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9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10 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11 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12 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逐句解经
13:8 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13:8 Love never ends. As for prophecies, they will pass away; as for tongues, they will cease; as for knowledge, it will pass away.
我愿意把这里的第一个短句(爱是永不止息)读成,作为“新生命”(爱)的本质特征,不是我们平常在第一性反应里的“善”或“美”,而是与上帝同在的“真”的“永恒性”。“爱永不止息”,在英译里有两个版本:1. 爱永不停止(love never ends);2. 爱永不失败(love never fails)。在上帝的意念里,所有终有止息的,无论多么善、多么美,仍然都是失败的。唯独与上帝同在的 “永不止息”,才是“永无失败”,真的彰显了上帝的无限荣耀。
对于如此无可比拟的荣耀,保罗特别用了“先知讲道”,“说方言”,和“知识”作为比较,指出它们三者虽然在人看来长阔高深,浩渺无边,但仍然属于“有限性”范畴,都会“归于无有”。唯独爱的生命的荣耀超越了人类生存经验里的“时空性”与“有限性”,与上帝永恒的基业,连接在一起。
我们可以议一下:爱是真的“永不止息”!世界上真的还有永不止息的东西!一切止息的归于失败,只有永不止息的才是真的不失败!爱具备这种特征,这是最本质的东西!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一切都会终止,任何美好都会终止。保罗这里讲的三个会终止的例子作为比较,表达出我们对终止的遗憾。“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为无有,指讲道的能力会终止,“讲方言”之能也会停止。“知识”代表人类文明,按宏大宇宙观,地球、太阳都会终止。无神论的人总是不甘于“归于无有”的命运,做着人类之梦,高科技之梦,从中看出人类对止息是多么的遗憾。
终于有声音说,有样东西是不止息的,那就是“爱”!爱是我们此生可以体验到的,爱是什么?最本质的就是“永不止息”,这个特性与上帝同在,上帝是永不止息。上帝在万有以外,万有的源头,他是永不止息,他止息了就一切都止息了。当体会到“爱是永不止息”时,我们才对“爱”的安慰有体验,基督教讲到爱的第 16 要素,基督教信仰到了最高高度了!这不是那个“善”,善还只是一种能力,“爱”本身是“永不止息”,这个特性是与上帝同在的永不失败的荣耀。对此,我自己觉得蛮感动的,对爱的体验完全不一样了!“爱是永不止息”是真的,而不是虚假的,真是第一位的!“真、善、美”的上帝是真的,所以爱与上帝一样“永不止息”是真的。我们此生的经验里面,只有“信、望、爱”三样东西跟“永不止息”相连,三样里面“爱”是最大的。
13:9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
13:9 For we know in part and we prophesy in part,
这节经文里保罗两次提到了“有限”或“不完全(in part)”。一个是我们作为“听者”对神话语的理解(知道的)有限;另一个是我们作为“说者”对神旨意的解释(所讲的)有限。那么,难道说“爱”可以超越了“说者”与“听者”的有限性,让我们在此生里成为“完全”?为什么在我们的实际体验里,我们拥有的爱的能力总是有限而不完全的?
