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读经笔记》 / 第一章 罪 / 神造的亚当不完美?——关于罪的讨论

神造的亚当不完美?

----关于罪的讨论

罪要从两个层面把握,第一个层面是本质的层面,第二个层面是伦理的层面。罪的终极本质(因)是什么?是人的悖逆。第二性原因是什么?悖逆以后心里就虚妄了,看不见真实的,反而去追求虚妄的,一大堆无知就出来,罪也就跟出来了。所以,罪的第一因是悖逆,第二因就是无知。

关于罪在“存在”层面的理解是对罪本质的理解。为了帮助你理解,神在第二个层面把律法带进来,在伦理层面理解什么是罪。

七个思考题:

(1)为什么神任凭,而不是出手阻拦?

(2)任凭是放弃吗?

(3)人可以自己阻拦自己不犯罪吗?

(4)人可以做到不悖逆吗?

(5)人是因为无知而犯罪,还是因为犯罪而无知?

(6)神如何审判人?如何定人为义?

(7)为什么神造的亚当不完美?接下来我们开始讨论问题。

(1)关于任凭。

神为什么任凭我们?就这样放手让我们像自由落体一样滑落到罪里去?神为什么不拦阻?有人回答说是因为人的悖逆。你要做坏事,神可以用力量把你拦住;或者不创造条件,让你没办法做坏事。比如说贪官要有很大权力才会有贪污的可能性,如果这个条件不给你,你即使想贪也没法贪。所以拦阻是可以,神不是做不到。只是神即使不让你把罪行出来,但你的悖逆之心并没有改变。在这个意义上,神不任凭又怎么样呢?神要解决的不是让你不犯罪,而是你的悖逆之心得到改变。这个理解吗?在《新约》、《旧约》里都有这样的话:神任凭他们油蒙了心,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都是一样的思路。对悖逆的人不得不任凭,拦阻是没有用的。

因此,在“存在”层面上,人的悖逆是绝对的。人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可能改变悖逆的心,神只能任凭,这也是绝对的。

(2)任凭是放弃吗?

在伦理层面上,神的方法是颁布律法。

律法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犹太民族的摩西律法,一部分是不认识神的外邦人的良知律法。摩西律法和良知律法这两个部分神都给了,告诉你哪个对,哪个错;告诉你做错了会受罚,做对了得奖赏。所以在伦理层面上,神把真理写在人心里,好有好报,恶有恶报。在这个层面上理解,神没有放弃人,还在用律法带领和保守人。我们是外邦人,也可以体会神把良知对错放在我们心里,这就是一种带领和保守。你看看那些贪官的下场,就可以从反面认识神如何借律法保守人。

所以,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第一,神最终给悖逆的人预备了耶稣基督,表明神没有放弃。即使在我们还犯罪,还当罪人的时候,耶稣基督就为我们死了,讲的就是这个意思。第二,即便是在犯罪的过程中,神虽“任凭”,却还满有怜悯,充满保守,用律法来带领和保守我们。我们可以用心去体会。凭着自己的心,我们可能比今天表现得更坏,但神有时候会让我们不遇见试探(主祷文里有句话说,求天父不让我们遇见试探)。在试探面前人可能根本不行,因为人是那么脆弱。这就是神的保守。《圣经》里面还有一点非常有意思的,就是神给你的试探总是你能够承受得了的。这个“承受得了”的意思,不是说你会胜过这个试探,而是说,你即便失败了,也不至于彻底完结,仍有机会和能力重新站起来。假如让你遇见一个你根本承受不了的试探,你会死得更快。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出天父的智慧和怜悯。我们以前讲巴别塔时也讲过,虽然人都有罪,但是由于神的怜悯,我们还可以成就一些事情,还不至于在罪里面毁灭得太快。这些都是我们讲“任凭”的同时可以悟到的神的怜悯和保守。

(3)人能不能阻拦自己不犯罪?

