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
14:1 Pursue love, and desire spiritual gifts, but especially that you may prophesy.
今天我们进入第 14 章。回顾第 12 章的结尾,保罗说,你们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赐“爱”。在第 13 章结尾,保罗说,先知讲道与说方言的恩赐都会归于无有,唯有爱长存。还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到了第 14章开头,保罗再一次把爱与其它属灵恩赐放在一起,分别用了“追求”(pursue)、“切慕”(desire)两个充满了激情的动词。可是,接下来,他却说,你们“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若我们较真就会问:“爱”与“先知讲道”两者相比较,到底哪个更重要?这是我读到这里出来的问号。
我读到这里出来一个问号,由于这个问号,蛮重要的内容借着问号带出来了,所以问号很重要。这次大家(包括垫肚甲的师生)都对问号重视起来了。问号怎样提出来的(没有问号的话,就滑过去了)?我们看看这个问号有哪些亮光出来?
对此,我的默想是,诚如我们在第 13 章分析过的,在保罗的表达里,“爱”一词到了林前 13:6 以后,就有了一个全新的含义,即重生基督徒的“新生命”。因此,这节经文的准确意思是:基督徒不仅要追求永不止息的新生命,也要切慕所有的,包括了保罗在第 12 章里列举的各种圣灵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的能力。换言之,当保罗说,“爱”是最大的,是指着“爱”所代表的“新生命”说的,而不是指着“爱”所代表的“能力”说的。因为,所有的恩赐能力都会归于无有,不仅包括先知讲道和说方言的能力,也包括了爱的能力。(联想到林前 13:3“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句子里的“却没有爱”,指的不是“爱的能力”,指的是“爱的生命”。)综合起来,我的理解是,若单就圣灵恩赐能力而言,作先知讲道的能力,比爱的能力还要重要。这是这节经文里保罗的意思。阿门。
以前我们读到:“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觉得奇怪,这人怎么可能没有爱呢?没有爱,怎能做到“舍己身叫人焚烧”呢?现在我们解出来:这只是爱的能力,还不是爱的生命,这样就通了。
《哥林多前书》在 13 章 6 节以后,有了全新的含义;严格地讲,爱的 16 个要素到“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之后“凡事……凡事……凡事……凡事……”指的是泛泛的能力来自于新生命。把“新生命”的概念带出来了,细究起来非常有趣。现在保 罗讲到,“先知讲道”的恩赐是最大的,前面又讲到“爱”是最大的。我们认识到:“爱”是指“永不止息的生命”是最大的;至于 “恩赐”能力,“先知讲道”的能力是最大的。三管齐下的第一管是 “读出经文的真正意思”,没有第一管后面就都没有了。小小的一个疑问,把“爱”的理解又强化了。经文章节有个逻辑流,前面说到“爱”是“最大的”,这里又说“先知讲道”是“更要羡慕的”,要抓住字句上的张力。
注意,“讲道”一词的英文是“prophesy”,即“说预言”。因此,在保罗的语境里,“讲道”与“说预言”二者几乎可以互换。我认为这不难理解。因为,“上帝的道”(the Word of God)里最重要的内容,都是关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结局的预言,比如“大审判”,“身体复活”等救恩福音的信息。
讲道最重要的是对未来的预言,不把未来讲透,是不能理解今生的。所以真正的先知讲道是讲预言。
14:2 那说方言的,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因为没有人听出来;然而他在心灵里,却是讲说各样的奥秘。
14:2 For he who speaks in a tongue does not speak to men but to God, for no one understands him; however, in the spirit he speaks mysteries.
