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前11:1-3

11:1 你们该效法我,象我效法基督一样。

11:1 Be imitators of me, as I am of Christ.

林前 4:16 保罗曾说过:“我求你们效法我”(I urge you, then, be imitators of me)。在中文里“效法”是动词,但在英文里却是名词“imitator,真正的动词是 be。因此有了细微却重要的区别:中文语境里侧重于“效法行为”:你要如此行;但在英文里侧重于“效法人”:你要成为如此的人。英文直译是:你们要成为(be)我的模拟品(imitator),就像我是(am)基督的模拟品一样。

我们也许会纳闷,成为保罗这样的“人”,难道不是通过效法他的“行为”吗?难道不是“怎样的人”,决定了他会有“怎样的行为”吗?难道不是人有“怎样的行为”,决定了他是“怎样的人”吗?对此,我们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怎样的人”与“怎样的行为”之间不是一个简单刚性的对应关系。有许多因素可以介入其中。其中一个因素是人的“动机”。比如说,相同的行为可以出于不同的动机;同样,相同的动机,也可以有不同的行为。问:如果不是“怎样的行为”决定“怎样的人”,那么,是不是“怎样的动机”决定“怎样的人”?其实也不是。因为从第 10 章的讨论里,我们已经获得了一个亮光:人的“动机”,类似于人内在的“信念”,总是与人的“认知”连在一起。照理说,善的动机(或称,善的信念)一定会带出善的行为。但人生经验也告诉我们,善的动机往往会带出恶的行为。原因是,人对善恶的认识往往模糊不清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林前》第 10 章里提出,不能单单停留在省察动机之善恶,还要进一步明辨动机背后之真假。换言之,看一个人(包括看我们自己),不仅只看行为是不够的,甚至只看动机之善恶也不够,最重要的是,要看到动机(信念)背后的灵界存在,是 “它”(代表“假”)还是“祂”(代表“真”)。我们要认识到一个真相,即所有可以归入“三动机”的事情,尽管在人的自我感觉里可以是善的,其实都是“贪恋恶”,因为其背后是“它”(撒旦);只有由“新生命一动力”推动的事情,才是“真善”,乃至于“荣耀神”——我认为,林前 11:1 的完整含义是,我们要努力效法保罗这样一个 being 的生命。

我点评一下,保罗怎么写出这么一段话,好像是添上去的,经文本身很简单,为什么这段话在这里那么重要?我们读经总是喜欢把经文切成语录的读法,扼杀掉很多重要的信息,这是我们读经的一个毛病。这段话是希望把第 11 章与前面第 1–10 章的整个逻辑连起来。读到第 10 章,我们被保罗带领到一个认知高度,第 11 章与它衔接上,继续往前走,而不是又掉回去,好像没读过一样。这段话是帮我们把第 11 章和第 10 章链接起来,这个链接是存在的,

就是 11 章 1 节的一句话:“你们该效法我,象我效法基督一样。”这句话最简捷的理解就是照着保罗的做法做,效法保罗。这是一般读法,我们出来的第一个反应,这不是按照行为了吗?这个要是没有明辨好,对后面的“蒙头”、“不蒙头”;保罗蒙头,我们也蒙头;保罗不蒙头,我们也不蒙头,就变成这样的拷贝了吗?!

第 1–10 章的主题是:事情层面都是相对的。不是你做了某件事,就一定得救;也不是你做了某件事,就一定下地狱。这是我们这次读《哥林多前书》的一个重要切入口,与一般教会读《哥林多前书》的切入口不一样。

一般教会的切入口是:当时的哥林多城是一座很淫乱的城,哥林多教会是一个很属肉体的教会,有一大堆的问题;信徒来问保罗,保罗要帮他们解决问题,怎么才能变成神的教会,有灵的教会。他们的切入口是:哥林多教会有很大的问题,我们这次不从这个角度切入。当然哥林多教会有很多问题,难道现在的教会没有问题吗?当然哥林多城是一座淫乱的城市,难道现在的城市不淫乱吗?哪个教会不是属肉体的?我们都是属肉体被神带领的,不能假定属灵被带领,那就不用保罗了。所以切入点可能会让我们一开始就被误导。

