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 12:1–2

12:1 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2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默想”的方法

罗马书从第 12 章开始一个新的单元,即第四单元,其查考、学习方法和前面第 1–11 章有所不同,先谈谈第 12–16 章的研读方法。

第 1–11 章主要讲神对人类在救恩上的旨意,是关于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一个宏大的创世旨意里最重要的部分。救恩的旨意关乎每一个人,但是世人总以为自己的生活是完整的,生命并无缺失,若没有《圣经》的传讲、学习,世人根本无从知晓。总体上前 11 章有两大旨意:一部分是神的救恩计划;一部分与律法有关。主要线条是救恩。神的声音不是神秘的声音,是明白的声音,是任何人用心灵和理智去听都可以明白的声音。借着《圣经》用心、用脑读神的话语,让神的声音进来,就打开我们昏迷的眼睛,天眼开了,灵魂苏醒。整本《圣经》正如《提摩太后书》所言:提后 3:16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或作“凡神所默示的圣经”),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17 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因此可以说,第 1–11 章的功能很单纯,就是传达、解释、提醒、教训人关于神救恩的旨意;而第 12–15 章的功能更多的是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

前 11 章的研读方法,更多的是通过清零法聆听神的声音,灵眼逐步打开,不花时间学习就与你无份;从第 12 章开始,直接帮助你如何面对此生的经历;功能变了,目的变了,方法也就不一样了。我们以前灵里是一个死人,活在人的智慧(不信)里,现在灵魂苏醒了,愿意废弃人的智慧(不信),愿意活在神的旨意和智慧里,就有一个重新学习,学习处理人生问题的全新开始。因此,面对罗马书第 12-15 章学习,我们需要有一个新方法,需要一个新工具。是什么方法呢?这个新方法就是默想的方法。默想在方法论上与聆听在同一层面,明辨是在默想之后,因此默想对生命更新非常重要。

什么叫默想?我举个例子,日前有个朋友请吃饭,女主人烧得一手好菜,其中一道特别美味(原点),回来后总记得那个菜炒得真好吃,就想(默想)她怎么炒的,配的什么料,哪里有卖,或许改天自己试个手,可临上手印象又模糊了,就打个电话再问问清楚(回到原点);然后联想越来越多,其实那道菜跟今天吃的这道菜很接近,这个料可变一下,那个料买不到可以替换,若是浙江同乡来还可以再调整口味。就这样不断有联想,不断回到那个原点,再延申出另一分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开阔,这就是默想的方法。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你咬住不放去默想,

但现在有一件事在你的生活里出现了,这就是《圣经》。《圣经》是值得你咬住不放不断默想的。这里的默想与我们对世界上事物默想的区别是,为世上的事默想,到后来会像意识流一样随流飘去,回不到一个点,所有默想的点都是飘浮的、没有根基的。然而你会发现,《圣经》里的话语就像是一个锚,世界上一切都可以变,唯有神的话语不变;世界上一切都是暂存的,唯有神的话语永存。所以,当你操练《圣经》话语的时候,要注意无论默想走得多远,都要拉回来,回到《圣经》的基点上。然后你会发现,这基点在《圣经》里并不多,真正要抓住的绝对真理的积木不多。怎么应对此生的生活?就是默想《圣经》所揭示的:绝对真理如何在相对的世界上应用。

或许你的默想功夫不那么厉害,一天默想一会儿就没有下文了。那就写一条或两条,例如将第 12 章前两节的中、英文经文写好,放在口袋里,本周就默想这两节。无论碰到谁、走到哪儿都可以默想,自然而然很受启发,很有意义,尽力展开,展开再回来,回到源头(原点),咬住不放。

罗 12:1-2 经文研读前的预备

罗 12:1–2 两节经文是非常核心的经句。我们在研读之前先做两个预备,其一是解释这节经文里出现的五个概念;其二是深入讨论“活祭”在新约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异象(图画)?

