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我所亲爱的弟兄啊,你们要逃避拜偶像的事。There- fore, my beloved, flee from idolatry.
这是一句落俗套的经文。如今我的耳朵都听麻木了。不过,我承认,当我初读圣经(特别读《旧约》)时,确实有过强烈的印象,就是《圣经》启示的神,非常嫉恨人拜偶像。用圣经的话讲,就是我们的神是一个嫉妒(jealous)的神。感觉起来如此小气,几乎都要让我看不起他了——现在我知道,我用这样的心思去想神,我一定是大有问题的。我真正需要思考的是,人“拜偶像”这件事情,为什么对人来说是如此有害?盼望今天的经文会给我们一些亮光。
第一个,难道拜偶像不是一件事情吗?前提是我们在此生的所有人与事都是相对的,难道拜偶像是个绝对的吗?第二个,“拜偶像”这个词是不是就等于到庙堂里跪下来烧香,还是这个词意味更宽泛,不要总是去烧香跪下来,叫拜偶像。
好吧,让我重新回到保罗的逻辑之流。在说了“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的话以后,保罗紧接着说,“我所亲爱的弟兄啊,你们要逃避拜偶像的事。”——读到这里,我忍不住猜想,“拜偶像”会不会是一个路标?如果我们沿着“拜偶像”的路标前行,我们就进入了“非出路”呢?——此刻我联想起了《创世记》4:7 经文:“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难道伏在路牌后面的,正是那位“恋慕”我们的“它者”?“你若行得不好”的意思,是指我们的眼目被“拜偶像”路牌吸引了,从神给我们的“出路”上移开?
读这段文字,我们觉得都知道你在说什么,也都挺好的还是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这个地方不需要明白太多,只要明白笔记在说什么。这个笔记说,既然保罗说拜偶像你们避免一定很重要,一定跟前面我们倒毙有关系,这帮人倒毙是因为没有从出路里逃走。那么,这帮人倒毙一定也跟拜偶像有关。虽然我们别管拜偶像是什么东西,你细究起来,这帮人有一部分是因为拜偶像,有一部分是犯奸淫,有一部分是试探神,有一部分是埋怨主、发怨言,好像拜偶像只是其中一个,那你就把拜偶像这个概念太局限了。所以你要打开,实际上每样东西都跟它有关系,需要把拜偶像的概念扩大一下。至于到底拜偶像是什么东西,这时候还没想明白;你不需要想明白再读下去,不需要想明白再想下去,因为你至少知道保罗在讲拜偶像,你也大概知道拜偶像是什么东西,就继续往下走。所以,沿着你这样的思维,拜偶像很可能是把你带到那个非出路去,让你错过那个出路了,这里就讲这个意思。这是回到原来的逻辑流里去,所以你必须回到逻辑流;假如从逻辑流切开,自己瞎想,你就永远想不清楚。这个逻辑流会帮助你一点点澄清,明白吗?所以这是个蛮重要的点,我发现全部是从文字里抠出来的,你只要跟着我读,救发现抠出来真有意思,就像宝贝挤出来一样!
10:15 我好像对明白人说的,你们要审察我的话。
10:15 I speak as to sensible people; judge for yourselves what I say.
“Judge for yourselves”,意思是:你自己来判断,你自己来审查。这个“你自己”中文没翻出来,中文只说“你们要审察我的话”,没有说“你们自己”来判断审查我的话。后来发现,这个 “yourselves”是蛮重要的,确实中文的翻译把蛮重要的一些东西漏掉,蛮可惜的。
请问,在保罗的意思里,他当时的听众,还有现在的我们,是明白的,还是不明白的?如果是明白的,他为什么说“好像”?如果是不明白的,他为什么说是“对明白人说的”?——嗯,根据后半句“你们要审察我的话”来看,我认为,保罗的意思是:你们原本是明白的,却会时不时地犯困;当你们犯困而迷糊的时候,你们就不会“审察我的话”了。所以,只有当“你们要审察我的话”的时候,我才认为你们是明白人。
因为保罗说,“我好像对明白人说的”,这里有点微妙,那你就把这个微妙抓住,问一下,那我们是明白还是不明白呢。再读下去,我就把自己贴上去说,噢,你们要判断我的话;假如你是明白的,你会判断我的话,你不明白,就不会贴住我的话;这样一贴,就整个话顺起来了。就是说,你要做“明白人”,首先必须自己判断我的话。你看!我这样稍微一强调,意思就出来了。我跟你讲了,你当耳边风了,那你就没有自己去判断、去琢磨,没有自己判断的话,那你就不能算明白,明白也会不明白。或者说你只接受,我说对你就对,也不叫自己判断,可能是我替你判断的。这个地方就突然显出来,保罗的重点是你自己判断我说的话,what I say(我说了什么)。这个很重要!那判断什么呢?保罗说了很多话,我到底判断哪句话呢?一般讲是下面一句话。那句话实在是不搭旮了,你再猜他前面的话,就这样紧扣,这样贴,也不死板的。我看起来,下一句话确实是很奇怪的话。
我注意到,“审察”的英文是 judge,即“判断”的意思。保罗的意思是说,你们要对我说的话作出自己的判断。如果当作耳 边风,即便我说了很多,又有什么意义呢?同样的,如果你们不作 “判断”,全部认可,统统接受,你们仍然不能算是明白人。所以,我求你们了,judge for yourselves what I say. 如果你们是明白人,这是必须的!是啊,明白人才会 judge,糊涂人怎么会 judge 呢?