我们的起点是:就这帮人被神带领,被圣灵感动,相信了保罗的见证,但他们的生命有很多问题。这帮人从生命的角度,他们居然不如犹太人,在律法层面、事情层面、品格层面乃至很多认知层面都不完全;但单单这帮人信了保罗的见证,信了耶稣基督是神,是这个感动把他们聚在一起。保罗要带领这帮人,把信仰一步一步往深走。保罗受神的启示,他带领大家,第 1 节的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保罗说:你们要向我学。

中文关键词:“效法”是动词,你们要效法我;英文中动词不是“效法”,如果是动词应该是“imitate”,这里“imitator”是名 词,句中动词是“be”。我在这里接受一个亮光:你怎么变成是我的“imitator(拷贝)”?从“效法”这个动词,变成“be”这个动词,语境就不一样了。不是按惯性思维,要效法他的行为;而是 “be”(指人),我怎么变成他这样的人。这跟我们《新约圣经》的教导一致:我们这个人如何在基督里更新成为新人。是人改变,是你的思想、行为、心情,一切的改变,人改变以后出来的果子。所以,就是你如何变成我这样的模拟品(其实我也是模拟耶稣基督),就是你怎么变成我这样的人?

顺着亮光出来一些理性问题:我如何模拟你这个人,而不是模拟你的行为?Being 毕竟是内在的,外在表现出来的是行为,这就带出行为后面的动机。动机是善的,可是出来的行为不一定是善的,这都可能是欺骗,因为我们对善恶认识不完全,除非我们在基督里,善恶才完全。阅读创世记,夏娃受蛇的欺骗就是从善恶真假这个概念进来的,基督教强调真假,然后才是善恶。不明真假,哪有善恶?一般社会不谈真假,只谈善恶,是一个本质区别。

这段话是和第 10 章相连的,第 10 章保罗剖析自己,现在他的整个生命动机、生命动力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三动机了。你们要拷贝我,我的 bing 已经不再被以前的三动机驱动了,这个三动机几乎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反省的。假如你读的时候觉得不错,现在又忘了,等于回到原点,永远不能进深往前走,跟起来就很累。这也是我们读圣经的一大问题(忘掉是因为当时就没有消化,没有彻底搞明白,只是一个头脑知识,这样你又要从头开始)。其实第 11 章是在保罗的第 1–10 章大量看见、大量启示的基础上,继续往前走。如果你跟不上,就会越来越跟不上;跟得上的人会越走越轻松,会有所谓的马太效应;得着的会给你更多,没得着的原来有的又可以拿走,很多人就是这样跟丢的;有些人可能十年、五年有机会回来,有些人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

所以说,林前 11:1 完整的含义是:我们如何效法保罗的 being生命,保罗的 being 生命在第 10 章已经达到高峰了。

11:2 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记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

11:2 Now I commend you because you remember me in everything and maintain the traditions even as I delivered them to you.

“效法”doing 层面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照样做;可是,怎样做到“效法”being 层面呢?有了这个问号,我发现,由保罗内心发出的称赞话里,隐藏了两个朴素实用的亮光。保罗将“效法者”(“你们”)与“被效法者”(保罗),通过两个关键词连接起来。一是“记住”(remember);二是“坚守”(maintain)。分别默想如下:

“记住”。可以不夸张地说,我们大多数人的问题,就是“忘记”。出于人的罪性和魔鬼的搅扰,我们有意无意地忘记了神(借着圣经)对我们说过的话。保罗由衷地称赞说,“你们”真棒,没有忘记,而且是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没有忘记!“你们”在所有(每一件)事情上没有忘掉“我”,就好像“我”在所有(每一件)事情上都没有忘记“基督”一样。我们会问,在这样的表述里,保罗是不是过于自恋呢?他要求大家记住保罗什么呢?他的长相?他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当然不是这个意思。那么是什么意思呢?对此,保罗下一个短句就是解释。

我们很难效法一个人的 being,这是我们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第二节经文就回答了。如果你没有问题,你读出来就不是我这个意思;如果你有问题,而且问题是合理的、紧扣的,那么就回答你了。

