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 1:16–23

1:16 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17 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我不以福音为耻,“耻”的概念,就是羞耻的概念,在中国文化里面是很强的,在日本也是很强的。显然是因为基督教、犹太教的影响力,西方文明更强调“罪”,东方文明对“罪”的概念不敏感,对“耻”的概念很强调。什么叫“耻”?比如说,你在做一些无聊事或者不那么光明正大的事,突然被人看见了,那个瞬间本能的反映就是觉得很羞耻。所以“耻”的感觉发生在集体里,当你用他人的眼睛看你自己时才会体会的。“耻”的反义词是“荣耀”。比如你出生在一个大家庭,除了父母还有你的亲戚,比如叔叔、伯伯、舅舅、婶婶等。大家看着你从小长大,小时候很聪明、可爱,全家族对你有很高的期望。然而你越变越笨,越来越没出息,似乎原本你可以荣耀家族的,如今却无从达到家族寄于你的期望,这时你就会觉得“耻”。

保罗经常说我不以福音为耻。我们会觉得他用这个词有点奇怪:福音怎么会与“耻”相联系呢?事实是,保罗也会像我们一样,经历上述被家人朋友误解的压力。因为保罗在他原本的圈子里很受尊敬,讲学问头头是道,大家都跟随他。后来他讲基督福音时候,与保罗亲密的人一定也会纳闷:保罗怎么了?所以保罗说不以传福音为“耻”,指的就是这样一种经历和感受,来自他人的压力。我们今天传福音,讲《圣经》真道的时候,如果感觉到这个来自他人压力的“耻”,我们不用去否认它,要像保罗一样,用一个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它。作为基督徒,边上的人会觉得,你没有按照世人标准那样荣耀、成功。中国人讲究成功。这时候,如果我们的反应是要克服这个“耻”,要赢得他人的荣耀和尊重,就很可能会这样想:正因为我是基督徒,所以我要比他们还要荣耀。当然不是荣耀自己,乃是荣耀神。所以我的房子要比他们的大,我孩子要比他们的成功,我赚钱要比他们多。如此这般,我们努力去克服这个“耻”,这是不对的,这不是保罗的态度。让我们看看保罗是怎么克服他的“耻”。保罗为什么说我不以福音为“耻”?他不是回到原来那个人的荣耀里,而是用一个全新的眼光,以耶稣基督为荣,以福音为荣。真正值得荣耀的不再是我自己,不是我自己多么厉害,乃是我传讲的耶稣基督多么厉害。耶稣基督不仅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其实全人类凡有血气的都要跪下,阿门?!这个地方我们基督徒要特别小心,因为耶稣也说,你到底是求人的荣耀,还是求神的荣耀?指的也就是这里面会有两个标准。

其实保罗书信里经常说,我再也不夸耀,就是夸也不夸自己,而夸我的软弱,因为在我的软弱里面,显出他的刚强。保罗用 “软弱”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平时我们会把自己包装成很强大。其实人在本质上是脆弱的,所以,真正强大的是你不忌讳让人家看到你的软弱。

经过刚才这样研读,我们对第 16 节经文就有体会了。我不以福音为耻是为什么?怎么做到不以福音为耻?因为我们看见,福音本是神的大能!是真正值得我们大夸特夸的大能。我们只要真正默想,神的大能了不起,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这个救恩是怎么一步一步发生的?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这一段基本上是提纲挈领的,后面就是为这个主题展开的。

1:18 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19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 20 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从《罗马书》 1:18–20 节经文中,我列出了八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按照次序:1. 愤怒(忿怒);2. 显明;3. 不虔不义的人身上;4. 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5. 知道;6. 人心里;7. 神的永能和神性;8. 眼不能见、所造之物。