从这节经文开始,一直到第 14 章的结束,保罗都反复说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圣灵恩赐,即说方言。作为恩赐能力中的一项,“说方言”是不是也包括在“先知讲道”能力里?根据这节经文,还有第 12 章属灵恩赐的分类,和第 14 章后面的许多经文,都说明了“说方言”与“先知讲道”能力,属于两类完全不同的恩赐能力。
注意,“方言”(tongues)一词,在《圣经》里至少有两个非常不同的含义。比如说,大多数在旧约里提及的,还有在《使徒行传》五旬节事件里提及的方言,都属于“别国语言”,因此也称为 “乡谈”的方言。从来没有说过某种语言的人,却突然开口,流利地说出某种别国或他乡的语言,而且他自己都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这时候旁边若有懂那种语言的人,他们可以听得懂,也可以互相见证话的意思,也可以把意思翻过来。这种现象,当然属于神迹奇事。
我说明一下,这里所说的“方言”是指他突然会讲出以前从来没有学过的、不会讲的其他地域的语言,他说的时候连自己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神奇在这个地方!讲的时候只是舌头发出音节,音节是有意义的,别人可以验证,即需要别人来翻译。前一种,说的人只是发出别国语言的声音,但不过脑子,因为自己也听不懂,但舌头发出的音节是有意义的;后一种,讲的不是别国语言,也是用 tongues(舌头)发出声音是有意义的,因为是跟神讲,人不能听懂。两种不同的方言具有一致性,都是用舌头发出音节,自己不理解在说什么,实质上是有意义的,因此可用同一个词“tongues”。一种别人可以验证,一种(保罗说)神能听明白。
但是,林前第 14 章里保罗提及的方言,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上述“乡谈”式的方言还是对人(懂这种语言的人)说的;而在这节经文里,保罗明确指出,这里的方言,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因为没有人听出来。
这三个短句很严谨。“原不是对人说”,那是对谁说?是对神说的,可见,在神听起来是有意义的。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听出来(包括了自己),这三节经文把这种方言现象表达出来,与前面的别国语言是不一样的,唯独一样的是他也用舌头发出音节声音。不是写出来,不是用意念流出来,而是用舌头发出声音来。(众:我们讲话不也是用舌头发出声音吗?)对,但你讲话过脑子,用脑子想;他不过脑子,不用脑子想;你过脑子,不发声也可以流出来,就是默想。
那么,第 14 章里保罗讨论的方言,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所有人的正常说话和沟通,都是在人所能理解的语言媒介里进行的。人若不在语言媒介里说话,人(包括他自己)都无法听懂他自己在说什么。这正是保罗对第 14 章的“方言”作出的特别说明:“说方言”人的话无人(包括他自己)能听懂。这与“乡谈”是不一样的。但保罗说,这又怎么样呢?因为不像“乡谈”,这里的方言压根就不是说给人听的!乃是对神说,因为没有人听出来。“然而他在心灵里,却是讲说各样的奥秘”(however, in the spirit he speaks mysteries)——什么意思呢?这里说方言的人虽然也用舌头(tongue)发音,其实却是“在灵里”(in the spirit)对神说话。换言之,这人不是在正常的语言媒介里说话,乃是“在灵里”,即在非人类语言媒介里,对神“讲说各样的奥秘”。若是这样,就与说“别国语言”的方言有本质的区别了。我只能把“在灵里”三个字,理解成某种非人类正常语言的“灵语言”。它对于人的理解力来说,当然是一个极大的奥秘。这里我联想到保罗在第13 章的结尾说,“爱”作为永不止息的属灵的生命,而不作为圣灵恩赐能力,也是无法用人的正常语言讲明白的。
这些内容在教会造成很大的疑惑与争论。我们在这里理出一条清晰线条,首先《哥林多前书》第 14 章的方言不是他乡的别国语言,所根据的就是这三节经文。这个首先站立住,每节经文都是有意义的。《哥林多前书》第 14 章提出“讲方言”,是保罗自己拥有的能力,他常用方言祷告。保罗把这种属灵现象归为属灵恩赐,而且地位相当高。这三节经文不包括对人说的乡谈的方言,不是对人说的,是灵里与神说话,但也是用舌头发音。灵里与神说话,“灵里”应该与悟性里可被理解的语言不一样,把这两种语言相比较,在“灵里”不用人类正常语言说话,所以我把它叫作“灵语言”。
我觉得 1155 查经有个特色,就是紧扣经文解出很多结论。不扣住经文的结论是没有意义的,扣住经文出来的结论必须重视。这里的结论是我们紧扣“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因为没有人听出来”,就这三句经文解出来的。我们把《哥林多前书》12–14 章有关“讲方言”恩赐的经文的意思拎出来,跟“神迹奇事”是不一样的。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讲方言”的恩赐,但 1155 团契弟兄姊妹中有人有这方面的恩赐,显然对他来讲也是个神迹。看看《哥林多前书》第 14 章带给我们哪些亮光?记住,亮光是借着问题来的,问题会带出亮光。
我的联想是,保罗在第 13 章讲“爱”的时候讲到所有的能力最后都会止息,包括先知讲道能力、与神讲方言能力也会消掉,唯独“爱”永存。“爱”是什么呢?保罗说,我们现在像小孩一样模糊不清。“模糊不清”这个概念很重要,一直带到第 15 章对“身体复活”模糊不新。身体复活有逻辑问题,复活的身体是哪个年龄的身体?这个问题当年有人问过耶稣,保罗说:到那日,我们就明白了。意思是我们现在是模糊的。所以,模糊是指向奥秘、指向那日完全人的时候;这个指向是很重要的,不要轻易把奥秘放掉,它可以带领我们的意向性朝前走。
众:《罗马书》第 8 章:“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圣灵照着神的意思,替圣徒祈求。”我觉得与保罗讲的方言是有关联的。
这个联想很好!很可能有关联的。圣灵替我们祷告,我们也听不出来,但他肯定地说是圣灵替我们祷告,确实与“灵语言”有关系。谢谢姊妹!
