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从上一次打住的经文开始。

26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And God said, Let us make man in our image, after our likeness: and let them have dominion over the fish of the sea, and over the fowl of the air, and over the cattle, and over all the earth, and over every creeping thing that creepeth upon the earth. 

回到上次开始的关于“形象”和“样式”两个名词的讨论。如果说,神的“形象和样式”,不管是什么,一定是“非物质和非时空”的,而我们目前对这两个名词的所有经验和理解,都是“物质的和时空的”,那么,坚持在我们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的框架里,分析和比较这两个名词意味着什么,有什么区别,这些努力很可能都是徒劳的。于是,真正的问题就是,神在《创世记》第1:26节经文里到底给我们什么有意义的信息?

我仔细想后,觉得至少获得以下三点有意义的信息:

1   神造人时已经把某种照着“神的形像和样式”造的“X”放在了人里面(为什么是里面?因为人外在的都是“物质和时空”的)

2   这个“X”一定是超越物质和时空的,因为神是超越物质和时空的

3   在言及“X”时,神特别提示我们,祂自己是一个复数

读到这里,聪明的读者一定会猜出:这个“X”会不会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灵魂”?好像有点道理。且让我们跟着这个思路继续深入。人之所以优于万物和其他动物,不正是因为人是万物之灵的“灵”吗?这个我们平时琢磨不透、既信且疑、称其为“灵魂”的东西,不正是在人里面最接近神自己的“超越物质和时空”的神秘性吗?如果人里面没有这个超越性和神秘性,人的生命与其他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作为一个局限在“物质和时空”里的存在,人又该如何去理解和领受自身里面的这个深藏不露的超越性和神秘性?——感谢神!顺着《创世记》第1:26节经文的亮光,我们终于一路追问,摸到一个非常本质的问题:人到底是什么?

且让我的思路在这里转一个小弯。我该讨论上述第三点了:在言及“X”时,神特别提示我们,祂自己是一个复数。在这里,我有一个小灵感。首先,“神是复数”的信息,令我们陷入理性的自相矛盾。如果神是复数,就等于说神不是唯一的。如果说这些多于一的复数的神,都是自有永有的,都是自己创造自己,那么,“神甲”就不是“神乙”创造的。于是,“神甲”和“神乙”都丧失了作为唯一的、独有的创造者的地位。简言之,“复数神”的概念,与“唯一神”的概念,是互相矛盾的。如果它们同时成立,等于宣布人的思维崩溃和停止。对此类理性的困境,一个常用的表达叫“二律背反”。所以,我们遇到麻烦了。

其次,我想说的是,第1:26节经文通过“唯一神”和“复数神”的“二律背反”,向我们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神是无法用“数字概念”来描述的。也就是说,这个世界里的“数字概念”,包括“唯一概念”(“一”)和“复数概念”(“多”),只能用来描述神所创造的这个万有世界,却不能用来描述神自己。

在这里,也许有读者会提醒我,这句经文启示我们,创造者是一个“三位一体”的神(圣父、圣子、圣灵)。对此我完全同意。只不过,在严格文字表达意义上,这句经文里还没有任何迹象,说明这里的复数是“三”。所以,且容我暂时紧扣经文,只把它理解成“复数神”。但是,这个“复数神”的概念,确实为后来发展的“三一神学”开启了通路。

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神是复数”,或“神不能简单地用数字来描述”这个启示,与我们对“X”(神造人时已经把某种照着“神的形像和样式”造的“X”放在了人里面)的领悟有什么关联?会不会是这样一个暗示:“X”与“关系”有关?换言之,“X”存在于“关系”之中?让我讲得更直白些吧:这个神造人时照着自己(我们的)的“形像和样式”放在了人里面的、类似于灵魂的东西,可不可以就是“爱”?因为,1. “爱”是非物质、非时空的;2.  “爱”无法用数字概念去描述,“爱”既是“一”,又是“多”;3. “爱”不能单独存在,更像是弥散在你、我、他的“关系”当中。

且让我作一个小结:第1:26节经文中的两个名词,“形象”(image)可以对应“灵魂”,指的是无形、无体、非物质、超越时空;“样式”(likeness, 相近性) 可以对应“爱”,指的是人内在地分享上帝爱的性情。这样的一一对应,可以使我们这里的默想,与《新约》里许多经文启示的有关重生基督徒的生命特征,即分享“上帝的灵”和“上帝的爱”,紧密融合了。

当然,对这节经文里的“形象”和“样式”的默想,还可以更加开阔、丰富和深刻一些。一般而言,把“样式”宽泛地理解成“上帝的性情”是合适的。因此,在读经、祷告的信仰实践里,我们可以不断地认识上帝诸多美好的性情,如公义、慈爱、怜悯、信实、智慧、能力、创造,等,并体验“上帝的性情”在人身上的投射。

让我再次回到那个“人是什么?”的本质追问。“人”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是那个在创世的第六日,与“牲畜,昆虫,野兽”站在同一个队列里,在地上爬行,却始终仰望星空的深邃,惊叹大海的辽阔,一呼一吸,食色性也,甘心接受命运之神所赐一切的“生物的人”?还是那个深藏不露、无形无体、有自我意识和独特经历(独一性),却没有年龄(超越时间)、似曾相识、却猜不透、摸不着、永远是在水一方、隔着一层面纱的“超越之灵”?

或者,是那个永远弥散在媒介中、我们为之迷恋、为之癫狂、为之痛苦、为之心碎、时而狂欢、时而叹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剪不断、理还乱、长久忍耐、不离不弃、永不止息的“爱的精灵”,才是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