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 2:17–29

2:17 你称为犹太人,又倚靠律法,且指着神夸口;18既从律法中受了教训,就晓得神的旨意,也能分别是非(或作“也喜爱那美好的事”);19 又深信自己是给瞎子领路的,是黑暗中人的光,20 是蠢笨人的师傅,是小孩子的先生,在律法上有知识和真理的模范。21 你既是教导别人,还不教导自己吗?你讲说人不可偷窃,自己还偷窃吗?22 你说人不可奸淫,自己还奸淫吗?你厌恶偶像,自己还偷窃庙中之物吗?23 你指着律法夸口,自己倒犯律法玷辱神吗?24 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们受了亵渎,正如经上所记的。25 你若是行律法的,割礼固然于你有益;若是犯律法的,你的割礼就算不得割礼。26所以那未受割礼的,若遵守律法的条例,他虽然未受割礼,岂不算是有割礼吗?27 而且那本来未受割礼的,若能全守律法,岂不是要审判你这有仪文和割礼竟犯律法的人吗?28 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29 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

唱诗后有感而发:今天第一次来我们查经班的朋友听到这首歌是否觉得这些基督徒很不一样?的确,我们也都无法表达或者无法领受神对我们这么强烈的爱。当我们唱这首歌的时候,当我们用心灵去领受歌词所带来信息的时候,当我们理性上知道这一切是真实的时候,那种力量与我们在世界上所经历的都不能相比。神爱世人,耶稣基督对基督徒、世人带来的意义是完全翻转、完全震撼,让你活得完全不一样,因为神是真实的,我们都在神的爱里。

感性上,我们曾经爱过,曾经被爱过,也曾经被感动过,那些经历的本源都来自创造宇宙万物的上帝,基督徒在敬拜、祷告里,一旦与创造宇宙万物的上帝连接起来,感情竟会如此强烈,经历原来如此真实!理性上,我们的头脑智慧、思维能力,与神所赐给我们的理性能力相比,仍然是极其有限、极其可怜的。我们接触《圣经》之后,才知道神在《圣经》启示我们的理性智慧是极致,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所以无论从感性还是理性,这个极致都来自于上帝。因为我们远离了他,感性和理性能力均在枯萎、变弱,当我们和神连接,生命的力量就出来了。

我们在《罗马书》第 2 章会看到,读起来似乎很容易接受的经文,却经不起理性上的稍微挑战,这说明什么?不是说《圣经》经不起理性的挑战,而是相反,说明我们没有真正理性读懂经文。我希望,这次我们通过研读《圣经》原句,再把自己的经历摆上,把任何疑问都摆上,加上讨论,最后能够体会到那些看起来平淡的经句,却蕴含着翻转天地的思想,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挑战。感谢神,接下来的时间都交在神的手上。

2:17 你称为犹太人,又倚靠律法,且指着神夸口;18既从律法中受了教训,就晓得神的旨意,也能分别是非(或作“也喜爱那美好的事”);19 又深信自己是给瞎子领路的,是黑暗中人的光,20 是蠢笨人的师傅,是小孩子的先生,在律法上有知识和真理的模范。

《罗马书》第 2 章有两个自然段是关于“不可论断人”的命题。前一段对象是全世界,后一段对象是犹太人。我们需要熟悉犹太人在《圣经》地位。犹太人跟外邦人不一样,神把律法赐给犹太民族的祖宗,通过家族血缘、宗教礼仪强化,虔诚地将神赐的律法,在犹太民族中代代相传。

本章主题下,“不可论断人”是什么意思?“论断”的英文词是“judge”,意思是判断、审判,在现实中就是批评、互相批评、互相议论某事、某人的对错。这很平常,全世界的人都这样做。犹太人比外邦人的是非观念更强,犹太人的是非标准是神的话语、律法、先知的教导。犹太人整个民族在犹太教的熏陶下努力遵守律法,违反律法就错,遵守律法就对,这个过程中有人失败,有人相对地成功。犹太人里有很多老师,称为拉比,他们的职业就是教导人律法的内容和原则,教导人该怎么做,该怎么认识。罗 2:17–20 是保罗对着这些老师说的:别以为你有律法,你理解律法,按律法去做,又承担责任教导律法,就可以自夸了。

2:21 你既是教导别人,还不教导自己吗?你讲说人不可偷窃,自己还偷窃吗?22 你说人不可奸淫,自己还奸淫吗?你厌恶偶像,自己还偷窃庙中之物吗?23 你指着律法夸口,自己倒犯律法玷辱神吗?24 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们受了亵渎,正如经上所记的。

罗 2:21–24,保罗骂得很凶,你什么都懂却没行出律法,你教人家不要犯奸淫,自己犯奸淫;你教人家不偷盗,自己偷盗。读完这个以后,我们有什么感想?(众:当然应该骂!)假如你教人家不偷盗,自己却偷盗,怎么骂都不过分。

众:肯定有人会反驳说,我并没有做啊?

