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第 1–8 章作为一个整体,保罗讲述宏大救恩,其中第 5–8 章是整体中非常重要的高峰主题,从第 5 章开始把神所要传达的救恩真理信息推到了高潮。
《罗马书》第 1–4 章,保罗分析人的罪性,在生命本质意义上是悖逆神的。保罗所面对的是全世界人,与是不是基督徒无关,凡有一口活气,人的意识就在这个困境里。保罗用律法概念把这条线全部理清楚了,律法概念是个很宽泛的大概念,就是我们心中好的、善的、对的、良知的那个东西。但是,世上没有一个义人,将人一网打尽,毫无希望,彻底绝望。这一点很多所谓的思想家、哲人、圣人是不同意的,他们认为人可以活出美善境界来。
作为《罗马书》第 8 章的预备,我们讲到一点哲学上的“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哲学面对人的困境看得很透,面对虚无、无意义、荒谬,往往也很绝望。所以加谬说:所有哲学问题的根本问题就是自杀问题。任何信念其实都是虚假的,人真正面对的是个完全虚无的人生,出于偶然性,莫名其妙生,莫名其妙死。这是存在主义哲学冷到骨头里的那种感觉。无神论存在主义有两个大人物,一个是萨特,一个是加谬。加谬 40 多岁死于车祸,死时对人生看得很冷很冷。即便看得那么深的萨特,在晚年也受不了这种绝望,因为他拒绝神。萨特到后来没有信念、没有希望,活不下去了,所以要找个希望。他一度偏左,相信苏维埃,相信斯大林;而此时加谬不相信,认为完全骗人,事后证明加谬在这点上比萨特深刻得多。当时萨特也到过 50 年代的红色中国,去过莫斯科,走了一圈以后发现也不行。最后萨特抓住另一个希望,就是“人道主义”。萨特 1980 年死在法国巴黎,那时他是青年导师,太伟大了,因为他为没有希望的人生点燃希望,在没有意义的地方创造意义。他的名言是:没有意义我们创造出意义。他死时倾城为他送葬。
在某种意义上,保罗比萨特还萨特,比存在主义还存在主义。萨特最后还是在人里找希望,而保罗说人毫无希望,感谢神在律法以外安排了救恩。这是基督教的一个宗教教义,非常深刻的一点是:人的希望不在于人,乃在于造我们的神。今天团契的赞美诗说:耶和华的心是平安的意念,是慈爱的意念,神没有把人放到一个绝望的境地。创世以先,神就用慈爱的手托扶着,从源头的设计就是在律法以外安排救恩。对于没有宗教开导的人,救世主的概念是非常震撼的!所谓人文学就是人自己是主人,以后人的命运自己掌握。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很伟大,创造出伟大的人类文明;即便个体微小的生命,也追求高尚,企图变得伟大。所以,救世主的概念是对人类主体思维的很大冲击、很大震撼,是革命性的。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个人必须经历这样的革命,救恩不在自己,救恩在律法之外,我们的确需要救世主!
宽泛地讲,律法、良心的概念就是一般人追求高尚,心中天生知道善恶,要活出圣人来,因此很多学说追求成圣。当你把表面屏蔽拿掉,其实心中本来就有神,你所具备的一切都已经在你里面了。良知就是律法,律法就是神的话语。
但是保罗说律法不是为救你的,虽然你竭力想按照神的话语去做,但怎能做到呢?保罗告诉你:律法之外有个救恩,这个救恩不是柏拉图的理念,不是善恶意识,而竟是一个人,简直荒谬到难以置信!这个人叫耶稣,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人,有血有肉,从娘胎里出来的婴儿一点点长大,活到 33 岁,被他当时所生活的社区、政府、当权者,包括他的朋友钉死在十字架上。
地球上活过的人有没有准确数字?当然有,只要定义明确就有确切数目。从你的亲人、朋友、同事,再扩大到那些对你影响很大但没见过的人,例如你被感动的“中国十佳青年”;然后不仅限于这个时代,扩大到以前时代,你可以举出居里夫人、托尔斯泰、马克思;中国的孔子、孟子、大禹;还有音乐家、科学家等等。为什么这些人会跟你有关系?因为他们的思想,他们的音乐,他们的成果与我们息息相关。你可以继续数点人物……发现你的生命不是孤岛,与那么多人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我想说的是,所有这些关系都不重要,唯独有一个人,我们与他之间的关系跟上述各种关系不能同日而语,那就是耶稣基督。其他关系到最后都是死,都是忘却,乃至脱离关系,只有跟耶稣基督的关系导致永生。当你奄奄一息,生命走到最后一刻时,那些和你有关系的人全都不重要了,一切体验、一切意义到此为止。这就是萨特所言,人本来就是荒谬的,推理的前提是不可能有神,所以一定是荒谬的,这是萨特的逻辑。假如有神的话,人生就不再一样!
