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前9:4-12

9:4 难道我们没有权柄靠福音吃喝吗?5 难道我们没有权柄娶信主的姊妹为妻,带着一同往来,彷佛其余的使徒和主的弟兄,并矶法一样吗?6 独有我与巴拿巴没有权柄不做工吗?

好。这里出现了三个问号,涉及到了很具体的当时有人质疑保罗的一些事情,看保罗怎么讲。

在接下来的三节经文里,保罗用了另外三个问号,从他对“身份”的辩护,过渡到他对“权柄”的辩护。请注意,保罗没有泛泛地谈权柄,而是具体地讨论权柄的议题。保罗一共列了三点:“靠福音吃喝”,既通过事奉教会来养活自己;“娶信主的姊妹为妻,带着一同往来”事奉教会;“不做工”,即不用在教会事奉以外另外做工来养活自己。

请思考,保罗为什么如此不厌其烦,讨论这些“很不属灵”的 “权柄”呢?

呵,像属世的一样!

我想应该与盘问者的质疑和挑衅有关。也许在盘问者看来,若保罗是使徒,这些权柄都不是问题;若使徒身份受质疑,这些权柄也都受到了挑战。(保罗回答里提到了“其余的使徒和主的弟兄”,暗示了在盘问者看来,“其余的使徒”拥有这些权柄是理所当然的。)可见,盘问者的质疑分两步,1. 质疑保罗的使徒“身份”;

2. 质疑保罗在教会事奉上的“权柄”。

保罗的分诉也分两步:1. 回应盘问者对他的使徒身份的质疑。2. 回应盘问者对他的权柄的挑战。我发现,对于他使徒身份的回应,保罗只面对教内的弟兄,用反问和启发的方式做回应;对于他权柄的挑战,保罗不仅面对弟兄,也对外来的盘问者作详细耐心的回应。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保罗是如何回应众人对他权柄的挑战呢?

这里我们很好奇,看保罗是怎么分诉的?

9:7 有谁当兵自备粮饷呢?有谁栽葡萄园不吃园里的果子呢?有谁牧养牛羊不吃牛羊的奶呢?

又是三个反问号,而且全部都来自生活常识(当兵的,栽葡萄园的;牧养牛羊的),与属灵和使徒身份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是啊,如果属灵的话这些外来的人听不懂,那么,生活常识他们应该听得懂,他们应该明白,他们对保罗权柄的质疑,其实是没有道理的。保罗的意思是,你们为什么会觉得,需要使徒的身份才能拥有“拿工资事奉教会“、“带妻子同工”、“不用另外做工”的“权柄”呢?这些需要使徒的身份吗?看看众所兼知的常识是怎么说的?——我们也许会问,在教会里事奉是神圣的属灵工作,且能用属世常识来类比?保罗说,难道不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呢?可见在保罗的认知里,事奉教会的工作,与当兵的或栽葡萄园的;或牧养牛羊等属世的职业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属世、属灵的特别界限。

这个结论仅仅是用保罗反问“当兵的”、“栽葡萄园的”、“牧养牛羊的”,保罗认为属灵、属世这两种工作是一样的,所以做工的都应该拿工资,没什么区别。在读这个经文以前,我们也许会朦朦胧胧的以为教会工作不一样,但在保罗这个经文的启示下,我们看到工作与工作之间没什么不一样的。他们可以拿工饷,那我也可以拿工饷,是在这个逻辑下。

