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哥林多前书》第 10 章,今天讲第 14–22 节,《哥林多前书》第 10 章分成三次讲。上一次经文保罗回忆摩西带领犹太人出旷野的四十年历史,他用了五节经文就概括出来。概括的信息是,这些人或者他们大多数人都倒毙了,但是其实他们领受了神迹,也领受了摩西的洗,也领受了恩典,最后还领受了慈爱的信息,都领受了;因为保罗用的词是“都领受了”,“都领受了”,“都领受了”;但是最后大多数人倒毙,保罗说,这个事情我们要警戒。警戒,出了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般容易掉进事情层面,这些事你不能做:比如说你不能拜偶像、不能犯奸淫、不能试探神、不能发怨言。我们会很自然地说这些事情神不喜欢,因此神就把你给灭了,就把你倒毙了,其实这是我们想当然,人之常情;但是经过对经文的仔细研读,我们发现了好多第一次看见的亮光。虽然我们大道理都懂,但是在发现第一次看见时还是很不一样的;虽然我们把恩典神挂在嘴上说,但是四个不能一出来,就读出神不喜欢让你倒毙;可是神什么时候喜欢过我们?我们还是神的敌人,神就爱我们了。因为你这样,神不喜欢你,这种思维都是律法思维,律法思维说我这样做神喜欢吗?你的整个心态面对神时,就是恐惧,就是奴才,就是看脸色,那为什么还说神是恩典神?!我们在起步的时候就是神的敌人,我们就悖逆,神爱我们,把他独生子赐给我们,这是基督教最基本的立场,我们也会说,但是我们的思维一出来就错。这一次第十章我们发现又错了,我们发现神说的是:他们倒毙了,我不喜欢他们倒毙;我给他们出路了,因为我喜欢他们不要倒毙。
这是《林前》第 10 章上半部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我原本是给你出路,若不喜欢你,给你出路干嘛?倒毙就倒毙吧!神给出路,也不是挑选人给出路,而是给全部人出路的,但是居然他们倒毙了,所以我很不喜欢这样的结果。诺亚方舟的时候,神说我心里忧愁,很难过,都恨不得当初就没造他们,那种感情与这里恩典神的感情、恩典神的信息是一致的。
今天接着往下,噢!原来这些人倒毙,是他们以为凭自己的力可以通过的;假如他们知道自己不行的,能从神给他的出路里逃出来,就没事的!这个信息跟我们以前的信息一致,神是在律法之外给了恩典信息,在律法之内根本没有一个人成功的。让我们吃惊的是,我们居然读《圣经》的时候每个第一反应都错了!我们对神是恩典神的信息是建立在我们对概念、对结果的认识,不是从《圣经》里面得到的;因为读《圣经》里面的信息,我们每次都读错了。我们认识到此刻的真相,看到我们是瞎子,在属灵思维里、在第一性反应里、在生命反应里还是错过我们被启示的真理。看到真相是我们走出黑暗的第一步,查经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越查经越开放,越眼睛打开,越把以前错误清理掉,这是个过程;查经本身是个过程,而不是正确答案是什么;告诉你正确答案,你全知道还错,那怎么办?我们就要靠神的话语来给我们洗干净,就是这个意思,作为开场白。
今天的起头是林前 10:14“我所亲爱的弟兄啊,你们要逃避拜偶像的事。”所以今天的八节经文,“拜偶像”是个重点,从拜偶像开始,到最后是你们要警惕,不要一边拜鬼一边拜神。奇怪的是,今天整个结构当中会穿插圣餐的事。所以首先一个问题,从拜偶像、从拜鬼拜神开始,到拜鬼拜神不能混淆结束,当中为什么会出来一个圣餐的事?这个大结构,你要细读,读得很细,原来这里就开始把我们的眼睛往属灵或者灵界世界拉了。
按照前面读出的逻辑,不是在事情层面出问题,事情都是相对的,在一开始讲《哥林多前书》时就抓住了。大多数人以为保罗在
《哥林多前书》中讲这个事、那个事,有很严重的事,也有看起来不那么严重的事,好像保罗是在教导事情该怎么做;现在我们一上来发现不是的,因为关于事情的都是相对的。讲第 7 章的时候,我跟刘虹扮演了一个行为艺术,关于怎么每件事情都是相对的,最后有些人走进永生,有些人走进灭亡?变成绝对的了?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是我们读《哥林多前书》对背景的核心追问,怎么会相对世界遇见的一些事,这样相对,那样也相对,最后结局是绝对的?是怎么链接的?这是我们一直保持的问题。
沿着这个思路,原来保罗要给我们启示的东西不在事情层面,是在事情背后,那么事情背后是什么东西呢?今天的经文是说,事情背后那个东西很可能就是灵界的东西,这是我们今天的思考,一般很难习惯这样思考。虽然说起来都知道,灵界有神、有鬼、有撒旦;撒旦在争夺我们,神也在救我们;但是真正遇到这一类跟自己实际切身的、实践性的信仰问题时,我们就把这个大图景搞没了,这是我们的一个弱点。
今天是个机会,看看灵界东西是怎么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的。保罗讲的,包括拜偶像也是日常生活。比如说我们清明上祖坟,跪下来拜祖宗;比如说我们旅游,到佛教庙堂里去兜一兜;再比如说我们心目当中的偶像,都是在日常生活经历的东西,跟灵界是怎么交叉的?这个图像我们从来没想过,或者没想得更透。今天我们想一想,这个鬼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