我们与耶稣基督的关系出自《圣经》的启示。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所有对你有影响的思想家,要么说出与萨特相同的结论“人生是荒谬没有希望的”;要么说出相反的结论“人生是有希望的”,但是这个所谓的希望还是自欺。但《圣经》启示我们,这个希望归根结底归到耶稣基督,这个历史上真实活过的人。《罗马书》第 5–6 章讲他在十字架上被钉死这件事跟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本质的关系。你在世上读过很多书,读他人的故事、他人的思想、他人的经验,那些他人其实最后都跟你同样的结局。你真的需要花时间研究的人,唯有耶稣基督。你去研究他,看他说什么,因为只有他配得我们花时间去研究。这就是我们花时间在查经班的意义所在,整本《圣经》从旧约到新约都指向他。看起来旧约说的是亚伯拉罕、雅各、以撒;还有大卫、所罗门;一个一个世代点过来,全都指向耶稣基督。他是个真实的人,不是抽象的概念,视频把这个人肉眼可见部分栩栩如生地表达出来,还有肉眼所不能见的也在于他,这一点唯独在《圣经》启示下才能看见。
从大线条看,第 5–6 章跟第 1–4 章连接,描述我们的生命从绝望到可翻转,从绝望到有希望,全部跟耶稣基督这位救世主有关。
《罗马书》第 7 章的主题是:摧毁旧世界。当你看见耶稣基督的生命,当你真正认识到的时候,你原来的旧世界从此崩塌。唯独看到、领受耶稣基督这个生命的本质,你原来的世界观才会彻底崩溃。任何一本书都做不到这一点,只能修补、改进、完善,因为原来世界观的核心基石是律法。
可以宽泛地看,律法就是因果律:原因、结果;有原因、有结果。好人好报,坏人惩罚;不干活无报酬,不复习考试不及格,不遵守规矩开除学籍;国际球赛不遵守国际准则,开除球籍。然而耶稣基督这个真相把此律拆毁,出来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恩典律。恩典就是,一切都是白给的,与你的努力、行为无关,并且这个原则才是这个世界的真正原则。
《约翰福音》讲的福音,就是耶稣基督一来就说恩典进来了。你很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想死,但你的生命哪里来?出于什么理由?白白得来的不是吗?其实我们生命的起头就是恩典。萨特说生命不知从哪儿来,也不知到哪儿去,没有理由,出于偶然。物理学家说你活在地球上并非是很自然的事,从宇宙演化过程看,地球是那么特殊,精妙到少一点不行,多一点也不行,竟是中了大彩中的大彩!《圣经》启示,为人类预备的伊甸园(地球)哪里来的?恩典。我们这些地球人有什么特殊,配得这样的待遇呢?全是恩典。阿门!
