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 15:1–13

15:1 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2 我们各人务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3 因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如经上所记:“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4 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5 但愿赐忍耐、安慰的神,叫你们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稣,6 一心一口荣耀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7 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与神。8 我说,基督是为神真理作了受割礼人的执事,要证实所应许列祖的话。9 并叫外邦人因他的怜悯荣耀神。如经上所记:“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称赞你,歌颂你的名。”10 又说:“你们外邦人当与主的百姓一同欢乐。”11 又说:“外邦啊,你们当赞美主;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他。”12 又有以赛亚说:“将来有耶西的根,就是那兴起来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 13 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借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

读经默想三层面:应当—理解—看见

我心里很喜乐,研读进入第 15 章,接近尾声了!究竟该如何查考《圣经》仍然是我们学习的功课。今天用第 15 章头两句经文作为例子,体会一下应该怎么研读《圣经》、默想经文。让我们试试看从三个层面来研读、默想。

15:1 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

默想这句经文,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先出来一个“应当”,觉得神讲得对!我们坚固的人应当担当不坚固人的软弱,很有道理,也很应该,也很愿意。然后就下一句、再下一句,这样读经文,默想无法在“应当”后面展开,再读下去还是“应当”。每次的默想都很难再往深里走一点,每读一次,就在应当层面上提醒自己一次,强化一次自己的意愿,但是停留在第一层面上的强化是不够的。

让我们试试看从三个层面研读:“应当”、“理解” 和“看见”。我们今天以这一经句为例,首先跳出“应当”,在应当层面没有任何张力,但不轻易放过,不妨停一下问个为什么,提些问题,进一步“理解”。

比如第一句话,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 “担代”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停住,扣住经文提问题。这里的“软弱”概念不是新的,我们往前扣概念,第 14 章讲主内肢体里的软弱弟兄,而且特别举了一些“吃”与“不吃”的例子,很生动、很具体地告诉你看似普普通通的事该怎么处理。这里第 15 章又从软弱开始,这个软弱和第 14 章的肢体软弱是指同一类吗?第一个问题就出来了。

第二个问题谁是“坚固的人”?我们是坚固的人吗?谁是“不坚固人”?他为什么不坚固?我提醒你,这样可以在第二个层面上多停留一会儿,而不是第一层面上“应当”就过去了。有时候我们会跳出字面去默想,其实也不好,默想要扣住经文。比如“坚固的”、“不坚固“的、“软弱”的都是值得咀嚼的概念,特别扣住前面第 14 章的”软弱“,第 15 章的软弱有没有不一样?这句经文里没说,我们在这句经文里也看不出什么叫”坚固 |,什么叫 “不坚固”,什么是“软弱”。不要急,一句经文不会全解开,继续往下读。怎么读?我再启发一下:至少要扣住第一句里理解层面的这些问题,再往下读。

15:2 我们各人务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

从第一个层面讲,对的!基督徒应当充满爱心,因为我们有新生命,于是第一层面“应当”过得非常快,几乎没有痕迹就过掉了,对不对?

再看第二层面“理解”。按我刚才的读法,你就会问“邻舍”是什么意思?谁是我的邻舍?这样提问你可能会联想到《路加福音》第 10 章律法师问过这个问题,在那个故事里律法师的问题是:谁是我的邻舍呢?耶稣没有直接回答,但是讲了“好撒马利亚人”的故事,然后问了一个不同的问题。好,我们回到律法师的问题上去,谁是我的邻舍呢?

众:对我有恩的。怜悯我的那个人是我的邻舍。

那个不怜悯你的人就不是你的邻舍了?那个破坏你的人就不是你的邻舍了?

