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5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6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8 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第 12–15 要素:凡事包容(Love bears all things);凡事相信(believes all things),凡事盼望(hopes all things),凡事忍耐(endures all things)
1. 现在我们来默想四个谓语动词,是我们平常生活里也会经常用到的四个词汇。比如说,我们会“包容”一个好朋友的缺点;我们“相信”一个生意伙伴的为人;我们“盼望”刚刚启动的项目能够如愿成功;我们为了孩子的缘故决定不离婚从而“忍耐”配偶的无理取闹。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信手拈来的熟悉体验。是不是如我们前面说的,我们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圣灵恩赐的能力呢?按照我们对前 11 个要素理解的逻辑,我会回答说,是的,是圣灵恩赐的能力,因为保罗的逻辑是一致的。
对四个“凡事”,我默想一共十点。第一点坚持说,保罗的逻辑与前面是一致的,这四个谓语动词所表达的能力在我们的体验里,是圣灵恩赐给我们的。
2.(自问)逻辑一致就不能有意思上的跳跃吗?
下面是一系列自问自答,这是我们要学的功课,不是死人读经文而是活人读,展示给你看。
(自答)可以,这里正是一个逻辑一致却同时意思跳跃的一个绝佳例子。(自问)请具体解释。(自答)注意到了吗?四个谓语动词紧跟着同一个宾语,all things。(自问)那又怎么样呢?(自答)说明这里场景不是指“具体境遇里的能力”,而是一个“泛泛的能力”。我们在前面讨论过,圣灵恩赐的能力总是与“具体境遇里的具体关系”相关联。(自问)那么,什么是这里的“意思上的跳跃”?(自答)这里的四个谓语动词所表达的能力,不仅是“圣灵恩赐的能力”(因此保持了前后文的逻辑一致性),同时又表达了一个人里面生出来的“泛泛的能力”(正如这个共同的宾语所明显暗示的)。(自问)一边说“具体的能力”,一边又说是“泛泛的能力”,这里有没有理性的矛盾?(自答)没有。因为“泛泛的能力”最终都只能在“具体的境遇里具体地表达出来”。没有了“具体”,任何“泛泛”就成了一个空洞概念。(自问)那么,这里说的能力,到底是“圣灵恩赐的能力”,还是由人里面出来的“泛泛的能力”?(自答)在任何具体境遇里仍然是指“圣灵恩赐的能力”,但在人的自我体验上,这个“泛泛的能力”是出于人里面的“某个东西”。(继续自问)那么,这个奇妙“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这一段自问自答大家能跟得上吗?(众:蛮难的!)好,这是四个要素里面最奇妙的,我们研读《圣经》,不是给个结论,难在哪里?按照前面的逻辑走,四个能力应该是具体境遇里的具体能力,是圣灵恩赐,这里的转折在于宾语居然是“凡事(all things)”,显然“凡事”不是具体的能力。我能忍受我老公,不能忍受那邻居,就是具体的能忍受的例子,假如我泛泛能忍受,应该就是“all things”。也就是说,宾语不仅暗示出与前面逻辑一致的具体能力,也出来另一个“泛泛的能力”。具体的能力是圣灵在那一刻恩赐给你的,那么泛泛的能力来自哪里呢?在我们体验里,好像泛泛能力来自我们自己,那么我们自己里面怎么会出来这个能力?是什么东西生出来的?这是怎样一个美妙的东西呢?
也就是说,具体的能力是圣灵恩赐的,前面我已经顺服了,现在泛泛的能力全是圣灵赐的吗?我们再次出现纠结了,到底是我们自己的还是也是圣灵恩赐的?假如全部能力都是圣灵恩赐的,而且爱的能力决定你的永生新生命,那我们的责任在哪里?这个问题前面就埋伏在那里,好,这里又冒出来一个美妙东西,出来泛泛能力。这美妙东西是什么?第二点默想就停在这里。我们进入第三点默想。
3. 现在,我希望诸位注意,在中文和合本里,林前 13:12–15 的“主语”是空缺的。“凡事包容”,谁包容?在任何一个具体的境遇里,一定是“人”在包容。可是,在英译本里,“主语”换成了“爱”:Love bears all things。在经过了上面一系列“自问自答”以后,我可以说,那个在人里面生出“泛泛能力”的奇妙 “东西”,就是这里出现的全新“主语”:爱。换言之,在圣灵恩赐人具体能力的同时,圣灵还借着人的具体经历,在人原本可朽坏的属血气生命里,孕育出一个具体的泛泛能力的“爱”的新生命。多么奇妙啊!
