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 8:1–11

8:1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2 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3 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4 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5 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6 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7 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8 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9 如果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10 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心灵却因义而活。11 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藉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

有了上面的预备,让我们研读罗 8:1–11。

8:1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

谁是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或者说在基督耶稣里是什么意思?新约《圣经》有一个术语:“在耶稣基督里(in Christ Jesus) ”,在四福音书中不断出现,到《约翰福音》越来越强调这个新的概念,这是基督徒思考信仰的核心。我认为,这个概念最好的链接是:罗 6:11 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当涉及到客观真理跟个体生命链接的时候,《罗马书》第 6 章启示我们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看”。罗6:11 把这个客观发生的事实拉到我们生命里去,所以我要说,那些“看”自己向罪死、向神活的人,就是在耶稣基督里的人。

这个神秘的“看”把我们的生命跟基督生命相连。这句经文明确说,那些看自己与耶稣基督同死同活(向罪同死、向神同活)的基督徒如今就不定罪了。这让我们在认识上深入了一步,对我们而言,“在耶稣基督里”这个术语很抽象,这个链接是《罗马书》一步一步带我们过来的,转折点是耶稣基督已经成就了!我们怎么能跟耶稣基督拉上关系,是看自己在他死里有份,在他活里有份,这是信而回应,认识了客观真相之后的回应。这个回应是第一步,我们还可以继续,怎么“看”,“看”是什么意思,一步步往前走。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什么叫“不定罪”?研读至此,我们已经比以前深刻多了,神为什么要定罪?是谁定罪?是神定的;凭什么定?凭律法定。神说定罪就定罪,不能变的,是不是?罪的工价就是死,就必须死。那“不定罪”是什么意思?他赦免就不定罪了吗?你在律法下必定罪,律法一条条把你捆得死死的,律法是严厉的,没有说律法可以协商、通融的。保罗的回答总让我们很惊奇、很意外,保罗说不定罪,是因为你现在罗 6:14 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律法是不变的,是我们不在律法下,我们的生命变了。

保罗用很多比喻告诉我们,原来那个在律法下被定罪的生命已经死了,所以律法就不作用了。不是赦免那个在律法下定罪的生命,那个你已经死了!你怎么死的?是在耶稣基督里死的,你的死跟耶稣是连在一起的。在耶稣里死,在耶稣里活,活出来的生命是在恩典下,这个生命是不定罪的!

至此,我们对不定罪的理解比以前深刻了,不会轻易说基督徒信神了,所以不定罪了。不定罪是因为我们现在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现在体会到这个问题需要严肃对待,不可作卡通化理解。

8:2 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

那么,突然变成不在律法之下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你的那个死了,这个活了,这个过程是神做的工,神把生命种子给你了,这个生命是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因为这个生命是本然的生命,喜爱律法的义,活出自由的生命,当然是不定罪的;因为这个生命不再和律法捆绑,不再需要律法,所以不再定罪了!理解到这一点,喜乐就出来了。但是我们又免不了困惑:没有啊,我昨天又犯罪了,又跟丈夫吵架了。这次我们要把这个问题彻底搞清楚。我还要提醒下,单单意思搞清楚也没用,你要相信这是真的,神真是这样说的,这才出来。只有体验到神真是这样说的,这个体验出来就真的不一样了,你人生的全部经历就是为了体验神的这个意思是真的!这个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只是我们以前没看见。不再定罪了是指你的生命已经改变了,你是在恩典下的新生命,这个生命不再定罪了,直到你体验到这是真的。

我们的困惑在于,总是克服不了罪的问题,甚至克服不了软弱的问题,也克服不了死的问题(因为死的问题、软弱的问题都与罪相关),即使保罗多次给我们肯定的回答,我们仍然懵懵懂懂。对此,英文 ESV 版本从第 8 章第 3 节开始跟着五个 for(因为),你现在不再定罪了,从罪里面释放了,乃是因为你罗 6:14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为什么呢?以五个 for(因为)排列来解释这个结论是怎么出来的。