(1)愤怒(忿怒)。一般在教会里,我们喜欢体会神是爱、温柔、羔羊、公义、喜乐、安慰。保罗一上来就说,神把有些东西显明出来了,第一个显明出来的是神的愤怒。当我们抓住“显明”的时候,显明什么?保罗说第一件事是:。保罗在做什么?保罗是把一个真相告诉你,不管你有没有感觉到神的愤怒,保罗说神已经对你很愤怒。你可能还糊里糊涂:怎么可能?什么时候愤怒?靠神的保守我今天活得好好的!保罗说不!神对你很愤怒,而且就在你身上。你也许会说,神没说是我,他说的是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怎么是我呢?怎么去理解这个事实?是保罗瞎说,还是真的?这才引出你的反思:保罗说原来神的愤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是不是包括我们自己?假如我们对保罗、对《新约》有基本了解的话,保罗后面有一句话:没有一个义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义人,那在座的肯定也不能算是义人。既然不能算义人,肯定也是不虔不义的人,我们就是这一切不虔不义人里面的一个!没问题吧?!我把自己放进去,你们放进去没有?老老实实放进去,神的愤怒老早就显明在你身上。是的,“身上”,读经要仔细,没有说显明在你心里,而是说显明在你身上。在我们身上真的看见神的愤怒了吗?微信里有人发来一张动态照片,一分钟内一张婴儿脸变成了一张老太婆的脸。那是用真实照片合成出来的一张真实的脸,所以特别震撼。只是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都已经认命了。谁又能怎么样呢?!

根据圣经《创世记》的说法,人原本不是这样的。人原本从神那里继承的是永恒的生命,但我们后来跌落了。人被逐出永恒以后才开始有寿命,从最初的 900 多岁,一直到后来 600 多岁、200 多岁、120 岁,现在到九十几岁很普遍。我们肉体上的不完善其实是因为神的愤怒注到我们身上,只是我们在绝望中想当然把它接受过来了。每天公园里挤满了人,在锻炼身体,希望自己活得健康些,长寿些。怎么会是这样?是什么原因呢?这句经文与《创世记》一联系,真是这个意思:我们的身体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走向衰老,走向死亡,是因为神的愤怒原本已经显明在你身上。换句话说,这件事本身是来自于神的愤怒!我们的身体每天在经历神的忿怒,显明神的忿怒,无可奈何地走向死亡。为什么会这样?神是大能的,神自己是永恒的,神创造的人本身是按他的形象造的,是有神性的,彰显他荣耀。为什么大能的神让这件事情发生?因为神愤怒了。这个不难解释,《创世记》就是这样说的,你不接受也得接受,保罗就是这个意思。

整本《旧约》有一半以上是讲神的愤怒。不要读错了,读来读去,把神读成一个整天笑呵呵的慈祥的圣诞老人。我们不愿意读《旧约》,里面“祸了”、“祸了”、“祸了”,一路叫“祸了”,其实所表达的就是神的愤怒。《旧约》中,神跟人的互动是以犹太人作为代表。犹太人的命运一路上凄惨无比,也就是说,神在犹太人身上所显明的愤怒,其实是给每个人看的。在这个意义上,神显明给你看的第一个是他的愤怒,第 18 节经文从这里开始,我们觉得可以理解吗?为什么《旧约》读不下去,因为不想接受这个事实。神拣选了犹太人,我们看不懂为什么犹太人那么多苦难,这个地方阻拦了很多人信神。

查经至此,至少你得着一个重要概念:神要显明给你看的第一件事就是愤怒,所用的英文词“wrath”,是极其愤怒,不可抑制的愤怒。让我把这个词再展开。人,《圣经》里有个比喻,神造他,到最后他人生一辈子就变成神倾倒愤怒的一个容器,一个接收体。他活一辈子,到最后他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神把他的愤怒有地方倒,就倒在这个人身上。吓人吧?这是指谁啊?指一切不虔不义的人,包括我们所以说,我们是尊贵的、荣耀神的容器,但是《圣经》里确实有一个比喻:你要小心,不要变成神倾倒他愤怒的一个容器。关于这一点,我怎么说都不过分。你看《出埃及记》,一路上几百万人,到最后全都倒毙,一个都不得拯救,除了两个人。以色列的这个例子,在《希伯来书》里也用了“不得安息”。约书亚则是不能叫他们“得安息”(来 4:9),也是出自神的愤怒。《希伯来书》还说,最可怕的是未来的愤怒,而今天你们得知真道,还弃绝他。比如说我们挣扎什么?健康、缺乏、贫穷,总觉得缺乏,对不对?在神对亚当和夏娃的咒诅里全都已经说好了:你必终日劳苦。女的嘛,终日恋慕你的老公,却没有一个丈夫值得你恋慕。这一切在咒诅里命定了。精神上、物质上、命定里就是这样,因为神说什么就成什么,你发现没有一个能逃脱神的话语,原来都是神的愤怒。