14:3 但作先知讲道的,是对人说,要造就,安慰、劝勉人。
14:3 But he who prophesies speaks edification and exhor- tation and comfort to men.
这里的转折是明显的。与“说方言”的奥秘完全不同,“先知讲道”虽然也是属灵的恩赐,却是说给人听的。它有三个目的和功效:1. 造就;2. 劝勉;3. 安慰。三个功效的前提都是人可以听明白。
从第三节开始,“讲方言”与“先知讲道”两个题目穿插着、比较着讲,我们知道,这两个不是同一种能力,是两类属灵恩赐。所以第 14 章的主题可以是:“讲方言”与“先知讲道”,也可以是“先知讲道”,用“讲方言”来补充、反衬其重要性。“讲方言”、“先知讲道”的区别在哪里?讲道要让人听明白,否则你怎么造就人、怎么劝勉人、怎么安慰人呢?他这里用三个词:“造就”、“劝勉”、“安慰”。接下来经常只用一个词“造就”,造就教会、造就人,“造就”的英语词汇有时用“edification”,“启迪”的意思。造就人就是启迪人,让人从不明白到明白。
14:4 说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讲道的,乃是造就教会。
14:4 He who speaks in a tongue edifies himself, but he who prophesies edifies the church.
保罗继续作比较说,“说方言的”,因为他人听不明白他说的话,所以也就无法造就人;而那些作先知讲道的,乃是造就教会。
因为人可以听明白。
认真一点,对这句经文可以继续提问:“说方言的”自己都不明白,怎么能造就自己呢?保罗也说,虽然我用方言祷告,但是对我的悟性没有果效。悟性没有果效,为什么是“造就自己”?这个问题留在这里。
众:造就自己,我认为就是一部分对你有用。
保罗说方言造就自己,显然不是悟性上的造就,可否是另一种造就?这也是一个亮光。也就是说,要对“造就”理解得很细,不能粗粗的,既然“造就”就是让你明白,现在没有让你明白,因此必须再抓住是个什么“造就”?变成问题留着,不用解开。所以我前面强调,“造就”不单单是悟性上的造就,还有“启迪”你的意思。
14:5 我愿意你们都说方言,更愿意你们作先知讲道;因为说方言的,若不翻出来,使教会被造就,那作先知讲道的,就比他强了。
14:5 I wish you all spoke with tongues, but even more that you prophesied; for he who prophesies is greater than he who speaks with tongues, unless indeed he interprets, that the church may receive edification.
保罗说,我愿意……更愿意……他不仅解释了他的理由,而且还给出了清晰的结论;说方言的,若不翻出来,使教会被造就,那作先知讲道的,就比他强了。
你看,翻出来让人明白,这叫“造就”,否则人家听不懂就没用。所以“造就”跟“让你明白”是连在一起的。这个概念的理解很重要。譬如教会说:你信主就可以了,不需要搞明白之说,就与这句话矛盾。保罗说,我造就、我成长都是明白的;但有教会说,你信就可以了,不用搞明白,越不明白信得越单纯。再说一遍,读经要读得这么细,跟紧他的逻辑,否则“造就(build up)”是指什么具体的意思呢?!
我的问题是,保罗所说的“方言”,到底可以不可以被翻出来,让人听明白?显然,作为乡谈的方言,当然是可以翻出来的。但上述作为“灵语言”的“方言”,也能够被翻出来吗?另外,我注意到,保罗多次提到,他自己拥有“说方言”的恩赐,但保罗从来没有提到过,他自己拥有“翻方言”的恩赐。《圣经》里好像也没有提过,保罗是否曾亲眼见过有“翻方言”恩赐的人当场翻方言。可见,这些并不是保罗要强调的。保罗在这节经文里真正强调的是,与翻不出来的“方言”相比,那作先知讲道的,就比他强了。
我的文字力求准确。首先我没说保罗没有翻方言的恩赐,只是说《圣经》里没有记录保罗有翻方言的恩赐。这种事实陈述是可以被核对,经得住推敲的。我的问题是:方言可以被翻出来吗?当然不是指“乡谈”式的方言,是指“灵语言”能翻出来吗?这个问题我没有解答,只是带出两个事实:保罗没有说他会翻,好像保罗也没有提到哪个人会翻,所以保罗强调的不是这一点。这个结论很重要。
“可见,这些并不是保罗要强调的。”
虽然我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但“可见”出来了。可见真正要强调的是,若不翻出来,还不如先知讲道强。这叫严谨!严谨带 来的好处是问题带出亮光。这个问题那么好,为什么保罗不回答?可见不重要,也有可能此刻不那么重要,未来读深的时候很重要。我们本就是一步步往前走的,特别对“奥秘的事”,此刻保罗强调 “先知讲道”很重要——蛮重要的劝告。
14:6 弟兄们,我到你们那里去,若只说方言,不用启示、或知识、或预言、或教训,给你们讲解,我与你们有什么益处呢?
