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前12:4-7

12:4 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5 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6 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

12:4 Now there are varieties of gifts, but the same Spirit; 5 and there are varieties of service, but the same Lord; 6 and there are varieties of activities, but it is the same God who empowers them all in everyone.

用清零法读,意思太明白了,阿门!经文要表达的意思是很明白,从前面讲恩赐到圣灵,逻辑也明白。现在进入第二点,要找出张力,怎么找也找不出来。怎么办?

我启发一下,今天我发的林前 2:9–16,我很受启发。“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我这里怎么说?你会说眼睛看见的是见证吗,你要看,要摸,要闻,是体会过的;耶稣基督死了,重新又活了,又听见耶稣的声音了,怎么说没有看见呢?!即便保罗看过、听过,还花了 13年工夫才把整个贯穿起来,才把旧约的东西贯穿起来,才出来那个真相,那个真相就不仅是耶稣基督,还有耶稣基督是谁,是三位一体是创世以、太初有道,才出来这样一个看见。这个看见就不是你简单看见,就能摸着,建立在你眼见为实的见证里的了。

我想说的是,即便保罗看见十字架上的耶稣死了、活了,跟他说话了;即便他理解原来就是神,保罗还花了 13 年把整个贯穿起来。套用到这里,即便在圣经的启示下,这句经文你觉得没问题,你怎么能贯穿到整个体系里去?你就会发现没那么容易。这里需要什么?——需要理性的想象力。

我再举一个例子,每句经文都是一个真相,我已用过无穷多次的例子:你走进一个花园,看见前面有一棵树,看见边上有一个桥,你说我看见了,我同意,这是真的;这句经文是真相,我们也同意,而且也不是轻易同意,在《圣经》带领下走到这一步,我们才理解这句经文确实是真相。无论你有多少恩赐,恩赐各种各样,但是圣灵只有一个。职事各种各样,但主只有一个。功用各种各样,但神只有一个。我们在过去圣经启示下终于阿门。但这还不够,不要停留,后面还有、还有,要理性想一下,真相是加进去的。比如花园里那么多真相,每个真相都告诉你,还有未见的;又比如约翰福音最后说,假如我把耶稣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全都告诉你,这个经文就要很长很长。所以,不可能全部告诉你,你要自己有点想象,自己有点联想,自己要漫溢出来。一个启示出来,你是活人,你看见树是真的,身后的花你就不看?!哦,转过来,这边还有花,要这样读经。大家听懂我的意思吗?我马上示范给你看。

当你对这句经文说阿门的时候,你可能死在这棵树面前,死在这个局部真相面前,整个真相还没有连起来。保罗花了 13 年,就把这个旧约真相和新约真相连起来,出来一个世界观!所以,这是做加法,你不是死人,不是给你一个是一个,不给就没了;而是有了这个真相,可能就有那个真相,假如这个是真相,那个一定也是真相,这叫理性的想象力,理性联想。假如这个是真的,那个一定也是真的,联想到最后,发现那个不可能,张力又出来了。懂吗?你用理性推到极致的时候保不准你又不相信了。

我把这三节经文放在一起默想。请问,保罗在这里表达了什么?我认为,保罗从“我们只是圣灵的代言人”的“看见”里,继续出发,讨论了一个与他的全新世界观有关的哲学命题:“多样性”与“同一性”张力。

保罗说,虽然各人的恩赐、职事与功用有很多(多样性),但是三位一体的神却只有一个(同一性)。试问,人看见“多样性”难,还是看见“同一性”难?

看见哪个难?

众:同一性。

多样性太容易了,都是多样的是吧?