现在才知道,原来我们不该是这样的,包括我们的健康问题,比如说《圣经》里讲到很多像麻风病之类的疾病。把这个连起来才能理解新约中使徒们的盼望,这种盼望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具体到我们可以盼望一个全新的身体。我们很难想象盼望可以那么具体:一切眼泪都可以抹去,一切悲伤都可以终止。《圣经》应许的就是这种盼望,把这个盼望跟神的愤怒连在一起,我们才能明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确实承受着上帝的愤怒,所以《圣经》在祝福的同时,还有很多咒诅的经文,并且神说,我已经显明给你,你已经知道了。这两个概念你可以继续思考,往深里挖掘。

(2)显明。你想想,这里有几个问题是关于显明的?谁是显明的主语?神;谁是显明的对象?不虔不义的人;显明什么?神的永能和神性;怎样显明?在哪里显明?保罗说,先是显明在“身上”,后来在“心里”,再后来在“所造之物”,至少显明在三个地方。神把他的愤怒显明在你的身上。刚才我解释了,秦始皇不想死,派那么多人找长生不死药,最后仍逃不了一死。《创世记》第 5 章的主题就是一个字:死。我们的身上可以感觉到神的愤怒,只不过我们以前以为本来就是这样子。

关于显明的主语,我们是有问题的,以为不是神在显明,是事物自己在显明出来。因为很多哲学家也说“显明”,讲的头头是道,就是抓不住谁在显明?谁是显明背后的主语?这个主语抓不住,就会认为是事情自己在显明。比如我们说,良心自己向我们显明。其实不是良心向我们显明,良心只是一个渠道,是神通过良心来显明。或者我们观察事物,会认为这个事物自己在显露出来。有一门哲学叫做“现象学”,是德国的犹太人胡塞尔(1859–1938)创立的。他的哲学对后来的存在主义,对萨特、海德格尔等影响很大。胡塞尔也是数学家,他对哲学有兴趣。他研究怎样去伪存真,把外壳剥掉,让最深层的意义浮现出来。他研究的就是这个“显明”,但是他的研究与背后的主语相脱离,只把显明的过程拿出来。所以我说,“显明”很有讲究,很多哲学家都失落在“显明”里。今天保罗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显明”的背后就是神。我们之前讲过的王阳明等很多人,他们都是在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都只有“是”和“善”两个维度,没有第三维度 “真”,没有抓住“显明”背后神的真实。释迦摩尼的“显明”就是每个人自己都有佛心,都有一面镜子。你把镜子上面的灰尘擦掉,很纯净的就出来了。释迦摩尼其实也在讲“显明”,但也是没有主语,是事物自动显明的。

保罗讲“显明”有一个绝对化的命题、一个看见,就是上帝自己“显明”自己。我们未加思考常识性地认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这样认为),假如人犯错,不完美,是因为无知。只要你让他有知,提供他足够的知识(不是指技术知识,而是指一切知识),人一定会行出善来。这是最正统的人的思维,是人的教育观。孔子也一样,整个儒家文化都是这样,所以孔子是教育家,孟子是教育家,荀子也是教育家。人有罪,人行不出善来,是因为无知,只要把知识给他,把理性给他,人一定会行出善来。这个观点你同意吗?保罗不同意:神已经告诉你了,所以你已经知道了,任何人不能说自己是因为无知而犯罪。

1:19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

这里要停一下,保罗这个观点是革命性的,他把“人犯罪是因为无知”的观点彻底颠覆了。保罗的观点真的很特殊、很震撼,我们沿着保罗的这根轴线一层一层深入,神的逻辑就出来了。人的智慧有限,不可能知道神的全部事情,但神至少让你知道三件重要的事:(1)神的愤怒;(2)神的永能;(3)神的神性。这三件事,保罗说,神已经显明给你了,而且你是已经知道了。现在我们作为人,每个人都是保罗说的对象,跟保罗面对面了。保罗说神的愤怒,明明白白就在你身上。我们现在知道了吗?