用刚才的例子,一定是这位姐妹在包容她的老公,对不对?这个主语一定是具体的人。现在泛泛地在“all things, 凡事”上出来一个主语“Love 爱”,“Love bears all things”,主语在这里转折了。所以,英译本把“love”补上去,中译本主语空缺。
在经过了上面一系列“自问自答”以后,我可以说,那个在人里面生出“泛泛能力”的奇妙“东西”,就是这里出现的全新主语:“爱”。换言之,在圣灵恩赐人具体能力的同时,圣灵还借着人的具体经历,在人原本可朽坏的属血气生命里,孕育出一个具体的泛泛的“爱”的能力的新生命。多么奇妙啊!
这句话要反复读、反复读,奥秘就在这个地方!在你属血气的具体经历里,孕育出一个具有泛泛能力的全新的主语“爱”,就是 “新生命”,就是那个美妙无比的东西。但是圣灵在属血气生命里(继续用这位姐妹的例子)赐她能力,让她能包容老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反思,经文启示说,她心里出来一个保罗称之为“爱”的主语,这个主语能够生出泛泛能力!
这个被保罗用“爱”来称呼的“新生命”, 与人的所“是”,即原来所“是”、此刻所“是”,和未来所“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对此,我的回答是,这是一个既有心理和记忆的自我意识的连续性,又是一个“今是而昨非”式的非连续的生命飞跃。因此,作为一个全新的主语(“爱”),既代表那个领受圣灵恩赐能力的原先的人,又代表了那个从人里面生出“泛泛能力”的全新的人。换言之,“原先的人”与“全新的人”不仅是“连续的”与“非连续”的二律背反,而且始终是同时存在于我们里面的同一个人。
怎么会是那么奇妙的东西?!你惊叹,在上帝面前当然要惊叹了!在这位姐妹可朽坏的经历里,在可朽坏的关系里,居然生出一个全新的具有泛泛能力的爱的新生命,那么问:“爱”和这位姐妹之间是什么关系?这就是第四点默想。这位姐妹会指着天作见证说:“这个爱就是我”,因为她能讲出她的爱是怎么一步步出来的,她的记忆在心里是连续的,不是神秘兮兮出来的。这个经历很可能跟她研读《圣经》,体验反思神的话语,在具体的情景里联系起神的意思,跟这个经历连上。她真正的新生命养料是来自于《圣经》,但她的平台、原材料都在她忍受老公的具体境遇里。哦,经历是个媒介,你这样说我们觉得很奇怪,当你面向上帝的时候怎么不奇怪呢?这叫诧异、惊诧!那种情感出来你才会敬畏,你才会顺服,自由的顺服而不是奴仆式的顺服,因为这一切是真的发生在我们的经历里,我们是这样被改变,你可以指着天、向着人作见证!
请问,这里的“all things”所代表的“泛泛”到底可以有多“泛泛”?
这里是什么问题?“all things”包括多少东西?回答:凡事包容,凡事到什么程度?凡事什么意思?你看,不要死读书,读慢一点,一层层读。
对此, 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们此生经历的所有事情。我感觉这已经包罗万象了。但转而一想,不对,这还只是一个自我中心的无神论者的狭隘眼光而已。
包容万象已经够大了吧?此生经历的每一件事情,这是“凡事”了吧?不对!只是一个自我中心的无神论者的眼光而已。
作为一个基督徒,如果我们真的活在神启示的真相里(第 11要素),那么,这里的 all things,不仅包括了此生经历的所有事情,也不仅包括了人类历史上曾发生的所有事情,甚至还不仅包括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整个物质宇宙从诞生到灭亡的整个过程里发生的所有事情。因为我们的眼睛,已经超越了“这一切”。我们活在一个有天父上帝的真相里。祂在“这一切”之中,又同时在 “这一切”之外。更重要的,还有上帝赐予祂的儿女们在基督里应许,即“永远的生命”。
我说这个眼光是基督徒最起码的眼光,是不是?基督徒活在上帝启示的真相世界里,包括整个物质宇宙消失以后,神应许的那个 eternal,我们是活在这样一个“all things”里面,这个世界大到这个程度。继续没问题吧,同意吗?这是不是基督徒最起码的眼光?这叫基督徒啊,否则不叫基督徒。
关于这一切,虽然此刻我们无法完全理解和形容,但正是在这个地方,让基督徒的视野与世人的眼光区别开来。否则,我们与世人又有什么两样呢?