对此,我的回答是,看见“多样性”不难,因为呈现在我们眼里的世界,就是一个充满多样性的世界;但在看见“多样性”的同时,还看见其背后的“同一性”,却非常不容易。如果没有《圣经》的启示,这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可以说,人类科学事业正是在对世界的“同一性”信念里才开始大踏步前进的。说不好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先驱者,他们的信念也是从保罗的经文里受到启示的。

假如说伽利略、牛顿在保罗这个经文里面受到启示,那我们在经文面前也一样,可以脑洞大开。所以不是简单的阿门,是因为一个启示让你脑洞大开,看到更多真相。多样性、同一性搞清楚了吧?科学假如没有对同一性有信念的话,根本就没有科学技术,没有科学,同意吗?我们在每一个科学的发现面前,哇!看起来那么复杂,怎么那么简单,规律怎么那么简单?以至于人还可以掌握,可以应用,这个简直太奇怪了!这个信念是来自于《圣经》。现在保罗就在讲这个东西,你看起来这个恩赐好像各种各样,这个人跳舞跳的好,那个人读书读的好,其实后面的圣灵是一个。看起来那么多职业,其实后面主就一个。看起来那么多活动,后面神就一个。

假如没有保罗启示,你怎么相信呢?压根就看不见后面那个,只看见前面那个。保罗再带领我们突破眼睛看见的东西,正是这种看见,后来让人类科学发展。为什么科学在欧洲开始,不是在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开始?是因为基督教的启示。我们假如读经也很死,读了一句就一句,和尚念经,不能联想,不能应用,你也读死掉了。所以我们说读《圣经》会越读越聪明,是因为这个联想,这个扩展,这个花园里面宝贝很多,不可能《圣经》每句都记下来。你自己坐在边上有香味,要开始动起来,不能老在一个启示、一个真相面前不动。

保罗看见了神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伽利略等看见了神在“万物”背后运行一切的事,因为神是众人的创造者,也是万物的创造者。

从经文里讲,保罗说从众人里面神运行一切的事,指人。但为什么不是万物呢?众人是神创造,万物不也是神创造吗?伽利略、牛顿可以从这里联想,我们也可以从这里联想。他讲众人,没讲万物,这是理性联想。你怎么讲万物呢?他讲众人里面。理性,为什么众人有一位神?因为众人都是一位神创造的。万物难道是两个神创造的?这是理性想象力。

众 1:就像笛卡尔说,整个就那几条简单原则指导下进行的。

众 2:所以大统一理论。

对,所以他追求那个东西,他是有这个信念。

概括而言,人肉眼观察到的所有“多样性”,比如,不同国家的文化“多样性”,不同民族的历史命运“多样性”,不同人的性格和经历“多样性”等等,脑洞大开是不是?无穷多的多样性,背后都是一个神。保罗为什么特指这几个多样性,不指那几个多样性?又可以挖了,他为什么特指恩赐的多样性、职事的多样性、功用的多样性,而不是人种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你看这个就可以琢磨了。

背后都站立着同一位“三位一体”的神。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观,和看待事物“多样性”的透视眼光。保罗在这里仅仅用人的恩赐的多样性,作为“多样性”的一个例子而已。

我注意到,在论及人的“多样性”时,保罗特别划分了三个独立的类别:“恩赐”(gifts)、“职事”(ministries)、“功 用”(activities),直译是“活动”或“事件”。在我看来这是非常出人意料的。保罗没有提到族裔血缘的多样性,(这是我们肉身感受最深的),也没有提到文化的多样性(这是目前地球上的文化人讨论最多的)。保罗居然用人的“才华”(多样性)、“职业”(多样性),和“事件”(多样性),分别与“圣灵”、“圣子”、“圣父”(同一性)相对应。在我看来对此对应关系,可以粗略理解为:“圣灵”分派属灵礼物;“圣子”负责带领地上教会的事工;“圣父”乃是宇宙里发生的万事背后的至高主宰者。另外,既然保罗把“恩赐”与 “职事”、“功用”并列,保罗说恩赐、职事、功用,恩赐一个组,后面两个就不属于恩赐。比较严格的按照字面理解,对不对?你看他怎么这么分类。

可见后两者不属于“恩赐”,三者通过圣灵联系再一起:“圣灵”用各种不同的“恩赐”装备不同的人,让他们各自担负起不同的“职事”,让各种各样不同的“活动”,得以在天父的旨意里应时发生。