好吧,我们是明白人,我们来判断。可是,保罗啊,你要我们判断什么呢?是判断我在哪件“事情”犯错?判断我在这些“事情”上是怎样犯错的?我发现都不是。保罗要我们判断的“事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当你进入这个逻辑流的时候,你的思维就进去,你就跟他对话,像活人一样对话。对我来讲,这是很有趣的经历,我发现这样继续下去,《圣经》真像活人一样,它每一次还真的跟你对话起来,真是很奇妙的感觉。我这里见证给大家看,大家读下来若觉得是合理的话,你也被《圣经》那么活给吓住——那就是林前 10:16。
10:16 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
10:16 The cup of blessing that we bless, is it not a partic- ipation in the blood of Christ? The bread that we break, is it not a participation in the body of Christ?
你看,第 15–16 节连起来,他要我们判断他这句话,这是接得最紧密的一种接法,完全合理,这句话本身就很怪、很怪,所以我们需要想一想。
两个问号,都是关于基督教圣餐的。保罗说,你们判断吧,“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啊呀,保罗向我们发出挑战,要我们作出独立的、非人云亦云的判断,原来是这件事!居然是这件事!怎么会是这件事?
这个地方为什么这样写呢?按照我原来的思维流,判断什么?判断我们哪些是犯错的,我们怎么犯错的?现在是要我们判断是这两句关于圣餐的话,居然是判断这两句话。我觉得很开朗,没想到!这种感觉读《圣经》读出来是最好的。
我承认,这确实不是一件平常的事。作为基督徒,我们都有过在牧师的带领下,经历这个很特别的、有点神秘兮兮的、宗教味道很浓的“圣餐礼”。
好,我们要判断“圣餐礼”。“圣餐礼”这个事情确实也是蛮怪的,所以判断判断也是可以的。然后判断什么呢?这里我来读我的判断,很有趣!
——好吧,让我想一想。你看我这个判断很有趣的。圣餐时握在我手里的杯,难道不是一个普通的杯吗?这个让我判断,有神奇吗?没神奇呀,普通杯!我们喝下去的酒或葡萄汁,难道不是从附近店里买的吗?是,附近店里买的。我们咽下去的饼,难道不是普通的饼吗?是啊,没有什么特殊,也是买的,或者自己做的。难道说,是圣餐时的氛围,比如祷告、圣歌、牧师的话语,加在一起有什么特殊?我可以这样来判断,这是提问题。
保罗说,你们判断吧!可是,判断什么呢?保罗说,判断这件事:我们所祝福的杯。你看,当我自己发散想的时候,再回到经文。保罗说,你看我这句话,what I say。我这句话,你们 judge for yourselves。
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保罗说,你们判断吧!可是,判断什么呢?保罗说,判断这件事: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嗯,我们杯里所喝的,不是基督的血;我们擘开的饼,也不是基督的身体。这是无可置疑的。对此,你如果有怀疑,你一定是脑子有毛病的。
圣餐礼牧师要把你带进来,他一定会告诉说,你喝的东西不是一般的,这代表耶稣的血;你现在吃的东西不是一般的饼,是代表耶稣的身体为你擘开,他一直强调。这时候我们脑子不要糊涂了,以为你真的喝血,真的吃耶稣肉。假如你真的这样想,你除非脑子有毛病,我是这个意思。
不过,在我看来,这句经文里唯一有点神秘的词汇,是出现了两次的“同领”一词,英文是“participation”,即“参与,有份”的意思,对应的动词是“partake”。在林前 10:18 里,participation的中译用了“有份”一词——看来,保罗要我们判断的是,在我们参与圣餐的经历里,是否与基督的生命、事工和爱有份?这个地方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亮光。不是叫你判断我刚才前面说的,这个到底是不是面包还是真的血,不是判断这个,是我在这个经文里找出一词,重复两次叫“同领”,我觉得这个词 好像是蛮特别的。而且用“partake”、“participation”,后面好像 “有份”,“有份”这个词本身也是蛮特别。所以我就把这个词抓出来,我就说,是不是判断我们参与圣餐的经历是否与基督的生命 “partake”,我们是不是已经“partake”,跟它“有份”了,跟它共享了,共同参与某个东西的。我们两个好朋友一起到西藏去玩,我们就有共同经历了,其实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话,倒是个蛮有意思的问题。
我们也许会说,是的,我们与兄弟姐妹一起,共同参与(partake)了一个奇怪的基督教圣礼。保罗说,是的,你参与并经历了。现在,我要你判断一件事,在你的这个经历里,是否“与基督的生命、事 工和爱有份”呢?——这个问号也可以扩展为:在你地上所有的经历里,是否“与基督的生命、事工和爱有份”?
