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
11:26 For as often as you eat this bread and drink the cup, you proclaim the Lord’s death until he comes.
请问,这节经文是主的话,还是保罗的话?是保罗的话。因此,如果说保罗只用了三节经文,就把主设立圣餐的经过和内容传达完毕,那么,可以说,保罗只用了这里的一节经文,对他在圣餐里领受到的,那么丰富,那么深刻,那么不可言传的属灵信息,他竟然只用一句话,就全部表达出来了。真的令我叹为观止。(注意,我们可以把后面的经文(林前 11:27–34),读成保罗把自己对圣餐的领受,具体应用到教会里牧养事工的劝勉和教导上。)
现在,让我们一起慢慢地、细细地默想和咀嚼,保罗高度浓缩的“一句话感悟”:“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我在其中找到了五个关键词:
1. 副词“每逢”(As often as);2. 定冠词“这饼与这杯”里的“这”(the);3. 动词“表明”(proclaim);4. 名词“主的死”(Lord’s death);5. 短句“直等到他来”(until he comes)。在这五个关键词中,前两个是保罗直接从主的话语里借用过来的;后三个是保罗的表达。且让我们逐一默想如下:
第一个关键词:副词“每逢”(As often as)的默想:
“每逢”(As often as),可以表达为,在我们日后的人生里,一定会重复“如此行”,即因为肚子饿了而“吃”,和因为口渴了而“喝”,此动作会不断重复进行,直至我们“出于土,归于土”。当我们进行这些日常的重复的动作时,要务必记住,今天在这里发生的事(即“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里发生的)。换言之,我们今天“效法”(imitate)基督的两个动作,“吃”与“喝”,将不再局限在此情此景的“当下”里,而要向日复一日的“以后”延伸开去。我认为,这是保罗在这节经文里向我们传达的第一个领悟。
那么,什么是从此情此景的“当下”向日复一日的“日后”延伸的意思呢?是指在以后的每一次重复里,你们都“不忘记”今天此情此景,“不忘记”我今天向你们所做的事,与你们所说的话吗?换言之,“延伸”仅仅是通过“记忆”,把“此情此景”,与“日复一日”连在一起吗?我们与此情此景里的耶稣之间的纽带,仅仅靠“记忆”去建立吗?
问题:难道我们过去所做的事,就是靠记忆连接吗?耶稣通过门徒,把那一夜的场景告诉我们,我们记住了;问题是,我们跟那个的联系就是靠记忆连接吗?还有没有其他连接呢?我们容易想当然地认为,记住就不得了了,记忆耶稣的吩咐是我们的得着。这些都要导向一个更深的,或者真正耶稣要说的意思,导向一个我们没看见的东西!
当然不是,别说人记忆的储存量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连 “人的记忆”在本质上都是暂存的。我们对永恒的信仰,怎么可能建立在“暂存的记忆”上呢?可是,在耶稣话里重复了两次的 in remembrance of me(记住我,不要忘记我!),如果不是指记忆,那么,又是指什么呢?换言之,如果不是靠记忆,“主耶稣被卖的 那一夜”,又是如何“延伸”到我们日复一日的此生的每一天里?
——对此疑问,感谢主,我在保罗第二个关键词里,看见了亮光。
哇,好问题!第二个关键词只是“the”而已,怎么会呢?
第二个关键词:定冠词“这”(the)的默想我认为,如果“此情此景”与“日复一日”之间,只靠记忆连接的话,那么,这节经文里的定冠词“the”,就应该换成不定冠词“a”了。为什么?因为,在我们以后的日常重复里,我们所吃所喝的,就不应该是“此情此景”里这个特指的“这饼”(this bread)和“这杯”(the cup),而应该是泛指的、一般的“那饼和那杯”了。由此可见,保罗传达的不是基督与门徒们之间通过记忆的“连接”,乃是一个远比记忆更深刻和丰富的“连接”。那是什么呢?
我补充一下。如果是靠记忆的话,那天是个特指,今天是泛指;
当我吃泛指的(餐)时想起特指,从泛指想起特指,这叫记忆。现在不是用泛指的 a,主耶稣基是用 the,每逢未来也是 the,所以我想起来有可能不是靠记忆。
我注意到,在基督的原话里,从“吃这饼”的“当下”的命令,到“喝这杯”的“日后”的吩咐,是用“每逢”(as often as)一词过渡和延伸的。这是保罗从主基督话语里领悟到的核心信息,主基督向他的门徒们启示了一个属灵的真相:门徒们(我们)日后重复享用的日常饮食,虽然在肉眼看来,只是普通的饼和普通的饮料,其实不然;真相是,我们每一日里都在享用主基督“被掰开的身体”,和“所流出的血”。因为基督徒的生命,从此以后都“活”在主的恩典下。这恩典是白白得来的,就如同“此情此景”里你们从我的手里接过去的“这饼与这杯”一样。
对!不是通过记忆连接,乃是通过看见的真相,从看见那一刻起,从领受那一刻起,我们就活在真相里。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震撼呢? 领受真相,我们就会震撼!一旦变成一个教义、一个结论,就没有震撼。圣经启示的是个真相,但是我们肉眼看起来就是个普通饼,然后主说:这是我的身体。他指的是真相,那刻也是真相。他只是借着饼、借着肉眼、动作告诉你,灵里的更真实的真相就是:你在我的生命里,你在我的恩典下。
我们可以接受这个结论,但是很难接受这是真相。假如这就是他启示的真相,我们却不能接受这个真相,那我们还是活在比喻啊、理论啊、结论啊、文化啊,我们还是没把基督教看得很真。从结论上来讲,没有什么新东西,就是从此以后我们真的活在主的恩典里。一旦属灵看到每一刻都这样,是一个挑战,挑战我们还习惯于在肉眼的遮蔽下。
再说一遍,在保罗的领受里,主基督在“主的晚餐”向门徒们上发出的两个宣布,(“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这杯 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虽然在肉身的眼里,即便在现场,也只是一个“比喻”;这个“比喻”在门徒们日后的经历里也只是一个 “记忆”;但是,在基督徒属灵的眼里,却在领受的第一刻起,就是一个“真相”;这个“真相”,既不是“比喻”,也不是“记忆”,而是超越了语言“比喻”的有限性,和人的“记忆”的暂存性,从 “此刻”延续到“日后”的每一日,直到“永远”!