14:6 But now, brethren, if I come to you speaking with tongues, what shall I profit you unless I speak to you either by revelation, by knowledge, by prophesying, or by teaching?
保罗应用自己当作例子,说明了他在教会里之所以不用方言,却用明白的讲道,乃是要叫教会的众信徒在灵命成长上得益处。(众:阿门!)
14:7 就是那有声无气的物,或箫,或琴,若发出来的声音没有分别,怎能知道所吹所弹的是什么呢?8 若吹无定的号声,谁能预备打仗呢?9 你们也是如此,舌头若不说容易明白的话,怎能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呢?这就是向空说话了。
14:7 Even things without life, whether flute or harp, when they make a sound, unless they make a distinction in the sounds, how will it be known what is piped or played? 8 For if the trumpet makes an uncertain sound, who will prepare for battle? 9 So likewise you, unless you utter by the tongue words easy to understand, how will it be known what is spoken? For you will be speaking into the air.
在这三节经文里,保罗用了乐器的例子,说明人的舌头,也如发声的乐器一样,是要传达某种确定的意思的。然后他说,你们也是如此,舌头若不说容易明白的话,怎能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呢?这就是向空说话了。在这里,保罗特别点出了“容易明白”这个对于说者的基本要求。
由此看舌头是“说者”,对说者有个要求,要容易明白,不要把人家搞得很难。
你说的话若无法让人“容易明白”,也就无异于向空说话了。可是,既然“方言”无法让人明白,是不是等于“向空说话”呢?
又是好问题!我不放过对自己问非常苛刻的问题。问问题不是乱想,要按照保罗的逻辑、他的意思,最后还是要回到保罗的问题上去。
OK,按照保罗的意思,方言原本就不是对人说的,乃是对神说的。因此,对一般人而言,也与“对空说话”没有太多差别了。
对听不懂的那人,你所谓的方言也就是对空气说话一样,只不过空气的那头有个上帝;那人是不知道的,也不明白,也不在意,那谁在意呢?当事人很在意,否则当事人不会这样做。保罗作为当事人是会讲方言的,他很在意,因为是对神说话。
到目前为止,我没有这个体验,不知道保罗为什么那么在意,但是,保罗确实告诉我们,他很在意,奥秘在这里。我们可能也很想有这个奥秘,保罗说:不,这个奥秘不重要!
关于“先知讲道”与“说方言”比较,保罗传达给我们的主要信息就是“先知讲道”更重要!我们到教会来,都是听先知讲道;假如你当众讲方言,最好翻出来,否则造成混乱。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为什么?保罗说,神的灵不是为了让人混乱,而是让人有平安,你哇啦哇啦会造成不平安,所以必须翻译出来,否则宁可不讲,不要炫耀,保罗自自己是不炫耀的。
用乐器作比喻也蛮有意思。乐器全是声音,而任何一种声音都必须有意义。譬如号,不同的号声对应不同的行动,否则就是瞎吹。不能瞎吹,也不能瞎说,必须有意义,这是对先知讲道“说者”最基本的要求。
14:10 世上的声音,或者甚多,却没有一样是无意思的。
14:10 There are, it may be, so many kinds of languages in the world, and none of them is without significance.
中文“声音”一词的英文是 language(即语言)。所有的人类语言,虽然声音语调各异,但各自都有一套明确的声音/符号与意义的对应系统。若不是这样,也就不能称作“语言”了。这当然是一个常识。保罗在这里用常识的明白语言对我们说话。
“用常识的明白语言对我们说话”——我觉得很重要。基督徒经常掉到一套所谓的宗教语言系统里,自己也不知道在说什么,跟常规的语言脱轨,有时明显违反常识,但他会在宗教框架内自我感觉良好。你发现保罗经常会用常识的明白语言说话,乐器的比喻也是常识性比喻。
14:11 我若不明白那声音的意思,这说话的人必以我为化外之人,我也以他为化外之人。
14:11 Therefore, if I do not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language, I shall be a foreigner to him who speaks, and he who speaks will be a foreigner to me.