众:我个人觉得,就是与我产生关系的人就是我的邻舍。

刚才差一点出来一个这样的回答:对我有恩的人是邻舍,后来一想不对,那么《路加福音》的故事说了什么?《路加福音》里的律法师问耶稣,我怎样才能进天国?耶稣回答说,你要爱神、又要爱邻舍如同爱自己,就可以进天国。然后律法师就出来这个问题,路 10:29 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

这三个人里面哪个是你?是前面走过的祭司、利未人?还是那个好撒玛利亚人?你也可能就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那个人啊,噢!这个我可没想过!你可能像祭司、利未人一样对待你边上落在强盗手中之人。我不应当像他们那样。我们知道,那个好撒玛利亚人就是耶稣;耶稣把这个人救起来,送到旅店里面,这个旅店是教会;然后敷他的伤,爱邻舍如同爱自己。噢,这个好!我要效法耶稣!这个故事一般这样解就以为理解了、得着了。

事实上,我们始终没有破除掉律法师的问题(谁是我的邻舍呢?)背后的律法思维,因此也从来没有“看见”耶稣讲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的真正含义。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认真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两个问题,耶稣的问题和律法师的问题不同在哪里?

律法师的问题英文是:Lawyer, “And who is my neighbor?”律法师心里说:请先告诉我,谁是我的邻舍,要不然我怎么去爱(行)呢?我爱谁呢?别爱(行)错了,那不是白爱(行)了吗?!律法师提问题说明他觉得应当按照耶稣的话去做,于是他的需求是首先区分出谁是我的邻舍,然后以爱心帮助邻舍。所以律法师要显明自己有理,其实他有一个显明自己的需求,要显明自己虔诚、有水平,显明他谦虚求教的心,以认真的态度搞清楚邻舍的含义,再去爱(行)才对呀!我们不也是这样思考的吗?

这时候,耶稣非但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反要讲一个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然后耶稣问出一个完全不同、看来不怎么相干的问题:路 10:36“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为什么耶稣不回答问题,却要讲个故事再问问题?耶稣是基于什么思维?

让我们看一下,耶稣的问题英文是:Which of these three do you think became a neighbor?直译是:“你想(你认为),这三个人哪一个变成了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讲了这个故事以后,耶稣问得非常巧妙,你认为哪一个变成了邻舍?好一个问题!律法师你看不出来吗?是好撒玛利亚人主动把自己变成了落在强盗手中之人的邻舍。需求完全不一样了,出于神的爱立即成为被虏者的邻舍!所以,来自神的爱让我们发自内心的需求改变了,让我们产生新的需求:主动将自己变成别人的邻舍,爱邻舍如同爱自己!

好撒玛利亚人对眼前乍然出现的这个新邻舍,所表现出的是爱的需求、爱的满溢,是爱邻舍如同爱自己的本然反应。路 10:33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34 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35 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 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耶稣是借这个故事告诉律法师(也就是告诉世人),对这个被虏者而言,这个好撒玛利亚人所给出的帮助,是白白得着的救助和医治,是从天而降的恩典。好撒玛利亚人演示给世人看的是神的爱满溢出来的本然反应,原来耶稣是这样看的!原来恩典思维和律法思维竟是如此的不同!

当我们企图去思考、理解内中的缘由时,读经就深入一步了。不期而遇地,我们竟然被光照见,内心被震到,哈利路亚,看见了,看见耶稣基督,看见耶稣基督的恩典;明辨了,明辨律法师的律法思维!这样的“看见”是再也不会忘记的。感谢主!

约 5:39 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40 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以上是借着经文,来体会研读《圣经》中的三个层面,我们得着的即是方法,也是生命!

刚才大家所提的第 15 章关键词是:邻舍、传福音、喜悦和辱骂、担当、坚固和不坚固、得益处、建立德行、接纳等,我会在讲道中一一解读。下面我们研读经文。

15:1 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

“不坚固人”是谁?就是落在强盗手中的人!就是被强盗打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人。那么这些人是谁?那些在亚当里悖逆的,活在黑暗中的,对撒旦毫无能力,撒旦可以任意进入这些空房子,要干嘛就干嘛,这就叫不坚固的人。你说,不对啊,那些不信神的人很坚固啊,他们很厉害、很强大,我还不如他坚固呢。事实上,不在神里的人是活在黑暗中的人,他们就是那个被强盗打残的人。我喜欢举一个最好的例子,领袖人物够强大吧,当他临死的时候能有几个亲人、朋友、志同道合者留在他身边?!他是很孤单、很孤单的,充满恐惧、毫无爱,这才是人的本相,世界的本相,我们读《圣经》不要从这个图画里脱落出去了。