第三个关键词:动词“proclaim”的默想:英文“proclaim”有“表明”和“显示”出来的意思,也含有“宣告”的意思。下面是我的自问自答:
在保罗的表达里,谁是动词 proclaim 的主语?是基督吗?——不是的,是你们,也就是我们,即所有基督的门徒们,要 proclaim。
向谁 proclaim 呢?——向这个世界,同时也向基督,proclaim。
用什么 proclaim 呢?——用我们活在日常生活里享用主基督赐给我们的新生命的每一天,来 proclaim。
proclaim 什么呢?——proclaim“主的死”(Lord’s death)!
proclaim 到什么时候?——“直等到他来”。
第四个关键词:名词“主的死”(Lord’s death)——关于这一点的默想真是令人震撼!保罗要基督的门徒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日里,不断地、日复一日地、as often as “吃与喝”要“表明和宣告”的,居然是“主的死”(Lord’s death)!天哪,在这个世界上,哪有一个门徒愿意向世界宣告自己的主死了???可是,这千真万确正是保罗这句经文的意思。
第五个关键词:短句“直等到他来”until he comes——听啊,这才是保罗所领悟的最最核心的信息:“直等到他来”!我们的主没有死。他是一个死而复活、救罪人“出死入生”的神。请回顾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开篇就满怀激情地宣告说: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是啊,当我们在从今以后的“日复一日”里,宣告“主的死”,聪明人的世界一定会认为我们是一群既愚拙又软弱的可怜虫。可是,“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阿门!
请记住,保罗在耶稣死后是个追杀基督徒的人,一直到他遇见复活的基督,生命才反转。请记住这个事实,同时记住保罗说过一句话:假如我们的基督没有复活,那我们基督徒比世人还要可怜。所以,基督复活这个事实,是我们信心的全部基本点。这个事实假如不存在,那你完全是游戏,完全是找意义。所以我们的信心是在这一点上。假如追问我们信仰有什么意义?基督复活,战胜死亡,他应许信他的人都不被灭亡,反得永生,那我们信仰的全部价值是冲那个去的,那个没有就是游戏,就是自娱自乐。但是我们的信仰大部分不是建立在那个上,那个可有可无,有当然最好,没有对基督教能帮助此生,也很好的,这个信仰是假信仰。很多基督徒说:假如有这东西最好,没这东西我也觉得挺好,其实没这东西你就是无聊。保罗为什么那么充满激情是因为他真的相信,不信的人看着很不可思议,而信这不可思议真相的人有福了。这是保罗讲哥林多前书的立足点,是信仰的立足点。
请注意,保罗宣告说,所有以上信息,世人看为愚拙,却是 “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由全体门徒们经历和见证的,
这经历与见证,还包括主耶稣钉死和复活以后一整段经历。当耶稣被钉死的时候,门徒全崩溃了,全逃走了。这个经历是从那时开始,然后回想起来主耶稣那一夜讲的话,他们才知道这些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门徒们真正领受是在复活以后。
由全体门徒们经历和见证的,也是使徒保罗“从主领受的……当日传给你们的”,其实是一个信息,全都是关于“这饼”和“这杯”与我们之间的最真实的关系,它既不是关于“记忆”,也不是关于“比喻”或“意义”,而是一个关于“存在”的“真相”:在上帝永恒的视角里,这个“真相”存在于我们此生的日复一日里(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却比我们此生肉身所能体验到的全部暂存的相对事物,加在一起,还要丰富,并且绝对真实。正是这个绝对真实的“存在的真相”,让我们得以从“出于土归于土”的咒诅里脱离出来,“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 3:16)!
这是基督教的福音信息,我们可以从“出于土、归于土”普世的咒诅的生命进入救赎。这个救赎是通过吃这饼、喝这杯,通过圣餐时主耶稣的这三句话。
至此,保罗把他对圣餐的属灵领受,用一节经文表达完毕。
再说一遍,他对圣餐的领受,并不是单单圣餐那一天的信息,那天的信息隐藏着,直到最后见证耶稣复活以后,那天的信息才完全展现出来。这回你发现保罗确实用一节经文,全表达完了,这回你才服圣经写得多好啊!就一句经文,把我们的信仰表达出来了。
如果读者仍觉得意犹未尽,我愿意把《哥林多前书》10:14–17 的经文,作为补充:
“我所亲爱的弟兄啊,你们要逃避拜偶像的事。我好象对明白人说的,你们要审察我的话。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掰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
至于第 11 章最后 8 节经文,我们可以读成是保罗将他领受到的属灵看见,具体应用到教会里牧养事工的劝勉和教导上。
《哥林多前书》第 11 章最后 8 节经文基本上是纠偏。真正的纠偏就是请你不要把圣餐领受成一个记忆、一个比喻、一个教义的结论。假如你把圣餐这样领受,你就是没“按理”吃饼、喝杯,也就是跟你无份。我们过去理解的水平,就是一个记忆、一比喻、一个教义。这正是保罗要避免的东西,他在后面全纠这个偏。
众:“日复一日吃我肉、喝我血”这个真相在我的生命中看见的话,该是个什么样子啊!哈利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