借助于对律法的了解,借助于自己的理性,人可以克服很多罪。例如,出于愤怒你很想杀人。可是杀了人,你自己也要死,所以,你会觉得不值得。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自我节制、父母管教、社会法制等,让罪不那么肆意泛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律法是有功效的。但律法只是在伦理层面有功效而已,在悖逆层面是没有功效的,因为罪是在“存在”层面上,以权势的方式客观地作用在你身上。权势的意思是,人几乎无法反抗。神一“任凭”,人马上朝三个方向冲,挡都挡不住。没有神的保守,人根本站立不住。倪柝声弟兄比喻说,就像万有引力,只要你有质量,你就会被它牢牢地吸住,除非质量等于零。只要你有悖逆之心,就必在罪里打滚。但是,即便在地球的吸引力下,人还可以乘电梯往上走,是不是?所以说,人能够阻拦自己不犯罪只是在相对的意义上,在特定的条件下。在绝对意义上你没办法抵挡罪的权势。

《罗马书》让我们把对罪的认识分层次。扫罗式认罪,是犯了罪后悔极了,却追不到本质上。神要你知道罪的本质,这就是律法的功用——叫你知罪(本质的罪)!神叫你知道,悖逆才是你的生命本质,而不是那些具体的罪。律法的功用,包括良知的功用,在最深刻的层面上是让你知道,你的本性是悖逆的,你是悖逆之子。悖逆是一切的祸根!

悖逆的人是怎样犯罪的?讲到律法时就会引出这个问题。律法来了,罪就活了,你就死了。这个逻辑一环扣一环,非常精细,意思是说,假如没有给你律法,可能你还不犯这个罪。但是,律法不让你做这个事情,你因为悖逆反而非做不可。这样,律法反而把你的罪显出来了。奥古斯丁在默想人性时受极大的启发,发现我们原来真是这样:当年我其实不想偷桃子,其实我偷桃子也不是为了吃,只是邻居拦着不让偷我就喜欢偷。这个经验每个人可能不一样。所以,律法的功用是显出罪来。

我们说悖逆不就是罪吗?请你注意,当神说罪的时候,他不是指悖逆,而是指那个显出来的事。这个很重要。所以说悖逆是罪的原因,但还不是罪(sin)。神审判那个显出来的罪。神不是说,你悖逆我让你死。如果那样,那人会说,我没悖逆啊,还可以争辩。但是罪一旦显出来,就无法争辩了。显出来就是前面说的三个层面:四个、五个和十二个。

社会上的法律不能治心里的罪,只能治行为的罪,但是神的律法可以治你心里的罪。“悖逆”隐藏得更深。所以《圣经》带给人智慧,看问题不是平面的,而是往内有深度、有穿透力的。五个(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和十二个(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是罪的表现形式,这个形式是由里到外的。里面的罪上帝能看得见,良心能看得见。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罪”这个名词通过经文搞清楚了,它的本质是悖逆。这是后面《罗马书》要对付的,是耶稣基督要对付的。我们的新生命是对罪的本质的否定,是否定后的重生。

因此,必须把两个层面分别开来。在悖逆层面,神另外有拯救,就是耶稣基督。这让我们知道神的整个救恩计划是多么精妙!

(4)人可以做到不悖逆吗?

人靠自己做不到不悖逆。任何人如果能做到不悖逆,他就不需要耶稣基督,不需要神了。

(5)人是因为无知而犯罪,还是因为犯罪而无知?

前面已经讲过,人是因悖逆而无知,而犯罪。但是注意,犯罪跟悖逆是两个概念。悖逆是隐藏的罪,或者说,是罪的隐藏的因。犯罪是显出来的悖逆,是悖逆的果。悖逆导致无知,导致犯罪;同时,无知导致更加悖逆,更加无知,导致更多的犯罪。所以说,从外面观察,无知与犯罪可以互为因果,但背后最深层的原因还是悖逆。

现在,让我试着把罪分成两个层次去把握:一个是罪的“存在”层次,即内含的悖逆;另一个是罪的“存在者”层次,即外显的犯罪。“存在”是一个哲学名词,在哲学家那里好像很深奥,在基督徒这里应该很简单。什么叫“存在”层次?跟创造主相联的层次就是“存在”层次,这是我最近体会出来的。哲学家为什么搞得那么复杂?因为他企图解释这个世界,却硬生生地把上帝概念拿走。如同当年托勒密地心说也能解释行星运动,只是非常复杂;哥白尼提出日心学,以太阳为中心,就立刻简化了一样。哲学家如果不接受“上帝真实存在”的观念,那么他对“存在”的所有领悟,都只能是上帝的“影子”而已。当然,这里需要智慧,才能把这个影子用复杂、扭曲的人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哲学”。虽然这是人的智慧,其实这个智慧也是神给的。基督徒可以比哲学家更智慧,表达得更加直接简单,因为我们认识真神,根本不需要搞得那么复杂。只要把神放进去,就全部解释通了!