这里巧妙地把对话里的“说者”与“听者”放进去了,确实放的好!“所知道的”是我们作为听者要理解的;“先知所讲的”是先知作为解释者也有限。说者、听者在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人与神的对话,借着说者、听者,然后去领会第三者上帝,上帝借着语言传给我们信息。在这场这么重要的对话里,说者、听者都是有限的,为什么爱能超越这场对话而成为无限的、完全的呢?这个问题提得好、很尖锐。
可见,把我们实际体验到的“爱的能力”,与我们在重生经历里体验到的新生命的泛泛能力,两者之间作出区别,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要仔细听,在两者之间作出区别,而且二者都是体验,一个是我们体验到的爱的能力,就是保罗说的圣灵恩赐的爱的能力。这个体验,平时是你在不经意中做出来的,你不认为有什么了不起的,譬如你爱你的母亲,你的母亲爱孩子,在我们的实际体验里,爱的能力总是不完全的,有限的。分别两种体验,一种是我们在生活经验里不经意做出来的、从来没当回事的体验,现在要说:不!不容易做到的,譬如母爱,普世庆祝母亲节的那个爱,你觉得很狭窄的爱,其实非常不容易的。跟什么体验区分开来?与我们重生经验里体验到的新生命泛泛的爱的能力,区分开来,一般会摸不准。假如在基督教信仰道路上,不是越活越狭窄,而是从狭窄开始,心胸越活越宽阔,更能用上帝的眼睛看世人,普世的情怀出来,大概就是基督徒体验到的;体验到热衷传福音,体验到对邻居的爱,体验到本质的爱是救赎,好东西想要分享。这些都是新生命出来以后能体验到的爱的能力。两者区分开来非常重要。
作为主语的名词的“爱”与作为动词的“爱”(圣灵直接给予你的能力)要区别开来,这可能已经到了救赎怎么发生在我们身上的蛮关键的词汇了。我希望大家有问题打断我发问,需要慢慢解释。再说一遍,新生命救恩在我们这些不配得的人身上是怎么发生的?这也是这次退休会强调的,以“三管齐下”的方式作用到你身上,让我们在体验中、启示中、反思中,真的出来一个完全新的生命。
众:泛泛的爱与新生命是同质的东西,爱的新生命会越来越泛、散开、充实、开放,不是越来越狭窄。这个爱在做的层面上,有可能很多事情反而不做了,原来不做的事情倒去做了,会有这个变化吧?
是的,强调的是体验,很难定义,体验我们是有的。有两种体验,我们在特殊关系里确实做到了保罗所言,爱的 16 要素中不做害羞事、不轻易发火……等等,这是一种体验;另一种就是刚才说的,我们心胸变宽泛了,不那么狭窄了,我们把后一个体验,归到泛泛的新生命出来的东西。
众:吴博士,你讲的两种不同的爱,爱永不止息是不是还有程度的差别?前面的爱我们能够体验得到,永不止息我觉得是最高级的,必定要到神来的时候才是永生了,那个时候才永不止息了。不晓得对不对?
按我的理解泛泛的爱是永不止息,这是神的启示,不是体验,前提是我理解的框架是对的;我理解的是泛泛的心胸宽阔,这个成长中的爱的能力称之为泛泛的爱的能力,这是新生命,新生命是永不止息!一切都会震掉,但新生命与神同在,这是《圣经》启示。神只是启示你,就你体验到的新生命的高度是永不止息,“永不止息”不是过程量,是本质特征。譬如问一句话:什么是新生命?你回答:就是牺牲自己。我告诉你:不是,是永不止息!这一点是很大启发!所以前面保罗说,我把自己烧掉,都算不得什么。把自己烧掉,就是牺牲自己,我们想象中最高的爱都算不得什么,都不是永不止息,都还是善的境界。是他启示你,真的与上帝同在,永远不会停止!我们人类对永远的东西是渴求的、是很强烈的,终于出来一个永远的东西,而且在你身上已经有过体验;并告诉你,只有这个东西是永远,其他都会停止。这是蛮大的启示。(众:越具体化,越启示大。)
换言之,圣灵恩赐的爱的具体能力,如同其他圣灵恩赐的能力(如先知讲道、说方言,知识)一样,也是属于时空之内的,唯独新生命(爱)超越时空,进入永恒。
我们很难想象时空之外还有什么东西,这是我们作为唯物主义者生活在此生里的局限,《圣经》讲的确实是超越时空(灵界,灵就超越时空),我们的新生命就是灵界的东西。前面体验到的圣灵恩赐的任何能力,都属于时空内的,时空结束也就结束了。唯独这个新生命(爱),以爱为表征的新生命,是可以超越时空的,可以进入上帝的永恒(那个灵的境界)。这时,你再问新生命是什么?你要不断地问自己,不断地把前见跳出来的东西都否掉,最后坚信那个永不止息的生命才是新生命。
13:10 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
13:10 but when the perfect comes, the partial will pass away.