第二件事:永能(eternal power),一种永不衰竭的能力。C.S. 路易斯有个很妙的说法,人那么想要那些永恒的东西:男人很想要一个爱他一辈子的妻子,女人很想要一个爱她一辈子的老公,人希望爱永远不变,完美、忍耐、恩慈。我们自己做不到,但我们渴求得到。又比如,人交了朋友,很希望友谊能够永远不变,但事实上,人的友谊都是短暂的,到最后连一点感情都没有了。我们怕死,不希望快乐很快逝去,所以每个人,不管是聪明人、愚笨人、男人、女人、小孩子、老人、外国人、中国人,都一样,心中都有一种对永能的的渴望、追求。路易斯说,人对永恒的这种渴望,是神放在你心里的。那个东西来自神,就是神的永能。人很可怜,有时候沮丧、痛苦、挫折感,是因为我们手上的所有东西都不能持久。根据我们的人生经验,几乎一切都是短暂的,这与我们的希望形成很大的反差。是谁把这个渴望、需求放在人心里?原来神的“永能”是我们原本应该在神那儿享有的,我们渴望它,说明我们知道它,说明神已经把这个东西显明给我们了。

第三件事,神性(devine nature)。什么是神性?也就是圣洁、美好、公义、爱、良善。神性是非常圣洁的东西,一搀杂就不是神性。神性是我们一辈子渴求的,但我们做不到。这些概念哪里来的?都是神给的,所以人虽然没有见过,没有得着过,却仍然苦苦追求。

这三样东西是怎么显明的?显明在身上、心里、所造之物上。心里就是良心,就是你心里知道。世界上有没有绝对真理?我们以前在《人与世界文明》系列讲座曾讲到,人类从神里跌落时,第一步就是从“绝对性”概念跌落,掉进“相对性”概念。相对性概念必说没有绝对真理。你这样读经,我这样读经,你是你的读法,我是我的读法,这就掉进相对真理概念里。但是,假如没有绝对真理,人和人之间就没有必要争论。既然人从头到尾争论到现在,可见人还是知道有一个绝对真理的标准在那里。人心里都有一杆对错的秤,这就是良知。良知就是自我谴责、相互辩解的原因。只要是人就有良知的体验。狗就没有,动物错了就错了。动物有自觉,但是没有良知。人是万物之灵,有别于一切动物。人有良知,所以活得很累,你怎么躲?你到哪里,良知会追到哪里,这是人类的普遍经验。这个良知是神不断显示的。

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当然人本身也是所造之物。大千世界,宇宙万物都是所造之物。康德有个名言:有两样东西最让我敬畏,一是当我抬头看满天星空,另一是当我闭门思过,体会自己的良心,因为这两样东西是神在显明他自 己。《旧约》里的大卫王一直喊,神啊,人算什么?你干嘛造那么大的宇宙给我们住?这个宇宙大得跟人不成比例!神就是要显明,要借着这个不成比例的所造之物告诉我们,人是多么小,我是多么大,叫人无可推诿。人还就是不明白。有人说,我不能理解,因为我天生愚笨,所以上帝啊,我没有听懂,说到最后还是因为我无知,所以你(上帝)不能怪我。保罗说,这个也不成立,因为刚才三件事,基于很简单的理性思维,基于对所造之物的简单推理,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人的全部思维离不开 “因果律”,没有因果律,人就没法思考,因果律是人类思考的基本模式。既然如此,你想想宇宙万物这么漂亮,黄山、张家界这么美丽,难道是莫名其妙出来的?单凭因果律,你都应该知道后面一定有原因,因果相连,推到最后原因(第一因)就是神,就是上帝——创造者。你不能笨到连因果律都不承认,因为你自己是靠因果律过活的。就凭这个最简单因果律你就知道上帝的存在。你用不着知道太多,什么微积分、量子力学,你只要知道你是怎么思考的,然后把同样的思考套到我身上就应该认识我。(众:可是,中国人会把这个因果律归给了进化论啊!)你再推,进化论后面呢,推到极致,位格化的神会告诉你:你就是不想归荣耀给我!你就这样从人的角度去理解体会,神说他非常愤怒,你可以体会自己平时有过愤怒的体验,你的愤怒与神的愤怒很类似。你可以用这样的类比去体验神。我现在代表神,跟你们这些人争论。我说现在判你罪,但我会让你老实,让你服罪,不会让你觉得冤枉。现在保罗做的就是这个事。