8:3 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

第一个 for(因为):For God has done what the law, weakened by the flesh, could not do. By sending his own Son in the likeness of sinful flesh and for sin, he condemned sin in the flesh.中译文: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没有翻译出英文中进一步说明原因的语法结构。具体地,第一原因是因为耶稣基督。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耶稣基督以无罪的生命替我们在十字架上受死,然后替我们作了赎罪祭,我们是理解的,英文解释了我们之所以生命改变是因为这个事情先发生(用现在完成时态),这是已经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我们的全部教义是建立在这个事情真的已经发生,耶稣基督是真的这样在世界上活过,居然受过那么大的刑罚,以至于人类最大的刑罚他都担当了,就是为救我们,这是事实。

为什么说是罪身的形状(sinful flesh)?Flesh 翻译成肉体、肉身,重点是指会朽坏的。实际上,在神创造的永恒里的人是可以不朽坏的。从泥土归泥土不是神原本的旨意,凡会朽坏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属罪人的,都是没有满足神的荣耀要求,本质上是有罪的。耶稣基督,神的儿子是以人的血肉之躯来到世上,这个血肉之躯也是会朽坏的,从这个意义上,全部的罪都在会朽坏里,要被惩罚,出于泥土要归于泥土。也就是说救恩确实是在会朽坏的肉体里定了罪,耶稣基督也确实是成就了这个过程,他确实是在肉体里定了罪。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人之软弱是跟有限的特性连在一起的。耶稣基督是不是一个软弱的身体?是的,耶稣基督也是以软弱、有限的身体出现人间,所以耶稣基督在旷野受试探的时候,也经历饥饿的煎熬;在钉十字架时,也经历一样的血肉之躯的痛苦。若是觉得他是神,好像不痛的,其实没有抓住他百分之百人的一面。虽然我们不能理解,但是《圣经》告诉我们是三位一体,而且是百分之百人,百分之百神,他也是以肉体的、软弱的、有限的形式出现,而且这个软弱(作为肉体可朽坏的特性)是跟罪挂钩的。

众:耶稣经历人的痛苦也是罪的一个体现吗?

这里的意思不是指道德的罪,而是说,软弱的、可朽坏的身体,本身就承担了罪的咒诅。因为在神最原初的设计和创造里,亚当最初的身体是可以不死的。从亚当开始受罚、被驱逐时,才变成可朽坏的,跟罪挂钩的。所以可朽坏的本身是罪的载体,耶稣基督在这个意义上是以罪身的形状进入世界。但是耶稣基督没有犯罪,这个很重要。保罗对重生基督徒一再说你是软弱的,但是没有说你可以犯罪,《圣经》里这些概念逐层深化。软弱的概念在第 8 章后面还会讲到,可见罪身的软弱,跟罪性、过犯不划等号,软弱可以不犯罪。中文用软弱表达其中差异,为后面进深作了铺垫。

8:4 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

一般的理解是,第二个 for,耶稣的死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些罪人身上,这是对的,但不够细致。保罗说,是成就在我们这些圣人身上。因为不顺从肉体,只顺从圣灵,当然已经不是罪人,而是圣人了。

我们仔细想想,罪人是要受律法惩罚的,因为神是公义的,律法是严肃的。耶稣的死,不是使律法的义成就在罪人身上,而是成就在圣人身上。于是我们严谨地问,如果我们已经是圣人,为什么还需要耶稣?保罗的逻辑是:我们之所以能够不顺从肉体,只顺从圣灵,乃是因为耶稣的被定罪,还是回到了十字架的救恩。原来我们从罪人生命变成圣人生命的唯一前提,是因为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恩!保罗在罗 8:3 和罗 8:4 的两句话,在英文中是连起来的一个句子,连续阐明原因,以至律法的义可以成就在这些圣人身上。我们的问题是,我们不是圣人,怎么办?这个我们先放一放。根据这句经文,如果不是圣人,他的义就不能成就在你身上,律法的义还要追究你、定你的罪。现在我们先要抓住这句话: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些圣人身上。

