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遭遇问题。(你在实际生活中遭遇一件事,这件事引发你思考的需求。)
(2) 发现神学命题。(你发现这件事的思考与相关的神学命题有关)
(3)推进思维。(从浅到深,从具体到普遍,从直接到间接,从一个命题引出一组命题。)
(4)不断引进启示性亮光。(每一个神学命题都有启示真理的陈述句。即信仰)。
(5) 你尝试不用启示作为思考的结论,而作为思考的起点。(因为你相信,“信仰启动理性”是真实的人生体验。也是救赎之路。)
举例:
(1)你遭遇了一次关于共济会的讨论。你担心“灭了小魔鬼,出来更大的魔鬼。” 这个担心引发了你思考的需求。
(2) 你发现,你的担忧(一个实际体验)涉及到一个神学命题:全能的神如何维护和带领人类?(关于“神圣保守”的命题。)
(3) 你记起了与这个命题相关一系列经文。但你不愿意停留在经文上,而是尝试在理性上继续思考这里的神学命题。(这里的“理性”即不用经文作为结论。)
神到底如何维护人类的秩序呢?
你先把秩序进行分类。自然秩序;道德秩序;政治与经济秩序。
然后,你的理性告诉你,不同的秩序神用的方法也不一样:用自然法;用良知法;用掌权者。
共济会的讨论属于第三个:掌权者。
这里,你想起了圣经的启示:所有的掌权者背后的权柄与力量来自神。
于是,又引出了一个相关的神学命题:神是善的,怎么会出来一个恶的力量呢?即恶的来源。
你发现,你真正的担心是,恶的背后是不是存在一个恶的源头(最高的恶或撒旦),为恶势力不断提供力量?于是,你发现,“一神论”来自启示,因为没有这个启示,你的理性很可能更愿意说,恶有恶的源头(撒旦);善有善的源头(上帝)。(二元论)
然后,你继续想,如果我不用启示,我的理性是否也可以得出“一神论”的结论?
这个思维让你又发现,其实这里涉及另外一些相关的神学命题。
比如说:所有的创造物都是善的。(这是圣经启示)那么,如何解释创造物(比如共济会)里出来的恶呢?
这时候,你的理性思维也许卡住了。恶是什么?恶来自哪里呢?
你想,既然你有这个问题,其他人应该也有这个问题。然后你在奥古斯丁那里发现他的理性思维的果子:恶不是一个东西,恶只是善的缺乏。你发现很好。
然后,你继续想,为什么没有撒旦呢?为什么不可以存在一个撒旦呢?若存在一个撒旦,不是也可以解释恶的存在吗?就是说,“恶是善的缺乏”(道理)与“撒旦是恶的源头”(另一个道理)哪个是正确的呢?你说,前者是正确的。理性再问,为什么前者是正确的?你说,圣经如此启示。OK👌
但是,你若不罢休,继续说,若不用启示,我的理性能否也得出这个结论?
于是,你又卡住了。于是,你又偶然地发现了一个13世纪的神学家,这个神学家的名字叫作奥卡姆。后人把他的成果称为“奥卡姆剃刀🪒”。
(可以无穷无尽地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