我们再看《以赛亚书》1:2 天哪,要听!地啊,侧耳而听!因为耶和华说:“我养育儿女,将他们养大,他们竟悖逆我。牛认识主人,驴认识主人的槽,以色列却不认识;我的民却不留意。

《以赛亚书》里有一个异像,就是神跟人当堂对证。《以赛亚书》 1:18 耶和华说,“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你们若甘心听从,必吃地上的美物,若不听从,反倒悖逆,必被刀剑吞灭。” 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

这一段经文不仅把《旧约》概括进来,把《新约》也概括进来。你们慢慢体会每一句话,其中最重要的单词就是“辨论(reason)”。神说你们拿出理性好好跟我辩论,辩论的结论就是保罗说,今天定你们罪,你们服吗?保罗怎么定的?牛都认识主人,驴也认识槽,你们却不认识我,这是神对人的指责、控告;也就是保罗说的,神已经告诉你了,你们却悖逆、犟嘴,还狡辩。

(3)不虔不义的人身上。人的第一反应也许是,我平时做人不错,对朋友讲信用,尽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所以不能算不虔不义。神的愤怒肯定是倒在别人身上(众笑)。这里我们忽略了神是有位格的神,所以他说不虔不义,首先指的是你对祂不虔不义,是最本质意义上是对创造主、神的悖逆。第一个不虔不义是对神不虔不义,为什么?因为我是你的主,你不认;我造你,你不认;你把荣耀归给自己、给别人,却没有归给我。也就是《以赛亚书》中神邀请人辩论:牛都认识主人,你却不认识我!因为神像人一样,你可以体会出他的感情吧!

我们往往忽略了神的这种感情。我们基督徒自大到一定程度,会把神给忽略了。神是忽略不得、轻慢不得的。所以说我们对耶稣基督、对神没什么感情,因为你没有把他当神,你也没有把他当作那样的神。你的情感是从他那里来的,为什么你在乎,他不在乎呢?

(4)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假如我们对他不虔不义,就一定会阻挡真理,因为你这样一种生命,本身就不是在真相(真理)中。本来你应该活出不一样的生命,你却活出一个虚假生命。好像你不要神,不在乎他,还可以又有情又有义,自我感觉对老婆好,对孩子好,对社会负责,就是不用对神好。这样一个似乎荣耀的生命其实是个虚假生命,一个扭曲的生命。(众:那你觉得我们大家都活在一种扭曲的生命里?)是的,保罗是这样说的。也许你不是,但我们都是。因为对神不义,因此扭曲神与人之间真实的关系,用自以为是的虚妄代替真正的事实。真实的关系应当是今天所唱赞美诗:“凡有血气的都要赞美他”。

(5)知道。他向你显明,但是你可以说你不知道。保罗说你不能说不知道,凭神赐给人的认知能力就可以知道了。我刚才讲过了,这个良知是高于人的理性的,是来自更高的智慧和权柄的。刚才我还讲过因果律,你回到最基本的因果律也可以推出他的存在。所以你是知道的。