这样一想,恩典的概念也不是那么荒谬了,真是恩典!比如说幸运者如马云,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那么多中国人居然就是他,搞出一个什么“阿里”,怎么会那么幸运?他自己都觉得很幸运,也是恩典,无法解释。拿破仑十年功夫建立起那么大的帝国,怎有这个能耐?偶然性背后就是恩典,没有理由。神说: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主权完全在他。神说我恩待每个人,赐给你我的儿子,这就是耶稣救世,无论尊贵的国王,还是乞丐、妓女,都平等,都如我眼中的瞳仁,这叫恩典。然而我们的律法思维根深蒂固,一旦离开律法进入恩典,就束手无策,无从思考。马太福音第 5 章耶稣的“登山宝训”,全是恩典原则,讲得那么直白,我们却听不懂。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不懂《圣经》,听不懂耶稣的话。
我们 1155 团契是从研读《约翰福音》开始的。因为约翰在四福音书的四个作者中晚了好几十年,所以他把恩典体系理顺了,我们跟着他的体系走,一步步带。如果一开始就读马太福音或者路加福音,真会搞得一头雾水,因为我们的思维没有准备。一个亮光接一个亮光,完全是天上的话,我们的悟性跟不上,因为我们的悟性只在律法框架下,一旦离开这个逻辑体系就无法思考和领受。所幸现在我们有了《约翰福音》、《罗马书》,站在一个新高度可能好读一点,连那些《圣经》的寓言故事都会好读一点。
因此,我们如果不破除律法的世界观,就无法在理性上接受神的真理,这就是保罗第 7 章要打破的东西。保罗一辈子为建立基督教,贡献了三分之一的新约《圣经》,它的主题就是破除律法,建立恩典的观念。
在第 7 章的最后一段,保罗把话讲绝了,描述出第一个二律背反的绝望生命。这个二律背反讲述的就是每个人的人生真相,想做好但就是做不到,有那么多渴望又有那么多遗憾,终归是带着遗憾离世。我再讲具体一点,临死的时候总会很遗憾,对孩子不够好,对父母不够好,对配偶不够好,让我再活一次就不会这样,其实再活一次你还会这样。保罗在《罗马书》第 7 章最后一节经文叫出:我真是苦啊!。保罗是谁?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严谨,在道德上为楷模的,最信神的民族中犹太教门下的佼佼者,他最后叫出我真是苦啊!就说出了这个遗憾。
第 8 章开始讲从律法里得释放的全新世界。保罗说我们以前是罪的奴仆,如今不是了,因为从律法下释放了。什么是从律法下释放了?没钱上市场人家让你买东西?不上班老板给你工钱?还是自圆其说的理论,跟我们的生活实践没多大关系?不明白。
我昨天晚上提出三个思考题:
(1)重生基督徒还会不会继续经历第一个二律背反的纠结与挣扎?
(2)重生基督徒还要经历第一个二律背反的意义何在?
(3)如何描述你在第二个二律背反下的挣扎?
思考题 1. 对重生基督徒而言,生命已经进入第二个二律背反,是否还会经历第一个二律背反的纠结和挣扎?罪的奴仆的生命被罪捆绑,不可能不犯罪;义的奴仆则不可能犯罪,因为完全顺服义了,生命完全活在义里。这就是所谓的第二个二律背反:我们既是罪的奴仆,又是义的奴仆。意思是说:我们这个没有希望的罪人借着重生,神已经把一个全然圣洁的生命放到你心里了。当你灵眼打开看到他的时候,当你认识耶稣基督的义而且愿意归向他的时候,他已经把一个全新的生命赐给你了。阿门!
但是,事实上,我们不敢说自己是完全的圣人,因为我们的经历、行为、心思意念都证明了我们不是。但耶稣基督已将全然圣洁的生命赐下,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有两个生命:一个是原样的污秽;另一个是已经白白得着的耶稣基督赐予的新生命。这就是重生基督徒的二律背反。所以答案很简单,重生基督徒一定还会经历第一个二律背反里的纠结与挣扎。因为事实如此。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成为重生基督徒是从哪一天开始的?神秘!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心里明白这是真的。为什么是真的呢?你可以验证。怎么验证?你跟不信的人讲福音,他没办法明白,就跟我们以前不信时一样。我们很着急,他脑子怎么都点不开。这时候你才发现你跟他们已经有本质的区别了。单凭这一点,不看行为,我们就知道自己与他们、也与以前的自己不一样了。我这句话是有《圣经》根据的,当我们说哈利路亚赞美主,神啊!我感恩,希望单单仰望你,当此心发出时你感觉不一样了,因为不信的人发不出!每个基督徒走进教会团契,都被原初感动过,否则你进不来。这样我们就知道第 8 章讲的就是我们这些基督徒,
因为我们都被感动过,这个感动跟你受洗不受洗、是不是基督徒、习惯不习惯讲阿门、饭前有否祷告没有关系,因为这一切都是外在可见,神只看里面的。听到耶稣基督这个名字,心里有感动、有思考,就是蒙福了!