哲学家的许多解释,都把真相搞复杂了,外加了很多人为的参数和条件。例如,存在主义是 20 世纪极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潮。存在主义所做的事就是硬不讲上帝,却要解释人在存在层面碰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每个人遇到的问题。所以我的意思是,你有了《圣经》信仰以后,再读存在主义的书就很好理解了。另外,“存在”涉及到我们过去说的三个维度里的求真维度,“存在者”涉及其余的两个维度,即求善和求是。

(6)神如何审判人?

神如何审判人的问题是《罗马书》第 2 章开始讲的,今天可以先问一下。神如何审判人?凭什么?神的审判是用律法审判行为。律法包括良知律法和摩西律法;行为包括外在行为和内心隐秘思想。在这个审判下,没有一个人能逃脱。

这就解释了保罗讲福音道理的顺序是:坏消息,好消息,更坏的消息,而不是一般所说的好消息,坏消息。你现在碰到的灾难根本不算什么,还有更坏的消息。好消息就是,赶快在耶稣基督里面进入他的避难所,这才知道耶稣基督的宝贵!耶稣基督说的“因信称义”,就是律法只会定人的罪,“因信”才能把人从定罪(坏消息)里救出来,这是绝对真理。

神如何定人为义?是凭人的信心,即因信称义,而不是凭人的行为。《罗马书》第 6–8 章就是要把人的定罪(律法)与称义(恩典)之间的张力解析出来,其中最大的张力就是,谁被定罪?谁被称义?也就是要把“老生命”与“新生命”之间的张力解析出来。我到底是谁?我到底是全然圣洁的新生命,还是每天犯罪的老生命?我怎么能统一呢?《罗马书》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7)神为什么造人会有悖逆之心?神为什么造我们的时候没有把我们的悖逆之心拿走?为什么神造亚当却不完美?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但里面也有很深的陷阱。神为什么造我们的时候,把悖逆之心放进去?假如说这个不放进去,我们就没事了吗?这个问题大家怎么回答?(众议:神的创造是延续的,是在过程中,目前不完美,因为是中间态,尚未到终态。)这个回答的思路,符合不符合《圣经》?

首先,刚才回答的思路,我认为基本上对的。因为《圣经》说,我父工作到如今,而且没有停止。《圣经》说,现在还没有到那个安息,真安息在前面。《圣经》还说,唯有耶稣把你带进安息。耶稣基督的救恩是创世以先就安排好的。

但是,这一类问题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是因为我们心目中的“完美”,似乎高于神认定的“完美”。神在造完了人后说“甚好”,可现在我们认为还不够好:怎么不把我的悖逆心拿走呢?所以你觉得神的创造还不够“完美”,这是关键!

对于这样一类疑惑的背后隐藏着的罪,保罗一般怎么回答?

你是谁啊?一句话把你挡回去。神说是好的,你却硬说不好,把责任推给神。人就悖逆到这个地步,这是 evil(罪)!

我的思考是这样的:假如神把你的悖逆之心拿走,你就跟机器人一样完美。神可以造机器人,那是最简单的!你觉得自己一点错误不犯才完美,但神说 No!在神的智慧里,那个机器人不完美,没意思,在耶稣基督里的生命才是完美的。注意,在基督里的生命,不是一个机器人的生命。

我认为,我们在这一类问题上的失足,是因为我们太在乎自己的完美了。我们的眼睛总是盯在人的身上。基督徒每天希望自己完美,总觉得自己不够完美(怎么上帝造我还有悖逆之心?),就开始怨神。保罗说,全部完美都在耶稣基督里面。保罗说,我不夸耀自己,只夸耀基督。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生命转化。