首先,我从以下五个概念切入。

第一个概念:祭(sacrifice),也作牺牲。祭是一个宗教概念,在任何宗教框架下都有献祭行为,不仅是犹太人,古代民族只要在他们的宗教里有敬拜的神,一般都会有献祭的意识和仪式。信徒献祭的目的是取悦心目中的神,为什么要讨神喜悦?因为神的权能太大,人无法控制。总觉得若不讨神喜悦,神会降灾于人。犹太人献祭遵从摩西律法,摩西律法是耶和华神赐的,耶和华神就是创造宇宙万物的神,是独一无二的真神,所以献祭是非常重要、严肃、规范的事。犹太人献祭可以是动物、植物、食品或物品,因之带血的与不带血的。分成燔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赎愆祭等五大类。按犹太人律法规定,献活人祭是禁止的。

第二个概念:活祭(living sacrifice)。犹太人献上活的动物,必须千挑百选、完美无缺,拉到祭坛上宰掉、洒血。在第 12章的框架下,活祭是否意味着把活的东西杀掉献给神,还是有其他更深刻的意义?这是今天要研读思考的问题。

第三个概念:献上(present)。请思考是谁献上?献出身体的主语是谁?我献出我,你是这样理解的吗?还是有不同的理解?

第四个概念:身体(body)。可以联想第 8 章的两个相关用词:一个是身体(body),一个是肉体(flesh)。我们以前说过,身体(body)是一个有限的、中性的、我们灵魂的载体。在没有全然得救以前,我们的身体可以有软弱、有病痛、有生老病死,但这一切都可以与罪无关。那么与罪有关的是什么呢?是肉体。肉体是指一切我们目前拥有的、与身体关联的、可朽坏的事物,包括心思意念。“属肉体”是指我们把心思意念放在一切未曾与永恒相连、未曾被更新的、暂存的事物上。因此,身体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中性器皿;肉体则指心思意念消磨在短暂的事情上,是一种“不信的罪”。这里的身体(body),是指当基督徒的眼光,从肉体可朽坏的事物上移开之后还有一个身体(而不是肉体),身体本身仍然是暂时的、有限的、有需求的、甚至是软弱的。

第五个概念:侍奉(spiritual worship)。基督徒最热心的事:一个是侍奉,一个是敬拜。我们现在活着不是为世界,是为侍奉神,把神悦纳的“祭”献给神就是我们的属灵侍奉。侍奉神 的概念抓不准的话,很可能自认为在侍奉神,神却不悦纳。所以,在理解什么叫侍奉神的时候,关键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神悦纳的 “祭”,这个是关键。

现在,我们讨论一下“活祭”的异象。众:什么叫异象?

异象就是图画的意思。“活祭”在旧约框架下显现什么图像?众 1:在圣所的外院把牛羊宰掉、献祭。

众 2:亚伯拉罕献子的场景,必有强大的信心。众 3:一种虔诚的表现。 “活祭”在新约恩典框架下显现出什么样的图像?

众 1:像耶稣把自己献上的那种感觉,活祭。众 2:当别人误解你、骂你,打左脸给右脸的感觉。众 3:我觉得就是以自己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众 4:我想象的是耶稣基督上十字架之前,背十字架的场景。

我们心里要有个预备,以“清零法”研读今天的经文。

12:1 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12:1 I appeal to you therefore, brothers, by the mercies of God, to present your bodies as a living sacrifice, holy and acceptable to God, which is your spiritual worship.

首先,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你们”是保罗说话的对象,是在耶稣基督里重生的基督徒,所以也可以看作保罗在和我们说话。

保罗以神的慈悲劝我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献上活祭”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是今天研读的重点,小心不要以自己先前的理解将保罗要表达的意思遮盖了,要特别仔细解读出保罗所说“活祭”的意思。

保罗说: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圣洁”即美善到完全,美善到没有缺陷,是活祭最基本的要求。是神所喜悦的,即是神所悦纳的。当年《以赛亚书》1:11,耶和华说:“你们所献的许多祭物与我何益呢?”对犹太人的献祭,神说:我都不喜悦。所以,献祭不是献祭者的一厢情愿,要明白神悦纳什么样的献祭。作为新生命的献祭,若我们的认识发生偏差,自以为很悲壮地献上,例如,“蜡炬成灰泪始干”,将自己烧尽照亮别人,是神悦纳的活祭吗?又如旧约《士师记》中耶弗他将女儿献祭给神,是因为他在打仗前向神许愿,若神保守他打胜仗,第一个欢迎他凯旋的人就献祭给神。神果然让他打了胜仗,士 11:34 不料,他女儿拿着鼓跳舞出来迎接他,是他独生的,此外无儿无女。这令耶弗他很悲伤。士 11:36 他女儿回答说:“父啊,你既向耶和华开口,就当照你口中所说的向我行,因耶和华已经在仇敌亚扪人身上为你报仇”。这例子很残酷,耶弗他照口中所说的行,女儿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自告奋勇把自己献上了。神是否悦纳呢?至少《圣经》上没有说神悦纳献活人的祭。

那么,到底神要我们怎样做才是献上活祭?正是第二节要告诉我们的。

12:2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12:2 Do not be conformed to this world, but be trans- formed by the renewal of your mind, that by testing you may discern what is the will of God, what is good and acceptable and perfect.