作为听者的我,若不明白那声音(语言)的意思,这时候,与作为说者的“那人”,就无异于两个无法理解对方的语言(languages)的外国人(foreigner)了。这还是常识。
还是常识的明白语言。这里出来一个“听者”,一个“说者”,既然是声音,就是给人听的,“听者”和“说者”两个概念自然出来了,不是我刻意加进去的。
14:12 你们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
14:12 Even so you, since you are zealous for spiritual gifts, let it be for the edification of the church that you seek to excel.
“你们也是如此”——保罗继续说,信徒之间,若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语言,也就等于互相是外国人了。你们所用的语言,必须可以翻过来,让说的与听的都明白其中的意思。这就是“你们也是如此”一语的意思。
“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请注意,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切慕属灵的恩赐的。但是,保罗说,既然你们切慕属灵的恩赐,保罗就强烈建议,你们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let it be for the edification of the church that you seek to excel)。句子里中文“造就教会”,英文是“the edification of the church”,直译是“教会的启迪和教诲”。也就是说,你要追求那些可以“使教会得着启迪和教诲”的恩赐能力。这样的恩赐能力当属“先知讲道”的能力,即把神的道,用清晰明白的语言,讲给教会里愿意聆听的众信徒听,让他们听得明白,得着启迪。注意,神恩赐的能力是人可以求(seek)的。这里说的是求“说者”的能力。保罗希望教会里的“听者”能有更多人成长为“说者”,也拥有“先知讲道”的恩赐能力。阿门。
这也是我们 1155 最近几年来一直期望有更多“说者”,并且更多说者一定从听者里转化过来。我觉得我们最近大有成果,说者越来越多,非常得安慰!
众:是啊,真的走这条路哦!传福音、传福音,就是要变成一个“说者”。
当我们没有搞清楚“对话结构”之前,“说者”总是容易“自说自话”,现在我们搞清楚了,“说者”越多越好!“说者”要严格按照“说者”的恩赐责任,顺服于所说的意思,这才是成熟的“说者”。我们要把说者放在共同体的“对话结构”里,“说者”是个角色、是个职位。保罗说,你们都应该求这个“先知讲道”的恩赐,为什么求?既然你们已经渴慕属灵恩赐了,“先知讲道”是最好、最重要的属灵恩赐,那请你赶紧求,这个恩赐太有用了、太重要了。假如你不渴慕属灵恩赐,你渴慕金钱、事业成功、身体健康,当然不会去求。
保罗确实说圣灵恩赐可以求来的,假如求不来,这句话就没有意义了。可以求来,你自己必须有这个愿望,而且行动表达出这个愿望。这个行动表达出来很可能就是你的学习,你认为是自己在学习,其实背后就是圣灵。我这样表达比“体贴圣灵”更接底气、更明白。
众:摩西不是说自己不会说话吗?神说没有问题,你去吧。所以还是“你去吧”,必须在那个场合里面,你试试看、讲讲看,也许你就会讲了。在那个瞬间,圣灵就给予你那个能力了。这个我们都是有体验的。
14:13 所以那说方言的,就当求着能翻出来。14 我若用方言祷告,是我的灵祷告;但我的悟性没有果效。
14:13 Therefore let him who speaks in a tongue pray that he may interpret. 14 For if I pray in a tongue, my spirit prays, but my understanding is unfruitful.
所以那说方言的,就当求着能翻出来——所以,保罗挑战那些坚持要当众用方言的人,把他们的方言用众人听得懂的语言翻出来。这句话其实是蛮奇怪的。因为说方言的,不一定有翻方言的恩赐(比如保罗本人就是这种情况)。
是吗?保罗是这样说的,说方言的你要翻出来,这不是强人所难吗?这就是奇怪!
所以,保罗这个挑战有点勉为其难。保罗的重点是,若不能翻译,最好就不用方言了。
林前 14:14 我若用方言祷告,是我的灵祷告;但我的悟性没有果效——保罗补充说,他自己也会用方言对神祷告。但他坦承,这样的方言祷告,即便对他自己的悟性而言,也是没有果效的。可以把这些话看作保罗弟兄的诚实见证。
这就带出我前面的一个小问题,用什么造就自己呢?“造就”是悟性上的“启迪”,没有果效,那怎么造就呢?问题可以存留,但这也不是重点。
14:15 这却怎么样呢?我要用灵祷告,也要用悟性祷告;我要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
14:15 What is the conclusion then? I will pray with the spirit, and I will also pray with the understanding. I will sing with the spirit, and I will also sing with the understanding.
