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前10:32

10:32 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神的教会,你们都不要使他跌倒;

10:32 Give no offense to Jews or to Greeks or to the church of God,

“使他跌倒”是作为“荣耀神”的对立面,“荣耀神”就是叫人得救,“使他跌倒”就是在得救路上给他制造困难。每个人都在得救路上,只要神没叫他死掉,就还有机会,所以每个人都在得救的过程中,因为最后是神审判,我们把人都看在过程当中,无论这个人多差,还在过程当中,只要神没有放弃。所以,“使他跌倒”就是在他得救这条道路上设置障碍,让他更难,是这个意思。

经文说,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希腊人一般是代表犹太人以外的外邦人,犹太人代表神的选民;从民族来讲,这两个基本上把世界的人包括进去,一个是犹太人,一个是外邦人,外邦人包括犹太人以外的一切人。这个概括还没有完,因为还有一个新人出来,新人是不论外邦人、犹太人,只要在神里重生,那就是神的教会。所以神的教会、犹太人、希腊人这三个放在一起,把世界全部包括进来。而且里面有两个分类,神的教会有犹太人、外邦人,但是不在神的教会里的犹太人跟外邦人一样,只是犹太人在文化上、传统上是神的选民,但不代表重生。保罗说你们不要使他跌倒是指这三部分人说的,因此也是个警醒,你是神的教会也还是可能跌倒;若不可能跌倒,我们也没办法叫他跌倒。所以这三个名词看起来很随便,其实把全世界都包括进来了,而且这三部分人都有可能被跌倒。

这节经文的难点是,什么叫“不要使他跌倒”?我发现,这节经文的英文与中文有较大的不同。英文里只有简单的一句话:Give no offense to Jews or to Greeks or to the church of God,没有提到“不要使他跌倒”的字样,却有一个奇怪的英文词“offense”,直译是:指责、得罪、攻击、挑衅、找麻烦,含有主动的意思,与 英文“defense”(自卫)相对应。因此,这节经文的直译就变成:不要给犹太人,或希腊人,或神的教会找麻烦,不要主动攻击和指 责他们——我觉得这完全是一句不着边际的话。难道基督徒应该是一个“不主动指责、得罪、攻击、挑衅、找麻烦”的人吗?只要看看保罗就可以了,他像一个明哲保身的和事佬吗?如果你对此还有疑问,请问,下面这些话是谁写的?

下面我引用了三段经文,都出自《哥林多前书》同一封信,保罗写下这些话,我反问自己,难道保罗不在 offense,不在指责、攻击、得罪、挑衅、找麻烦的人吗?难道保罗不是主动去指责、攻击、挑衅、找麻烦吗?你看,这里我把读经理解上张力带出来了,我们不要 offense 人挺好的,干嘛要 offence 人呢?于是我们就这样读了,很可能理解错了,保罗不是这个意思。所以这是一个蛮重要的例子,我们把这个例子吃透。

林前 5:1–5“风闻在你们中间有淫乱的事。这样的淫乱连外邦人中也没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继母。你们还是自高自大,并不哀痛,把行这事的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如果这段话只针对一个人,那么,再看这段话:

我的意思是,明显是保罗找那个人麻烦,那个人娶继母干保罗什么事?你是主动去写信把这个挑起来,而且发动大家把他赶出去,这不是挑衅吗?那个人一定理解成 offense,他一定很愿意把这事掩蔽下来,也像正常的基督徒混在里面,最好大家不要提这个私事,保罗把它公开,这不是挑衅吗?如果说这个例子还只针对一个人,请看下面第二段。

林前 5:11“但如今我写信给你们说: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如果这些话只针对教会,那么再看这一段:

这段话其实还可以加进很多,例如或说谎话的、或贪恋钱的、或爱虚荣的,其实也没有哪个更严重,对不对?基本上教会里都有,这段话得罪整个教会,得罪每一个人。再看下面则是攻击整个世界了!

林前 6:9–10 “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吗?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

——天哪,把这个世界一网打尽了。这样看来,林前 10:32 里的 “Jews or to Greeks or to the church of God”,不就是全世界的意思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保罗已经并继续不断在 offense整个世界啊!保罗自己得罪了整个世界,居然对我们说,不要得罪这个世界?也许有人会替保罗辩解说,他在 defense,因为是这个世界的罪恼怒了保罗在先,保罗出于神的“义火”offense 在后。根据这个逻辑,我也可以说,这个世界的罪也同样恼怒了我们所有的基督徒,所以基督徒对世界里的罪人 offense 都不算offense,而算是 defense。是这个意思吗?