你要眼睛朝他们问,否则我们眼睛跟世人有什么两样?在座的垫肚甲学生是不是?你们要激动起来,把激动表达、显示出来。
如果宾语“all things”不仅包括了整个世界,还包括了上帝以及上帝对人类的应许,那么,我们可以理解第二个与第三个谓语,“相信与盼望”,但对于第一个与第四个谓语,“包容和忍耐”,就感觉有点奇怪。“包容和忍耐”上帝?可是,正是在这个 奇怪的地方,让我联想到我最初读《圣经》时曾遭遇的不可思议的张力。比如《约伯记》里约伯所遭遇的灾难,还有施洗约翰的“被砍头”。设想这样的经历如果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或我周边的人身上,而且我又被《圣经》明确启示说,这一切都是上帝干的。我能 “包容(bear)和忍受(endurance)”我的上帝吗?我还能有信心说,我们的神是一个有恩慈、有怜悯的神吗?如果我还这样相信,难道不是一种严重分裂的“波西尼亚狂想(Bohemia Rahpsody)”吗?可见,四个谓语动词“包容、相信、盼望和忍耐”合在一起,让我看见了基督徒的“新生命”一定是超越了此生有限经验,建立在始终与上帝的爱没有丝毫分离的绝对确信的属灵经验上。请问,这样的经验你有吗?
众:这个挑战很大的是,当你想到上帝也许就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你觉得上帝是爱,但是他也提到包容和忍耐,难道要我们去包容和忍耐上帝?那怎么可能呢?!而且上帝那么好,我们也不需要去包容和忍耐啊?!然而正是在这个奇怪的地方,想到了《约伯记》里的约伯所遭遇的灾难,和施洗约翰的被砍头。这两个经历是我们读《圣经》很难逾越的心理障碍,我们确实为约伯所遭遇的那些灾难而鸣不平,因为约伯没有做什么坏事,同样为约翰圣徒被砍头而叫屈,因为仅仅是为那么一件小事。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上帝确实不符合我们心里的公义、善良、正直的形象。如果这一切都是上帝干的,我能包容和忍受我的上帝吗?其实我内心的声音说,已经有点不能够了,可是他说我还能有信心,张力就这样被树立起来!你就这样开玩笑似的把施洗约翰的头拿走了,你让约伯遭受那么大的灾难,就因为你跟撒旦打了个赌,如果我还能这样相信,难道不是严重分裂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吗?可能你是活到你自己的幻觉里去了,可能你遇到的不是你所期望的那个上帝;如果这是一个真实的上帝,你就要接受约伯所遭遇的灾难,就要接受施洗约翰的被砍头,可能你会觉得接受不了,觉得难度很大!可见四个谓语动词“包容”、“相信”、“盼望”和“忍耐”合在一起,让我看见了基督徒新生命一定超越了此生的有限经验。因为前面他说的这一切,你其实是包容不了、相信不了的,“可见这四个谓语动词连在一起的新生命是超越了此生有限经验的,建立在始终与上帝的爱没有丝毫分离的绝对确信的属灵经验上。”这一点请吴博士再讲一下。
我们今天早上唱敬拜诗,保罗讲的爱不是超越高处、低处,不是超越患难、赤身裸体?他不会许诺你今生一帆风顺,其实就是眼光要超越今生的体验,要超越今生的有限性体验,同时你要有一个确信上帝与你丝毫不分离的属灵经验上,这就是保罗说的,上帝的爱一直与我同在,砍头时候也同在,这样的属灵确信你有吗?难道砍头的时候保罗说神不同在了?!你为什么读这个经文的时候没有张力,我这样一说你就有张力了?!因为读经文的时候你是死人读经文,我现在把你激活了你就有张力了,是不是?
我们如何有这个属灵看见?请读《圣经》。你的经历一定是有限经历,《圣经》借着神的启示,借着良知体验,这正是我们在“第三管”所遭遇的。
我注意到,在 16 要素里的第 1 要素(“恒久忍耐”)里有一个“忍耐”;第 15 要素里又有一个“忍耐”。请问,两者之间有区别吗?有的。在“恒久忍耐”里,强调的是 suffer long and patient,即人内在对痛苦的感受和耐心;
众:有区别吗?我们发现中文“和合本”有两个“恒久忍耐”,爱的第 1 要素就是“爱是恒久忍耐”,第 15 要素是说“凡事包容,凡事忍耐”,那么这两个“忍耐”有区别吗?这是他的问题。
一般这时候,中文看起来一样,英文是不是也一样?一个是 “be patient”更倾向于里面的耐心,一个是“endurance”倾向于对外界的忍受。“be patient”指对具体关系的人有耐心,不轻易放弃;“endurance”指你承受宏大世界里发生的事,你不能理解,受了很大委屈、痛苦和伤害,你能忍受吗?背后就是上帝。
有的。在“恒久忍耐”里,强调的是 suffer long and be patient,即人内在对痛苦的感受和耐心;而这里的“凡事忍耐”,强调的是人对外部环境压力的 endures(忍耐力)。因此前者指的是,人内在世界里的“忍耐”(举例说,亚伯拉罕对唠叨小气的爱妻撒拉的忍耐);后者倾向于表达人对外部世界的忍耐(举例说,大卫遭遇仇敌迫害和追杀的抗压力)。因此,保罗在第 15 要素里更加强调了,在全能上帝的旨意里,神兴起恶劣的外部环境,试炼祂的子民,但是无论怎样的境遇,人都能凭借圣灵恩赐的爱的第 15要素而不会被压垮。
哇!这两种忍耐不是同一种忍耐。只要是具体的能力一定是圣灵恩赐,后面还会继续讲到。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保罗在《罗马书》8:35–39 里那段著名的“爱的凯歌”:“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听见吗?这就是超越!这个无论怎么样都确信神的爱与他同在,在任何境遇里面,在属灵的确信里,好,保罗已经讲的很清楚!