这却怎么样呢?——那么,结论是什么呢?保罗回答说,我要用灵祷告,也要用悟性祷告;我要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可是,什么是用灵祷告和唱歌?什么是用悟性祷告和唱歌?我注意到,“悟性”一词英文是 understanding,或 mind,即“理解”,因此是“用理性明白、可理解的语言”的意思。那么,这里 “在灵里”,对应的就是,不用悟性,即“不用理性上明白的,可理解的语言”,显然是用“方言”来祷告和唱歌的意思了。
请注意,“用灵祷告”就是用方言祷告?你也许不能接受。《约翰福音》第 4 章与撒玛利亚妇人在井边对话中,耶稣不是说:“我们是用心灵与诚实祷告”吗?读这类经文时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语境下,“用灵祷告”是指用方言祷告,并不是任何地方灵都代表方言。不要被概念捆死。
这里的“悟性”是指明白,只是与在“方言”极端情况下,悟性不能明白相比较。一个用“悟性”,一个用“灵”,不是说平时悟性里没有灵,神的灵就是通过明白语言告诉我们的。再说一遍,神是让人明白的,所以神的话语是明白的,悟性能够理解的话语难道没有灵吗?!这样一想,就把你刚才的误区打破了。
14:16 不然,你用灵祝谢,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话,怎能在你感谢的时候说阿们呢?
14:16 Otherwise, if you bless with the spirit, how will he who occupies the place of the uninformed say “Amen”at your giving of thanks, since he does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say?
从这节经文看,虽然保罗说他既用方言祷告和唱歌,也用悟性祷告和唱歌,但他真正强调的是,用后者其实更加重要。
不然,你用灵祝谢,不懂方言的,怎么说阿门呢?所以“灵”在这个语境下指方言。
14:17 你感谢的固然是好,无奈不能造就别人。
14:17 For you indeed give thanks well, but the other is not edified.
是啊!
14:18 我感谢神,我说方言比你们众人还多;14:19 但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
14:18 I thank my God I speak with tongues more than you all; 19 yet in the church I would rather speak five words with my understanding, that I may teach others also, than ten thousand words in a tongue.
保罗再一次用自己作为例子,说明他虽然用方言比众人都多,但是在教会里,他却宁愿说 5 句众人都可以明白的话,而不愿说一万句众人听不明白的方言。
14:20 弟兄们,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恶事上要作婴孩;在心志上总要作大人。
14:20 Brothers, do not be children in understanding; how- ever, in malice be babies, but in understanding be mature.
中文“心志”一词的英文仍然是 understanding(即悟性)。因此,这节经文的意思是,基督徒在悟性,即理解与自我理解上,要努力长大成人,不要在悟性上甘心停留在小孩子的“模糊不清”上。
这就是教会的一个普遍问题(弱点),在悟性上几十年不长进,甘心停留在小孩子的“模糊不清”上。还误认为这个信才是单纯的,还说神不是让我们回到小孩子嘛?!这是蛮大的误区,蛮可怕的,教会也长期在这个误区下不能成长。保罗讲得很明白,在悟性上你们不能当小孩,要成长为大人!
然而在“恶事上要作婴孩(in malice be babies)”。“恶事”一词的英文是 malice,更接近“内心恶的念头”。可以把“心志(悟性)”与“恶意”之间的关系,看作一个互为消长的对应关系。人的悟性理解越清晰明白,内心里混乱纷杂的恶念也就会越少。保罗热切地期待,基督徒们的悟性不断成长,日趋成熟,并以此限制人内心的恶意不长大。我认为,这是一个莫大的挑战。因为人生的经验告诉我们,若没有神的光(第一管),随着人的成熟(即通常说的“世故”,即第二管的经历),总会伴随着内心恶念变得更加复杂狡猾。
是不是这样?(众:是的!)所以要做到保罗说的“心智成长”,“恶事”上还要像婴孩一样不长大,这个必须有神的光,否则很难做到。你经历很多,人变得复杂,恶念变得根深蒂固,人变得更狡猾。
14:21 律法上记着:“主说:‘我要用外邦人的舌头和外邦人的嘴唇向这百姓说话;虽然如此,他们还是不听从我。’”
14:21 In the law it is written: “With men of other tongues and other lips I will speak to this people; And yet, for all that, they will not hear Me,”says the Lord.