思考题 2. 那我们的变化在哪里?我们活着就会纠结,纠结的意义在哪里?大部分纠结是在里面的,如果是在事情层面、律法层面,我们还可以做出一些好事。我们现在问的是,神还让我们经历第一个二律背反的意义何在?
思考题 3. 其实最难的是第三个问题。如果一个重生基督徒每天见证的还是在第一个二律背反里的纠结,讲不出在第二个二律背反里的那种生命经历,你很可能根本就没有真正进入重生。我问的是:如何描述你在第二个二律背反下的挣扎?让你讲出新生命成长中的生命张力,那个痛苦并快乐,忧伤又喜乐的心,就是那种复杂的感觉,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你可以吗?
第二个二律背反很简单,来自《圣经》的话语:基督徒是耶稣基督用宝血重金赎买过来的,所以是全然圣洁的,你跟他们不一样。你说我哪里不一样,我还不如他呢?!这个纠结就是第二个二律背反里的纠结。你不相信,不相信耶稣会赎买你这个人,你觉得应该赎买他才对,他脾气比我好,人也比我勤快。所以我说,虽然简单,却听不懂!让我们再读《罗马书》第 8 章这一段话:
罗 8:6 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简单吗?非基督徒或者没有重生的基督徒听不懂有理由,因为他们都不知道永生、灵的概念,需要深一步了解。但重生基督徒已经相信有救恩,相信有永生,相信有灵的生命,相信灵的生命是靠着神的话语作为食粮,也相信耶稣基督就是生命的粮,再听不懂就不对了。
经过这样结构性的梳理,读第 8 章时我们重点关注的是第二个二律背反。倘若这个重点抓不住,就又滑到第一个二律背反里去了。第 8 章的核心信息很简单,告诉你已经有两个生命:一个是体贴肉体的,是导致死的,是不顺服的;一个是顺从圣灵的,是永生的生命。按照这条主线带出一个概念:明辨。这个明辨已经和在亚当里律法下的明辨有所不同了。我们在亚当律法下也有明辨,明辨神、律法、良知、好的与坏的,但这个明辨还是亚当里第 7 章后半截的明辨,到第 8 章是肉体与圣灵的明辨。
肉体的生命,没有救恩、没有更新就是到死;灵里生的生命就是永生。明辨的主体是我们自己,明辨的前提是必须看到两个生命,看到两个生命同时在你身上。灵眼打开以前看不见自己有两个生命,那个新生命是微小的,所以这时候需要你特别注意明辨那个微小的新生命。信心的思考里说每天早上起来,两只眼睛睁开,讲的就是每天的生活经历里都要明辨,其实你有两个生命在观察世界、接收世界的信息。那个肉体的、律法主义的、不信的生命很强大;那个弱小的新生命反而很弱小,好像不是很清楚,有很多犹疑。那个原来的生命思路敏捷,推理清晰,反应很快,因为我们一直这样训练出来的。新生命反而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就好像耶稣基督死而复活以后到门徒中间,门徒认不出来,好像是主又好像不是。我们对真理的认识也要经历这样的阶段,怎么能让我们认识更清楚一点,不那么犹疑?怎么做到?当然要读神的话语《圣经》,思考、咀嚼,越读越明白、越思考越明白,不然就永远糊里糊涂。所以要不断地用《圣经》的话语来光照,不断地吃灵粮,抓住这条主线,保罗讲新生命的时候,基本上是