一幅多么美丽和谐的图画!圣灵把不同的礼物(恩赐)给不同人装备起来,他们在不同职位上担负责任,然后让这些事情发生,一切事情背后都是因为神掌控一切,这个图画的对应关系也是蛮清楚。这个恩赐、职事、功用,其中“功用”的这个翻译我查了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新国际版本,一个是最老的英王钦定版。英王钦定版一般词汇是比较古老的,从英文角度来讲最准确的。这里恩赐是 gift,职事是 Ministry,后面的功用是 activities,让事情发生,就是活动。这些人在世界上担任不同职位,让这些事情发生。这些事情是在神的旨意里发生,让这些发生必须有不同才华对人一起来合作。为什么不去管种族多样性,不去管文化多样性,乃是因为它们全指向那个肢体,指向身体肢体后面的教会。主的教会是指基督教在这一点上,什么文化也一样,什么种族也一样,所以种族的多样性反而不重要,文化的多样性不重要,变成了肢体里面不同装备,在不同岗位上,让事情发生,而且事情发生符合神旨意,这样的发生变成重要的。

这个分析不错吧?!你突然觉得保罗为什么强调这个地方,不强调那个地方?这也是启发。我们会太多强调文化多样性、种族多样性。刚才这些问题都是没有做我这样的联想时出不来的。你即便在一个真相面前也要活人转转看,不要盯着不动,到最后让整个真相连起来的,真相是可以加法的。所以我说理性想象力变得很重要。为什么我们相当多人读一句就一句,不用想象力,或者这个事情没发生,明天发生的都想象不出来,到明天发生的时候后天又想象不出来。这个也是很奇怪的,对不对?比如 11 月 6 日会发生什么事,昨天我们根本想不到,为什么想不到?有那么多信息可以想到的。

12:7 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处。

12:7 Now to each one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Spirit is given for the common good.

请问,是圣灵将“恩赐”显在各人身上,还是“圣灵”借着 “恩赐”将自己显在各人身上?

这就是读文字读的很仔细,什么问题听懂了吗?圣灵把恩赐显在人身上,还是圣灵借着恩赐把自己显在人身上?经文是说圣灵显在人身上,那是后一句对不对?我们眼睛看见的是这个人唱歌唱的好,这个人算得精,给他管财务,我们眼睛看见的还是恩赐显在人身上。这里保罗说,这个恩赐显在人身上,其实你直接看见这个不同的恩赐就是圣灵自己显在人身上。所以你看,这个人唱歌唱那么好,哇,圣灵从上面显出来了;同一个圣灵,在他上面显出不是唱歌,是跳舞了,那个人读书了;同一个圣灵,显出不同的恩赐来。保罗是这样说的,不是我说的,保罗把我们又带了一步。

对于前者,人的肉眼可以看见;对于后者,唯有人的灵眼才能看见。保罗说,借着肉眼可见的“恩赐”,“圣灵”将自己在各人身上显现出来了。注意,圣灵不是选择在某些人身上显出自己,而是在每一个人(each one) 身上显出来。

“to each one”,即便是最笨的人身上,那个聪明也是圣灵。不是他挑那些喜欢的人显示他自己,因为每个人,圣灵都在帮助他,即便他是很坏的罪人,圣灵也在帮助他,直到他没有机会出于土、归于土那天为止。所以不要以为圣灵是偏爱某些人,让那些很优秀的东西出来。优秀这个东西是相对而言的,最笨的人和狗比起来、和猪比起来也是聪明一点。所以这个就是突破,做理性联想。我讲的东西都是理性联想。

众:我有一个问题,后面的经文说到的都是针对教会内的各样的问题。

我不是说了吗?其实是因为这个世界就是教会,照理讲在神眼睛里面,教会也不是你说的,只是跟属灵、跟救赎相关的,跟认识上帝相关的,这本来也不在一个 building 里面,应该是这个世界上发生一切事都为这个目的服务,好吧?你说那个教会很可能是反教会,很可能是反基督的。所以这个教会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不要聚到一起就是教会。我再突破一下。现在已经发现教会基本上是反基督的,那你说这是什么?所以这个一定要突破。假如说你让这个事情发生,你这个人才华发生,是让你自己更认识神,让你边上的人更认识神,这就是教会。

众:吴博士,我还有一个问题,你刚刚讲到才华,对于神来说他赋予不同的人不同的才华,对他来说是一致的。但是对人来说又是不一致的,比如说他赐给这个人那么笨,又赐给那个人那么多财富,对于人来说很不公平,对这个怎么看?