在这里,保罗突然插入一句引自《以赛亚书》28:11 的经文,原文是:“先知说,‘不然,主要藉异邦人的嘴唇和异邦人的舌头对 这百姓说话’”。在以赛亚书的历史背景里,经文“我要用外邦人的舌头和外邦人的嘴唇向这百姓说话”,指的是这样一个历史事实,神不得已用亚述人的铁骑,来教训不顺服的神的百姓犹太人,可是,即便如此,顽梗的犹太人还是硬着颈项不听从神。因此,从前后文的逻辑看,保罗引用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若人的心志(悟性)不长大,就会让人内心的恶念日趋顽梗,以致于到了一个地步,神无论说什么,无论说得多明白,那人都听不进去了。换言之,无论 “说者”多么努力,多么明白,至于“听者”能否听得懂,有时候并不取决于“说者”,而取决于“听者”是谁。
这段经文引出另一点,有时无论说者说得多明白,听者还是不要听,这符合我们的经验。以赛亚书说的就是犹太人当时的状况,无论神做什么,包括用外邦人来揍他们,还是不听,尽管“揍他们”本身就是要传达的信息。所以,“外邦人的舌头”与“外邦人的嘴唇”,在以赛亚书原文的背景下,就是神用亚述人来揍这些犹太人,但是犹太人不听。也就是说,神会用不同的事情发声,这里是用外邦人的军队来惩罚发声。
联想到耶稣曾曾用比喻说,“羊也听他的声音。他按着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领出来。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约翰福音》10:3–4)
14:22 这样看来,说方言不是为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不信的人;作先知讲道,不是为不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信的人。
14:22 Therefore tongues are for a sign, not to those who believe but to unbelievers; but prophesying is not for un- believers but for those who believe.
紧接着上文的逻辑,这里出来了两个概念,即两种人:信的人与不信的人。前者代表认得出主的声音;后者不是。可是,为什么说,说方言不是为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不信的人?对此,我的第一反应觉得很奇怪。既然方言连“说者”自己都无法理解,怎么会是神用来给“不信的人”作证据呢?
“奇怪”提得好吗?珍惜你的奇怪,去琢磨一会儿吧。
——但仔细想想,对那些不愿意听、也听不懂的人来说,神把人无法测度的奥秘的“方言”赐给他们做记号;作先知讲道,不是为不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信的人——对那些愿意听、也听得懂的人,神赐给他们“先知讲道”的清晰明白。这是神的莫大智慧和幽默啊!
我用“幽默”这个词,大家有意见吗?神本来就很幽默。(众:总是出乎意外。听不懂“给他做记号”。)我们反复默想,这个方言哇啦哇啦,根本就不是人的语言,为什么呢?保罗说,这不是给信的人听的,是给不信的人听的;前面说是给神听的,这里又说是给不信的人作记号(sign),让他因为听不懂的经验而转向神,告诉他有神存在!你怎么能听懂神啊?!就像当年神问约伯:我造宇宙万物的时候,你在哪里啊?神的奥秘我们能知道多少?你这不信的人哪!你看,这个语境是对的。而对于信的人,神用明白讲道让你最快地明白、造就、成长。“莫大的智慧与幽默”啊,我写得好!(众:对的!笑)
14:23 所以全教会聚在一处的时候,若都说方言,偶然有不通方言的,或是不信的人进来,岂不说你们癫狂了吗?
14:23 Therefore if the whole church comes together in one place, and all speak with tongues, and there come in those who are uninformed or unbelievers, will they not say that you are out of your mind?
请设想这样的情景:一帮基督徒在一起用“说方言”聚会,进来外面的人或者不信的人,他们会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癫狂者的聚会?会的。可是,这不恰好也给这些“不信的人”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吗?
14:24 若都作先知讲道,偶然有不信的,或是不通方言的人进来,就被众人劝醒,被众人审明,25 他心里的隐情显露出来,就必将脸伏地,敬拜神,说:“神真是在你们中间了。”
14:24 But if all prophesy, and an unbeliever or an unin- formed person comes in, he is convinced by all, 25 And thus the secrets of his heart are revealed; and so, falling down on his face, he will worship God and report that God is truly among you.