保罗很严谨、很具体地分诉这个事情,为什么我不能拿工资?在这个权柄上,虽然他是教会的工作,跟种田是一样的、跟当兵是一样的。这个地方我推出来,比如你开餐馆,通过满足客户的需求拿报酬;同样的,在教会里你用你的属灵喂养满足你的客户需求,为此你拿到相应的报酬。在这个原则上,这两个工作是一样的。关键是,我们有时会理解成人们只有属世需求,没有属灵需求,你才会以为教会工作是特殊的。假如你用神的眼睛看,神看地球上的人,既有属世的需求(到餐馆去吃顿好菜),也有属灵得喂养的需求;在神看来,人在世上这两个需求都是人的实际需求。他不吃饱肚子,也不可能进入属灵的需求;他不过好生活,也不可能去读圣经。既然这两个需求同时存在,世界上就必须有个职业去满足这个需求,和市场一模一样。所以牧师去满足人的属灵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完全就是个职业,就是个工作,而且这个工作是神需要的,因为神知道人有这个需求。所以牧师去做这个事拿一份工资,保罗说的就是这事。

众:而且很多人精神疾病上的问题都是属灵的需求引起的,而且这个需求很大。

是的。现在的世界,没有把人的属灵需求当作真实的需求,无神论让我们看不清楚,看不到人们属灵的需求那么大。教会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职业,满足人们的属灵需求,同意吗?(两位在场牧师都表示同意)。

9:8 我说这话,岂是照人的意见?律法不也是这样说吗?

就如摩西的律法记着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难道神所挂念的是牛吗?

对此,保罗言犹未尽,继续补充说,岂止人的常识如此说,神的话(律法)不也是如此说的吗?我猜想,盘问者里一定有许多熟读律法书的犹太人。对他们来说,没有比用律法书回答更有力了。于是,保罗说,书呆子啊,难道神所挂念的是牛吗?尽管保罗的话里有嘲讽的味道,但保罗的爱心是充沛的,让他没有停在这里。他继续用律法书启示书呆子的脑子。

9:10 不全是为我们说的吗?分明是为我们说的。因为耕种的当存着指望去耕种;打场的也当存得粮的指望去打场。

为了不让这些人感到难堪,保罗开始自问自答了。在这里,我注意到,保罗仍然用常识性的理性与听众对话。也就是说,保罗把律法书里的教导,统统放在理性语言的平台上去解读。再说一遍,保罗认为,争议中的这些权柄,与是否有使徒身份没有关系,它们只是人在相对条件下拥有的相对“自由”所派生的一些具体“权柄”而已。

我把最后一句话:“人在相对条件下拥有的相对‘自由’所派生的一些具体‘权柄’而已。”抽象出来,为后面做准备,也是为我们自己脑子里那个背景核心张力作回应,作思考的。这个自由、权柄其实都在具体条件下的相对的自由、相对的权柄。埋个伏笔,以后还是要回答这个问题。

9:11 我们若把属灵的种子撒在你们中间,就是从你们收割奉养肉身之物,这还算大事吗?

也许看到了听众们(包括那些属灵的与不属灵的)眼睛里闪烁出理性之光了,保罗不失时机地带领人的理性领悟能力向属灵的高度推进。他在这节经文里向他的听众解释说,其实教会里属灵事奉的工作与一般意义上的属世职业,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保罗的意思是,传道人在教会里播属灵的种子,与农夫在田地的劳作,其实都是神喜悦的工作而已,“做工者得工价”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换言之,在上帝的眼睛里,牧师与农夫的工作,性质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用神的恩赐,来满足各自的工作对象的需求,只不过人在世上的需求,分属灵与属世,有所不同,但就人的工作性质而言,不应该有属灵与属世之分。

9:12 若别人在你们身上有这权柄,何况我们呢?然而,我们没有用过这权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

(我们来数点一下,第 9 章里一共有多少问号?到这里为止,一共有 16 个问号。从这里往后,还有 4 个问号。9:1–27 经文里一共有 20 个问号,几乎达到了一节经文一个问号的密集度了。) “若别人在你们身上有这权柄”一句,可以扩充为,若在场上踹谷的牛有这个权柄;若田里耕种的农夫有这个权柄;若栽葡萄的有这个权柄;若当兵的有这个权柄;若“其余的使徒和主的弟兄并矶法”有这个权柄;若隔壁老王有这个权柄,“何况我们呢?”——看来,在重要的地方,保罗是一个据理力争,坚持执着顽强的人。他不仅为自己的使徒身份,他也为自己作为普通人的正常权柄,作坚决的辩护。我在想,保罗的使徒身份,因为事关保罗为真理作见证的权威性,必须认真;但这些人在相对条件下拥有的相对“自由”所派生的相对“权柄”,真的值得保罗如此认真地据理力争吗?现在搞清楚了吗?保罗这里据理力争与使徒身份是无关的,跟职业常识有关。