(6)在心里。在心里是指人的良知,神会借着良知显明出来。

(7)永能和神性。刚才我也讲过了,永能是指神的能力;神性是指神的本质。神有哪些本质呢?公义、慈爱、良善、信实、自在永在、满有怜悯、完全、丰富、圣洁,是神的神性。

人很可怜,有时候沮丧、痛苦、挫折感,是因为我们手上的所有东西都不能持久。根据我们的人生经验,几乎一切都是短暂的,这与我们的希望形成很大的反差。保罗说,虽是眼不能见,但是永能和神性在可造之物里面显明出来了。也就是说,神的永能和神的神性,你的眼还真不能见。这个很重要啊!所以“眼不能见”也要抓住。换句话说,你眼睛看到的都不是神的永能与神性,都只是神的永能与神性的一个彰显,一个表达,一个果实而已。比如神迹,就只是眼能见的,只是通过神迹彰显了眼不能见的永能与神性。假如你不能把背后那个永能和神性抓住,就太依赖你的眼见了。你看见了,信;你没看见,仍然信,那就是更有福的信了。你最后要信到那个后面、看不见的,就是神的永能和神的神性。如果能表达出来的,就已经是果子了。

但是只在一件事情上特殊,就是耶稣基督你眼可以见,而且耶稣基督不是神的永能和神性的一个果子,耶稣基督本身就是神的永能,就是神的神性。这样你才明白耶稣基督这个现象、这个历史、这个人物特殊到了极致。它不是一个显现,它是本体,是真的,就是他,一次性的。这就是十字架的真相,就是那看不见的露出来的本体,是本体的真相。我强调这一点,因为他是这么特殊,我们对耶稣基督的体会要再深一点。我曾经这样说过,你这一辈子认识了很多人,你可以有同学、邻居、亲戚,你也可以通过书本认识很多历史上的人,你可以知道有个刘备、曹操、秦始皇,你也知道有个爱因斯坦,所有这些人加起来都小于一个人,就是耶稣基督。他们加起来都远远不够耶稣基督一个人对你的生命意义的重要性。耶稣基督是历史上的真人,你可以像了解曹操、刘备一样了解他,有关他的书,关于他的记录。你对历史上的人物都有兴趣,那为什么不看耶稣这本书,不关心这个人?你不关心这个人,就亏大了!因为这是讲真相,他决定你的永生,其他人都不能,怎么说耶稣基督都不过分。

一个重要的补充,《罗马书》的三个“显明”是普遍启示,显明在身上、心里和所造之物。因着上帝的怜悯慈爱,还特别安排了一个特殊启示,就是《旧约》。《旧约》一直走到耶稣基督这条线,是一个特殊启示,也是一个显明。加在一起,你才能够了解神要让你知道的全部。在人类经验中,除了耶稣基督以外,所有的一切都是所造之物——不仅原子、分子,包括物质的、精神的,甚至有幸碰到一些灵界的,包括天使、魔鬼也是所造之物。与一切所造之物相比,神是真实的,永能是真实的,圣洁美好的,不像万物那样只是暂时的,必然衰败。《圣经》也承认永能和神性是眼不能见的,我们肉眼所见的一切所造之物都还不是永恒与神性。我们现在看到的任何东西都是暂时的,也包括主耶稣基督在世上的身体,是在时间之内的。这不是危言耸听,这里有个跳跃。假如只从人的肉眼看,主耶稣基督也是暂时的,他的肉身也是暂时的,他的永能和神性也被他肉身所限制。也就是说,当我们盯着主耶稣基督看的时候,我们也需要一个飞跃,看到他背后真正的永恒和神性。《希伯来书》就是这样说的,凸显耶稣基督的特殊性。

至此,七个概念讲完了。

1:21 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做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22 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23 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