可见,保罗虽然说“方言”是神给“不信的人”的记号,但保罗并不认为,教会存在的目的,是向不信的人展示方言的奥秘,好让他们感觉诧异。
这个很重要!我的语气说:是的,说方言是给不信的人做证据;但是教会存在的目的,不是向不信的人秀方言有多奥秘。那就转到正题上了。
恰恰相反,教会存在的真正目的,是让不信的人,因着教会的存在和先知讲道,而得着神救恩的亮光。阿门。
可是,前面保罗不是刚刚引用过《以赛亚书》说,对于不信的人来说,即便是神自己用最清晰明白的话语,包括借着神赐给人的《圣经》说话,也包括了借着神赐给人的经历说话,和神在人的经历中借着人的良知对人说话,他们仍然会听不见,听不懂。怎么在这里保罗又说,“偶然有不信的,或是不通方言的人进来,就被众人劝醒,被众人审明,他心里的隐情显露出来,就必将脸伏地,敬拜神,说:‘神真是在你们中间了’”呢?这样岂不前后矛盾了吗?
我考考各位,你们读到这里发现前后矛盾吗?这里的逻辑是,《以赛亚书》经文指着犹太人怎么说也不听从我,这类经文旧约里很多,保罗也经常引用这类经文来劝导他同时代的犹太人回转。前面说他们不明白是因为不信的人听不懂神的话、认不出神的声音,这里明确说有不信的人进来了,听了以后就信了,前后出现矛盾;前面说他们听不懂是因为他们不信,现在说不信的人进来倒听懂了,这样一个逻辑非常有趣,怎么救恩?可以挖得很深,正如《罗马书》第 10 章解出来的,不信的人是怎么信的?这里把矛盾抓出来,就有亮光了。下面我把矛盾点出来了。
对此,我的理解是,我们不应该把保罗经文里的“信的人”与 “不信的人”,简单地用贴标签的方式来区分。谁是“信的人”?谁是“不信的人”呢?严格地说,那些听懂先知讲道的人,并且被众人劝醒,被众人审明,他心里的隐情显露出来,就必将脸伏地,敬拜神,说:‘神真是在你们中间了’的人,才是信的人。
我们是不是这样的人?听懂的人是信的人。神会用明白语言让这种人越来越明白。这叫“在途中”。
反之,那些听不懂“先知讲道”,始终说不出“神真是在你们中间了”的人,就是“不信的人”。也许你对我的回答,感觉奇怪。难道不是因为这个人“信”,所以这个人“听懂了福音”吗?或者,因为这个人“不信”,所以他“听不懂福音”吗?
我又提出奇怪!听懂不是因为他们信了吗?信是他们听懂的因,听懂是果;现在又说他们不信,怎么又听懂了信了呢?听懂又变成因了,信反而是果了?听懂和信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因为听懂了所以我们是信的人,信又变成是果了。
怎么可以说,因为这个人听懂福音,所以这个人是信的人;或者,这个人听不懂福音,所以这是不信的人呢?——对此问题,我的一个简单回答是,“信”与“听懂福音”,或“不信”与“听不懂福音”,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个因果合一、互为因果的二律背反的关系。(请参考《罗马书》第 10 章读书笔记,1155团契。)
《罗马书》10:9–10 节“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那两句经文造成太大的误区,所谓的廉价福音就是从这里来的。心里相信,口里承认,什么事也不用做了,我就得救了。请不要忽略了我们曾经解读出的“因果合一”的含义。
众:吴博士,请把用灵祷告的概念再重复一下。
《哥林多前书》第 14 章,保罗说:“我要用灵祷告,也要用悟性祷告;我要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这里的“灵祷告”、“悟性祷告”是什么意思?1155 弟兄姊妹,你们是用灵祷告呢,还是用悟性祷告?你们会说,我们用悟性祷告。那还得了,怎么用悟性祷告?该用灵祷告啊!
在这个张力下,我们细读《哥林多前书》第 14 章,“悟性”从哪里来?这里的“悟性”是指清晰明白的先知传道,是指先知讲道所带给我们的明白思维,“悟性”就指这个。与“悟性”相对应的是它用“灵”,刚好是指不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甚至都不能表达,根本听不懂,它叫“灵”,也就是“方言”。所以保罗说的“用灵祷告”是指用方言祷告;保罗说“用悟性祷告”是指用听得懂的明白话语祷告。对这两种祷告,保罗说,你最好不要当众用灵祷告,容易把人家搞糊涂了。那我再问这位姐妹,你在教会是用灵祷告,还是用悟性祷告?她说:基于《哥林多前书》第 14 章,用悟性祷告。我再问:你怎么不用灵祷告?请不要被我搞蒙,因为你的“悟性”里面充满“灵”!!只不过不是“方言”而已。
众:讲得好!最后一句讲明白了,“悟性里面有灵”!
整本《圣经》给我们的不是“方言”,《圣经》是明白语言,里面充满“灵”!(众: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