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  4:13–25

4:13 因为神应许亚伯拉罕和他后裔必得承受世界,不是因律法,乃是因信而得的义。14 若是属乎律法的人才得为后裔,信就归于虚空,应许也就废弃了。15 因为律法是惹动忿怒的,哪里没有律法,那里就没有过犯。16因此人得为后嗣是本乎信,因此就属乎恩,叫应许定然归给一切后裔,不但归给那属乎律法的,也归给那效法亚伯拉罕之信的。17 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他在主面前作我们世人的父。如经上所记:“我已经立你作多国的父。”18 他在无可指望的时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国的父,正如先前所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19 他将近百岁的时候,虽然想到自己的身体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经断绝,他的信心还是不软弱;20 并且仰望神的应许,总没有因不信,心里起疑惑,反倒因信心里得坚固,将荣耀归给神, 21 且满心相信神所应许的必能做成。22 所以,这就算为他的义。23“算为他义”的这句话不是单为他写的,24也是为我们将来得算为义之人写的,就是我们这信神使我们的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人。25 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

亚伯拉罕信什么?

让我们来追究一下信的宾语是什么?信耶和华,然后再有什么?

众:死人复活,应许。

应许,好!信耶和华的“应许”。耶和华应许什么?众:子孙、土地、大国。

让我们合理猜测一下,亚伯拉罕可能很喜欢子孙众多!亚伯拉罕本来是从大家族出来的,神叫他离开本地、本族、父家,他大概想多带些人,拉来拉去只拉了侄子罗得跟他出来。他很希望出来以后家族兴旺,比离开的那个家族还要子孙众多。他的老婆很厉害、很漂亮、也很能干,但就是不会生孩子。这是他碰到的第一个困难,所以他很受挫折。一个信神的人受挫折,第一件事会怎么做?他会把负担交给神,向神祈求孩子,这样就进入一个真实的亚伯拉罕。

神应许不可能生子的亚伯拉罕将来儿孙众多,像天上的星、海里的沙一样多。这个有孩子的应许对亚伯拉罕当时的生命状态来讲是很当回事、很要紧的。对此,亚伯拉罕当然很高兴。除此之外,神还应许什么?

众:创 18:18 亚伯拉罕必要成为强大的国,地上的万国都必因他得福。

这句话亚伯拉罕当时听不懂,我们现在听懂了,亚伯拉罕还不知道耶稣,能听懂什么?别忘了亚伯拉罕是跟我们一样的人,局限在他那个时空条件下,这就是《圣经》有意思的地方。万国因他得福这句话,新约含义在亚伯拉罕脑袋里面是空白。

可见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是很实在的,从他的需求来的。第一件事是要孩子,但是老婆不会生,亚伯拉罕两次想把老婆给法老算了,本来就是妹妹,每一次神都把他拦回来,因为他很愚蠢!当年神呼召亚伯拉罕时撒拉并没听见,只是出于信任撒拉毅然跟着他离开夫家,所以他对她必须很尊重,没有她开口亚伯拉罕不敢乱来。撒拉也许揣摩:只要我开口,夏甲或许会生,神的旨意不就出来了嘛?!撒拉终于很情愿地开口了,夏甲果然生出一个儿子。

众:以实马利。

亚伯拉罕喜欢这个儿子吗?众:喜欢,很喜欢。

老来得子,亚伯拉罕恐怕以为这就是神的应许。以实马利非常强壮,好户外活动。亚伯拉罕敢从父家出走,也是个跟自然很接近的人,这个儿子跟他很像。这个儿子不仅跟他性情很像,而且属灵经历也绑在一起,他自己受割礼的时候,儿子跟他一起受割礼。以撒的性格却跟他很不像。后来撒拉自己生了儿子,就很想把以实马利赶出去,亚伯拉罕内心很困扰,《圣经》提到的困扰就一定是大困扰了!我们的问题是,赶出去是不是神的旨意?

一般教会认为这是神的旨意,我认为这样的解经有问题。把使女生的儿子赶出去不是神应许的,因为把夏甲赶出去这事完全出于撒拉的罪性,是她不能容忍。撒拉是义人吗?当然不是,她有罪性也不奇怪。亚伯拉罕为什么很为难?因为他真的很尊重撒拉,他不想让撒拉受伤,但他又很爱这个儿子,包括这个儿子的妈妈。这时候神怎么说的?