现在读到最重要的单词“offense”。

我注意到,这节经文在中文和合本里没有“offense”这个词,而是意译成“不要使他跌倒”。也就是说,把“不 offense 人”直接表达为“不要使他跌倒”,这样在字面上避免了因“offense”一词引起的上述困惑。

这是什么意思?保罗说“gave no offense”对这个世界,我的问题就出来了:保罗你自己 offense,全世界给你 offense 光了,你怎么叫我们“gave no offense”?所以中文译文把这个字抽掉了,译作“不要使他跌倒”,好像是 offense 导致人跌倒,所以“gave no offense”意思是不要叫人跌倒。因为我前面讲的很清楚,保罗就想救人,不想让人跌倒。这一定也是对的。

——可是,请诸位原谅我的认真,我还是觉得,把“Offense”直接换为“叫人跌倒”,意思上过于粗糙,逻辑上也过于生硬。换言之,即便“Offense”与“叫人跌倒”之间存在某种关系,那么,到底是什么关系,似乎还是没有理出来。

这就是我读到这个地方出来的张力。读出张力,你很认真地从字面意思里抠出来,根据你的人生经验,又根据神的启示(神的启示确实要救人,不叫人跌倒),放在一起有张力,张力里面往往有东西。今天这个例子也是从里面挖出很多东西,明白吗?所以从英文“gave no offense”引出张力,你假如不认真也没有了,就糊里糊涂过去了。但是你认真的话(像我一样),保罗那些 offense 是什么意思呢?保罗不是主动去指责人,找人麻烦吗?所以你读圣经就把你的生命体验,把经文前后都要连起来,不能语录式的抽离出来,泛道德主义的说对的,不 offense 人,这就是我们读不出东西的原因了,不够认真。

我愿意就此让自己的默想继续深入。且让我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让我们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的角度去问自己:一个人为什么会去“offense”?

注意,在我的思考里,这个转换很重要,否则我也想不出来的。这是我在教你思维,有时正面走走、反面走走。他说你不要 offense人家,我们说他叫我不要 offense,平时我们为什么会 offense?我们 offense 也不会平白无故,总有理由,什么理由呢?我就这样去思考,往里面钻。

(指责、得罪、攻击、挑衅、找麻烦)另一个人呢?一般而言,不会是好端端没有理由的。那么,会有一些什么理由呢?我认为,无非是 3 条理由。(除此之外,我想不出其它理由使一个理性的人去 offense 另一人)。

若是非理性的,当然毫无理由你也可以 offense 一个人;若是理性的,无非是三条理由 offense,其它也想不出来(你们读的时候也可以再想想,在我三条理由之外是否可以补充有理性的人的理由去 offence 人家,试试看)。

因为对方有错误。比如,教会可能会认为同性恋是错误的,去主动指责有关的人与事。(动机一:对方有错。)

我把这个理由叫作动机一,对方有错,所以我要主动攻击他,也为了帮助他,或者为了伸张正义,你还可以加理由。你首先看见对方有错,对不对?这就是我们说 offense 这个行为后面有一个动机,我们先看见那个东西,我们就出来了,因为对方有错。

认为对方侵犯了我的利益(其实还是认为对方有错误)。比如基督徒也许认为,同性恋社团或直接或间接地侵犯他的利益,比如侵蚀了正常的家庭制度和社会风气等。(动机二:讨回公义。)

你侵犯了我,我要讨回我的公义。同性恋这个例子中,虽然你好像跟我没关系,但是你把社会瓦解了,我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怎么办?所以我觉得我要攻击你,我要指责你,我要批评你,我要阻止你,我要给你找麻烦,这也是我们的理由,或者说你对我不起,你侵犯我的利益,我要把它拿回来,都属于第二个。

为了人自己的利益。比如一个人通过指出他人的不是,自我感觉解气、痛快,感觉自己比他人更好。再比如,一个卑鄙的小人,可能会为了拍领导的马屁得好处,主动去 offense 一个无辜者,等。(动机三:为自己的益处。)