人跟猪相比就很公平了!这就是人的悖逆,跟神争,保罗说你是谁呀?是这样看的。所以大图景看,你的生命都是神赐给你的,还没有把你造成像蚂蚁呢。我这个也是理性想象力,可以把你造成蚂蚁,why not?所以对公平的概念要重新整理一下。不要用人的公平把神捆住,人的公平其实很自私的。比如说我怎么没有他聪明,那你比他高,你怎么不说?!

另外,保罗说,圣灵借着各人身上的“恩赐”显示祂自己,而没有说,圣灵借着各人身上的好品格或好行为显示祂自己。

你看,这又是一个联想,保罗这个启示,是神借着恩赐来显示自己,我们平时教会说借着你的好品格,你看圣灵在你身上。他为什么说是借着恩赐?这个也是蛮有意思的。

这里引出我的一个问题:人的“好品格”和“好行为”也是恩赐吗?对此,我的默想是,若从宽泛地看,“好品格”和“好行为”(美善的果子)可以归入“恩赐”,因为《雅各书》说了,一切美善都来自神。但若从概念的细微处考究,“恩赐”与一般的“美善”概念相比,“恩赐”更接近某种“能力”,因此可以看作中性的,即神恩赐的“能力”,可以被人用于行“美善”的事,也可以被人用于行“非美善”的事。

即便被人用于行“非美善”,恩赐还是恩赐,这一点是不变的。从神的角度看,神赐各人恩赐,不仅神的心意是美善的,而且从客观效果看,其结果也是美善的。换言之,“叫人得益处”这句话,虽是对着“各人”的人(即 each one)来说的,但这里的“益处”却不是偏狭地指某人的益处,而是在神智慧里,“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即“for the common good”。

恩赐是一种能力,可以用来做坏事吗?那为什么说恩赐是美善的呢?第一,神的心意不是叫你做坏事,他的心意是美善的;第二,从客观效果来讲,神也保证你是美善的,因为神掌控一切。在你看起来,也许这个恩赐反而把你这个人毁掉,但其实是你自己把自己毁掉。譬如说,扫罗有当国王、将军的恩赐,他打仗总是胜利,用人也用得好,甚至可能比大卫还好。从这个意义上,扫罗用神给的这个恩赐治理犹太王国 40 年,然而他自己反被弃掉了。他被弃并不是神的心意,而是扫罗的自由意志决定的。但扫罗还是被神用了,扫罗的恩赐还是被用于神的事工了。神用到扫罗这个恩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恩赐的概念又扩大了。所以,世界上那些所谓的坏人身上的优点,神也用它。

广义地说,祂用你的自由意志啊!自由意志和神之间永远是两个百分之百,这是个二律背反。不是神叫你做,你就变成了机器人。不是这个意思!每一件事都是你自己做的,但是每一件事都是神让你做的。没有神的允许,你什么也做不了。这是最大的奥秘,先把这个当作真相接受。显然,这个世界确实如此,神厉害就在这地方,否则你做坏事不必负责了。最明白的例子就是犹大出卖耶稣这件事,全在神的计划里。犹大是出于他的自由意志出卖耶稣,但是犹大成就了这事。耶稣本来就准备要上十字架,假如犹大不出卖耶稣,那么,神的计划就被搞乱了。这是很大的奥秘,有问题吗?