众:听撒拉的。

创 21:12 神对亚伯拉罕说:“你不必为这童子和你的使女忧愁,凡撒拉对你说的话,你都该听从,因为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这句经文,很多牧师就说撒拉是对的,所以神要亚伯拉罕听撒拉的。其实神的意思是,撒拉是错的,但你这次就听她的,又有哪个人是对的呢!?单说对错的话,没有谁总是对的,神就借那些人做错事行出他的神迹、计划来。这个地方很重要,神用人就是用你里面自然的元素,最极端的例子就是犹大卖主,犹大卖主是出于自己还是出于神?

众:出于自己。

当然是出于自己!神就是用犹大自己卖主把这个事情做成神自己的计划,在撒拉与夏甲的例子里也是一样的。把夏甲、以实马利赶出去以后,亚伯拉罕又只有以撒一个儿子了。然后就是亚伯拉罕献子惊心动魄的那一幕,把唯一的儿子献给神。我顺便问一下,亚伯拉罕一共有几个儿子?

众:他后来又结婚了,好多个。

八个,后面亚伯拉罕又娶了老婆基土拉,生了六个儿子,女儿没算。可见亚伯拉罕真的很要孩子,在沙漠上漂泊希望有亲情,他本来就是重亲情、讲义气的人,当时罗得走掉他也很难过。可是在他献以撒的时候只有一个儿子,他顺从神。这样看来,在献以撒以前他已经有过预备。当时神说你听撒拉的话,虽然他觉得撒拉这个人很小气,假如这个老婆宽宏大量一点有多美,两兄弟还可以在一起玩,大的可以带小的,就因为看到那个儿子笑,她就不高兴。所以他一定不认为撒拉对,但神说你听她的,他就顺服。也就是说亚伯拉罕已经献过一次儿子以实马利,第一次是为第二次献做预备。献是因为他相信神一定有美意,神的智慧一定高过他的智慧。

以撒性格很懦弱,以撒娶老婆怎么娶的?《创世纪》第 24 章告诉我们完全是由父亲安排。再看以实马利走一圈把老婆带回来了,爸爸说不喜欢赫人,于是再娶一个是他家亲戚,很搞得定。《圣经》里提到以撒把老婆娶回以后,就把老婆迎到他妈妈的房间里面,心里得了安慰,可见他对妈妈的感情很深,他也很爱老婆利百加。以撒就娶一个老婆,生了双胞胎,后来他还被两个儿子欺负,所以以撒的性格是蛮特殊的。我为什么讲这个,神创造人都不一样,但是每一个都是他的宝贝。《创世纪》第 24 章从头到尾表达出亚伯拉罕对以撒的爱,就是天父对以撒的爱,一切都照顾到,包括怎么嘱咐佣人,很美的故事,记录非常详细,最后把利百加带回来,从中看出亚伯拉罕像上帝般慈母心态。

以实玛利被他赶走以后就娶妻了,一共生了 12 个,也成了一个大族。他自己的儿子以撒生了双胞胎,以撒生双胞胎的时候亚伯拉罕几岁?

众:一百六十几岁吧。

亚伯拉罕是 100 岁生以撒,以撒是 40 岁娶妻,所以以撒生双胞胎时,亚伯拉罕已经 160 多岁了。然后亚伯拉罕多少岁死?众:175 岁。

也就是说双胞胎孙儿雅各和以扫在亚伯拉罕膝下也就不到 15年,还没有看见神应许的大家族,所以他自己又生了六个儿子。关于这六个儿子,他这样说,把所有的留给以撒,把其它礼物给六个儿子,打发他们到东方去。也就是说无论以撒看起来怎样,他自己知道这个儿子是上帝应许的那一个。可以看出,亚伯拉罕经历神的主要考验在于孩子,几次应许,一步一步,他在经历里越来越相信神是真的,神的应许不会改变,神是有美意的,即使自己肉眼看过去什么都没看见,他还是没有疑惑。经文是这样说的:

4:18 他在无可指望的时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国的父,正如先前所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19 他将近百岁的时候,虽然想到自己的身体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经断绝,他的信心还是不软弱;20 并且仰望神的应许,总没有因不信,心里起疑惑,反倒因信心里得坚固,将荣耀归给神,21 且满心相信神所应许的必能做成。22 所以,这就算为他的义。

刚才那一段合理猜测基本上就是叙述他在要孩子这件事情上如何经历神。这四代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神创造人还真的不一样,但是都要面临信仰挑战。笨人很难信神,聪明人也很难信神;或者笨人也很容易信神,聪明人也很容易信神,并无分别。

我们讨论的问题是亚伯拉罕信什么?回答是应许。现在我们在《圣经》里确实看到,亚伯拉罕信耶和华的应许!后面又加一句:所以,这就算为他的义。(This is why his faith was considerate to him as righteousness.)