中文读起来有些空洞,对照一下英文一个很长的句子,告诉我们什么是神所喜悦的献祭。其中有两个对应的动词:conform是符合、遵照、效法、跟随;transform 是变形、改变、转变、更新。Do not be conformed to this world, 不要跟着世界的潮流走,不要被世界的价值观同化,因为你效法世界就跟世界成为一体了; but be transformed by the renewal of your mind, 而要不断地更新心思意念,你的老旧生命不断地被更新,新生命不断长大。这里的两个动词都是被动式:一个是 conformed(被效法、被定型),一个是 transformed(被更新、被转换),对我们来说都是被动的过程。

这里说的“更新”所指的内涵是什么?经文说,the renewal of your mind, 意思是第一步,我们首先是通过经历,在理性上、心意上、思维上更新。这个过程当然不会自动发生,而是在神话语的直接光照下被发生(be transformed)的。第二步呢?就是下一个短句:that by testing, 意思是,通过被试探或试炼(testing),你就可以一点点明辨(you may discern)。明辨什么呢?再看下一个短句:what is the will of God, 即明辨什么是神的旨意。这里给出了神旨意的三个定语:善良、纯全、可喜悦的(good and acceptable and perfect)。

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个长句连起来,理解什么是“献上活祭”的意思?想象一下,以前你是跟着世界走的,世界让你干嘛就干嘛;现在我们这些基督徒,在祭台上让神的话语光照,于是一天一天内在的心思意念发生了更新变化,不再跟着世界走了;在试炼中逐渐生出明辨的能力,能够明辨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这样一个生命被转变、更新的神奇过程,就是“献上活祭”的意思。保罗说,这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我现在要问大家,在属灵意义上,当我们被摆上祭台时是死的,还是活的?

众:活的。因为是活祭嘛。

不对,我们是死的!因为我们是跟着世界潮流走的,在神眼里完全是行尸走肉。这一点在第 12 章以前已经讲明白,因为我们都是罪人,都是在罪里活,在义里(神的眼里)是死的。也就是说,重生基督徒的献祭(活祭),不是把活人杀死,而是把死人救活,这就是出死入生的生命更新。一边经历在基督里死,一边经历在基督里活。这个活就是:心意更新(renewal of your mind),神的话语就是生命的粮,我们的新生命完全靠神的话语喂养,离开神的话语就是死。在这个意义上,活祭不是把我们绑起来杀死,不是将蜡烛烧干;乃是神全然的恩典让死人变活,是一堆枯骨重新复苏!新生命不是一下子跳出来的,而是一点一点地更新,是不断地死、不断地活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前是彻底的死,在这个过程中才得着生命,才变得有希望,有盼望。

顺便说一下,什么是敬拜?敬拜是赞美,最高的赞美。什么是最高的赞美?最高的赞美是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大能在你身上重新“显现”,见证耶稣基督的大能大力,让必死之人活过来!假如不能让自己被更新、活起来,就没有见证、没有敬拜,就是死的、被玷污与亏欠神的。所以,让自己得救是第一步,自己得救才能让别人得救;让自己得救就是见证神的大能。问题是我们往往不体会自己是死的,当我们在亚当的二律背反里挣扎,每天叫苦连天时还认为自己是活的。现在我们要明辨哪个生命是真活,被神的话语更新的过程才是活的过程,与你在亚当里挣扎的生命体验是完全不同的。假如一个基督徒体验来、体验去,还是停留在今天进步了,明天退步了,就还是在亚当里挣扎,还在坟墓里没出来。所以这两节经文让我们体会:献上活祭,死里复活,这才是真正的敬拜、真正的侍奉。