众:那不是撒旦吗?他专做坏的事情。

撒旦的背后是神!撒旦怎么能阻拦神呢?神是全能的,而撒旦只是神的工具。这一点一定要记住!所以至高者不是撒旦,而是神。撒旦是很渺小的东西,是被神用来做这个事情的,是神的工具。但是,撒旦是出于恶意,而神是出于好意。这个要先搞清楚,否则变成二元论了。以前的概念要全部清零,从头理起:神是至高者,同意吗?同意的话,就接受;至高者,肯定比撒旦还要高,对吧?那就理性接受。

现在,我想要回到前面曾提出的第二类问题。神赐人“恩赐”的方式,是静态一次性的,还是动态“随时随地”?按照文字看,这个问题在保罗的林前 12:4 和林前 12:7 节里得到明确的回答。

其实我们刚才已经回答了,神是动态的。但是,经文怎么说?要在经文里找出这个结论,而不是我们觉得是这样,认真就是认真在这种地方。

保罗说,赐人“恩赐”的是三位一体之中的一个位格:神的灵。我们知道,在三位一体神的分工里,“圣灵”作为“圣父”与“圣子”的代表,是罪人得救道路上的属灵保惠师,圣灵活跃在罪人此生时空和经历里。因此,神赐罪人“恩赐”的方式,是通过“圣灵”随时随地随己意”地显在人身上。换言之,圣灵赐人“属灵恩赐”(即与救恩有直接关系的恩赐)是“随时随地随己意的动态模式”。神如此行是叫人得益处。最大的益处当然是人的灵魂得救和新生命成长、结出丰盛的果子。

为什么说是动态的?因为保罗说,赐恩赐是圣灵的工作。也就是说,圣灵是活在你的经历中帮助你的,所以没必要把祂的能力仅仅局限在娘胎里的赐予。这才第一次理解圣灵、圣子、圣父,这三位一体的含义。

我们可以继续追问,“属灵恩赐”如此,那么,一般意义上的“属世恩赐”(即属世领域上的天赋特长),也是如此(动态模式)吗?若也是“随时随地随己意的动态模式”,那么,与我们在无神论框架里的理解,就非常不一样了。对此,我的默想是,既然“圣灵”是活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非要把“圣灵”限制在一次性的静态模式呢?“圣灵”为什么不能把一般的“属世恩赐”,也“随时随地随己意”地赐给人呢?当然,给与不给,给谁,如何给,这都是在神的属天智慧里的,但有一个原则是明确的:叫人得益处。其中最大的益处,就是让人借着这样的经历和体验,看见圣经启示的三位一体的神,是一个又真又活的神!看见、相信这个,并努力活在这个看见里,这人才是有福的。阿门。

一般人能够相信有神,但是很难相信这神活在你的经历里,是又真又活的,比你还要真,还要活。圣灵让人相信这件事情,是借着赐你恩赐,赐你才华,是借着这个方式来做的。我们会发现在某些事情上突然变得聪明起来,突然口才好起来。这件事情是圣灵做的。假如你看不见,就很难看见圣灵。我们之所以看不见圣灵,是因为我们把这事归给自己,或者归给其他的一些因素,而不归给圣灵。

圣灵突然给你个能力、给你个想法、给你个点子,通过这个方式来显示祂自己。然而,若在这些事上你从来不归给祂,那你基本上看不见圣灵。甚至连爱也是圣灵给的,爱是最大的恩赐。第 13章里说,我为什么会坠入恋爱呢?我为什么爱的感觉突然没有了呢?这对任何人都一样,不管属灵,还是属世。假如爱也是圣灵随己意给你的话,那就不得了了!其实还是说得通的,我以前没有爱,莫名其妙地某一天有了爱,按照这个说法,这也是圣灵。至于你可以把爱败坏成什么样子,那是你的事情。这就和第 13 章接上了。就是说,祂给你爱,你可以把它败坏,因为你看不见祂;到最后,你们互相伤害,互相打架,互相离婚,等等,弄得一地鸡毛。但是我们确实会感觉到,突然有爱了,又突然没爱了。爱来了,又去了,这件事好像捉摸不定,确实有点神秘主义。但若把圣灵放进去,就不神秘了。你看灵感呢?口才呢?做事的一个个解决方法呢?这些也全是圣灵恩赐的!不仅是先天恩赐,而且是随时随地给!那怎么不给我?灵恩派说:“求啊!”那简直是害死人!难道圣灵是为你服务的?为了你的目的服务?圣灵是随时、随地、随己意给恩赐!是在他里面为你的好处,而不是在你里面为你的好处!你要摆在一个非常恰当的位置去理解,而不是在不恰当的位置去理解这些话。