怎么效法基督 being 呢?保罗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当然你不能模仿我的 being,但是你可以通过几个关键行为,摸到我的 be- ing。“不忘记”是可以观察到的外在行为,“不忘记”作为窗口进去,不忘记基督,在每件事情上都不忘记基督,这个 being 就出来了。我们的问题是,一到教会就想起基督,一到世界压根基督就不存在。但如果“in everything(在每一件事情上)记住基督”,虽然看起来“记住”也是外在行为,但是“in everything”,里面的绝对性就透露出来了,是可以看得见的。如果你老是这件事记得住,那件事记不住,就是相对的;如果你每一件事情上都记住,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要活在有神的三个维度的世界里,不能老是活在无神论的两个维度的世界里。神的启示是真实的,每一个一般启示和特殊启示都与神挂钩,那么 being 生命就出来了。这个 being 是我们以前没有的、全新的生命,在每一件事情上记住基督。你们记住我,保罗说,就像我在每一件事情上记住基督,“in everything”,这就有点摸着了。

这里我用“记住”,中文用“纪念”。“纪念”有时容易误会成一个抽象、高大的词,我们尽量改成白话文的词,“纪念”改用“记住”,这是窍门,是很实用的办法。

我这样一解释,好几个点就解释出来了:1. 有问题才读出“记住”那么重要;2.“记住”确实带着我们把 being 摸着了。这正是我们的问题所在,我们也正在克服当中;在有神世界里,我们被神吸引进去;不是一下记住,一下不记住,那是老我 being。

“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maintain the traditions even as I delivered them to you)。注意,英文里有一个词(tradition、传统、习俗),和合本中文里没有翻译出来。奇怪,保罗为什么用“坚守”(maintain)一词与“传统与习俗”相连接呢?难道保罗是一个保守主义者吗?那些代表落后、糟粕的传统习俗也应该坚守吗?断乎不是的。这里的关键短语,也是本章的核心,是“我所传给你们的”。换言之,保罗夸奖的,不是对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和习俗”的“坚守”,而是对“我(保罗)所传给你们的”、对“传统和习俗”的全新理解和坚守。英文“even as”一词传达了保罗对此的由衷欣喜。那么,什么是保罗说的“全新理解和坚守”?本章后面的经文,对此给出具体例子作为说明。

中文和合本译文中没有“传统”这个词,ESV 版本和大多数有“传统”这个词,但这不是我们纠结的地方,把“传统”放在这里也合理,后面要讲传统习俗,讲蒙头不蒙头了。可能是有人提出问题,我们在教会祷告、讲道,男人应该蒙不蒙头,女人应该蒙不蒙头?保罗整个讲道确实是从这里开始。保罗说,你坚守了传统,传统是前人的习惯,惯性遗传给我们,我们在文化传统里接受了,有教会传统、社会传统、民族传统。传统用“坚守”这个词,我的第一性反应觉得很奇怪,怎么用坚守,若换一个传统呢?发现保罗说的有个定语:“我传给你的”。他真正欣赏的是,你不仅仅是坚守传统,你居然把我传给你的传统——保罗不可能有传统,保罗只是对传统的解读有全新理解——也能坚持。这让保罗非常欣喜。

这个为什么很重要?我发现,问题出在后来的文化传统理念上偏离神,要把这个偏离找回来,重新回归到神创世以先,或伊甸园创造时候的那些传统,我们才真正回归。这个保罗意义上的“回归”,也是保罗后面要做的。所以,保罗说你能守住传统,就是回归神最初设立的旨意,所谓纠偏也从这里开始。你能坚守我在基督里面对传统的重新解读,你能守住我的话,那你真不得了,你们很棒!由衷的欣喜。

对于我们,不仅要记住神的教导,而且用神的教导审视我们过去对传统的惯性思维,对过去的前见重新思考、反思、整理,让神的启示回归,洗涤掉我们的错误。如果做到这个,我们的 being 也变掉了。这也就是破碎过程。现在你发现,保罗夸奖他们的两点,确实可以直接改变我们的 being,是从老的 being 变成新的 being的核心。

保罗这句话,我们以前没有抓住,你会感叹圣经真是神的话语,感叹保罗真是神的话语的出口,你会更珍惜圣经。

11:3 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

11:3 But I want you to understand that the head of every man is Christ, the head of a wife is her husband, and the head of Christ is God.