这时候,转折语“然而”应时地出现。

当我有疑问的时候,保罗的“然而”也出现了,所以我的思路是跟上保罗的,是没有必要据理力争的。

保罗说:“然而,我们没有用过这权柄”。意思是,他虽有这些权柄,却不曾用过这权柄。可见,保罗并不是真的看重这些权柄。

你看,保罗没有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认真,那为什么前面要讲那么多呢?这就是后面要讲的问题。

对此,我的理解是,保罗首先说出了一个事实。他提请大家注意这个事实。

他这样说只是告诉大家,其实我没拿。

可是,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在前面为他不看重的权柄花费口舌,据理力争呢?我想,保罗这样作的目的是明显的,就是要为这里的“然而”作充分的铺垫。

嗯,前面讲得很透,这个“然而”转起来才有意思。

保罗要强调的是,我有这些“权柄”,但我放弃了使用这些“权柄”。换言之,在保罗的认知里,他一方面在“真知识”所启示的 “绝对性”里,享有这些权柄;另一方面,他在“用不用权柄”的 “相对性”里,甘心乐意地作出自己的选择。

换言之,我们现在喜欢加上一个短语:“在保罗的认知里”(保罗这样,是因为他有这个认知),他一方面在真知识所启示的绝对性里享有这些权柄,即根据我的知识、我的理解、我的常识,根据我对律法、对基督的认识,都说明我有这些权柄。所以我有这个权柄几乎是绝对的,我绝对有这个权柄,但我使用、不使用这个权柄反而是相对性的。

假如这个权柄是绝对的,必须要使用它,保罗就不会说:然而我没使用。他前面所争辩的是,根据我的认知,我是绝对有这个权柄的;“然而,我们没有用过这权柄”,可见在“用不用这个权柄”上是相对性,可用可不用,我可以不用。

为什么我要把这个相对性、绝对性挑出来呢?因为在我们的背景核心张力里,就想搞清楚这个问题。

问:这个地方有绝对性吗?绝对性在什么地方呢?

绝对性是说,在我认知里绝对有这个权利,其实这个绝对性也是“在我认知里”,都被这个(认知)限制住了,其实一切都被这个(认知)限制住。“在我认知里”,我绝对有这个权柄,这个认知包括他前面列举的几个层面。这也就是保罗争辩的,这里的绝对性也是被“我的认知”所限定的。

不要抽象真理,真理要具体,不要拔高,我没有叫你写一个绝对性、相对性的论文,我们是在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我们的实际问题就是我们的核心问题:既然全部是相对的,我怎么会走进绝对的地狱去的?这个问题在前面带出来,现在不要马上搞抽象的哲学。同意吗?要跟得很细,跟着经文走。读者请注意,我用短句,“福音里的真知识”,是因为,在我的认知里,所有的“真知识”都与“基督的福音”有关;所有与“基督的福音”相隔离的知识,都不是“真知识”。“真知识”只有在 “基督的福音”里向人敞开。

这句话就是把我们空洞的“真理”具体化。世界上说真理,不知道什么是真理,在我们这里就是“基督的福音”。真理或知识是一回事,假如跟“基督福音”切割了,一定是假知识,唯独在基督福音里才变成真知识,这个知识可以包括一切。你看,因为后面基督的福音是很重要的,保罗的所有认知都是在基督福音里面。

基督福音是什么呢?你要回到第 1–2 章,就是那个钉十字架上的,他是来救我们的,然后一整套跟那个具体的事情相联系,那叫全备,也就是这里的真知识。既然自由权柄都是跟我们真理的认知相关系,我们说真理认知中最全备的真知识就是基督的福音,其他都是假知识。

请问:“基督的福音”(即“真知识”)是“绝对性”吗?当然是。

基督的福音真知识是绝对性吗?是的。可以说是我们这个相对性世界里面,唯一的绝对性。有问题吗?我们终于找到一个绝对性的!