什么是神救恩的旨意?按大类归,神救恩的旨意第一部分内容是律法,第二部分内容是关乎恩典。当然,他们在神里面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我们为了便于理解才把它看作两个概念,实际上是一个二律背反的概念。摩西律法的旨意是保护人的,告诉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从而保守人类可以在律法之下建立世界文明。耶稣基督十字架救恩,使信他的人可以在律法之外得救恩,神安排、部署这一切。神的第一层面旨意是在律法下叫你知罪,寻求救恩。所以律法的旨意是很明确的,保罗在第 1–5 章表达得很清楚。

我们一起来察验一下,律法的旨意是善良(good)的吗?是的。摩西律法的旨意是良善的,律法的旨意是是保护人的,告诉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从而至少可以建立人类文明。律法的旨意是纯全(perfect)的吗?是的。我们想守住这个、守住那个,人为地把律法切成不完全,但是律法的旨意是完全的,破一条就是破全部。律法的旨意是可喜悦的(acceptable)吗?律法叫你死,谁喜悦自己死呢?!我们每天挣扎,指控别人,指控自己,所以律法让人活得很难受;如果人在律法下还觉得自己活得很好的话,真是自义到极点,离天堂太远了!例如那个少年官去找耶稣,觉得自己在律法下活得很好了,耶稣基督就再加一条,好比打他个巴掌,让他悻悻然走开了。基督来是要救罪人,罪人至少知道自己在律法下是破碎的、残缺的、不完全的,所以律法是叫人敬畏的、战兢的。记不记得耶稣骂那些文士、法利赛人说,你看,你把自己都挑不动的轭放在他们身上,把他们压死,那就是律法!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 为什么律法对人来说是可喜悦的(acceptable)呢?我的认识是,这里的经文不是对着我们的老我说,而是对着我们的新我说的。律法对于老我来说就是死,是背不动的重轭;但对于新生命就是可喜悦的(acceptable)。律法还是律法,但是我们的生命不一样了,反应与感受就不一样了。

我提请诸位注意,这里有没有人敢说自己已经是百分之百新生命了?没有吧。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我们目前都是老我与新我同时存在,即我们重生的基督徒是老我和新我二律背反的存在。于是,在面对律法的要求时,我们要明辨自己里面的哪个反应是老我的反应,哪个是新我的反应,因为只有感觉律法是可喜悦的(acceptable)才是新生命的反应。

让我把这里的内容总结一下。只有当基督徒将老我的尸体摆上,接受神话语的光照,并在试炼中(by testing)逐渐明辨出(discern)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只有在新生命里才开始体验神的旨意原来是那么容易、轻省的。因为耶稣基督说: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神说话是算数的。若我们每天感觉苦哈哈地背着十字架,每天努力把自己奉献出去,肯定搞错了!肯定还是活在老我里,因为这个感受是老我的感受。反之,我们看见的异象:一个已死的生命在神的光照下、在话语的更新下复活。复活过程就是不断更新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才是保罗说的献上活祭。

所以,这两节经文全然改变了我们对献祭、侍奉、敬拜、生命意义的认识。神怎么看我们生命的全然改变?神会说,这样的生命让我(神)喜悦,因为是在神的话语下一点点改变,不断地更新,越来越明白神的旨意,从死里复活。感谢神,原来这些在亚当里被判死刑,在罪中无路可走的人,在恩典下可以经历这样一个转变、更新。哈利路亚!

为什么这样的献上活祭是 sacrifice(牺牲)?因为这里的 “死”本身是个二律背反。在永生神的眼里,人的灵是死的(在义里死了);在人的主观体验里不仅没死,还活得很精彩(活在罪里)。假如这个活在罪里的人想在耶稣基督里更新生命,在主观上需要经历“基督的死”,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认识,许多基督徒不经历这个死。耶稣被钉十字架已经替我们赎罪,是客观地百分之百完成了,不依赖于我们,但是如果这个客观真理不通过我们的主观经历,就与我们无关,就与我们无份。所以,我们还要重新经历他的死,在此生的几十年间不断经历他的死,才可能活出他的生命来,所谓与基督“同死同活”,受洗的意义就在于此,基督徒每天都经历这样的过程。

经历他的死要放下很多、舍去很多,“牺牲”的概念就出来了。你原来觉得很宝贝的东西,经历他的死,跟那个更宝贵的东西比起来就不那么宝贵了,因为你原来不相信有更宝贵的东西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你放开、清空、才能得着,这个管道就这样连在那里。圣徒慕安德烈写了很多很深刻的灵修书,其中一本叫《谦卑》,说你跟神同在,你的生命和神相连,无穷的宝藏从那里下来,但是你不清空自己,宝藏是进不来的,你清空多少进来多少,这才是真正的谦卑。

需要纠正一个异象:我们献上,在习惯上总免不了要强调献上的意志力,请问谁献上?是谁把谁献上,献上的主语是谁?