在进入林前 12:8 以前,我还想讨论前面遗留下来的第三类问题:

“属灵恩赐与个人得救的关系。既然属灵恩赐是上帝特别给予某些人的,这些人会不会因此比一般人更容易相信神?如是,那么,在“救恩”这件的大事上,上帝岂不是特别偏爱某些人?岂不是有不公平的嫌疑?还有,如果属灵恩赐与人的祷告有关系(灵恩派信徒就是这样认为),那么,这样的理解会不会导致救恩上的神秘主义?”

对此,我的三点默想归纳如下。

“既然属灵恩赐是上帝特别给予某些人的,这些人会不会因此比一般人更容易相信神?”——无论是属灵恩赐,还是一般恩赐,都可以看作偏向中性的人的某种能力。罪人可以在自由意志里选择用于美善(如相信神),或非美善甚至邪恶的事上(如不相信神)。无论罪人如何使用恩赐,都在神的全能智慧之下,因此也是为神成就祂自己的旨意而用的。在这样的框架里,我们理解了,“神的恩赐”与“人的得救”的关系,是一个“神的至高权柄”,与“人的自由意志”之间的二律背反关系。

“那么,在“救恩”这件大事上,上帝岂不是特别偏爱某些人?岂不是有不公平的嫌疑?”——我们坚持《雅各书》启示的一个绝对真理:一切美善的都来自神;因此来自神的恩赐也是美善的。那么,为什么我会说,可以把恩赐看成是中性的?那是指,人在自由意志里可以把来自神的美善的恩赐,用于非美善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说,在神的意思里,恩赐叫“得恩赐的人”受益,但在事实上,神也任凭“得恩赐的人”不仅不受益,反而因此败坏。这是可能的。但无论人怎样,神还是让万事互相效力,for the common good。

这点其实刚才已经解释了。当你说公平不公平的时候,你只要把自由意志放进去,就是公平的。假如自由意志不放进去,那么,就好像神给我,我就拿到好处。其实,就算你拿到好处,你都可以在你的自由意志里把这个好处变成败坏你的力量。这里有个矛盾:既然恩赐都是美善的,为什么又说它是中性的?为什么恩赐可以用于非美善?这还是由于人的自由意志。所以神对人的自由意志是绝对不打折扣的,特别是在救恩这件事情上。所以,神没有不公平。

“如果属灵恩赐与人的祷告有关系,那么,这样的理解会不会导致救恩上的神秘主义?”——可以说,“恩赐”(包括一般恩赐与属灵恩赐)确实与人的祷告有关系,但这个关系不是灵恩派信徒所理解的那样,由人的祷告(或意志)所决定的。恰恰相反,人是否得着神的恩赐,自始至终由全能至高神决定的。这里的“自始至终”,包括人的祷告的发起、得着和受益,全部都在神的全能之下。那么,难道与人的意志和努力无关吗?正是通过人的意志和努力,在圣灵的引导下,进入与神的互动,并完成了“发起,得着和受益”的全过程。在这个全过程中,人始终活在“看不见的”神的主动里被动回应,却始终自我感觉在“看得见的”自由意志里主动努力。这样一个大圈套小圈的二律背反的真相,正是保罗在《哥林多前书》里启示的愚拙与智慧的二律背反。与灵恩派的神秘主义没有丝毫相同之处。什么是灵恩派的神秘主义?就是“恩赐来自于人的祷告”。

什么是灵恩派的神秘主义?归纳起来有两条:一条是,恩赐来自于人的祷告。我们知道,恩赐来自于神。可能是通过你的祷告,但最终是来自于神,而不是来自于人祷告。神秘主义者说,我一祷告就……我祷告方式一变,就……我应该这样祷告……我祷告不够,我要禁食……这全是胡扯!他在祷告方式上琢磨来,琢磨去:是不是我祷告不够好?不够虔诚?他琢磨这些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神秘主义,是假的。