一个主线。我们以前读过《以弗所书》,你是新人的话,怎么能还这样?怎么跟不信主的一样呢?这个地方的明辨都不是在事情层面的明辨,都是讲生命本质的明辨,都是说你的生命本质是这样的,怎么还那样,这地方最容易被撒旦打垮,让我们突然觉得不相信自己,怀疑自己,然后怀疑耶稣。真的耶稣救我吗?真理真有那么大的功效吗?当圣灵在心里说:你的一切罪都不计,神不看,安慰就这样出来了。当我们良心自责、羞愧,厌弃自己的时候,神不厌弃,神不放弃,若是经文不抓住,马上被打垮。所以要特别注意第二个二律背反,撒旦的诡计是让你自我怀疑,怀疑救恩的真假,怀疑自己的价值。耶稣基督说:我救的就是你这样的人,你认为自己好反而完蛋,你认为自己坏就有希望了;我来救你,等着救你,孩子,来吧!这个逻辑很简单,就是《圣经》里的恩典逻辑。
你现在有两个生命了,怎么还能这样子呢?雅各说过这个话、彼得说过这个话、约翰说过这个话,很多教会都说过这个话,我们听不懂是因为还不相信简单的恩典真理。这里保罗也同样讲两个生命,但他作了很多分析、铺垫。前面几章讲罪、死、律法,几个概念是纠缠的,一直到第 7 章开始接触肉体概念。中文的翻译很难区别肉体和身体,英文帮助我们区分开来。肉体指的是本质上不能长久、可朽坏的一切。你想象工业革命以前,人的生活很简单,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人走不了几里路,没有那么多诱惑,也没有那么多信息。现在世界太有吸引力了,好像生命的本质就是这些过眼烟云的东西,节奏越来越快,脑子跟不上了,手脚跟不上了,灵魂跟不上了。肉体跟一切可朽坏的相接,灵跟神的永恒相连。
第 8 章将肉体与灵作比较,目的是要明辨。保罗以肉体作为特征来明辨是非常有启示意义的。在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中,你的心思意念是在肉体的笼罩下呢,还是开始渴慕、追求永恒的灵?这是属灵基督徒第一个要明辨的。除了要继续明辨第一个二律背反下亚当里的善恶,生命到一个更高境界要有灵与肉的明辨。在亚当的第一个二律背反里,善恶的明辨是律法与罪纠缠中的明辨;在新生命的第二个二律背反里,是可朽坏的与不可朽坏的明辨。接下去是身体,用世界的眼光看,后现代的主流哲学和文化特别强调身体,精英文化如此,平民文化也如此。公园里那么多人锻炼身体,老百姓越来越爱惜身体,不像以前活得那么穷、那么贱,死了就死了。健康、享受、吃、住、性的愉悦都围绕着身体,这是后现代的一个特征。你发现罪对肉体纠缠不清,归根结底还是从身体出发的。贪官成功之后追求的还是身体的享受。过去的哲学家在千年、百年以前,很侧重精神愉悦,而现在也越来越淡化,很多后现代哲学全都以身体愉悦为主题。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是一个典型例子。
今天的赞美诗是怎么唱的?(众:虽然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渐渐衰退。)我唱这歌想起今天要讲的经文就被感动。神造的身体命定就是有限的,但人生经历可以让你看见那位永恒的神,渴慕在耶稣基督里得到救恩,得到救赎;也可以此生不相信神,归于尘土,人死如灯灭。我最喜欢的一个基督教作家杨腓力(Philip Yancey),他的岳父是一个很属灵、很爱主的牧师,临死的时候身体经历那么多痛苦,以至于连尊严都剥夺了,此时在身体的衰败上还真看不见神。经济学家杨小凯得肺癌,北美的华人牧师替他祷告,病情好转到中国复旦做见证、发文章,三年以后去世,
没有一个人能逃脱。所以这是个挑战,第 8 章后面说:那个看得见的还叫盼望吗?看不见的才叫盼望。当重生基督徒从罪里释放,从肉体里出来的时候,无一例外要经历身体软弱的试炼。保罗把这段有关身体的经文安排到第 8 章最后部分,真是非常恰当,阿门。