“有份”就是“共享”。因为是生命,我后来又加了个事工,再加了个爱。生命显得有点空洞,加上事工,是耶稣在地上做的事情,是不是你也跟他参与一起做,那就事工有份;加上爱(后面马上讲到爱),耶稣在地上是来传达、彰显神对人类的爱,那在他的爱里面是不是也有份。这样,我就把这个生命、事工、爱放在一起。至于说我们参加这个奇怪的圣礼的经历中,是不是跟那个东西有份,是我们判断的东西。也许说,难道我们跟基督有份就在参加这个圣餐吗?当然不是!所以我们再扩大,是说我们在地球上此生的经历里有没有跟基督有份?是不是判断这个东西?好,巨大亮光!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如果你接受保罗的挑战,你认真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 你有判断吗?2. 你的判断是什么?3. 你是根据什么作出这个判断的?
因为这里保罗特别说你自己作出判断,那首先是你有没有判断?你压根就没判断,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你没判断;或者我有判断,那你告诉我,你的判断是什么;第三个更重要的是,你还要告诉我,你是怎么作出判断的。所以这三个问题就代表你很认真了,不是蒙混过关了,所以我就提出这三个问题。
到这为止,我们已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钥匙找到了,就是“判断”这个词。假如我们没有把“判断”这个词抓出来,我们读不到这个地步。所以再次告诉我们,读《圣经》有时候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反而是很重要的地方,一般讲你不会对这个字很重视。那我们为什么很重视呢?因为我们一开始读的时候脑子里有很多问题,这也很重要;你没问题的话就过了。你的问题是:怎么拜偶像当中出来一个圣礼呢?或者这帮人怎么会不跑到出路里,却跑到非出路去了呢?怎么回事呢?你有很多问题,有问题你才会那么认真。
10:17 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
10:17 Because there is one bread, we who are many are one body, for we all partake of the one bread.