在英文 ESV 里有一个转折词“But”,在和合本里被省略了。含义是,虽然你们“没有忘记”也“坚守”了,但我还希望“你们”能够进一步明白,我所传给你们的有关传统的建议,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外在形式上可以千变万化,但其中的基本原则与圣经的启示相连接,因此是万古不变的。那么,什么是保罗强调的万古不变的原则呢?保罗用三句话概括出来:1. 基督是各人的头;2.男人是女人的头;3. 神是基督的头。

为什么我强调一下“But”,因为在保罗的语言逻辑中,保罗说我表扬你们,因为你们记住了。很可能保罗当时教导是:在我讲的道理里,男人是不应该蒙头的,女人蒙头挺好的。你们虽然都做到了,但你们不明白是根据什么真理来的,所以要做个补充说明。没有一个传统死守不变的,都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即便是习惯也会随着变化的,因为环境确实在变化。最重要的是,我这个传统教导背后的原则是千古不变的。什么是原则呢?三句话就出来了!

通常我们读这三句话简直是稀松平常,后来才发现这三句话是解开保罗后面说的一切(的钥匙),否则根本解不开,才知道保罗的严谨;然后才发现这三句话把旧约、新约、相对性世界的很多体验全包括在里面。我称它为“三项基本原则”!后面会展示给你看,在言说三句话相对性的同时,绝对性就出来了。这三句话就是绝对性真理,是我们老的 being 没看见,新的 being 真看见,而且活在三句话里再也不出来的,这样一个东西。三句话跟我们的老我、新我的转变是完全一致的。我们以前的老我是没有这三句话看见的,而新我是活在这三句话里面的。

在我看来,这三句话是保罗对从旧约到新约全备真理的高度概括了,我愿意称之为“人类三项基本原则”。且让我暂时只作概念分析,在后面适当时候再作整体的逻辑解读。

这节经文里的“头”一词,只是一个贴近生活的比喻用词,表达了“权柄与顺服”的相互关系;“基督”一词指向三位一体神的一个位格“圣子”;“神”一词指“圣父”即全能至尊的上帝;“男人”与“女人”,在英文 ESV 里用“wife”与“husband”,可以泛指神创造的人类两性,也可以特指人类婚姻关系中的男女两性。

这里的第二句话:“男人是女人的头”,从字面意义上看,是说,在上帝创造的人类夫妻架构下的两性关系里,男人拥有相对的权柄,女人处于相对顺服的位置。不用说,这个观点与现代文明普遍接受的“两性平等”观念,有很大的出入。对此,我们暂时 hold住,等在后面再展开讨论。

我在思考题里提到,三个基本原则里的“头”只是个比喻。基督是各人的“头”,当然不是指长在脖子上的脑袋;“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是用生物学的头与身体的关系,来比喻我们跟神的关系。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权柄与顺服。人的肢体要听脑的指挥,否则人就没法生活;头是指挥,肢体是顺服;头给方向,肢体按方向执行;比喻中的人,man,特指男人或泛指人。新约圣经告诉我们,基督不可能单指男人的头,基督是人类的头,是新型人类的头。这里教会的概念就引进来了,这“头”不是指生物的头,是指给出方向,我们顺服头。

第一句话,我们一般接受新约圣经没问题,最后一句话也没问题,但这两句话都不是旧约能启示的,是旧约、新约一起启示的。因为旧约里面基督还是个空洞的概念,不是特指道成肉身的木匠的儿子——耶稣基督,而是指那个三位一体的一个位格,指这一层意思。第一句话、第二句话是要把旧约圣经、新约圣经的启示全放进来,一起才出得来。

中间这句话最难理解,含义最为丰富。它与我们接受的当代文明中男女平等是有出入的,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我会开专题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