8:5 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

第 5 节是第三个 for了: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是不是觉得这句经文有点奇怪?他特别提到肉体的事、圣灵的事。意思是说,所谓顺从肉体,其实就是体贴肉体的事(没有说就是体贴肉体);所谓顺从圣灵,就是体贴圣灵的事(没有说就是体贴圣灵)。为什么不直接说体贴肉体、体贴圣灵?这是第一个我要提请注意、咀嚼的地方。

第二个需要咀嚼的地方是英文用 mind(心思意念),set minds on 来表达中文的体贴。直白的中文翻译是:你的心思意念是关乎在肉体的事情上呢,还是关乎在圣灵的事情上?中文词体贴在我读来更偏感性上的喜好,而英文词组 set minds on更偏于理性上的关注。

还有一个容易犯的偏差,就是把“肉体”跟“圣灵”绝对切割,而且切割和区别的方法不是用《圣经》的方法。《圣经》中严格区分“可朽坏的”和“不可朽坏的,这是明确的。我们通常以为,属灵的,就是与教会、神、《圣经》有关的;属肉体的,就是与世俗有关的,这种一刀切的区别至少是不准确的。生话中发生的事,孩子考试、谋职看起来都是世间的事,其实哪件事不与神有关联?不要忘了神是掌管宇宙和世界的主。你经历中的所有事情都是神让你经历,并且跟永恒里的旨意链接的。所以,属世的、属灵的不能割裂开来,否则属灵的事就变成空幻的了。一个基督徒如果只想神,工作、家庭、孩子都不管,这个基督徒是病态的,人生也就分裂了。

属肉体的生命是什么特征?心思意念只想可朽坏的,只想怎么达成自己属世的目标,只想有没有属世的前途、成就、荣耀、享受、喜乐,这些都跟永恒没有关系,心思意念都在可朽坏的事情上,没有永生、没有盼望!假如灵眼打开,你会发现世界上的一切经历都跟永恒相关,都跟圣灵有关。例如,刚才我们祷告:主啊,感谢你,这些弟兄姐妹看起来是偶然到这儿来读《圣经》的,其实都是你的指引,就链接起来了;又如,你在生活中失败、羞耻的事怎么和神挂钩?如果不挂钩,很羞耻的经历就毫无意义,挂起钩来就让你认识到保罗第 7 章困境中挣扎的实质。

8:6 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

“体贴”在这里的英文是 set your minds on(把你的心思意念放在),其实是很理性、可感觉、很实际的一句话,否则很容易从情感角度理解。保罗再告诉你,不要老想那些可朽坏的、跟永恒无关的事情。本来都跟永恒有关,但是在尚未开启的视野里只看见世上的那部分,那些只体贴肉体的人到最后的结局就是死。为什么?是不是老想这事神要惩罚,不想这事神就给永生,这可是律法主义的读法了!

为什么只体贴(心思意念放在)暂时的事的人一定死,体贴(心思意念放在)永恒的事就活,为什么?看定了!你的救恩是怎么得到的?(众:白白得到的!)没有救恩,你的心思意念怎么能跳出来?不断跳出来与永恒链接是你生命转换的过程。如果不链接,你怎么可能从可朽坏的肉体里跳出来呢?怎能看见那个救恩是真的呢?你只是在理论上看见,没有链接、反思和体验,你怎能相信耶稣基督是真的呢?不断地经历这种更新,以前没有看到神的,现在看到了,一再琢磨发现这是更深刻的真实,你的信心就一点点出来。所以,你心思意念所想的事情跟永恒链接是我们更新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当然要死,而不是惩罚。如果说第 8章能告诉你怎么活出,怎么得到救恩?那就是,把你的心思意念放在与永恒相连的事情上就活,把你每一个经历都变成实底、确据,神是真的,他每句话都是真的。