任何指向神,特别是指向神的救恩的问题,都是好问题。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对于神和神的救恩了解太少。那些不信的人之所以对神显出自负,是因为对神绝对无知。感谢主,基于基督的信仰,终于让我们开始走出自负,启动了我们天性中最大的求知欲,即我们对创造者的好奇,因为每一个好奇的前提,都假定了好奇对象的真实性。这个前提就是我们信仰的起点,是耶稣赐给我们的芥菜种子,或者说是我们踏上信仰探索之路的第一步。这个问题(神为什么……)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属于第一步的问题。今天的基督徒,因为忽略了对第一步问题的认识思考,导致之后的步伐摇摇摆摆,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重要,并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一类有关“神与神的救恩”的大问题,理应把我们带到神的面前,因为最后完美的答案在神那里。可惜的是,许多人因无知而自负,同样的问题却成为停止信仰追求,甚至放弃信仰的借口了。对此我们要警惕。如果坚持认为,没有得到一个完美的,或者至少让自己信服的答案以前,我就信不了,就掉进这个好问题的陷阱里了。

什么是亚当的不完美?是指亚当后来的犯罪吗?是指亚当身上潜在的犯罪可能性吗?如果是,那么没有自由意志,因此也没有犯罪可能性的机器人,就应该是我们心中的完美了?试问,我们当中有谁愿意找一个如此完美的机器人当自己的情人呢?不会的,可见机器人的完美并不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完美,真正的完美必须内在地包含了不完美的可能性,否则,这个完美就是死的。对此命题我们古代的智者老子曾有非常精致的反思。《道德经》第 2 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也就是这个浅显的道理。换言之,谁都知道,不会犯错的机器人其实并不是人所向往的真正的完美!

那么,亚当的不完美是指亚当的有限性吗?比如说亚当因为出于有限性,他不是全知的,没有理解吃的日子必定死——神给他的第一条诫命的含义,因为他在那时候还没有经历死,对死的概念一无所知?神说吃了苹果以后你就可以知善恶,就有善恶的选择,以及经历由此带来的后果。但亚当在当时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些话的含义。这样看来,我们心目中关于不完美的遗憾,也不应该指有限性,难道我们真的希望亚当(或自己)是无限的吗?亚当如果是无限的,亚当岂不成了上帝?因为唯有上帝是无限的,一切被造都命定有限,难道不是这样吗?

这样看来,从被造的角度去看,犯罪的可能性也同时使不犯罪成为可能(即自由意志)。一个有限的亚当,倒真正是一个完美得不能再完美的上帝的被造。其实,岂止亚当,我们所有的人,具有犯罪和不犯罪的可能性的有限的人,在上帝眼里都是“甚好”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亚当如果具有犯罪的可能性,也就是有自由意志,为什么一定是悖逆的呢?悖逆的含义不是可能性,而是必然性(一定会犯罪),不是吗?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表达:悖逆与自由意志是什么关系?自由意志等于悖逆吗?

我的回答是:悖逆和自由意志是两个概念。自由意志指的是 100% 的可能性(可以犯罪;可以不犯罪);悖逆的含义是 100%的必然性(一定犯罪)。因此我们可以说,上帝创造的人是可能性(自由意志)和必然性的二律背反。(注意:在以后的讨论里,我会把这样的二律背反的生命,叫做亚当里的二律背反。我也承认,人的理性无法理解二律背反,所以也无法理解神创造的二律背反的人为什么是“甚好”的?但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神要为这样的二律背反的生命,预备了在基督里的救恩。这是后面在第 7 章里要阐述的。)

既然如此,在我们内心深处为什么总是生出不完美的遗憾呢?究其原因乃是因为,我们原本就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而上帝是完美的。这是我们对于完美之需求的终极原因。对于我们的灵魂来说,这个关于完美的需求一天不得到满足,我们的灵魂就一天不能真正的安息。

如此说来,难道上帝就让我们一直活在对不完美的遗憾当中吗?当然不是,上帝定会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安息,所以就有了弗 1:4 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的美好经文了。神的救恩就是从“甚好” 的亚当,到完美的耶稣这样一条重生之路。正如《希伯来书》启示我们的,只有耶稣是完美的,因为他是上帝的儿子。他是上帝生的,不是上帝造的,我们的救恩在耶稣基督里。如此看来,正是通过亚当的不完美,我们看到三位一体的上帝的完美,阿门!(众:阿门!)