保罗好像没有就他给我们的问题提供任何提示,
我们判断在经历里有没有共享基督生命。对于这个问题,保罗这句话好像有点不搭旮,他根本就没有沿着我们刚才自己给自己提的问题走,他讲圣餐一些具体的东西。他讲圣餐通过比喻的意义,就是我们的牧师每次圣餐都会不厌其烦重复的东西。我们不要以为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要判断的东西,所以你还要盯住你的判断,你的判断是我们有没有跟基督共享基督生命的经历,有没有这个见证,这是我们要判断的。所以面包也好、饼也好,跟我们要做的见证是两回事。首先这一点你要看出来,保罗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判断还在脑子里转,还没转出来。但是你继续沿他下面的话走。
就说到有关圣餐的具体细节了。而且,这节经文的结构有点拗口。我愿意用中译和英译分别重读一次。
中文:可以读成: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所以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因此,在中文的表达里,有两个并列的结论:我们虽多却是一个饼;我们虽多却是一个身体。
你看,你把中文意思看一下,“因为”应该放前面去:因为我们都分受一个饼,所以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两个并列的结论。这就是我说的,看英文好像饼是中间过渡。
英文:句子里有两个“因为”(because, for):直译是,因为这里只有一个饼,所以,我们虽是多人,却也是一个饼;也因为我们都是分受了这一个饼,所以,我们人虽多,却是一个身体。因此,在英文里,“我们虽多人,却是一个饼”是推理中的一个中间环节;最后的结论是一个:“我们人虽多,却是一个身体”(we who are many are one body)。——可是,这个结论真是太奇怪了。请问,我们怎么会是一个身体呢?奇怪,奇怪,真奇怪!肉眼无法接受。理性也无法接受。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
这个奇怪,奇怪,真奇怪!没有一个人能读出这个话来的,这有什么好奇怪?这是比喻吗?假如说你读不出奇怪来,你后面也读不出来的。我不是说吗,假如你读《圣经》读出很多奇怪,噢奇怪,基本上你已经上路了;假如每个都是很顺的,基本上你边也没摸着,我这是做给你看,所以故意夸张说奇怪,奇怪,真奇怪!为什么奇怪?肉眼无法接受,理性无法接受,怎么变成一个身体呢?他当然不是指一个身体,他是指教会是个身体。那是后面的东西,你不要马上跳到结果里去,他这里确实说是一个身体。所以这个地方,对我们在教会混了很久的人是个严峻考验:你要从结果里面出来、逃出来,你不要掉进结果里面,把过程全搞没了。!
请看保罗是如何给我们解释的?保罗用了两个“因为”:1.因为这里只有一个饼;2. 因为我们都分享了这一个饼。请问,保罗的话奇怪吗?不奇怪,因为我们一看就知道了,保罗只是用了人类语言表达里一个常用方法,叫作比喻(或类比)(metaphor, analogy)。保罗的意思是,可以用“饼”比喻“主的身体”;用“共享一个饼”类比“我们共享一个主,同属主的身体”的属灵事实。也就是说,这里的“饼”和“擘饼”,以及“杯”和“喝杯”,都只是一些“符号”(Sign)而已,指向另外一些我们已经被明确告知的“事情”。
这里你要加上一句,指向一些我们已经被明确告知的事情。这个东西 a 比喻成 b,这个是被明确告知。我为什么强调这一点?这个地方没什么好想,这是关键;所以前面说你自己判断,不是指这个,也是重大亮光。我们以前总是思维被这个止住了,明白吗? a 是什么意思,b 是什么意思,意义是什么,这句经文明确告知。这个不需要想,接受就是了。他没告诉你,你不知道;告诉你了, OK,你还有什么好争的。主耶稣说这个比喻这个就可以了,你说这个比喻不恰当,这个比喻很怪,也没有意义,不叫你想这个,你自己的思维不往这里套,要想另外的东西,是什么东西呢?这一次的亮光是很重要的亮光,我就把这个解释给你看。
那么,请问,保罗要我们判断什么呢?判断比喻里“记号”所指吗?判断这个比喻是不是恰当吗?都不是。因为关于圣餐里记号的所指,主耶稣自己已经给了门徒明确的说明,对此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1 章里还会有很好的归纳。换言之,当我们接受了比喻的含义,即用 A 比喻 B,我们仅仅是“学习”了这个比喻的知识而已。我们只用到“学习”的能力,没有用到“判断”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最多就是学习了(I learn)。知道了,主耶稣基督曾经这样比喻过。主耶稣基督曾明确告诉我,这个比喻是这个意义,这只是学习还没有判断,那我就把“判断”更拉起来,“判断”还没讲。
显而易见,保罗在林前 10:16 里我们要独立作“判断”的,不是关于这个比喻的知识,而是关于这个比喻所指的,是否在我们经历里有所应验?即在我们的经历里,是否有“参与和共享(partake)了基督的生命、事工和爱”的见证?——这里的经历,仅仅指我们参与圣餐的经历吗?当然不是,可以指我们此生在世界里的全部生命经历。