罗 8:6 的第四个 for,指出主观经历与客观存在之间有两种链接,即两种客观存在:一种是可朽坏的存在,一种是可朽坏与不朽坏相连的更大存在。只看到肉体短暂、可朽坏的,就是死;在可朽坏里看见不朽坏的,把主观经验跟不朽坏的连接,就是活。简言之,个体生命跟客观真实有两种链接,一个导致生命、平安;一个导致死。通常自我感觉个体生命是真实的,扎扎实实、有声有色,生命有长有短,或成功或失败,总之死就死吧,死而无撼,这种链接如今看来是在虚假的真实中。虚假的真实不是不存在,只是在可朽坏的层面上存在,因为有更本质的永恒的真实,因此不能止于此。假如只链接到可朽坏的存在,这个存在跟不朽坏的真实相比是过眼云烟,《传道书》里有很多这样的启示。最后那个虚假的、可朽坏的朽坏了,你也朽坏了。

怎么链接?这完全取决于你的认知,所以基督徒对真理的认知非常重要。没有认知到这一点,就一定会这样,反而觉得这个可朽坏的更真实,谁知道不朽坏的是真还是假,这个认知就导致生命不能更新,以至错过此生。

8:7 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

保罗继续论述到第五个 for,前面说到体贴肉体的是死,为什么?原因是与神为敌、为仇,体贴肉体怎么会与神为仇呢?肉体难道不是神给我们的吗?难道身体的欲望、快感不是神给的吗?难道喜欢艺术、美不是神给的吗?难道神不让我去享受吗?怎么变成与神为仇了?好像神就是跟我们过不去,那既然神这么说,我就牺牲我的一切吧。这就是律法主义的链接了。

保罗说,原因是不服神的律法。但我们倒觉得是在服神的律法,即便体贴肉体也在服神的律法,这样就又容易回到第 7 章的纠结点上了。比如,我尽量做到诚实、搞好关系、孝顺父母,很多属世成功的人其实都是很服律法的。可是保罗说不服神的律法不是你不服,是你根本服不了,不能服,为什么?因为你的悖逆,不是你的自由意志不够强,是你没办法服。你认为服得很好,全是虚假的,这就是第 7 章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不能服”点出我们生命的本质,你是服不了的苦!

那个不能服、不能更新的、对神没有盼望的生命本质是与神为仇的。因为神在创世以先的旨意,不是创造与神为仇的,而是创造与永恒相连的生命。那个不能更新、顽梗到底的,最后被神当作什么?很可能当作旧约中所说的神倾泄愤怒的容器,因为这种生命是与神为仇的!读了《罗马书》,知道神的爱一直在召唤我们,神的爱体现在为“与神为仇”的我们预备了耶稣基督,不问义人、罪人,借着耶稣基督走出来。

8:8 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

属肉体的人就是与神为仇的人。与神为仇的人是否也希望自己得神的喜欢呢?《罗马书》第 7 章里有一个挣扎就是想得神喜欢,想满足律法、满足良心,其实都想得神的喜欢。既然都想得神的喜欢,为什么又与神为仇呢?因为生命本质就是与神为仇,是没办法的,与我们的意愿无关。失败(不能服)的原因不是我们做得不够好,而是没有认清我们(亚当)生命的本质;不是主观意志问题,而是要解决生命的本质问题。

8:9 如果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

《罗马书》在这里第一次讲到“圣灵内住”这一客观事实。圣灵内住是基督徒挂在嘴巴上的教义,但是我们要当作第一次听见来读。圣灵内住按照《圣经》启示不是人的幻想,不是人的心理感觉,而是真实存在,真实的神的灵内住在重生基督徒的心里。但是我们对它的理解往往导致很多荒谬的东西:我现在跟不信主的不一样了,因为有圣灵内住,自义马上出来了;以前在保罗纠结里出不来,现在可以借助圣灵内住出来了;以前在道德挣扎时力量不够,现在圣灵帮助我打胜仗;以前“我真苦啊”,现在不苦了,因为圣灵内住,保罗帮我解了。