“那完全的”是谁?当然是创世者上帝,或者用更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就是三位一体的神。“来到”的意思是,当上帝定规的日子满了的那一天到了,所有“不完全的”都将过去,唯独“完全的”(爱),留下来永存。
微信里有位弟兄说,“完全的”可以不是只指上帝,可以指我们自己完全的吗?《圣经》启示我们的“完全”也是在基督里才完全,基督还是上帝。“完全的”是指基督再来“那一天”,那一天是时间的末端,时间的终结点。
13:11 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象孩子,心思象孩子,意念象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13:11 When I was a child, I spoke like a child, I thought like a child, I reasoned like a child. When I became a man, I gave up childish ways.
什么是“我作孩子的时候”?就是我们还活在“不完全”里的时候。可以把我们在“此生”里的经历,看作一个人“从小孩逐渐 长成人”的过程。在此比喻里,保罗没有用“身高”、或“体重”或 “作事能力”等来表达“像小孩”,而是用三个与“语言”能力有关的动词(“话语”spoke、“心思”thought、“意念”reasoned,即理性能力),来表达一个人“从小孩逐渐长成人”的主要表征。我认为,在保罗心目中,“新生命”的成长主要不在“作事”的层面上,而是反映在人在语言媒介里的“理解与自我理解”(“体验与反思”)的能力上。因为我们在语言媒介里有上帝的灵(“道”)相遇。
这段话把“语言媒介”也连进来了。特别有趣的是,他说了三个:“话语象孩子,心思象孩子,意念象孩子”,没有说身高、体重、做事的能力像孩子。小孩子一开始不会做事,然后一点点学会做事,最后能做大事,我们会把这个作为孩子的成长表征;保罗没有用,保罗用三个动词都跟语言、思考、表达相关的。特别是“意念(reasoned)”,就是理性推理能力,我们在体验与反思里成长,而不是在做事层面成长,这与《圣经》启示吻合。《圣经》人物有些到老了还不太会做事,譬如寡妇守寡在很小的空间,一辈子没做什么大事,可见不是在事情层面与神相遇,或者不是在事情层面上你与神的关系,乃是体验、反思里你与神的关系。所以,这三项都是与语言有关的,语言即用概念思考,与大的概念相连,即《圣经》说的“道”的意思,我们在道里与神相遇(道就是话语)。怎么相遇呢?这就是“三管齐下”了,人要做的事就是理解反思,“理解与自我理解”,确实是在启示下、经历中,人作为主语理解与反思。这是奥秘!救恩怎么发生在你身上?一般说去做好事、传福音,但任何事都不是本质的,都只是个平台、媒介,经历媒介而已,本质就在理解反思。
这是我们 1155 对救恩理解的精华,对救恩理解那么透彻、清晰、直冲要害,回应的主语只能是你自己,圣灵不能替你反思,这个讲清楚,人的责任也出来了;圣灵的责任是一切帮助、亮光、经历,包括亲情环境、团契肢体。
13:12 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13:12 For now we see in a mirror dimly, but then face to face. Now I know in part; then I shall know fully, even as I have been fully known.
跟谁面对面?我的解法是:既是与主面对面,也是对自己面对面,放在一起。《圣经》也启示你在主里面完全,你不可能自己在主以外完全;主里面完全面对的还是主,同时也看见自己。
保罗在前一节经文里用了“作孩子”,比喻人的的“有限性”与“不完全”。在这里,保罗用另一个比喻“对着镜子观看”。观看什么?是观看自己吗?好像不是指观看自己,因为这里的“面对面”,明显是指当那一天到来时,我们与“主”面对面。可是,当用“镜子”作比喻时,首先应该是指“人借着镜子自我观看”。所以,我认为,这个比喻的第一层意思是“观看自己”,但不是观看属肉体的自己,而是观看那个属灵的新生命自己。对这个自己,我们现在仍然是“说”也说不明白,“想”也想不清楚,“理解”也理解不到位。但到了“那一日”,当我们与主面对面时,我们才真正与全新的自己面对面了。(众:阿门!妙极了!)
最后一个短句,如同主知道我一样,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这个我们此刻还感觉模糊不清的全新的自己,保罗补充说,主已经全知道了(have been fully known)。是啊,这不奇怪,因为我们的 “新生命”原本就属于主的,是主用祂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而赐予我们的。
这里的关键是,我们确实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但上帝全知道!
