 22:3 但你是圣洁的,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的。4 我们的祖宗依靠你。他们依靠你,你便解救他们。5 他们哀求你,便蒙解救;他们依靠你,就不羞愧。

《诗篇》第 22 篇的这几句经文是大卫的真实经历,完全可以跟耶稣后面的经历相对照。紧接着是《诗篇》第 23 篇,是《诗篇》里最美的一首,在神的爱里得安慰。还有《诗篇》第 57 篇也是大卫的外在经历、客观经历以及他的内在感受,最后发出信仰宣告:诗 57:5 神啊,愿你崇高过于诸天,愿你的荣耀高过全地。一边被小人逼迫,一边赞美神荣耀高于诸天,再经历、再赞美:诗 57:7 神啊,我心坚定,我心坚定。这样去读《诗篇》,每篇都有大卫的真实经历支撑,而不是无病呻吟,就能看出张力有多大,看出真正信仰是在绝对恶劣的环境里能站立,能从内心发出赞美的信仰宣言。有了这样一个背景,我们回到《罗马书》:

8:37 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

这个“主”就是耶稣基督,保罗把神的爱完全集中在耶稣基督的爱,就是与保罗生命相交的道成肉身,历史上的这个人。这也很重要,我们往往会把神的爱宽泛成一个很大的概念,就是世人那种爱的概念。爱好像是一种弥散在空气中、生命里,无所不在的精神,就像黑格尔的客观精神。但是,这一切在保罗的理解里全部浓缩,全部集中表达在耶稣基督这个人身上。靠着爱我们的主,让我们看见这个浓缩的爱:罗 8:32 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都指向这个真相:主是爱我们的,靠着这个爱我们的主。世人对爱的理解可以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宽泛的爱;重生基督徒在神的启示下,爱完全集中在耶稣基督。我们靠着耶稣基督这种舍命的爱、面对所有控告仍能站立,靠着这个爱我们得胜有余了,任何控告都不能打垮我们。在耶稣基督的爱面前,任何外在经历反映到肉身主观经历、内在感受里,都不足为奇了,所以保罗发出信仰宣言:

8:38 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39 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

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我们要读细一点的话,这些列出来的生、死、天使、掌权、永能、现在、未来、高处、低处,别的受造之物,都是我们会客观经历的,而且这些经历会给我们带来惧怕。比如说,我们会惧怕高处的、掌权的;会惧怕明天身体的衰老与疾病;甚至惧怕天使,惧怕灵界的东西,一辈子都害怕,因为无法理解、无法掌控。现在,人所能经历的一切不要害怕,耶稣基督已经爱你在先了,他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哈利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