第二个,他说人得救是通过人与圣灵的神秘互动。这也是很大的神秘主义。他说,我为什么得救?是神的圣灵让我得救。神秘互动是讲不明白的互动。跟我们所说的得救,区别在哪里?区别是:我们说,神赐给你恩赐是神秘的,但你可以把恩赐拿来败坏你自己。所以,你得救还是要在清晰的理性里面认识神。恩赐是神秘的,比如说,你是怎么生出来的?为什么你出生在这个国家,而不是出生在那个国家?甚至你为什么出生在这个家庭?这些都是神秘的。

我们这里的神秘主义是指,恩赐还真是神给你的;这话还真不是你说的,是神让你说的。这个过程是神秘的,但是认识神这件事情是不神秘的。因此,你得救是建立在你认识神这件事情上的,也是不神秘的,是神定意要让你明白的,而不是让你不明白,不是神秘兮兮的。

这个地方最难的就是那个所谓的大圈套小圈的二律背反,是个真相。这一点是不需要你明白的,你硬说要明白,那这个也是神秘的,因为神就是这样子的。你的自由意志跟祂的全能旨意之间的二律背反的关系是个真相。在这个真相下,神说你该下地狱,因为那是你的自由意志的选择。所以自由意志必须立得很准。但自由意志一直在神下面,是神的旨意让这些悖逆的人下地狱。不是你愿意下地狱就下地狱,如果神没让你下地狱,你是下不了地狱的,所以,还是神的旨意得以成全。我们在《罗马书》第 10 章里讲得很明白:无论你怎么样,你都在神的那个圈子里面,逃不出去,所以没有任何机器人的说法。机器人的说法,就是把自由意志给抽掉。所以在任何一个举动里面,任何一个选择里面都不存在机器人。

今天经文讲完了,大家有问题吗?

众:我想讲讲我今天的收获。一直在讲天赋,讲恩赐,因为这是神给的。从神的权能来说,他给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恩赐是不一样的,他完全是凭他的旨意给的,他是自由的。作为个体的我,只要做好自己就 OK 了。

不,神是活的,你也是活的,你在他带领下越来越活,而不是死的。所以你所说的这个天赋,还是有点静态的,一次性的天赋。因为马太效应就是很活的,我们都体验到的。到最后你是很活的,因为你的活全是他的活,他的活在你里面活,你的活力都是来自他的。

只要做好自己就 OK 了”这句话,是没有把神拉进来,没有把神当成是活的,这样,你也死掉了,祂也死掉了,两个一起死。因 为这个又真又活的神,你始终看不见。而神的目的是要让你看见,让你在他的旨意里面。这样,你也越来越看见又真又活的神,并且你可以做这个见证。假如你是个死人,这个目的在你身上根本没用,那么,他就不在你身上用功。这也是符合理性的,因为他是有目的的,而不是瞎做。这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说,这个人成长非常快,祂就不断地再加给他;假如那个人成长不了,他就拿走,把他已有的也都拿走,甚至把他的才华也拿走。比如,你从前记忆力很好,后来就变笨了,记不住了。所以,祂是那么的又真又活,你里面的活力都来自于那个圣灵,因为你本来只是个空房子。所以从第一性来讲,恩赐其实是能力,而不是那个“果”。那个 “果”是能力带出来的,假如你用对的话。我们是把恩赐当“果”。

其实连爱也是种能力。祂突然给你这个能力,你愿意为他牺牲,愿意替他辛苦。你看,这不是能力吗?你刚才说“果”也是恩赐,但“果”是通过能力带出来的,是第二性的。首先要给你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是用来做事情的。世界上事情很多,所以给你的能力也不同。他不是给你一个人全部能力,让你把全部事情都做完。他是给不同人不同的能力,让你们一起把事情做成。比如说,眼睛做不了耳朵的事,鼻子做不到眼睛的事。这个比喻也是讲这个意思:把这些能力放在一起,成就神的一个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