后面这三节经文是个转折: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把他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前面讨论的结论是,你们犯罪不是无知,你知道了还犯罪,那是什么病、什么罪啊?请你思考一下:你看见的一切,宇宙万物,凭因果律你就想到它的创造者。既然任何东西都有原因,为什么唯独宇宙万物,我们反而不承认后面有创造者?非要说是自然、进化而己?进化论非要这样说,那自然后面是什么啊?这个例子说明,我们不是看不见神,也不是神没有告诉我们,也不是我们没有能力知道。所以,保罗的意思是:可见你悖逆。《以赛亚书》说,牛都知道主人,你这个悖逆的人却不认识我。所以从保罗这个逻辑推出来,人的全部问题是出在悖逆的本性。我们以前说,我因为无知才悖逆;如果我知道了,怎么敢悖逆啊?云云,可以休矣!保罗说,不是的,你是因为悖逆才无知!你只要不悖逆就知道了。其实连悖逆你都知道,但你还要悖逆,以致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所以你今天的确很无知,但不是因为你不知,乃是因为你悖逆。你把已经知道的东西扔掉了,忽略了,变得越来越无知,无知到今天这个程度!

现在我们对无知的来历,借着这个经文明白了。其实这反映在我们自己身上很真实。我们来参加读经,我们祷告求主圣灵在我们这里,让我们有一颗温顺的心,温柔的心,开放的心,谦卑的心,神就进来;当你的心是悖逆的时候,一上来就跟神较劲,神的真理就进不来。我们有过这个体验。所以无知是悖逆造成的,不是因为无知而悖逆,乃是因为悖逆而无知。这个关系保罗把它讲清楚了。

只要按照经文就可以理解,悖逆是人的本性。我们可以加一句,这与《创世记》讲的一致,《创世记》讲的就是亚当的生命是悖逆的生命。《罗马书》第 1 章讲信服,即 obediance of faith。现在我再问一句:你为什么不信?不信的背后还有原因,那就是人的悖逆之心。明明知道他是对的,明明知道他是好的,明明知道一切荣耀都来自于他,但我们就是不信,这叫悖逆,这是人类的本性。这段经文从源头挖到这个地方,从里面往外走,就是人的外在可见的罪了。

(众 1:这个悖逆是因为人的自由意志选择?)这个悖逆是指人就是悖逆,人性的本质就是悖逆。不是指自由意志,是指人的自由意志为什么失败的原因。(众 2:这个悖逆是上帝放在我们里面的吗?还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亚当堕落的那一刻就是悖逆?上帝为什么造了一个不完美的亚当?)

你是说为什么我悖逆是不是?上帝是否造你悖逆,是不是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本身极其悖逆!因为通过问这个问题,我们企图把我们的悖逆归到神那里。我们明明知道神是好的,知道神的永能和神性,我们却仍然要把自己的悖逆归到神那里,这就显出我们的悖逆了。请回顾前面说的三个显明。保罗后面的逻辑就是说,我假如不给你律法,就显不出你悖逆;我一给你律法,你非要悖逆不可。所以这个悖逆是本性。这样才能理解罗 4:15 哪里没有律法,那里就没有过犯。为什么你叫他不做,他非做?因为他悖逆。但是不叫他不做,他倒不显出悖逆,但还是有悖逆。你本质里面还是有罪,只是隐而未显而已。神就让你显出来,你自己就把它显出来了。

(众:这批被造之物真是要被灭光的。)

当你真的体会你的全部问题出于你悖逆的本性,你对罪的敏感就出来了。最愚蠢的就是像扫罗那样的认罪。每次犯了罪都是后悔极了,下回不做了,都在事情层面上认罪,没有敏感到罪里面的原因是悖逆。同样,假如我们只在事情层面上认罪,一辈子也出不来。(众:那我们这批人都灭光算了!)是的,上帝是把这批人都灭光了。你看大洪水,诺亚方舟时灭光了,只剩一个义人家庭。现在方舟是谁?耶稣基督!愿意进入方舟的,上帝就称他为义。你看,救恩已经清楚显明,不是因为你怎么样,乃是因为有方舟帮你渡出来。所以说不愿意进去的人全部灭光,愿意进去的人上帝称为义,这就是整本《圣经》说的好消息、福音。所以你只有把坏消息理解透,才知道好消息多么珍贵!