这是本讲最大亮光:圣餐的真正含义。圣餐的真正含义不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而是这件事这样做是这个意思。我们原来只停留在比喻的知识层面。这里保罗说,你们每个人自己 judge。你看!这个“自己”就变得很重要,不是我能替你判断(judge)。假如我在我的生命经历里有这个见证,不代表你有这个见证,所以“你自己
(yourselves)”就变得很重要。前面中文把“yourselves(你自己)”漏掉是蛮可惜的。假如说每个人都在自己经历里去判断,有没有跟主耶稣基督生命共享的见证,那当然是你自己(yourselves),只有你自己了。
顺便补充一点,我认为,这个“我们此生在世界里的全部生命经历”,包含了三部分组成:(1)我们在圣灵的带领下读经、领受上帝启示的经历;(2)我们在现实世界里的全部生活经历;用保罗的话说,就是神赐给我们每个人的“所分和所召”的;(3)我们不可避免地经历了对(1)与(2)之间张力的体验;正是对这个张力的体验里,我们内在生命得以更新,也因此可以对保罗(独立判断)的挑战,作出每人各自的回应。
这三个补充是我在过去讲了多次的,在“隐私”专题也讲了很多次,其实每句话意思都是很清楚的。
第一句,我们在圣灵带领下读经、领受上帝启示的经历。假如你是个无神论者,是我们过去的我,那这个经历就等于零,你也就无法找到什么主给你的“partake(有份)”,根本就不可能。我们曾经说这是启示性真相。启示性真相,神的话语怎么在我们面前一步步打开,是指这个经历。这个非常重要,是首当其冲。
第二句,才是我们像一个正常人活在世界上的经历。这一步,我们原来不知道,好像我们就自己这样活;后来神启示,这也是神所分所召的,实质上这是你在地球上的实际经历。
第三步非常重要,就是你一定会有对张力体验的经历。意思是说你活在两个真相里面,一个是神启示真相,一个是你体验到实际的真相,这两个真相之间会有张力,不一致;因为两个都当真,不是说那个是假的,或许这个是真的。假如说上帝那个(启示)是真的,你的体验是不真的,那你就飞起来;假如说体验是真的,看得见摸得着,上帝那个(启示)只是个理论,只是个教义,那你根本就是分裂的,你压根就没把上帝的启示当真过,你压根就没信过。所以两者都不对,真正对的是我们认为两个都是真的,都是那么真实,两者是有张力的,我们再体验这个张力。在这个张力的体验里你更新,就是后面一句话:你的更新本身就是你的见证。
看来,保罗真正问的是,在这个由上述三部分有机组成的、属于我们个人的生命经历里,我们是否开始有了“参与和共享基督的生命、事工和爱”的真实体验?
这类问题确实是很严肃的问题。今天晓玲问我,你有这个体验吗?我很轻松回答说当然有(of course)。晓玲要我说说看。我说:没有我刚才概括的三步,怎么变成今天的我呢?不可想象!你看,我的同学都不是我这样子,这就是见证;你们每个人通过网络查经思考神的话语,你跟你边上人已经区别开来,这一点绝不能轻视。你不能说我脾气还那么坏、那么笨、那么懒,那些不重要,你生命里面某种渴求的东西开始变了,要珍惜这个,这也就是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人一直强调的,你别忘了就是你们,虽然你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是就是你们这批人。所以自己不能把自己给看低了。
今天在这里听查经的每一个弟兄姐妹都有生命见证,你的生命见证不是指你优点多少,你怎么样了,乃是你居然开始渴慕神的话语,好奇神了,你居然开始思考救恩了,你居然听得进这些《圣经》的话语,这就是天大的见证。
保罗说,如果你开始有了这样的体验,你就会明白我说的“同领基督的血、同领基督的身体”(即“与基督有份”)的意思了。对于这些人,人与基督的灵连接,就不再是头脑知识,而已经有了真实的生命体验了。换言之,对于那些没有上述体验的人来说,也就不会对“人与基督的灵相连”有真实的明白,最多也只是一些皮皮毛毛的头脑知识而已。
保罗说,你自己去判断(judge for yourselves)的时候,下面一句话又讲比喻,我说保罗好像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读到这里我想起来,保罗在第 9 章时,当有人挑战他是使徒吗?他基本上没回答,你们自己替我作见证我是不是使徒。林前 9:2“假若在别人,我不是使徒;在你们,我总是使徒。因为你们在主里正是我作使徒的印证。”《林前》第 9 章,保罗对他有这个权柄吗?他用了一切属世的常识来证明他有这个权利;但对他是使徒吗?他几乎没有什么好说的。假如你觉得我不是,那我跟你说死也没用;假如说你知道我是,那我也不需要说什么,就是你见证。现在是一样的,假如你有跟基督同享生命的见证,你就知道这句话的意义;假如你没有,那这句话对你来讲就是头脑知识。噢,主耶稣是把这个比喻成这个,但是你没有真正掌握。
保罗说,如果你开始有了这样的体验,你就会明白我说的“同领基督的血、同领基督的身体”(即“与基督有份”)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