第二个二律背反真正要解决的是信与不信、生与死的问题。重生基督徒的纠结还是归结到信与不信,不信的时候可以有很多伎俩,因为你不想承认自己不信,伎俩之一就是跑到第一个二律背反里去,打所谓得胜的仗,这是很重要的伎俩。因为该打的仗你不打,躲到第一个仗里称胜并喜乐,闭眼不看那个生与死、信与不信的张力,是重生基督徒的一个陷阱。
那么,第二个仗怎么打?其实第二个仗不需要你打,第一个仗是你必败,第二个仗是你必胜。但是你必须做一件事:明辨和信。信心可以从小到大,只要从小信开始,一点点抓住信不放。这个过程不是从第一个二律背反里出来的,第一个二律背反里是出不来信的;信是从第二个二律背反里生出来的,这个很重要。第一个二律背反打赢的仗,假如没有在第二个二律背反里看到两个生命,一个生一个死,那个打赢的仗是自欺,最后还是在律法下,只有死。无论你嘴巴上怎么说,一切荣耀归于神都没有用。在第二个二律背反里的第一件事是:明辨,明辨你有两个生命,借着你的小信说:神不计较我们的罪,神的恩典是真的,神赐永生是真的,就信这个;接下去是神做工,神会让你越来越相信他的恩典,越来越让你把负担扔掉,就是圣灵所应许的:我的恩典够你用,一切是借着信。这里一个最重要的奥秘,当然要读《圣经》,你的生命需要灵粮,你的心思意念越来越让《圣经》圣灵带着你往前走,越来越看重耶稣基督的恩典,越来越对神自己有兴趣,越来越想更多了解神;越来越忘却自己,越来越把主权交给神带领。这样的过渡是《圣经》带你做的,会帮助你在第一个二律背反里挣扎不会那么累,如耶稣所说我的担子是轻省的。虽然你在日常生活里还在经历第一个二律背反下的那种纠结与挣扎,但是有了更宏大的眼光,有了圣灵带领的见光、看见,你越看、越清楚、信越多,第一个二律背反里的纠结就会变得越来越释然,越来越轻松,因为你把负担交给主耶稣了,他帮你解脱出来,这个体验也很重要。正如主耶稣最后说的:你的义的标准要高于法利赛人,不是跑回去重新在律法下打,凭着行为做,乃是在恩典光照下自然而然活出新生命来,这个仗是这样打赢的。
重生基督徒经历第一个二律背反之所以有意义,是要让你重新回到绝望里受苦,搞不出希望来;搞出希望你就虚妄了,就是耶稣说的“睁眼的瞎子”。所以,明辨是要看到有两个生命的存在,基督徒在生、死两个命运归属上越看越清楚,在两个来源上越辨越明,会让你对神的旨意、神的品性越来越热爱,这是融合在一起的。(众:这么说,信心的成长也是基督徒对神不断认知的过程?)是的,是不断认知的过程,明辨就是认知,明辨你的老生命,原来的一切罪以及律法下的挣扎无望。明辨是圣灵做工,是信的种子,是新生命,让你看见一个恩典生命,永恒生命。重生是白白赐给你的,你在《圣经》里得到验证,同时在经历里得到验证。就是罗 8:16 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的体验,也是说认知。这个认知首先是《圣经》借着耶稣基督的话语,我赐圣灵会与你同在,与每个重生基督徒同在,这是他的应许。然后我们用经历去见证这个应许是不是真的,只要你对永生有一点希望,就抓住那个希望,永生是生命的全部意义。所以认知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神的话语,就是这本《圣经》;一个是把你的人生体验全摆上,追求“就光”。这样的就光、认知会让你越来越觉得神的话语是对的,越来越看清、越来越明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