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史系列》 / 《由教会史引发的思考》 / 关于“神学思考”的思考

关于“神学思考”的思考

(1)首先,什么是“神学思考”?“神学思考”是指,我们可以把生活中遭遇的任何事情(“事件”),无论是直接经历,还是间接经历,都看作是与我们相关的个人经验,把它们放进我们属灵生命成长的“三管齐下”框架里,进行“体验与反思”。注意,这里主语是我们自己。我们必须愿意,在平时忙碌的生活中停下来,对那些触动我们心灵的事件,作“神学意义”上的“体验与反思”。

(2)那么,什么是“体验与反思”呢?先讲“体验”,就是抓住我们内心对“事件”的第一性反应(包括我们的情绪和意见),然后,让自己的心智从遮蔽里不断地打开,敏感捕捉在“神学思考”过程中内心反应的变化。有两条原则,1. 是真实,不自欺;2. 不作事不关己的点评和律法主义的自我控告。

(3)再说“反思”。“反思”就是“对话”。当我们作“神学思考”时,我们对话对象,首先是神,然后是我们自己。今天的我,与过去的我;此刻的我与前一刻,或下一刻的我,进行对话。至于“事件”中涉及的其他人,以及我们对他们的评价,都是次要的、附带的。他们是通过不同的“我”参与进来的。比如说,前一刻的“我”欣赏他们的观点,后一刻的“我”却表达相反的意见,等等。

(4)那么,什么是“神学意义”的意思呢?意思是,我们总不要忘记把神拉进来,因为对话的真正主角是神。注意,并不是说,作为主角的神会在我们耳朵里发声,或在我们心里发出命令。而是说,在对“事件”的思考里,我们总要努力回想起我们过去读经和团契生活里,曾领受的圣经的亮光。这些亮光往往以圣经话语,或神学教义的形式,进入我们的思绪里。或者,我们过去某个曾被圣经光照过的经历,被重新唤醒,进入到我们的思绪里来。

(5) 当我们进行“神学思考”时,除了需要“启示之光”以外,我们还需要应用“理性之光”。我们不仅让思绪跟随“启示”光点的节拍,还要以合乎逻辑的理性方式,一层层地、清晰地、跳跃式地向前推进。记住,1. 不要让思想轻易停留在感性的感叹上不继续往前走。2. “非理性”或“理性不彻底”往往是思想混乱的原因所在。

(6)请注意,“神学思考”的真正目的,不是要发现或发表前所未有或惊天动地的神学见解,而是去努力发现,原来在我们内心的第一性反应里,居然还隐藏了如此多的浅薄、混乱、似是而非的东西,遮蔽了我们的心智,让我们不能进入对“事件”背后透露出来的“真理性”的吸收和洞察里。换言之,“神学思考”的价值在于一次次的自我破碎和纠偏,让我们的心智从各种根深蒂固的前见和自欺里,解放出来。这个过程才是心智(悟性)成长的过程。

(7)我们还会发现,在上述“神学思考”的过程里,我们遭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从“不喜欢不义”(其实经常是“喜欢自义”),到“只喜欢真相”的属灵飞跃上。我们也会发现,这才是我们作“神学思考”的最大乐趣。请千万记住,即便你自我感觉这些“飞跃”都是你自己做到的,实际上每一次都是圣灵背负着你完成的。我们会发现,正是这样的飞跃,让我们的思想,连同我们的生命,变得越来越简单、轻松、自由和有力量。

摄于2020年3月25日美国马里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