我上次讲的《罗马书》第 1–5 章的结构应该是:坏消息、好消息,再坏消息。对于世界来说,最后是结束在坏消息上。这个很重要啊!很多基督徒,只是讲好消息。保罗讲福音,就是沿着这条线讲的,他讲的全是事实。这个事实(真相)怎么样对我们这些悖逆的人发生作用?悖逆的人怎么会被救?连一点自我欺骗的余地都没有了。

现在神的真理一步一步,在身上,在心里,籍着所造之物显明给我们看,只要我们现在不悖逆就可以引伸思考。比如我们经常说《圣经》读不懂。你读不懂,难道是神没有把这个能力给你?难道是埋怨神把你造得不够聪明?按照我们刚才的原理,很可能神说你的能力全具备了。结合自己的经验,我们确实需要从简单开始理解,一点一点把神创造的奥秘、救恩的奥秘搞清楚,确实是一步一步的过程,一点一点晋升,并沿着这条线,把一些非常简单的真理放在心里。假如这时候你悖逆,把已经理解的真理又吐回去,你就无法让自己在真理里晋升了。所以读《圣经》的时候,已经理解、接受的真理,我们就要紧紧抓住,不要放掉。

简单真理的表述方法一般都是一个绝对性的陈述,比如说,上帝是良善的(God is good)。但是遇到具体问题,你又会怀疑,又会惧怕,所以要用你的谦卑,顺服在真理面前,抓住“上帝是良善的”这一真理,借着你已经得到的真理,站稳立场不动摇。又比如说“没有一个义人”。今天下午你看见那么多你钦佩的长者,可是,“没有一个义人”这一棍扫过去,你就觉得很难理解,然后你会把“没有一个义人”这个真理放掉。如何建立一个统一的神学,同时又能解释你的人生经验?要做的是从头理解神启示我们的关于世界、关于宇宙、关于人生的真理。学习《圣经》中神定意要我们知道的知识,确实是个学习过程,需要从简单的绝对性入手。关于罪与律法、死与生、新生命与老生命,等等,关键是不要把已经接受的简单真理放掉。我以前讲过搭积木的比喻,这些简单真理就是积木,如果把它扔了,你就搭不起真理的大厦来。还有不少人会把这个积木修一修,搞一搞,就搭起来了,但这样搭起来的不是神的,一吹就翻倒了。看看保罗怎么搭的?我告诉你,奥秘就是耶稣基督!

上面讲了,因为悖逆,所以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然后罗 1:22,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是不是因为悖逆引出来的!?经文的线索说,你的心会虚妄,原本你是面对真实,而悖逆使你转过头来,拒绝真实,然后你的心开始虚妄起来,无知就出来了。无知出来第一件事是什么?就是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于是人就一步步按照保罗的描述就这样演变了:人类自称为聪明(人类有那么多发明,那么多创造,那么多文明),但就在这个最关键的地方,你昏暗了,昏暗后第一个跌落的形式就是罗 1:23 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式样。你看,这是最根本的地方。“十诫”里面说拜偶像,包括摩西带着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就拜偶像。

每一个民族的古代部落里都经历过这个阶段,他们雕刻一些东西,比如鸟、兽,取代心目中那个神。人从神那里跌落的第一步就是跌落到这个地方,开始拜偶像。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你拜过偶像,你就无可推诿地知道你心中有神,所以再次证明神说的话:我已经告诉你,你不能说你不知道!

《创世记》里面讲到雕刻的偶像最早在哪里出现?拉结逃出来之后把他父亲家的偶像带出来,后来父家追过来,她就把偶像 藏在身子底下坐着。至少这个偶像可以拿走,可以带来带去的,不是心中的偶像。我们讲巴别塔的时候,也说人从神那里跌落,第一个方式是崇拜偶像;第二个方式是从绝对性跌落到相对性。今天我们在座的大概没有人用这种雕琢的东西来代表偶像了,因此觉得我们不拜偶像,特别是在提倡无神论的中国“文革”时期,把一切偶像全打垮了。但其实,我们心中仍然有偶像,只是我们现在拜偶像更精巧、更隐藏。这样我们就会真正理解,为什么神颁布的十诫里,开头的四条,都是关于人与神的关系,用于纠正 “拜偶像”这件最大的昏暗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