人有两个本质,一个是暂存的本质,一个是永恒的本质。暂存和永恒二律背反地存在,因为人的本质一方面是暂存的,一方面是永恒的。灵魂永恒是基督教很重要的教义,灵魂是不死的,恶人灵魂也是不死的,这就导致很鲜明的地狱概念。在基督教的历史上,论证灵魂不死是很大的课题,天主教是从这里出来的。灵魂不死《圣经》里这样说,死掉的人将来全都要被唤醒,要接受神的末日审判。就是不信神的人死了也不是结束,否则大审判就不那么严肃了。这个真相我们一般不太敢思考,因为觉得很痛心,那么多亲人没信神怎么办,很纠结。其实这个纠结也可以放下,因为神是客观的,他不会因为你难过就改变。

这样,我们就有一个更大的感悟:我们献上的其实已经是死的。从永恒意义上,献上的是死的,因为你的灵魂现在就是死的,所以有一个“重生”概念;从暂存的意义上,你献上的是活的,因为你这个人还在追求世界上的东西。这两个都是百分之百存在,在永恒意义上你是死的。谁都能感受自己是活的,然后我把自己 “杀死”献出,就觉得很悲壮、很英雄,甚至会有自义出来,因为你没有看到另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层面:你是死的。眼光很难换过来,我要特别强调这一点。

那么是谁把谁献上?难道不是我把我献上吗?我是死的怎么又能跑过来被光照呢?是我自己选择来被光照,我以我的意志力,放下很多我喜欢做的事来读经,不是吗?是的,百分之百是你做的。没有错,因为神没有干扰你的意志,你可以去赌博、看电视、跳舞、唱歌,也可以读《圣经》。人要百分之百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所以神是开放的、公义的。耶稣的门徒当时也困惑这事,我叫那个朋友来他不来,我却来跟你耶稣,是我选择来的,因此有可夸的。耶稣说:不,是我选择你,不是你选择我。把背后看不见的显露出来,这是只有在《圣经》启示下才能看到的更大的图景。你可以把“献上”理解成自己的意志力,你确实在意志上要转向神,这没错,但是你没看见一个更大的、隐藏的真相——一切全都是神的安排。

那么,为什么单单挑中这个尸体被光照?神说: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这样我们又把预定论、神至高无上的主权连起来了。一定是全连起来才会震撼,对神的敬拜之心才会出来,自义之心就没有了,才把自己全然放下,以自己为主语的心也就彻底消失了!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人,无论你信主状态如何,无论是第一次来还是一直来,这一切背后都是神的安排。假如你还想不通的话,这就是二律背反!

这样说来,主语是一堆尸体,神还真看中这个尸体。回想拉撒路之死,让我们震撼的是一个异象:原来我们都是死人。死人被从坟墓里叫出来,搞不好还想逃回去,觉得坟墓里很有意思。今天其实是另一个异象,我们的更新过程也是耶稣基督死里复活的大能(power)在我们身上的彰显,是这样的彰显过程。

什么是祭坛?祭坛在哪里?大家想想看,祭坛就是这个世界,整个世界就是祭坛!当年撒玛利亚妇人在井边问耶稣,我们拜父在哪里拜?约 4:21 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约 4:23 “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worship the Father in spirit and truth),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耶稣说拜父在“心里”,也就是说原来那个集中敬拜的宗教仪式其实已经拿掉了。新约以后的历史发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耶路撒冷的圣殿被拆掉了,真的应了这个预言,用的是世人的手、不信神的人的手把圣殿拆掉。这个圣殿拆毁的异象本身也让基督徒知道,不在宗教仪式里敬拜,在世界上让你的生命更新,这个过程就是敬拜、就是献祭,这个祭坛就是世界,这是人来到世界走一遭背后的神的旨意。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