在这个意义上,“坚固的人”是指神的力量,神的救恩临到的人,因此你的力量比他强大。那些没有神的光,没有得着神的生命的人是很虚弱的。现在保罗讲的“软弱”是“不坚固人”的 “软弱”,可以扩充到世界上的人,从主内的软弱扩充到那些不在真理里、活在罪的权势下虚弱的亚当生命。保罗这时候是面对主内弟兄,即重生基督徒说话,相对于活在黑暗里的人来说,基督徒是“坚固的人”。这样我们就理解了坚固的人与不坚固人的意思了。他说,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就是要担当那些人的软弱,担当世界的软弱。

我们默想:神啊,我们怎么担当得起?只有你才担当得起啊!或者问自己能不能担当得起啊?再仔细读,发现不是担当这些人,只是担当他们的软弱;这些人我们还真担当不起,神才能担当得起。保罗是要我们担当这些软弱的人的软弱。英文是:bear with the failings of the weak,确切地说是要我们担当那些软弱人的“失败(failings)”。这里我默想:嗯,有道理,就是跟这帮人在一起,我要帮他擦屁股!他遇到困难,我要帮它盖起来、搞干净;他造成的麻烦,我要帮他处理掉,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这样,“担代”就不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不是去担当所有的人,你也没有这个能力,但是你确实能担代你边上那些不信神、活在黑暗中的人所造成的一些麻烦。我觉得这样默想和经文也对得上,神要我们怜悯这些人的软弱,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世界上犯错误、有麻烦。

15:2 我们个人务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

这时,我们这些坚固的人要担代,替人家处理麻烦,这当然是自己不喜悦做的事,所以做这个事是不求自己的喜悦,乃是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这就是:我们各人务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的意思。

你也可以默想,他每天制造麻烦,我每天替他担当,那他当然很喜悦,我为什么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呢?什么叫“益处”?益处是指把他带到真理面前,为此我耐心忍受、甘心情愿担当他的麻烦。至于建立德行中“德行”这个词下面又是加点的,英文版没有这个词,是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加上去的,容易偏向道德行为。英文是 build up him,把他建立起来。在哪里建立?只有在神里建立,其实对我们自己也一样,也在担代中得益处。所以保罗后面马上讲到传福音。这样的话得益处、建立德行都是指带他进入真理,你的思维就不会又掉到人的层面,世界的层面,为做好事而做好事了。

15:3 因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如经上所记:“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

这句经文出自大卫的《诗篇》,大卫一定是遇到了极大麻烦,大声呼求神:诗 69:9 因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并且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这里非常值得默想,大卫自己遇到很大麻烦,心里为神的殿着急,但是这些百姓根本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想什么,老是找他麻烦,居然还追杀他。所以大卫就着急呼求,神啊,你看,辱骂你的辱骂都落在我大卫身上了。因为他们是那么不坚固,那样活在黑暗里,神啊,你没看见吗?!现在保罗引用到第 15 章里说,你们这些坚固人,在神里有得着的,有圣灵同在的,有能力的人,要担当那些活在黑暗中人的软弱和不坚固。重生基督徒在面对还活在黑暗中的邻舍的时候,很可能面临大卫那种呼求的困境。哪天你也会落到大卫那个境地,遭那些辱骂神的人掉过头来辱骂你,要作好这个准备。

我们可以从中读出保罗引用《圣经》的特点,这里保罗是在讲基督,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如经上所记:“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我的默想是:原本保罗熟读《诗篇》,以为就是写大卫;现在保罗见光以后,看到耶稣作为神的儿子在十字架上复活,救恩实行出来,这才想起大卫的那个话真正落点是在基督身上!