是的,这也是客观事实。跟外邦人比起来,犹太人在道德行为上克己、严守。耶稣也说过:太 5:20 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可见那些认真的犹太拉比非常克己,他们相信天国,相信律法来自上帝,相信不按照律法行上帝不喜悦,光说不练是没用的。

众:如果按照这种说法,没有人可以做老师了。

按照我们过去的读法,有一个内在逻辑:假如你想论断人,自己首先要做到,才有资格去论断别人。这样,“不可论断人”这个命题就有条件了:当你自己做到了,就可以论断人;当你自己做不到,就不能论断人。是这样吗?若读出这个结论,“不可论断人”绝对真理就不复存在了,请你老老实实回去再读,或许能见到亮光。

罗 2:1 经文后半句是整个经文的钥匙,保罗说: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为什么你不能论断人?因为你所行和别人一样!

为什么不可论断人?我们曾举出三个理由:一、你没有权柄。我们都是被造的,只有神有论断的权柄。二、你的论断不公正。因为你缺乏全知只看表面,神的判断才是公正的。保罗这里摆出第三个理由: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这第三个理由是保罗特别强调的,在第 2 章里强调了三次,第三次是:罗 2:3 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

第一个自然段里重复两次,今天读到第二个自然段,用实例讲同样的道理:你教导别人不能这样做,自己却这样做。你不能论断人是因为你也做了一样的事。所以,我们做到就可以论断人;没有做到就不能论断人。严格地说都没有做到,因为没有一个义人,所以谁也不能说谁了。这个很绝对,哪个基督徒敢说自己做到了?!那基督徒就只说好话,不说坏话?有些基督徒的确是这样,克制住自己不说人家,因为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可是这样,我们就很难理解《圣经》对基督徒的很多教导。比如,我自己还没做到,怎么敢解读《圣经》教导他人呢?所以这段经文对我们理解神的话语、理解救恩、理解基督徒生命,与基督徒日常的团契生活,都有实际的联系,我们要承认至此尚未读懂。

《圣经》启示的不可论断人的真理在新约反复出现,例如

《马太福音》的登山宝训:太 7:1“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2 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3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4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5 你这假冒伪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的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又如《雅各书》:雅 4:11 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12 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

我们不要咬文嚼字:论断不行,批评可以。论断与批评之间有区别,这个区别是否真的构成我们对整个主题的理解?我们不可以彼此论断,但可以彼此批评,这样理解对不对?(众:批评可以是建设性的,不是说人坏话。)

这里说建设性,指的是不要一棍子打死。我记得过去我们查考《雅各书》时对此有过感动。感动在哪里,还记得吗?雅 4:11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奇怪了,我批评弟兄、论断弟兄,怎么一下子成了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了?这个是怎么过渡的?大家可以回去查一下。

2:25 你若是行律法的,割礼固然于你有益;若是犯律法的,你的割礼就算不得割礼。

这里特指犹太人。犹太人作为神的选民要分别为圣,肉体外在的标记就是行割礼。但是,即便你行了割礼,假如犯律法,割礼对你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犹太人不能自夸,更不能说我行了割礼就比人家好了,就可以论断人了,保罗说你们都一样。犹太人用各种理由说我不一样,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割礼。但保罗告诉大家,这个也不能成立。

2:26 所以那未受割礼的,若遵守律法的条例,他虽然未受割礼,岂不算是有割礼吗?27 而且那本来未受割礼的,若能全守律法,岂不是要审判你这有仪文和割礼竟犯律法的人吗?

外邦人没有受割礼。如果他能够守住全律法的话,都可以来审判你这些犯律法但有割礼的人。所以,真的跟你割礼不割礼没关系,跟你是外邦人、犹太人没关系,关键是守不守律法。也许当时犹太人听这话有点挣扎,因为他觉得割礼很重要。

2:28 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29 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

保罗在这个地方强调来强调去,使当时受割礼的犹太人很难接受: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

第二个自然段带完了。我们下一次要对“论断悖论”做深入讨论,那时我们会看见《圣经》亮光引导下究竟怎样批评、帮助、提醒才不是论断?这个问题待解吗?(众:待解,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