让我们小结一下罗 4:18–22 这几句话所描述的亚伯拉罕的信仰生命特征:亚伯拉罕信神的应许,抓住神的应许不放,恒久忍耐回应神的应许,所以算为他的义。

4:23“算为他义”的这句话不是单为他写的,24 也是为我们将来得算为义之人写的,就是我们这信神使我们的

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人。

“算为他义”这句话不是单为他写的,从第 24 节开始亚伯拉罕这个例子连到我们身上了。算为他义对于我们也是一样,不是神特别偏爱亚伯拉罕,只有一个标准,算为我们义也是因着信。

亚伯拉罕的例子是说他信神的应许,即使还不太懂,他看见这个应许正在实现,他也用自己的力量去实现,或许他以为以撒和后来的六个儿子已经很多了,他根本不知道神所说你的后裔会像天上的星,海里的沙一样多……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你的后裔将要如此是指耶稣基督这个后裔;以及我已立你作多国的父的意思。我们现在知道,耶稣基督是从他的孙子雅各,雅各的儿子犹大这条脉络出来的,这里的应许实际上已经埋伏了。并且应许我们这些人在耶稣的名下,成为神的孩子,成为亚伯拉罕因信称义的后裔。尽管这个应许的图景在亚伯拉罕的脑袋里是一片空白,并不影响他抓住神的应许不放!

耶稣基督死里复活,福音的精华是什么?是永生!保罗有这话:林前 5:19 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这话什么意思?你可以说,即便没有复活,我们也可以信耶稣呀,他那么善,那么完全,那么信神,我们过一辈子耶稣生活也挺好呀。基督徒往往看重此生,把永生看得淡了。保罗告诉我们,他把复活永生看得比此生更重,视为我们信仰的核心。没有永生,即使这一辈子你活得很高尚,他活得很卑鄙,也是暂时的,在永恒里没有意义。

世上一切都会被震去,包括一切善良的事业,美好的事业都会被震去,唯有神的国不被挪动,那就是“信、爱、望”,跟永恒相连的东西。耶稣基督对我们的应许,就是神在创世以先对我们生命的应许——你可以不死,我赐你永生!

4:25 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

当耶稣基督被交给人,对世界上任何一个罪人的意义是: 他担当了我们的过犯,他让我们跟神重新和好; 我们借着信可以被天父接纳,继承永恒的基业。耶稣基督的救恩含义在亚伯拉罕时代还没有被彰显出来,神的救恩计划是一步一步彰显的。这里保罗把它连起来,借着同一个信(神的应许),你也可以得到这个应许。所以,神算为他义的人是那些相信神的应许不动摇,并且恒久忍耐以信心回应神的应许的人。

新/旧约的“信”一样吗?

我们再来问第二个思考题,旧约的信跟新约的信是一样的吗?(众:就是说宾语不一样,具体内容不一样;信是一样的,本质是一样的。)借着同样的信你也可以得到神的应许,当年亚伯拉罕得到神的这个应许,今天神给我们那个应许,是信让我们跟天父相连。

现在我们来讨论宾语。在亚伯拉罕时代,信的宾语不可能是耶稣,所以根本就没有办法信耶稣,亚伯拉罕不知道耶稣是唯一的道路,那怎么会上天堂呢?

众:可以把宾语译成三位一体的神。

但是亚伯拉罕不知道三位一体神,你要站在亚伯拉罕的地位。

从亚伯拉罕的生命经历里,我们可以明白这个信是一点一点成长的,通过他的生命体验,通过他跟神之间的亲密交流,信心不断成长。这就是现在基督徒的课题,我们能不能抓住神的应许,能不能借着生命经历,让神一点一点加强我们的信心?神在耶稣基督的新约时代,借着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恩已经把永生的应许全部、无保留的彰显给我们世人了,你信吗?

亚伯拉罕的信心一点一点成长,到最后他不用肉身见到就信了。对我们而言,耶稣说有最后审判,今天即使没看见,能够借着信心一点点提高,直到没有疑惑,一定会发生,因为耶稣说过,因为神说过,因着信!