15:4 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

保罗这样联想,才知道(见光)如经上所记的那些话,也就是旧约《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它教训我们、提醒我们:经文的真正含义是指向耶稣基督。从前大卫写的诗篇,其实都是为了让我们今天可以明白、可以看见:全部辱骂都落在基督身上。为什么这样呢?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意思是说,当我们出去跟我们的邻舍,活在黑暗里的人传福音,以至于我们也被他们辱骂,你知道是因着基督所做的,我们在《圣经》里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就可以得着盼望。盼望什么呢?盼望这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因为基督复活了。即便我付出这些代价,只要邻舍得到神的恩典就值得。这个盼望不是立时可见的,可能当时没结果,但是因为永生的盼望,我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众:可以说是因为我有了这个盼望,所以才可以一直做下去。

对!刚才《路加福音》故事里,那个律法师的思维是律法思维,因为他就是教律法的。他的思维是,我们该怎么进天国,你说这样就可以进天国,好,我们就这样去做。那么基督思维、或者恩典思维是怎样的?你看,你自己就是那个落在强盗手上的,是神的爱把你救起来的;现在神的爱在你身上,你满出来就可以救人家了。你做这一切是因为你身上流淌着神的爱,是耶稣先爱我们,以至于爱在我们生命里面满溢出来,流淌出来,我们有这个能力和意愿去爱人家、爱邻舍,就像基督一样。所以,下一句经文说的“效仿基督”的生命,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15:5 但愿赐忍耐安慰的神,叫你们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稣。6 一心一口,荣耀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

你看,当你担代邻舍的时候,就是黑暗与光明接触的时候,唯独基督的力量才能对付,我们是不够的。所以经文一句扣一句,一直到保罗最后发出感叹:但愿赐忍耐安慰的神,叫你们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稣。一心一口,荣耀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当我们这些重生新生命面对黑暗的世界,面对我们的邻舍,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在里面的爱,借着信,去做我们愿意做的事,一定会受辱骂,一定会很困难,一定会很没能量。所以是神赐安慰和忍耐,叫我们彼此同心。这里你们彼此同心就是说肢体要联结在一起,不是靠你一个人做的。第一,你是靠里面的神;第二,你是靠肢体一起,彼此同心,效法耶稣基督,一心一口荣耀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

我认为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就是觉得我们自己平时没有辱骂人,也没有人辱骂我们,没有那么大张力。我们见过有些基督徒在街上发传单,一上来就说:“你们要信耶稣,天国近了,地狱近了,你不信就要下地狱。”那是要被人辱骂的。我们没有这个勇气和信心,也没有这样做,所以也没被人辱骂。但是我发现我们自己会辱骂那些不信神的人,会在心里咒诅他,看不起他,厌弃他,躲避他。所以当我们这个心出来的时候,你要记住,说:神啊,愿辱骂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自己身上!愿你心里出来的那个辱骂人的辱骂,都回到你自己身上,因为你忘了你自己是谁!

15:7 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与神。

彼此接纳谁?是指主内的弟兄吗?是“接纳” 那些不信神的人,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

15:8 我说,基督是为神真理作了受割礼人的执事,要证实所应许列祖的话。15:9 并叫外邦人,因他的怜悯,荣耀神。如经上所记,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称赞你,歌颂你的名。10 又说,你们外邦人,当与主的百姓一同欢乐。 11 又说,外邦阿,你们当赞美主。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他。

这句话按字面上理解是,耶稣作了受割礼人的执事。谁是 “受割礼人”?狭义理解是指犹太人,基督做了犹太人的执事,要证实神应许列祖的话是什么意思?应许犹太人列祖什么话?就是下一节:如经上所记,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称赞你,歌颂你的名。并叫外邦人,因他的怜悯,荣耀神。这地方你别忘了一句非常重要的经文,在《创世记》里面神拣选亚伯拉罕,立他这个特殊的民族,也就是后来出来的犹太民族为神的子民,并且给他们一个很重要的应许:外邦人因你蒙福。所以,虽说基督耶稣是犹太人血统,但是这个犹太血统是应了一句话:外邦人因犹太人蒙福,就是因耶稣基督蒙福。

这个经文一扣、一转,保罗就马上把邻舍的大门打开,指向全世界的人,不单单是犹太人,后面几句话全是讲这个事情。这里“外邦”的英文叫 gentile,其实在相当多中文用“外邦”,英文是 nations 即“万邦”。所以说,在犹太人眼中的“外邦”在神眼中其实是“万邦”,邻舍是指全世界各民族。保罗讲到这里把福音的大门打开了,他的使命就是把福音传给万邦——全世界的人。