这个我们也有体会,假如对自己有利,我们会做的,这是小人文化为了自己好处 offense 无辜人的例子。我还有一个比较正常的例子是批评他解气,让自己觉得我比他好,让自己感觉舒服,出于这个理由也会主动 offense 人家。也就是说第三点可以跟第一点连在一起,一方面对方有错,同时对方有错可以跟我没关系,我为什么还要做?因为我通过说他,我自己感觉良好。

默想到这里,我有了一个亮光。保罗在说“Give no offense to Jews or to Greeks or to the church of God”的时候,他也许不是否定“offense”这一行为本身,而是否定出于以上 3 个动机的任何“offense”? 换言之,保罗认为,以上三个动机的背后,潜伏着那恶者“它”,我们坚持认为三动机有理,也就是保罗在前面说的“贪恋恶”。通过否定出于这 3 个动机的“offense”,保罗从根本上否定了我们“贪恋恶”的老我生命。作为总结,我把上述三条动机称作“老生命三动机”。

需要解释一下,也许保罗并不是说你不要 offense,而是出于这三个动机的 offense 你不要做,因为这三个动机背后都是恶。你不要点头太快,我每句话你都要核对,这三个动机哪个坏?第一个动机背后说我看见他有错,我站出来纠正他的错误,我这个动机哪有恶?第二个,对方侵犯我利益,我站出来伸张正义,保护我的利益,有什么恶?第三个,我为了自己的利益是恶吗?

都不是。所以这就是我后面那段话的“注意”,如果仔细分析三动机前三半段都没有错,更谈不上恶和罪。第一条,比如说对方有错可以是事实,比如同性恋按照圣经是有错,是罪,大罪,是事实。我因为对方有错、有罪,而且我认知比他在这方面相对完全些,才会站出来帮助他,所以这是事实。第二条,或者对方确实伤害我,他在外面乱讲我的坏话,造谣、诬蔑,所以我站起来,也是事实。至于最后一条求自己益处,那更是人之常情,怎么都不能算是罪恶。往往泛道德主义这个毒瘤,会把人之常情当作罪恶,为什么说这三个动机或者由这三个动机出来的 offense 就是恶?其实这三句话的陈述,至少半句都是对的,或者不一定是错的。大家要不要发言?

众:我发现总结这三个点,如果说他没有错,都是以自己的角度解释的。

自己的角度有什么错呢?你本来就是自己。

众:从自己的角度解释没有错,我要说是这个。那结论还是没有错。

众:但是如果从我邻居的角度去看,可能就造成错。

你干嘛从邻居角度?这个要求高了,你本来就应该从自己角度。这个解法还是偏向于泛道德主义,总是把自己变成不是自己。

众:我觉得挺好的,他有错误,我去告诉他,帮助他,这不是挺好的?

众:这种描述很有可能是真实的现象。

众:我觉得这个可以再跟救恩连接上,如果没有跟救恩连接上就好像保罗前面说的。

怎么跟救恩相连?逻辑上要很清楚。

众:比如说他是同性恋,你明明知道圣经关于同性恋是错的,但是你也可以指出神要救他,指向救恩。

这就是保罗说的“offense”。假如我因为看见他是错的,出来指责他,按照我刚才的分析,就是三动机之一,所以这个话逻辑不清楚。总是认为人家是错的,我们不认为人家有错不会指责的——这就是我归到三动机之一的第一大项。问题是为什么这是恶的,是罪的?你还没回答。

谁再试试看?这个地方慢一点可能会深刻一点。

众:是不是他看到对方错的时候,眼睛明亮像神一样的审判别人了?他对自己里边的东西不敏感?接近了,我把它解开。

你看到对方错才 offense 人家,这就是罪,哪个人经得起你这样打?不就是拿着律法棒杀人吗?你干嘛不杀自己呢?对方有错,这个错肯定是根据你的律法标准衡量的。因为圣经叫你不要同性恋,你同性恋,我就可以揍你吗?这就是撒旦的诡计,就是控告杀害,因为律法是无怜悯,打一个死一个,你应该打你自己。这其实就是保罗罗马书第二章说“不要论断人”,你用哪个尺量人家,你先量你自己,上帝加倍打你自己,是这个意思吗?因为论断人也是由律法论断人的。所以保罗在罗马书中将“不要论断人”作为绝对原则。

众:你看到这些人是同性恋,我就不说吗?