这种对圣灵内住的理解很微妙,你在保罗描述的挣扎里没打胜仗是因为没抓住圣灵,没祷告;一抓到圣灵就打胜仗了,因为在挣扎时有个帮助可以打胜仗。这样你还是不需要毁灭那个生命,这就是耶稣说的新酒装进老酒袋,你把救恩放在律法之下的老生命酒袋里去了。原来我挣扎,现在终于有属灵的超自然力量,只要我虔诚地求,圣灵每次帮我打胜仗,这是一种教条的理解,很容易混淆,其原因是把第一个二律背反跟第二个二律背反搅在一起。这里要特别小心,我先提醒一下,认知有待深化。

怎么理解圣灵内住帮助我们呢?圣灵当然帮助我们过得胜的生活,圣灵内住当然不一样,圣灵帮助我们不断地看见原本那个是出不来的,然后绝望了,求救主,死而复活;而不是说,圣灵让你看见可以出来的,可以打胜仗了。有区别吗?一个是在生命本质上否定、呼求救恩;另一个是不动生命本身,只求在事情层面上得胜。后者首先出来的是自义,这是耶稣恨恶的那一类,出不来真基督徒那种谦卑的求救。在原来框架里,把耶稣拉到你这个亚当生命里去,把恩典纳到律法的皮袋里。律法主义是一个极大的口袋,有本事把耶稣基督也装进去,把十字架也装进去,还帮你打胜仗了,就是出不了这个大口袋。这就是为什么律法主义很难破的原因。

这是《罗马书》第一次提到圣灵内住在我们心里的事实,这个事实把客观真理和个体主观生命,以客观的方式链接起来。我们总以为这个链接是个主观的链接,现在神真是怜悯我们,用一个客观的链接方法,就是圣灵还真的客观地到我们里面去链接,客观是指圣灵内住不是主观臆想的。圣灵真的内住了,是帮助我们的,我们应该怎样看这个事实呢?我们经常会说因为圣灵内住,现在得救,能够得胜、更新、成圣,全是因为有圣灵内住帮助我们。那么圣灵内住跟我们得救哪个因、哪个果?上节经文是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圣灵是神的灵,是不会住在神不喜欢的人里面的。反之,得救的人得神喜欢,现在你得救了,所以圣灵可以住进来了,在这样一个逻辑下强调:圣灵内住是一个果,你必须先变成属灵的,圣灵内住才可以进来,这里是强调果。下面第 10 节就强调因了。

8:10 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心灵却因义而活。

基督若在你们心里也就是圣灵内住,所以才会身体就因罪而死,心灵却因义而活,即强调因了。基督内住的事实使我们身体因罪而死,心灵因义而活,是生命更新的基本前提,否则更新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在救恩这个奇妙的事情上是因果合一的。互为因果只发生在属灵经历里,在世界上的经历中是没有的。因果 链条是世界的基本思维方法,一个接一个往上推。因和果只有在跟神相连的生命中才会融合在一起,互为因果,因为神是第一因。所以当你理解为果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偏差了,要把它理解为因;在理解因的时候注意不要偏差了,要把它理解为果,这就全面 了。所以,圣灵内住即是得救、成圣的“因”,又是得救、成圣的 “果”。阿门。

8:11 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藉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

从刚才的逻辑看,这里更强调因,强调到什么程度?因为圣灵内住这个实际发生的事,使你的灵复活,甚至应许你的身体也会复活。虽然我们生理的生命在日日衰败,但是因为圣灵客观地住在心里,身体必复活,这是极大的应许。因为这个事情现在还没看见,但是看见的不叫盼望,没看见的才叫盼望,所以就跟上来一个更大的、更让人难理解、难接受的事实:你的身体必复活!因为圣灵已经住在你心里,所以特别强调的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