进一步,让我们讨论微信中一位姐妹提出的悖论。

悖论:是否可以亚伯拉罕为榜样因信称义?如果可以,为什么还需要耶稣基督?如果不可以,亚伯拉罕为什么可以?

换个问法,为什么保罗要以亚伯拉罕为例子作为信心的榜样?为什么不以新约中某一使徒为例作为榜样,直接信耶稣基督不是更好了吗?或者说,今天我们也直接照亚伯拉罕的信的例子不是更简单吗?难道说,没有耶稣基督上十字架,我们也可以因信称义?!

其实以上问题已经基本解了,不是因着“信什么”而称义,而是因着“信”而称义!信后面的宾语你确实可以装进去很多。现在很多人把宾语当回事,说你信耶和华不行,要信耶稣。这个典型说法对不对?犹太人不信耶稣死路一条,对不对?我们信耶稣的人不用管耶和华,旧约不读也不要紧。把宾语彻底孤立强调出来,这是最卡通的说法,还百思不得其解犹太人怎么那么笨,非要不信耶稣,信了不就没事了吗?

当年耶稣怎么说的?那么多犹太人说我信父,问耶稣你是哪里来的?耶稣自己说,约一 2:23 凡不认子的,就没有父;认子的,连父也有了。换句话说,假如你认不出我,根本就认不出父;你只要真信父,就知道我是谁;你知道我是谁,你才真正信父。当时的场景就是面对不同宾语,按照耶稣这个逻辑,因着亚伯拉罕真认识父,他若在耶稣面前必定立刻就认出子来!

(1)当年耶和华给亚伯拉罕个人启示,亚伯拉罕所信的应许是有具体内容的;现在普世来讲,耶稣基督对全人类的应许也有具体内容,因此信的宾语可以不同,但都基于同一个信。当年能够帮助亚伯拉罕抓住那个应许的信,也同样可以帮助你抓住耶稣基督。

(2)我们把注意力从宾语移到谓语“信”,你要抓住“信”本身。

(3)除了普世的启示以外,对每个人的还有一些很个性化的应许,关键是你能否抓住?不在于比较宾语,在于比较信本身是不是单纯、圣洁。这个地方很微妙,例如即便是弃绝自己的信,也可能有问题。现在的穆斯林可以做到弃绝自己,直冲永生,宁可牺牲,只要是神叫我做的,我根本不在乎此生。这个信够弃绝自己吧,问题出在哪里?我相信神要我这样死掉,他会让我进天国,你看全部逻辑是什么?

众:律法逻辑。

伊斯兰教跟基督教的最大区别是:伊斯兰教是律法主义走到极点。这个极点就是进天国要做什么?以至于所做的那么荒谬,任何公义、良心都可以没有了。这种信是什么?是弃绝自己的信,信的是律法主义的神。

众:假神。

所以,信称罪人为义的神是很难体会出来的。重读亚伯拉罕一生,如此潇洒、自然,就是因为信称罪人为义的神,而不是律法主义的神。要像孩子一样单纯信靠,后面的宾语可以不断加,宾语与你的认识有关,也与上帝对你(包括时代)的启示有关。借着信,上帝让你不断认识他的良善、他的旨意、他的公义、他的神性、他的计划;因着信,你不断地抓住应许、回应应许,上帝就要这个信。

那为什么还要耶稣?这个问题现在好解答了,上帝不断给你应许,耶稣基督代表上帝给人类最后、最大的救恩,最大的应许和丰富的恩赐,你若能以称义的信抓住神的应许不放,就步了亚伯拉罕的脚踪,通向永生。

我想再补充一点。基督教信仰所说的顺服不是机器人的顺服。什么叫机器人的顺服?意思是我不明白,我也不试着搞明白,也不想明白,我信就是了。上帝要的顺服不是这样的,上帝要与你互动,他知道你能明白多少,他会不断指望你明白的越来越多,信的宾语也越来越丰富。假如你认为我信上帝就够了,何必搞得那么认真,那么深入,这样的想法我认为有问题。因为,假如你有聪明才智,在学数学或物理时都知道问很多问题;当你在读《圣经》的时候却提不出问题来,这就是问题了。旧约和新约都说过,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追求神、认识神。在这个追求的过程里,上帝很可能还会给你更多,包括你的经验,你的认知能力,因为上帝爱你,很想让你更多地了解他,上帝与人之间关系可以是非常美好、亲密、崇高、单纯,我们要很珍惜追求认识上帝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