你先慢一点,把这个吃透,先站稳一个真理,不要这个没站稳又站另一个,把这个放掉。

第一个,保罗是不是说“不要论断人”?我们当然是用律法论断人。保罗说你论断你自己吧,而且特别说律法下无怜悯,律法叫人死的。你自己学了圣经,把边上的人全打死,认为我比同性恋好一些,至少我没有同性恋,这就是普遍思维,这种思维全都掉进刚才的“老生命动机一”。这个错是因为律法叫人死,你用律法把人打死,这就是撒旦的工作,撒旦就是干这个活儿的,他就是用律法说,神啊,这人不行了,你来救他,这人又不行了!这正是撒旦的工作,所以是罪。

第二个,为什么伸张公义也是错?谁能说第二点?第二点其实比较好说。这人侵犯我,我来 offense 他,因为我要伸张公义。这个还要想吗?众:实在是人之常情,不用多说了。

但这是罪,贪恋恶,为什么是恶?什么人之常情?是人之常情,为什么是恶?

假如三个理由能概括一切,那么三动机否定掉就等于把老我否定掉了,老我的冲动,offense 不是 defence,是一个生命主动能量。这个生命能量假设都是来自三动机,老我的根就找到了。老我的根就是贪恋恶,为什么这三个动机是贪恋恶?

第一个是你因为看见对方的罪,你扑上来把你的生命能量鼓动起来找对方麻烦,是因为你看到对方的罪,你是撒旦——已经找到了。

第二个,当你被对方欺负,你站出来,你的能量出来了,要讨还正义,你是恶。为什么?众:让我想起审判。

对,这个时候其实你是无神论,你认为上帝不会替你讨回公义吗?要你去讨回公义?你那个全能的公义的上帝,在此刻生命冲动里根本不存在,你完全是无神论的一个人,你这不是恶吗?很多恶是借着这个,以恶还恶互相残杀,是这样出来的,神不存在。这就是老生命的能量,我要创造一个正义。

众:这里可不可以说基督徒的责任呢?比如我们在社会里面。这就是我们原来老我生命发动机的燃料,阻碍我们的生命指向。人家错了站出来,伸张正义,或者主动追求自己的利益否定掉了,我们的生命能量应当建立在哪里?

众:把人的箭头指向外面转向指向自己。

注意: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三动机”的前半句都没有错(更谈不上罪或恶)。比如,“对方有错”,可以是事实,再说,“对方伤害我了”也可以是事实;至于最后一条:“求自己的益处”,更不是人之常情,不算罪与恶了(这一点与“泛道德主义”的立场区别开来)。但从这三点理由出来的 offense,就是罪与恶了。(思考题:为什么?)

我们也许会问,在上面引用的保罗经文的例子里,保罗指责这些人和事,难道不是因为这些人和事,在保罗的眼里是错误和有罪的,因此引发保罗主动发言或写信去指责(offense)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保罗自己的行为,不也是出于上述三动机之一吗?

问得好。嗯,好像是的。可是,且慢,也许不是这样的。也许正是在这里,我们误解了保罗。比如说,保罗指责(offense)这些人与事,并不是因为保罗认为他们错了,(注意,保罗当然认为他们错了),而是出于其他原因。什么原因?比如说,让保罗毅然决然采取 offense 行动的原因, 是为了让他们幡然醒悟,转向神的救恩呢?也就是说,保罗 offense 他们的理由,不再是“老生命三动机”里面的任何一条,而是一个全新的动机,即下一节经文说的“叫他们得救”。我称之为“新生命一动力”。

原来是因为他错,我站出来 offense 他。现在不是,当然他们错了,我们都错,不再是这个原因了。是因为我这样 offense,他也许会得救,所以保罗现在生命动力只单单出于一个动机,我这样做也许他会得救。这样保罗找到一个新的能量了,不是原来三个了。至于保罗为什么觉得我这样做他们会得救,这个需要非常高的属 灵智慧,他的目的是为了他们得救,不是因为他们错。

大家知道我在说什么吗?所以保罗做或不做,offense 或不 of- fense,该怎么 offense,一切取决于让他们得救,而不单单是因为他们错,我就 offense 他。在什么场合、以什么方法都有讲究,因为目的决定他做事的理由。有点意思!所以我把这个叫做“新生命一动力”,“唯一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