12 又有以赛亚说,将来有耶西的根,就是那兴起来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

“耶西的根”指什么?指耶稣,耶稣是耶西的根。启 22:16 “我耶稣差遣我的使者为众教会将这些事向你们证明。我是大卫的根,又是他的后裔。”赛 11:1 从耶西的本必发一条,从他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实。2 耶和华的灵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3 他必以敬畏耶和华为乐,行审判不凭眼见,断是非也不凭耳闻;4 却要以公义审判贫穷人,以正直判断世上的谦卑人,以口中的杖击打世界,以嘴里的气杀戮恶人。5 公义必当他的腰带,信实必当他胁下的带子。6 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豹子与山羊羔同卧,少 壮狮子与牛犊并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牵引他们。7 牛必与熊同食,牛犊必与小熊同卧,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所以,将来有耶西的根,就是那兴起来要治理外邦的。就是耶稣。这句话很重要,当年耶稣基督在井边和撒马利亚妇人对话,撒马利亚妇人不知道应该敬拜谁,她说你们有你们的神,我们有我们的神。耶稣对她说,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救恩从犹太人出来是指从亚伯拉罕到整个犹太族,一直到耶西的根耶稣出来,他就是应许列祖的那个根。

15:13 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借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

这句经文里因信而得到的“喜乐”、“平安”、“能力”、“盼望”,全是美好的东西,我们基督徒在信心里面都得着。虽然我们在世上做事会觉得困难重重,会觉得很不公平,但是你要记住经文已经告诉我们,已经让我们看见:当光明和黑暗相聚的时候,光明也许可以点燃黑暗;但黑暗回报光明的一定是辱骂。所以你就不要想收获好处,到最后只有收获辱骂。因为当他的物质能力不能伤害你灵魂的时候只能辱骂;当你的灵魂强大到一定程度,你不被他的肉身或物质能力迫害时,黑暗和撒旦只有辱骂。所以愿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辱骂是你从世界得到的奖赏,从神得到的奖赏是“喜乐”、“平安”、“能力”和“盼望”。

我们用刚才这些例子,启发大家这类经文该怎么读?一定要穿过字面,不要停留在字面“应当”的层面,因为字面“应当”,你会觉得没有问题,毫无张力,当然应当。其实你要跨过“应当”,一定要进入为什么,就是“理解”。理解要扣得细一点,就是你要理解这个字,这个概念,这一段是什么意思?这段信息跟之前、之后的信息连起来是什么意思?要连起来理解。最后又不能停留在“理解”,而是“看见”。一定要注意:你的落脚点不能只是“理解”,而一定要落脚在“看见”。

回忆一下刚才读的经文,其实我们有很多看见。你看见边上邻舍都是不坚固的、软弱的,即使在肉眼看起来他那么强大,搞不好还是你老板,活得比你好,房子比你大,好像你还不如他;但你看见他是活在黑暗中,假如说你有一个活在黑暗中的非基督徒老板,基督徒员工还真的经常要替他擦屁股;又让我们看见在做这个的时候你的回报是辱骂,没有什么好结果;然后又看见大卫的经文其实指耶稣,是耶稣承担了这些辱骂;再看见,耶稣也是这样把我们救出来的,当这份爱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得着这份爱所以活出来。所以是一系列的“看见”。

当你看见的时候,再回过头读“应当”,你就真的能理解“应当”是什么意思了。你的应当不是律法主义的应当,不是应然的应当。一旦你立足在看见就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从看见的真理中流露出应当的内容是本然的应当。我自己有时候读经也好像读不出什么东西,卡在应当上,这时候我会提醒自己要再往里面走两步。你每次走到“看见”这步时就想跟别人分享;而你读出“应当”时是不想分享的。其实传福音也是源于“看见”,不是因为你理解福音,不是因为应当传福音,停留在这两个层面根本出不来传福音的热情。唯有看见才有传福音的激情,让真理的活水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