众:嗯,找到了!

“嗯,找到了?”其实这不是我们的问题。我的问题是“活在相对性里面怎么会跑到地狱去的?”我们不是不知道什么是绝对性,我们当然知道地狱是绝对的。根据我们认知,上帝是绝对的,至高的;上帝不会说谎,也不会打折扣的;你们不信耶稣基督就会下地狱,这个就是绝对的,绝对就是没商量的,不可能变的。所以,我们老早知道什么是绝对的。问题是:“我们怎么会下地狱去了呢?那他怎么上天堂了?”这是我们的张力,别忘了我们的张力是什么!当我们说这是绝对性,其实还没有把我们的张力解开。你也可以说人死后有两个归处,一个是地狱、一个是天堂,这也绝对性,这是最普遍的说法,所以找到绝对性并没有解决我们的问题。

可以说是“相对性世界”里的唯一的“绝对性”。那么,既然 “用不用权柄”是“相对性”,在保罗的认知里,“用权柄”会让“基督的福音被阻隔”。

这里我又扣回经文了!我每一个讨论是扣回到经文的,不是跑得很远,注意吗?我没有去搞什么哲学论文。保罗怎么说?我没用权柄,“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

我的问题是,用不用权柄是相对性的,在保罗这个认知里,用权柄会让基督的福音受阻隔,这是他担心的地方,所以他宁可不用。保罗愿意在绝对性(也就是基督福音)面前,不想让基督福音这个绝对性被阻隔,而甘心节制自己;本来是可用、可不用的,在绝对性面前,就不用了,他的相对性自由就让步了。经文传达出一个意思,当我们的相对性阻碍了绝对性的时候,相对性是可以被牺牲、可以被妥协、可以被放弃的。我们回到这个句子的原意是没问题的,但也许拔高、抽象就会有问题,先不急着拔高、抽象好吧?(众:好。)

保罗说,他愿意在“绝对性”(“基督的福音”)面前,甘心节制“相对性”(“用权柄”)的自由。这就是林前 9:12 传达的信息。请问,“用权柄”一定会让“基督的福音被阻隔”吗?当然不是。否则,“其余的使徒和主的弟兄并矶法”,不是犯了大错了吗?

用权柄一定会让基督的福音受阻隔吗?当然不是。因为其余使徒也这样做了,难道他们让基督福音受阻隔吗?有问题吗?

众:如果这样的话,我限制这个自由又有什么用呢?

因为你本来是可用可不用的,保罗担心会被阻隔,所以他就限制自己,可以吗?问题是一定会吗?当然不是,因为彼得这样做,一定会的彼得也不会这样做。假如说 ok,用不用权柄一定会让基督福音受阻隔,那用不用权柄就不是相对的,就不能做了。既然用不用权柄是相对性的,可见他不会一定怎么样的。(众:对、对!)

众:那什么让我们走向地狱呢?

这是我们的核心背景问题,没有回答。所以我们跟着保罗走,一路下来有亮光的,不要急着有答案了。逻辑上搞清楚是可以的。彼得他们拿工资了,是不是让人家福音受隔阻啊?那我也拿工资了怎么办?那大家都不拿工资,要跟着保罗学了?!不是的!

所以,用不用“权柄”是“相对性”(“可做可不做”)的个人自由,与“绝对性”之间没有直接的等号关系。

现在我告诉你,用不用权柄是相对性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相对性保罗才说我不用,否则就必须不用,对不对?就没有“然而”了!所以可用可不用,他说我不用,这个很重要,已经有亮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