这一段经文,既是保罗对具体境遇里圣灵恩赐能力的有力见证(神做的),又是对新生命的爱的能力的至美表达(人自己做的)。
假如说不是圣灵恩赐,保罗又可夸口了,所以在任何具体的境遇里,保罗说是圣灵让我做到,不是我自己做到的,无法想象我可以做到。这是圣灵恩赐,是一个见证,同时又是什么?这是两条平行线,新生命本来就是这样子,新生命泛泛的就这样,但每件事都是圣灵让他做的。
又一个完美的二律背反真相的宣告!Love bears all things!整个世界都可以在其中融化了。
关于“泛泛的能力”,我还有一点补充。如果说“圣灵恩赐能力”总是与人“作什么”有关,那么,在我的体验里,新生命的 “泛泛的能力”则更偏向于人“不作什么”的能力。
一个是做什么的能力,总是圣灵具体恩赐;一个是不做什么的能力,倒是跟泛泛的新生命的能力有关。
并且主要有三种表达形式:1. 是人在良知里对真假是非的 “明辨”能力;2. 是人在自由意志里对公义善恶的“意志”能力;3. 是人在现实里对人类“有限性”以及“有罪”经历的“体验与反思”的能力。
这个泛泛能力可以体验到以这三种方式存在:一是我们经常讲的“明辨”,二是你的自由意志选择,三是你的体验与反思。这三个能力是一点点提高,构成一个泛泛的新生命的成长,而不在做事层面上。第一个,是在良知里明辨,很多事你不做了,原本要发火现在不发了,骂人不骂了,贪婪不贪了,出于明辨。第二个是这个事情发生以后的体验反思,还有你遇到一系列的自由意志选择,你的选择能力就是意志能力,所以不是强迫选择,是意志本然的选择。
比如说,我们内心里对生活中虚假现象的敏感和警惕;对社会上恶与不公义现象的强烈厌恶情绪;对穷人和一般人的身同感受的同情和怜悯;对普世价值与公共事务的关切心和责任感等,都是我们对我们里面的爱的泛泛能力的真实体验。另外,我发现,当我们内在爱的泛泛能力提高以后我们外在的爱的实际行动能力(来自圣灵恩赐)也会随之增强,我们所拥有的爱的具体关系和对象范围也会随之扩大。
我的意思是,当你里面泛泛的新生命能力提高以后,你发现神赐你更大能力,在更多的具体关系里行出来。那个行出来的能力一定是神赐你的,跟着你走,这个体验很美妙吧?!他会加给你更多责任,让你在更多关系里行出这个爱,原本你是活在很窄小的范围,只是一个家庭里;现在不是自己一个人撑下去,而是被扩大,扩大的能力是神给的,是与你的新生命能力同步的。
写到这里,我联想到《圣经》里著名的雅比斯祷告:“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历代志上》4:10)。我明白了,雅比斯祷告的核心,其实就是林前 12:31:“你们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赐。我现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们”。也就是说,在新生命里,我们本然地更加渴望,并向圣灵祈求,赐福我们更大范围的爱的具体能力。“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让我们在每一个具体的境遇里,能够承受、相信、盼望、忍耐一切(all things)。感谢主,圣灵一定也会随着我们的成长,在祂的智慧里,答应我们的祈求,满足我们的渴求,赐福给我们更多、更大的实际能力和责任。神说,孩子,我的恩典够你用!在你遭遇的所有事情上,你必不缺乏,并且得胜有余。这是神在创世以先在基督里赐给我们的应许。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