众: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前面讲的三管,人不是要在此生完成一个自身的理解与自我理解吗?
这是个孕育过程,直至你出来一个“新我”。对这个“新我”,你永远也看不明白。
众:对“新我”不明白?救恩本身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
救恩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孕育了新生命,新生命是永不止息,与上帝同在,是灵界的东西。我们对于灵界到目前为止,话语像孩子、意念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我们讲不明白。但是保罗说,主是明白的。
众:新生命到底是什么?一层层剥:不在最外面行为、不在做事、不在能力,也不在理解与自我理解,到底新生命存在于哪里?
我再说一遍:话语像孩子、意念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我们讲不明白。继续读。
13: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13:13 So now faith, hope, and love abide, these three; but the greatest of these is love.
保罗在第 13 章最后一节里,笔锋一转,写下“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注意,中文“常存”一词所对应的英译却是 “abide”(居住)。意思是,凡“居住”在此生的,都是暂存的。
我们此生里肉体里“居住”着一个东西,居然是这样的东西,特别注意这个很重要。你查字典有两个意思:“居住、长存”,可见意思是:“居住”+“长存”,这符合要素法“长存”是“居住”带出来的,中文“和合本”把“长存”含义特别抓出来,是在圣灵感动下的译本,不是人乱搞的,它也是不变的、很厉害的。
但中文却用“长存”一词来翻译,让我眼睛一亮。我认为,保罗这里表达的,是“暂存的居住”与“永恒的长存”之间的二律背反。记得我们平时会不经意地说,人是一个“暂存的肉体”与“永恒的灵魂”的结合体。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在人此生经历和肉体里,“居住”了三样东西:信、望、爱;它们才是人通往上帝的生命之道。若我们活过一辈子,却忽略了这三样宝贝,我们等于丢弃了人生中“从不失败”的三件最珍贵的宝器。
保罗自己见证说,他每次不失败是借着信、借着望、借着爱,每次能够不失败,一定是借着“信、望、爱”;特别是在他生命最后一刻,迫害来的时候,之所以能不失败,是借着这三样宝贝!这三样宝贝居住在我们此生经历与暂存的肉体里,为什么是“居住”呢?就是“居住”在此生这个地方,此生挪去了,不能居住了,但这宝贝会在那边,“这边(此岸)”与“那边(彼岸)”是相连、不隔绝的。
众:这个信与 7、8 节的信一样吗?圣灵赐予他信心。
林前 12:7–8 节是具体的信,是具体的恩赐能力;这里是指泛泛的新生命的,你要把这二个区别开来。这个蛮重要的,三管齐下是建立在这个区别上。
众:从“具体的”到“泛泛的”是一个质的飞跃!
保罗还说,这三样中,爱是最伟大的。为什么呢?保罗没有具体说明。我猜想,也许与爱里面的“行动能力”有关。因为,在三者中,唯独爱是强调“行动”(即活出来)的,(另两种,信与望,在人的自我体验里,可能会更强调人的自由意志的选择能力),并通过“行动”,把圣灵恩赐能力直接与我们此生经历相连接。
既然保罗没有解释,我就猜(猜是可以的)。“信”更强调的是选择能力,不需要行动;“望”“即有那看不见的应许,谁还盼望那看得见的呢?”保罗讲,眼得见的不叫盼望,眼不见的才叫盼望;“爱”是必须爱出来,这爱与行动有关;至于“泛泛的”和“具体的”,你每爱出一个行动,又进入具体,又是圣灵恩赐。所以圣灵说,你永远不会失败,我在你边上,并不是靠你自己。这里我们要细致一点,从泛泛回到具体,不是靠你自己,是圣灵与你同在。
若我们坚持再问一次,什么是爱?我们仍然是模模糊糊,无法准确表达。因为,对于爱,我们目前的话语象孩子,心思象孩子,意念象孩子;对于爱,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情不自禁地记住了保罗弟兄留下来的金句: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至此,保罗“爱的 16 个要素”讲解完毕。)
众: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